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韵脚,自由诗的束缚 [打印本页]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3 13:57
标题: 韵脚,自由诗的束缚
韵脚,自由诗的束缚
韵脚在诗史上源远流长,自由诗出现之前我国的诗词都是用韵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化的普及,国人从孩提起就不同程度的接触了韵诗。受传统诗词的影响,建国初期的自由诗也是用韵的。这样一来,用韵就对诗作者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乃至用韵作诗成了习惯,成了作诗的定式。正是这种用韵作诗的定式,束缚了自由诗写作的自由。
由于用了韵,写出第一句往下再写的时候,就要考虑韵字。写作这样用韵的诗,第一行最后一个字的所用之韵起到了引领全诗韵脚的作用。所以有人把第一行尾字入韵的诗称为有“引韵”的诗,而把第一行尾字不入韵的诗称为无“引韵”的诗。这样一个“引”字,就引得自由诗不那么自由了。为了押韵,下面的诗句就要在选字上费斟酌。有人说,我写的时候诗句都是从头脑中自由流出的,用韵是自然而然的。这个自然而然,有的多是概念化的词语,很少鲜活的意象,这是长期用韵写诗的思维定式造成的。韵是一个魔鬼,不知不觉,它在你的头脑里引领你。
写自由诗不用韵是为了打破韵脚对思维的束缚与引领,把思想从传统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有人对用韵写自由诗说的更狠实,说是陈旧的表达方式,不新潮了,得不到编辑的青睐了。我是赞同写自由诗不用韵的,当然这是仅供参考的一家之说。谢谢来读。
2012年12月13日

作者: 诗之梦人    时间: 2012-12-13 16:37
拜读!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12-13 16:40
所谓自由诗,它应该更重视诗性、诗意,也即从内核上,而非韵脚、平仄对称上着力,这是诗歌走向另一个“更诗”层次的必由之路,也是诗歌的“诗”与“歌”分道扬镳的必由之路。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3 18:07
诗之梦人 发表于 2012-12-13 16:37
拜读!

谢谢。晚上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3 18:11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2-13 16:40
所谓自由诗,它应该更重视诗性、诗意,也即从内核上,而非韵脚、平仄对称上着力,这是诗歌走向另一个“更诗 ...

是的,如今“诗”与“歌”分道扬镳了。歌词用韵,自由诗不强调用韵,几乎是反对用韵。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12-13 18:15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2-13 18:11
是的,如今“诗”与“歌”分道扬镳了。歌词用韵,自由诗不强调用韵,几乎是反对用韵。

这是诗回归本位的表现,如何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突破,是新诗能否走出目前困境的关键!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3 18:22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2-13 18:15
这是诗回归本位的表现,如何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突破,是新诗能否走出目前困境的关键!

用诗的语言写心灵感受,不写假、大、空。写深入人心、打动人心的诗。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12-13 19:02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2-13 18:22
用诗的语言写心灵感受,不写假、大、空。写深入人心、打动人心的诗。

对的!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3 19:41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2-13 19:02
对的!

我现在向《诗歌周刊》推荐的诗,几乎全是不用韵的。也不是偏见,主要是用韵的自由诗写的好的少。有的内容空洞,还处于写诗的初级阶段。
作者: 书剑飘零    时间: 2012-12-13 21:29
提读。学习。{:soso_e181:}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3 21:45
书剑飘零 发表于 2012-12-13 21:29
提读。学习。

谢谢来读。祝多写好诗。
作者: 妙手丹青    时间: 2012-12-13 22:35
这个并不见得。踩高跷,只因有高跷,方有趣。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4 08:02
妙手丹青 发表于 2012-12-13 22:35
这个并不见得。踩高跷,只因有高跷,方有趣。

谢过。百花齐放,有不同意见方有趣。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4 19:29
雪茫茫 发表于 2012-12-14 15:37
反对,呵呵

好。有啥说啥。百家争鸣。
作者: 李明利    时间: 2012-12-14 22:06
学习!拜读!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4 22:08
李明利 发表于 2012-12-14 22:06
学习!拜读!

谢谢。晚上好。
作者: 李明利    时间: 2012-12-14 22:09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2-14 22:08
谢谢。晚上好。

问好!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2-12-15 00:58
{:soso_e181:}来看望树春先生!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5 07:07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12-15 00:58
来看望树春先生!

