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歌简析] 诗里言树,树外领悟------浅解蓝向前的《像一棵树生活在城市》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陵一片云    时间: 2012-12-28 14:03
标题: [诗歌简析] 诗里言树,树外领悟------浅解蓝向前的《像一棵树生活在城市》
本帖最后由 金陵一片云 于 2012-12-28 14:05 编辑
1 E+ {& W' y, @$ @" i8 e7 Z/ B! \. M! R4 D2 |
原作:

$ u7 K; [0 K6 X! l
5 `- v. _: ]( O9 i
像一棵树生活在城市
文/蓝向前
来源:《麻雀》诗刊2010年冬季卷总第2
* F5 y- `+ x" o
* [! q7 o% T7 V  w5 H5 e, v% }& R
被父亲移植来的那一刻
我就知道我只能扎根这并不肥沃的异土
与刺眼的楼,单调的灯杆做邻居
像一棵树生活在城市
做着返回丛林的梦
我应该没理由感到孤独
身后还站立着一排排的
洋紫荆,杜英,广玉兰,黄槐
甚至木棉树,大叶榕,相思树
然而我听不懂它们的树语
无法和它们一起在风中舞蹈
无法和它们挤在一起御寒
无法像村头老槐树那样
想长多高就长多高
也无法像果园里的桃树
想发芽就发芽想开花就开花
我只是城市里的某一棵树
怕挥舞的电锯
也怕墙上胡乱涂抹的拆迁二字
只能忘了丛林法则
按照城市的规则
长城市的叶,生城市的根
诗里言树,树外领悟
-------浅解蓝向前的《像一棵树生活在城市》
/金陵一片云

# o( P( G0 w- E% s8 [' X3 V8 I2 n! y& \7 }
       知道蓝向前其人,还得从诗歌培训班群组开展的第一期同图征诗说起。记得当时那幅图所描绘的是:一个雪夜、一条亮着桔黄灯光的小巷、两个相行的背影。巧的是我与蓝向前不约而同地把“暖”作为自己所写小诗想要表达的主题。坦白地说,初读他的诗,就觉得他在诗歌方面一定是能把我远远抛于身后的。他在诗行中的用词用句显得精到而老炼,唯觉得断句转行的处理与我一向所坚持的行文方式是有悖的。而这首《像一棵树生活在城市》,或许是因写作的时间不同,亦或许是因其本人在写作时采用的风格方式不同,却是我更乐于接受的。加之其整体流畅的表达,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这让我不由得多看了几遍。

6 H7 {" Y+ @0 w8 U2 L6 I2 a+ W3 ?
; K/ a) R1 M9 a5 C" T2 W2 o2 ?
        老实说,这首诗首先在名字上就吸引了我------《像一棵树生活在城市》。人与树从本质上来讲,区别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为何要说像树一样生活在城市呢?带着这样一个疑问,我开始走进诗行。

# b- k  Z& B$ X1 {+ _" g" h* R) R1 L7 B& L% G$ B
      “被父亲移植来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只能扎根在这并不肥沃的异土”,起首两句到底说了什么?当我将首句结合诗名来看,我知道了诗中的“我”是怎样来到城市的,是“父亲”将“我”“移植”而来,为何这里用“移植”一词呢?显然,“我”原来不生活在这个城市,是从它处而来,也可以理解为从故乡来到城市。“我就知道我只能扎根在这并不肥沃的异土”------“我”是聪明的,知道父亲想在城市里拼搏的想法是那样地不容质疑,“我”必须在这个城市扎下根生活。“我”还知道城市这片异土没有故乡的肥沃。又何来此说呢?这是我从下面的诗行中品读而出的。

% K' t9 H( W6 T* a% g3 ^
5 o5 H; f: \9 @; Z" d4 k7 _
       紧接着,“与刺眼的楼,单调的灯杆做邻居/像一棵树生活在城市/做着返回丛林的梦”几句说出了“异土”何以为异,楼刺眼,灯杆单调,而最要命的是这些却是新的邻居,这里作者为何以“楼”和“灯杆”来指代邻居呢?也可以理解为是作者在暗暗地述说对城市邻里关系淡漠的一种认知。这些和故乡那些热情熟悉的面孔相比,怎能不让“我”觉得“异”呢?因为发觉到了异处,而且是内心里不想接受的“异”,所以“我”的内心有了向往,“像一棵树生活在城市/做着返回从林的梦”。“丛林”在这里很显然是指代来时的地方,理解为故乡也是恰当的。
: F( |) ]6 }" ]* B
      
