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歌培训班》同图10期】025#镰刀与席位(修改) [打印本页]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5 11:11
标题: 【《诗歌培训班》同图10期】025#镰刀与席位(修改)
本帖最后由 水木 于 2013-1-6 09:02 编辑
% B9 V  K2 {8 s' U) ^2 c
! n" M% c% T" e
镰刀与席位
文/水木
! _" E* w$ f6 D8 Y
“席位从来就& k% \/ o2 g: m8 `+ Z
是局内人坐的”3 R' h8 K9 F; [( [% q
! x4 R9 L: ^+ J; V
丰收宴外  @% S0 ~2 ?% P: k6 A' `9 R
灰暗的角落里
& @2 W4 P+ R0 T; t" Y, n9 f& ~一把镰刀
4 {9 y1 H8 ], A1 Y8 y1 F4 O+ u$ V/ p竖立麦客跟前( u9 X& q% M5 t( r1 R1 P9 g# A
掷地有声: N! B5 \4 w8 K' ?( M

% D2 V4 p5 p0 d
9 W9 V, _- l4 C: N" ~5 y  E
作者: 荒原猛士    时间: 2013-1-5 11:54
辛酸。。。
作者: 张智文    时间: 2013-1-5 12:28
简洁  有力 好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5 12:42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3-1-5 12:28 2 q6 ^3 q6 m" @* X5 ?6 [
简洁  有力 好

! P! |) B7 J# Y6 r谢自然老师赏读,点评。结尾修改了一下,是否好一些?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5 12:44
荒原猛士 发表于 2013-1-5 11:54
/ e- T2 n' w1 I9 H! c( e辛酸。。。
* Y7 I: Z& \1 j
需要抗争,带刀入局
作者: 金陵一片云    时间: 2013-1-5 12:51
水木的这首真是简洁有力,掷地有声,欣赏学习了!
作者: 荒原猛士    时间: 2013-1-5 12:54
水木 发表于 2013-1-5 12:44 - r; P# t" I! W3 `/ _
需要抗争,带刀入局
" x0 Y( y9 v* g( @6 ~
列宁来了
作者: 张智文    时间: 2013-1-5 13:02
一把镰刀& G( s  U4 A2 C4 B
, }3 ]+ o8 O& ?9 [
立在麦客跟前' ~0 r/ B. n0 B0 r' A: _

/ F" }( |4 ^: d2 I1 `: j翘起头颅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3-1-5 13:02
还可深。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3-1-5 14:46
少有的精短诗,表扬一个!但,似是从一凡那里来的灵感吧?说说我的读后感受:
  s" h/ L; H4 K. b% R1、席位之说,似有无源之水之感;
$ B1 N/ M! S& F3 ?3 r/ r2、镰刀最终的“掷地有声”,是要表达什么?  `( c+ ^& j7 e+ t, \1 x: N8 v
3、局外、局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没有凸显出来,致使本诗的主题似乎有点不够明确。% [. C& v- g; V/ i- `& E
我理解你的意思,建议看一下自然兄的本期作品,似乎是吧你未说出的话,都讲出来了。问好水木,周末愉快!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5 15:09
夜1969 发表于 2013-1-5 14:46 " d; ~$ Z. q5 x. W/ a
少有的精短诗,表扬一个!但,似是从一凡那里来的灵感吧?说说我的读后感受:
6 B1 A' N# X' T1 D# e7 @1、席位之说,似有 ...
: |! z, b. L2 l+ I) L+ y) k
初稿早成,一直在打磨。上午发出是想听师友意见,进一步修改。交流一下您的提问:
4 H6 G9 }* g4 c4 {1.麦收时节不是大地上的一场筵席么?有宴就有席位。$ A# J& |: K7 }3 j
2.结尾主要是考虑照应开头句, @( I  l5 t( k7 m  R4 t
3.主题思想隐含在内。入局要看镰刀是谁在使用。' ~% m) z1 B5 b

+ f1 e, T6 n; e/ J8 u- A/ Z( [再思考一下,看如何修改更好。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5 15:10
金陵一片云 发表于 2013-1-5 12:51
7 S; h' o6 N- n& n水木的这首真是简洁有力,掷地有声,欣赏学习了!

  c$ s  x- s% K% \3 l* b谢云班主赏读,还在修正中。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3-1-5 15:11
水木 发表于 2013-1-5 15:09
2 L* H  N0 c( _; k- Y6 v6 P  u初稿早成,一直在打磨。上午发出是想听师友意见,进一步修改。交流一下您的提问:
- }& B8 y1 R( g" m% w. P1.麦收时节不是大地上 ...