多谢老朋友来读鼓励。赞许你为论坛的诗评所做的贡献。周末愉快。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5 19:01
雪茫茫 发表于 2012-12-15 15:41
把韵脚化于无形才是高手,无形是指感觉不到,细看才能发现,呵呵。

是的。有的就这样,读者完全被内容吸引了。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12-15 22:32
置顶,让更多人读读,启发一下!
作者: 张二棍    时间: 2012-12-16 07:28
本帖最后由 张二棍 于 2012-12-16 07:54 编辑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2-15 22:32
置顶,让更多人读读,启发一下!



给梁老师看个韵诗,以前刚学诗时写的
《北漂》
黄昏,地铁站口   
晚风,恰当的温柔
喧嚣,拍打着离愁
匆忙的情人们,牵手、分手
王府井的繁华,没有尽头
中关村放不慢节奏
午门,命运外的邂逅
三刻之后,不必回眸
梦想,超越地下室的简陋
现实,仰望的高楼
某胡同口
君王化妆成流浪的歌手
忐忑的等待,一双膜拜的手
鼓掌的时候,请给我一个完美的理由
是我没落的尊严,还是那嘶哑的歌喉

《赶尸人》
穿越森林,穿越迷雾与瘴气
穿越厚重的大地,穿越夜色的凄迷
穿越漫天星辰的支离
走吧,客死异乡的亡人们
今夜,我们回家,不回忆
启程你梦的福邸
走吧,跟上我草鞋留下的足迹
一千年的青衣,四季的斗笠,
我洞晓白巫术的秘密
赶尸,也赶着自己
符是祖先留下的谜题
我只需一遍遍温习
答案,躲在宿命里,哭泣
一把朱砂红,封住谁灵魂的孤寂
和着我梦呓般的咒语
铃铛轻飘飘的响起
月色下,魂魄被遗弃
我只带着你们苍白的遗体,在路上
聆听,前世落地

这两个,韵脚太密,限制了诗意的挥发
作者: 宋志纲    时间: 2012-12-16 08: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宋志纲    时间: 2012-12-16 08: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6 09:10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2-15 22:32
置顶,让更多人读读,启发一下!

谢谢汤贤弟支持为兄这个比较新锐的观点。这是心里话,向大刊投稿的作诗秘诀。作为诗兄,向诗弟诗妹们说了,免得在当前走弯路。有的诗友不信,这也是点到为止。
有名家说:要想作诗成名,必须得到大刊的洗礼,换句话说就是在国内有影响的大刊上发表诗作。比如诗歌大省的省级和省级以上的刊物。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12-16 09:16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2-16 09:10
谢谢汤贤弟支持为兄这个比较新锐的观点。这是心里话,向大刊投稿的作诗秘诀。作为诗兄,向诗弟诗妹们说了 ...

我常读《诗歌月刊》和《星星》,都很器重诗句本身的诗意和张力,而非韵律。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6 09:17
张二棍 发表于 2012-12-16 07:28
给梁老师看个韵诗,以前刚学诗时写的
《北漂》
黄昏,地铁站口   

虽说用韵,诗中还是用了意象,不是假大空的那种。但如果向大刊投稿被采用的可能性较小,用韵的表达方式过时了。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6 09:20
宋志纲 发表于 2012-12-16 08:57

谢贤弟支持。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6 09:24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2-16 09:16
我常读《诗歌月刊》和《星星》,都很器重诗句本身的诗意和张力,而非韵律。

是的,《人民文学》、《诗刊》的自由诗也不用韵。自由诗上用韵的表达方式落后了,主流上不用韵了。
作者: 张二棍    时间: 2012-12-16 09:24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2-16 09:17
虽说用韵,诗中还是用了意象,不是假大空的那种。但如果向大刊投稿被采用的可能性较小,用韵的表达方式过 ...