      “我应该没理由感到孤独/身后还站立着一排排的/洋紫荆,杜英,广玉兰,黄槐/甚至木棉树,大叶榕,相思树/然而我听不懂它们的树语/无法和它们一起在风中舞蹈/无法和它们挤在一起御寒/无法像村头老槐树那样/想长多高就长多高/也无法像果园里的桃树/发芽就发芽想开花就开花”------表面上的确是在写树,但我觉得理解为作者是在写“我”,也未尝不可。“洋紫荆,杜英,广玉兰,黄槐”、“木棉树,大叶榕,相思树”都可以理解为城市中各种各样的人。虽然城市里也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人,但“我”一样会感到孤独,为什么呢?一个“听不懂”、四个“无法”是作者给出的至所以感到孤独的理由,“我”既感到无法适应,又觉得无奈,从而更加想念家乡的肥沃,家乡有自由生长的老槐树,有自然发芽开花结果的果树。当然,老槐树与桃树只是作者从中选取的两个在家乡最最平常的具体树种,我毫不怀疑地相信,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说明家乡的肥沃。在这里,作者无需多说,读者也自有领悟。然而,现实是多么地无奈啊,“我只是城市里的某一棵树/怕挥舞的电锯/也怕墙上胡乱涂抹的拆迁二字/只能忘了丛林法则/按照城市的规则/长城市的叶,生城市的根”------同样,这里依然表面上是在写树,另一层却依然是在表达个人的情感。两个“怕”、一个“只能”是作者对城市生活的思考与总结,“按照城市的规则/长城市的叶,生城市的根”是作者作出的选择,虽说这是“适者生存”的必需,但我分明从中读出了一份内心里的无奈与不甘。
4 z7 t/ X" V+ \! x+ i; w
# C' O9 S& r5 i8 B  I7 U5 i
       这首诗细细读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这首诗既是写一棵被移植到城市的树,又是写一个人从故乡来到城市的生活变迁、情感起伏。整首诗从表面上看,除了开始的“父亲”、“像”能让人想到是在写人以外,其他地方不仅再也没有提及到“人”,而且可以说大部分的诗行中都在写树。作者巧妙地以树喻人,在诗中言树,以树的口吻说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领悟。其实,我认为这首诗中涉及的面很多,有城乡邻里关系之别,有思乡情结,有环保意识,有生存理念……把这么多的内容融入到一首诗中,却让人读起来含无生涩、堆砌之感,可谓流畅自然,这让我又想起蓝向前本人说过的一句话,“在物是人非的风景里歌唱,生活它告诉了我什么,我就用诗歌告诉大家我领悟到了什么”。诚然,在这首诗里,他做到了。(20121228)

, O! O& V6 k2 d% o8 |! G& [$ }& {- R) K

作者: 金陵一片云    时间: 2012-12-28 14:07
因欣得蓝向前诗友寄送的《麻雀诗刊》,有时间便拿出欣赏,诗友的这首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此文也算是对诗友的答谢吧。希望蓝向前诗友不至太过失望就好。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12-28 20:53
金陵一片云 发表于 2012-12-28 14:07 ( N$ s3 W* G4 S. E; {' u
因欣得蓝向前诗友寄送的《麻雀诗刊》,有时间便拿出欣赏,诗友的这首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此文也算是对诗友 ...
  ?$ i% I* `9 @) j& i
向前不够意思啊,怎么不给我寄送呢,麻雀诗刊我也想看看的!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12-28 20:54
再看一次,再支持云一下!
作者: 金陵一片云    时间: 2012-12-31 12:30
夜1969 发表于 2012-12-28 20:53
! Z" \9 _! B8 N, E. `: d向前不够意思啊,怎么不给我寄送呢,麻雀诗刊我也想看看的!
- k) |$ l1 ^* w9 j4 l
呵呵,那也得感谢夜群主给我颁的明星成员奖呢.是因为这个奖,云才有幸得到蓝向前诗友赠书的哦!
作者: 金陵一片云    时间: 2012-12-31 12:31
夜1969 发表于 2012-12-28 20:54
" @2 k$ W9 v+ B& A( K再看一次,再支持云一下!
! n* V9 j; \. S, x! K2 j
谢谢支持!
' ^# @6 \# {8 {2 P, P2 `祝:新年快乐!佳作多多!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2-12-31 17:54
金陵一片云 发表于 2012-12-31 12:30 # O) ]1 n% w5 U* s/ M0 \% f
呵呵,那也得感谢夜群主给我颁的明星成员奖呢.是因为这个奖,云才有幸得到蓝向前诗友赠书的哦!

- I6 N+ c# k' q" P$ W! v4 ]/ h呵呵,那感情好啊!不过我们马上还要再评一下优秀诗人的,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时间。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