+ G1 V  f$ ~# }. ~- T水木的想法,了解,不过在文意上似乎还是有所交待和协调统一为好。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5 15:11
荒原猛士 发表于 2013-1-5 12:54 6 l; n2 P1 Y9 I9 H
列宁来了

; ]2 ]$ k% J7 M, I  u) B! l解析图意,各抒己见。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5 15:12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3-1-5 13:02
( q, T. O  B. _2 Y一把镰刀  K0 }, T4 |( a) d1 h% p7 T, F' I

& s% n' h; R. o3 h+ c立在麦客跟前

; o) Z0 m4 s. `  b9 f1 q! r0 Z3 J再想想,谢自然老师指点。问好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5 15:13
招小波 发表于 2013-1-5 13:02
0 c0 Z9 I2 K3 E$ J- M3 p. U还可深。

/ h. |0 Z' M1 ~谢招诗兄指点,再想想。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3-1-5 15:33
《席位》
: O) b& V# p/ W, M$ Y. L& O9 b+ D0 A: |4 A
收获的季节- @/ }0 D8 _' P  G5 A
大地展开一场宴席
& {* h9 e7 [9 G; w2 J6 h' H4 J! Q3 ]
3 C* D( ^8 A- _! U盛宴之外) @# Z. o# E/ v* y; Y/ l- @
灰暗的角落里
& S4 b( c9 b6 e- b立在麦客跟前
/ ~* X3 ~+ e) h1 J; r9 Y7 Q. N一把镰刀8 l, |6 w2 D9 c3 v; ?' b9 y) E
掷地有声
0 r2 p3 @6 ]" M( D+ s7 ^7 h' o2 t6 Y
——这样改下,是不是能好一些?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5 15:47
夜1969 发表于 2013-1-5 15:33
( c0 k/ m6 }4 U  y《席位》
9 b5 E3 w9 _& _- z# n4 A+ m
1 }1 C7 [% n+ D( G, w收获的季节
# M4 L# ^8 r; E4 K  S
夜兄劳心了,我再思考一下...
/ N& L3 b4 v6 z' `$ Q2 ]4 ]读了自然老师的佳作,他露,我藏。
作者: 夜1969    时间: 2013-1-5 16:20
水木 发表于 2013-1-5 15:47 1 h* a/ I" @5 s( c& ?! w% w5 Z
夜兄劳心了,我再思考一下..., _# }+ L# d7 n- z9 V: \" k/ B' B
读了自然老师的佳作,他露,我藏。
6 D6 }4 H; Z2 o: u
问好水木,周末愉快!
作者: 北岸    时间: 2013-1-6 11:51
诗歌有一种内在的张弛力,喜欢夜老师那样的第一节,好像有更完整的感觉,学生痴言。老师勿怪为盼。小民德州人士,久仰老师大名,幸会!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6 14:54
北京现代 发表于 2013-1-6 11:51 8 z# f- ]5 E; h/ ~8 |" H( ^% C
诗歌有一种内在的张弛力,喜欢夜老师那样的第一节,好像有更完整的感觉,学生痴言。老师勿怪为盼。小民德州 ...
$ i- x: C2 q4 s& B7 Z
谢谢点评,欢迎交流。# x( h% v3 ]$ b1 g
我这样写,也是一种尝试。增强跳跃,形成回环。夜兄修改稿我已收藏并存,日后相互观照、比较。7 d+ H2 Z2 _' ^

作者: 一人之    时间: 2013-1-8 10:28
含蓄的好!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8 10:33
一人之 发表于 2013-1-8 10:28 7 C$ O% s3 ]2 C. ]6 R5 g
含蓄的好!
6 v2 |( i2 }. `5 ^
谢谢您的点评,鼓励。问好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1-11 19:06
过于简单!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12 11:09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1-11 19:06
9 C/ F, r4 ?, `; ]/ p; r% B过于简单!
4 h3 J; j' r3 r9 Z1 U& p/ d7 o$ Y
谢汤老师指点。问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