现在的诗歌,更多是通过分行断句,词汇之间的协调与抑扬来实现韵律之美,是隐性的……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6 09:59
张二棍 发表于 2012-12-16 09:24
现在的诗歌,更多是通过分行断句,词汇之间的协调与抑扬来实现韵律之美,是隐性的……

在文本上,诗的节律是不可荒费的,不然就成了散文了。
作者: 唐绪东    时间: 2012-12-16 10:04
有韵无韵、自由诗和格律诗本不应是个话题或值得讨论,不是说不能押韵,就个人而言,我反对过分注重韵脚的自由诗,既损伤诗意又有口号之嫌。
作者: 宋志纲    时间: 2012-12-16 10: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6 10:47
唐绪东 发表于 2012-12-16 10:04
有韵无韵、自由诗和格律诗本不应是个话题或值得讨论,不是说不能押韵,就个人而言,我反对过分注重韵脚的自 ...

谢谢来读。我写这个帖子是给新诗用韵的诗友提个醒。不涉及格律诗词。格律诗词是必须用韵的,有专门的韵书。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6 11:17
宋志纲 发表于 2012-12-16 10: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4d110101314y.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4d1101013 ...

从第一个链接中摘录下一段。徐敬亚老师文《崛起的诗群》:

关于韵律:

    传统的诗的韵律正在被打破。三十年代艾青等人单抢匹马做的事,今天已随处可见。戴望舒说过,的,诗的韵律不在字上,而在情绪和诗情上,今天才有了更广泛的实践。

    总的看,建国以来的多数新涛,包括自由化了的新诗,基本上没有脱离古典诗词和民歌的脚韵规律的支配。即使贺敬之的阶梯式,形式变了,押韵的方式没有变(由两个大节奏,或由四个大节奏组成)。而现代诗的声律特点,在于依从诗行内在的旋律,不借助外在的脚韵的卢音循环美。

    在现代社会,一部分诗已由“听觉艺术”转向“视觉艺术”,促使诗去寻找新的声律手段,尝试新的审美媒介的创造。创作实践证明,我们再不能把“分行”和“押脚韵”作为涛的唯一!特征了。必须重视诗的各种内在美,包括诗行巾的声音美。今天看来,似乎脱离开传统音律的束缚0也完全可以创作出优秀诗篇。否则,为什么江河的《纪念碑》组诗,完全没有一致的韵,完全没有定规的字、行数和循环的声音节奏,而竟那样深沉.凝重?!

    当前,完全打破脚韵的诗很多,除艾青、蔡其矫等老诗人外,一批青年在写着没韵的.或“半韵”(基本没有一致的韵,间或有几个重复共鸣的尾字,如梁小斌的《金苹果》)的诗。

    有一些小型或超小型诗的出现,把传统诗律赖以存在的理由冲淡到近乎消失的程度(比如三行、二行,甚至一个字的诗!)诗正在思索着附加给诗的声音珍珠——也可以说是声音锁链的韵的规律,究竟应该怎样佩带?无韵的美把创作功力从每行的最末一字伸向诗行内部而带来的新成功!由于抛开了尾韵而带来的“视觉艺术”而不是“听觉艺术”的特有魅力——正在从一些中青年诗人笔下向外传播……

从第二个链接中摘录下一段。徐敬亚老师文《崛起的诗群(下)》:

5、诗之路

   任何事物,只有在其自身的基础上发展,才可能是伟大的。一个民族是这样,一种文学样式也是这样。那么,中国新诗最直接的基础是什么呢?不是古典诗词,也不是民歌,而是"五四"以来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已经现存着的宽厚的肌体,古典诗词和民歌只是在它形成之初早已脱落的胚胎。对我国古典诗词和民歌,新诗是要继承的,但主要应该继承其中的民族气质、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对于现代中国来说,无论是以封建政治道德和小生产经济为基础的古典诗词艺术,还是以封建田园牧歌为特征的民歌艺术(我国以市民生活为基础的民歌较弱),二者都不能成为新诗未来的发展基础。但二者在广大基层人民中又将有着非短时期的深厚影响。从今天到明天,艺术负有衔接起人民鉴赏力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转变阶段的任务——但这似乎并不应该由"诗"全部承担。

   我国有着众多的曲艺形式,完全可以代替这个任务。作为诗的整体,是否可能分化,一部分,或主要一部分去寻找更适合现代生活,更适合于"诗"的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寻找更高的审美样式和途径,适应更高一级的欣赏需要。而另一部分则完全可以在"古典+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是否可以与曲艺或演唱等形式相溶合,出现一类半诗半歌的形式。这不是诗的堕落,恰恰是适应民歌欣赏需要而出现的品种上的分化,即艺术体裁的丰富性。

   百花齐放,也应该合理的排斥。不应以此妨碍艺术的竞争和淘汰。从艺术本身的发展角度看,百花齐放只能是一种手段。任何社会阶段必然有一种最适合于它的艺术表现形态。

从宋贤弟的博客中把这两段摘录过来,供诗友参考。


作者: 宋志纲    时间: 2012-12-16 11: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6 11:40
宋志纲 发表于 2012-12-16 11:21
握手问好!

谢谢支持。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12-16 11:40
宋志纲 发表于 2012-12-16 10: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4d110101314y.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4d1101013 ...


作者: 锄木    时间: 2012-12-16 13:58
呵呵,就看是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了。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6 15:01
锄木 发表于 2012-12-16 13:58
呵呵,就看是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了。

在联欢中,出诗朗颂的节目,所作之诗还是要用韵的,这时候说些假大空的词语是必要的,因为是娱乐,在本单位鼓气就好。
作者: 萧清    时间: 2012-12-16 17:58
我喜欢押韵,不敢赞同楼主的观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流传千古的诗歌里,哪几首没押韵?现代汉诗的写作还在摸索阶段,一切皆有可能,楼主的看法武断了点。汉语作为古老的语言,常用的也就两三千汉字,词汇量也很有限,限定了不好押韵,但也并非不能押韵。至于说押韵的诗歌作者尚处于写诗初级阶段,那更不敢苟同了。据我所知,新疆有个叫曲近的诗人,《绿风》的主编,写诗就喜欢押韵,他的诗歌同样出色。
作者: 萧清    时间: 2012-12-16 18:00
押韵是带着脚镣跳舞,跳得好看不好看,那得看对舞蹈的理解和舞技。钢管舞,就是围着一根管子转来转去,有束缚,空间不自由,那人家高手跳得就是好看。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6 18:30
萧清 发表于 2012-12-16 18:00
押韵是带着脚镣跳舞,跳得好看不好看,那得看对舞蹈的理解和舞技。钢管舞,就是围着一根管子转来转去,有束 ...

谢谢来读。咱就看下高手跳的。
作者: 锄木    时间: 2012-12-16 20:54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2-16 15:01
在联欢中,出诗朗颂的节目,所作之诗还是要用韵的,这时候说些假大空的词语是必要的,因为是娱乐,在本单 ...

哈哈。。。只要能够带来美的享受,都好。
作者: 张智文    时间: 2012-12-16 20:57
诗是最有音乐性的艺术。诗歌给人美感是美轮美奂的,它不仅视觉的享受,更因其移情动感的表演,兼具通感的作用,而使其带有其它艺术不具有的感觉功能。而音乐性就是诗这种听不见却能隐约感受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所以不管现代诗、自由诗如何的自由,其实最终它们都跑不出韵律的控制,最终还是要受音乐指挥棒的控制。否则其杂乱纷繁的思绪,随意走动的情感,很难引起受众的共鸣,只会走向死胡同,而没有人欣赏。


作者: 文颂    时间: 2012-12-16 20:59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2-12-16 20:57
诗是最有音乐性的艺术。诗歌给人美感是美轮美奂的,它不仅视觉的享受,更因其移情动感的表演,兼具通感的作 ...

认同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6 21:21
锄木 发表于 2012-12-16 20:54
哈哈。。。只要能够带来美的享受,都好。

民间的娱乐功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6 21:23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2-12-16 20:57
诗是最有音乐性的艺术。诗歌给人美感是美轮美奂的,它不仅视觉的享受,更因其移情动感的表演,兼具通感的作 ...

不用韵但要有节律。音节。
作者: 亚拉索    时间: 2012-12-16 23:37
我们评价一首诗是否是好诗,也不要被这个束缚了,只要是好诗,不管是否有韵脚。
作者: 锄木    时间: 2012-12-17 04:55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2-16 21:21
民间的娱乐功能。

人活着不可能一生高贵,虽然我们追求。
作者: 敬石堂    时间: 2012-12-17 12:52
我是用上韵的一位……不过我都是内心真实感受……这样的写法。普通读者较能接受……问好老梁……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2-12-17 22:47
写深入人心、打动人心的诗{:soso_e142:}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2-12-17 22:47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2-13 19:41
我现在向《诗歌周刊》推荐的诗,几乎全是不用韵的。也不是偏见,主要是用韵的自由诗写的好的少。有的内容 ...

{:soso_e142:}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8 02:35
雪茫茫 发表于 2012-12-17 12:08
真正的行家用韵不是用死韵。并有规律的,不以韵害文,而是为文增色。离开韵的诗,是长不了的诗。

谢研讨。前面的赞同,“离开韵的诗,是长不了的诗。”这句不赞同。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8 03:07
敬石堂 发表于 2012-12-17 12:52
我是用上韵的一位……不过我都是内心真实感受……这样的写法。普通读者较能接受……问好老梁……

你这句话我很理解。报纸受众面大,晚报副刊发表的诗多以用韵的诗为主,还是很不新锐的,但在专门的纯诗歌刊物就不一样了,有的刊物上发表的下半身诗在报纸上绝对发不了,报上今天发了,编辑明天就得在一些读者的反对声中下台了,谁肯冒丢饭碗的风险呢。
作者: 流年似水    时间: 2012-12-18 11:16
深受用韵困扰并陷入其中~
作者: 长空    时间: 2012-12-18 12:47
正所谓二元对立而统一,能合能分,方见功力,我个人觉得,语言大师,想怎样便怎样,自由为之,天马行空.
根据材料而写对应的诗,
作者: 乐冰    时间: 2012-12-18 12:50
学习了。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8 12:55
乐冰 发表于 2012-12-18 12:50
学习了。

谢谢来读.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8 13:09
长空 发表于 2012-12-18 12:47
正所谓二元对立而统一,能合能分,方见功力,我个人觉得,语言大师,想怎样便怎样,自由为之,天马行空.
根据材料 ...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8 13:16
雪茫茫 发表于 2012-12-18 13:12
这只是我的看法,呵呵

说看法就好。那么你打算在这个诗坛上发什么样的诗呢?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18 18:26
雪茫茫 发表于 2012-12-18 16:54
不说。不然对我的诗歌有影响,呵呵

好。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作者: 我爱我自己    时间: 2012-12-20 20:43
重意轻辞!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20 21:31
我爱我自己 发表于 2012-12-20 20:43
重意轻辞!

练句练字还用,只是不在韵上考虑.{:soso_e181:}
作者: 阿慧    时间: 2012-12-21 13:35
阿慧记得了,诗还是有韵的好,呵呵,又学会一招,问候梁先生!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21 13:45
阿慧 发表于 2012-12-21 13:35
阿慧记得了,诗还是有韵的好,呵呵,又学会一招,问候梁先生!

我是反对自由诗用韵的。
作者: 阿慧    时间: 2012-12-21 13:51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2-21 13:45
我是反对自由诗用韵的。


作者: 大漠    时间: 2012-12-21 16:54
《谢冕论诗歌》: 在作者的概念中,诗区别于小说、散文和戏剧文学的基本点,要而言之,有如下两点:一,它是从情感出发的文体;二,它是与音乐性有关的文体。从情感出发,就不是从实有的事件出发,就是通常说的,诗缘情而生。这就决定了诗的产生和最后的指归都 在它的抒情性。诗不是不可叙事,它们似乎更重视叙述和情节。所谓的和音乐性有关,指诗可吟可诵,指这一文体在表达中特别重视节奏和韵律的效果,特别重视包括押韵等手段在内的声音的悦耳动听。

我赞成自由诗的音乐性,甚至认为没有节奏不是诗!
作者: 大漠    时间: 2012-12-21 17:00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2-12-16 20:57
诗是最有音乐性的艺术。诗歌给人美感是美轮美奂的,它不仅视觉的享受,更因其移情动感的表演,兼具通感的作 ...

赞同,鼓掌!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21 17:13
大漠 发表于 2012-12-21 16:54
《谢冕论诗歌》: 在作者的概念中,诗区别于小说、散文和戏剧文学的基本点,要而言之,有如下两点:一,它 ...

他说的这个“诗”比较宽泛,包括古体诗词等,我说的比较单一,专指自由诗。
我赞成自由诗的音乐性,即节奏性,不赞成用韵。你赞成用韵就写用韵的,百花齐放。你看国刊等大刊的自由诗那有用韵的了。
但反潮流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这就是随行就市,希望投稿的诗友改变用韵的写作方法,少走弯路,在同等的条件下投稿容易成功。
作者: 大漠    时间: 2012-12-21 17:50
本帖最后由 大漠 于 2012-12-21 17:55 编辑

梁版,辛苦了。国刊等大刊的自由诗有没有,有多少用韵的,我没有研究过,但是,我想他们应该有强烈的节奏,或者是看不见的:内节奏。否则,我认为就不是诗。个见。我也写过没有韵的诗,但是,应该有节奏。

落叶恨

大漠
2011-12-13

一片叶子
从高高的枝头上
悄然飘下
捎带几分怅然
几许茫然

必定不是季节
心中的季节不是这个时候
它期望这个季节,晚些到来
那样,可以更多地收获 日子的重量
然而,它掰不过风雨和时序

它 很留恋
因为枝头毕竟温暖
它很遗憾
从此后,听不见林子里百鸟鸣啭
它很不安
不知道季节的风,把它吹向谁边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21 17:55
大漠 发表于 2012-12-21 17:50
梁版,辛苦了。国刊等大刊的自由诗有没有,有多少用韵的,我没有研究过,但是,我想他们应该有强烈的节奏, ...

是的。诗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是能读出来的。
作者: 大漠    时间: 2012-12-21 18:04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2-21 17:55
是的。诗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是能读出来的。

梁版,下面这首也不压韵。周末没有事情,和你多聊几句!

給疲惫的日子洗个澡
大漠
2011-11-22

本命年,鸿运当头
日子应该是金色的
因为上一个本命年就是
可这个本命年的金色,却偏偏来得
有点慢步履蹒跚,像个
腿脚不灵便的老人
快满年了,硬是看不到尽头的光

走出去吧,把日子带到
南面沱湖里洗个澡
给发霉的心情晒个太阳
那里,毕竟有几个三十年的同学呢
个个都有所成,不像我
潦倒得只剩下了文字

车子比思绪快
友情真诚干净
湖蟹个大体壮,勾人食欲
更有当年校园里的“情歌”下酒
四棵大树两枝花
全都歪倒在
沱湖岸上



作者: 大漠    时间: 2012-12-21 18:04
梁版,周末愉快,有机会喝两杯!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21 18:37
本帖最后由 梁树春 于 2012-12-21 18:40 编辑
大漠 发表于 2012-12-21 18:04
梁版,下面这首也不压韵。周末没有事情,和你多聊几句!

給疲惫的日子洗个澡


这首还是不错的,也正是未受韵脚的限制写的比较自由。里面用了意象,表达了盼好事而不得的郁闷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释放。

給疲惫的日子洗个澡----------题目有诗意。

本命年,鸿运当头
日子应该是金色的
因为上一个本命年就是
可这个本命年的金色,却偏偏来得
有点慢步履蹒跚,像个--------步履蹒跚可删。“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形象。
腿脚不灵便的老人
快满年了,硬是看不到尽头的光

走出去吧,把日子带到
南面沱湖里洗个澡
给发霉的心情晒个太阳-----------这三句是诗的句子,好。
那里,毕竟有几个三十年的同学呢-------三十年前,加一前字。
个个都有所成,不像我
潦倒得只剩下了文字------也是诗的句子。

车子比思绪快------思绪比车子快,较好。
友情真诚干净--------这句概念了。
湖蟹个大体壮,勾人食欲
更有当年校园里的“情歌”下酒
四棵大树两枝花
全都歪倒在
沱湖岸上---------这段也用了诗的语言。比如:“情歌”下酒。

不用韵这不是挺好吗,只是觉得后面好像是没写完,还缺点什么似的。
本是说韵,也不知说了什么。抱歉。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21 18:57
大漠 发表于 2012-12-21 18:04
梁版,周末愉快,有机会喝两杯!

好的。
作者: 文丰尔    时间: 2012-12-22 06: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22 07:53
文丰尔 发表于 2012-12-22 06:20
说的好,一定回复~

欢迎新诗友多加指导。
作者: 云一凡    时间: 2012-12-22 12:46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2-13 16:40
所谓自由诗,它应该更重视诗性、诗意,也即从内核上,而非韵脚、平仄对称上着力,这是诗歌走向另一个“更诗 ...

问好老师,学习,诗性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12-22 13:19
云一凡 发表于 2012-12-22 12:46
问好老师,学习,诗性

最近又出大作否?
作者: 红山石    时间: 2012-12-22 14:05
特来支持梁兄。{:soso_e183:}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22 14:12
红山石 发表于 2012-12-22 14:05
特来支持梁兄。

多谢乡党支持。
我早晚会把你的诗向周刊推荐,前题是要达到发表水平。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22 14:15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2-22 13:19
最近又出大作否?

江郎才尽,酒量未减。无奈。
作者: 云一凡    时间: 2012-12-22 14:55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2-22 13:19
最近又出大作否?

惭愧,近来在医院做了一段康复训练,疏于创作,准备整理打工路上十年来的旧作,谢谢老师关心,祝福快乐!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12-22 15:53
云一凡 发表于 2012-12-22 14:55
惭愧,近来在医院做了一段康复训练,疏于创作,准备整理打工路上十年来的旧作,谢谢老师关心,祝福快乐!

期待更好!
作者: 红山石    时间: 2012-12-22 16:08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2-22 14:12
多谢乡党支持。
我早晚会把你的诗向周刊推荐,前题是要达到发表水平。

举贤不避亲.谢谢.
作者: 江南山民    时间: 2012-12-23 14:23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2-13 18:15
这是诗回归本位的表现,如何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突破,是新诗能否走出目前困境的关键!

确实如是!
作者: 念旗    时间: 2012-12-23 21:29
学习                     
作者: 中年人    时间: 2012-12-24 20:25
雪茫茫 发表于 2012-12-15 15:41
把韵脚化于无形才是高手,无形是指感觉不到,细看才能发现,呵呵。

高见
作者: 中年人    时间: 2012-12-24 20:27
张二棍 发表于 2012-12-16 09:24
现在的诗歌,更多是通过分行断句,词汇之间的协调与抑扬来实现韵律之美,是隐性的……

韵律之隐,隐之韵律
作者: 中年人    时间: 2012-12-24 20:28
传统的诗的韵律正在被打破。
新的韵律已经诞生
作者: 中年人    时间: 2012-12-24 20:34
问好梁哥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24 21:44
中年人 发表于 2012-12-24 20:34
问好梁哥

谢谢。请弟多多批评。
作者: 吴谨    时间: 2012-12-25 16:50
不懂就别乱下结论,几千年的诗歌史不是几个人可以颠覆与改写的。写出既有意境又讲究韵律与平仄的自由诗不更好吗?
作者: 吴谨    时间: 2012-12-25 16:51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12-13 19:41
我现在向《诗歌周刊》推荐的诗,几乎全是不用韵的。也不是偏见,主要是用韵的自由诗写的好的少。有的内容 ...

初学者都这样说。
作者: 吴谨    时间: 2012-12-25 16:52
以前没见过诗歌周刊,现在也几乎不看。实际上没看过一篇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25 19:25
吴谨 发表于 2012-12-25 16:52
以前没见过诗歌周刊,现在也几乎不看。实际上没看过一篇

看一看嘛,不然枉来了。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12-25 20:17
复艳芽达 发表于 2012-12-25 20:09
非常高兴遇到这么好的帖子 谢谢

谢谢称赞。新诗友圣诞愉快。
作者: 中年人    时间: 2012-12-25 20:50
吴谨 发表于 2012-12-25 16:50
不懂就别乱下结论,几千年的诗歌史不是几个人可以颠覆与改写的。写出既有意境又讲究韵律与平仄的自由诗不 ...

兄弟:说话应该有依据。讲究韵律与平仄的只能是古体诗词。哪里有这样的自由诗啊?


作者: 冻土    时间: 2012-12-25 21:04
欣赏佳作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