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简读王法短诗《两只大鸟》文/硬撑 [打印本页]

作者: 硬撑    时间: 2013-1-13 17:19
标题: 简读王法短诗《两只大鸟》文/硬撑
本帖最后由 硬撑 于 2013-1-13 18:08 编辑

简读王法短诗《两只大鸟》文/硬撑

   《两只大鸟》诗/王法

    两只大鸟
    在白雪皑皑的莽原上飞过
    他们飞的真像两只大鸟
    巨大的翼影下
    有轰然的枪声
    散发浓烈的酒气
    和雾霾
    那枪声
    轰然得真像
    枪声


    2013-1-9

    从欧洲油画技巧的发展历程来看,写实主义虽然更接近生活和人们的欣赏习惯,但人的思维并没有满足于照相机式的客观的表面视觉,而是渴望对世界理解得更深。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主观性很强的塞尚和梵高。之所以提到欧洲油画,是因为我觉得王法《两只大鸟》这首短诗,更像是欧洲油画里的印象派。艺术品的客观和主观呈现那个更靠谱?我的答案是,在抵达真实的马拉松中,跑在前面的表达更真实。

    两只大鸟
    在白雪皑皑的莽原上飞过
    他们飞的真像两只大鸟


    在汉文化的大语境中,大鸟最早出现在庄子的《逍遥游》:“北海有鱼叫鲲,鲲之大不知有几千里;它化为鸟叫鹏,鹏之背也不知有几千里”。作为意象隐含的意义,《逍遥游》之后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里,借用陈胜之口再次固定下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这首短诗中的大鸟,作为意象,我宁愿相信它的寓意是:格调高远、品味卓然,汉文化推崇的理想人格。复数的“大鸟”和“他们”相对应,志同道合的大鸟们,处境依然糟糕:在白雪皑皑的莽原上飞过。这是时代某种特征的形象性抽象归纳。本该用"它们"却使用了另一个词的“他们”在意群中的作用很有突出。修辞上首先这大概是偷换、拟人,其次似乎也使用了含混。“他们飞的真像两只大鸟”呈现的是仪态。“他们飞的”作为本体和喻体“两只大鸟”表面上构成一个比喻,但因本体和喻体是同一事物,这实际上是在说:“你懂的”。他们飞的仪态无可比拟,你该认识大鸟本身。

    巨大的翼影下
    有轰然的枪声
   
    再明显不过的事实是,当下,具备理想人格的人越来越少。非但如此,并且由于某种原因,两千年来社会整体的道德曲线已经降到底部。这两行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度概括了当下对大鸟们更为不利的处境。庄子的逍遥游里,寒蝉和小鸠对大鸟的态度还只是议论和讥笑。——“我们也飞上去过嘛,咹?穿过榆树和檀香树枝,飞不过去就老老实实地落下来算了,何必南飞九万里?”。而当下的状况是,理想的人格不但不被作为修为的选项,而且被突如其来的、庞大的枪声中伤。

    散发浓烈的酒气
    和雾霾
    那枪声
    轰然得真像
    枪声


    这个意群作者使用了引申重复的手法。有两个词再次出现:轰然、枪声。细品之下,“轰然”不仅形容声音大而嘈杂,还有明目张胆的意思。这就更加彰显了作者对事态的把捉的精确度。在被词语轰然修饰的另一个词语枪声,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后面的枪声是对前面枪声的具体化。"散发浓烈的酒气/和雾霾",不是吗?那种蛮横和扑朔迷离的氛围,我们不是有过切身的感触吗?!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三行的语态里透出的基调,或者说意味。有一种不屑一顾、藐视的气度,同时也透露出大鸟的无畏。短诗在枪声这个词第三次出现时戛然而止,没有更多交代结局。枪声响过之后,大鸟受伤了吗?也许。即使受伤,大鸟的灵魂也不会跌落。但我宁愿相信,枪声轰然响过之后,大鸟一阵翅,已经滑翔九万里。

    私以为这首短诗,将像大鸟一样,飞的久远。

                                                                                          2012.1.13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3-1-13 17:40
解得透彻。学习
作者: 硬撑    时间: 2013-1-13 18:05
肖振中 发表于 2013-1-13 17:40
解得透彻。学习

尝试理解一下,多指正。
作者: 衣影    时间: 2013-1-13 18:20
提供了解读的新角度,很好!如果不仅仅从作者的理解结构出发,也能结合王法先生的创作背景以及先生本人对这首诗的说明,会更好!问好!{:soso_e181:}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3-1-13 19:01
赞!欣赏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3-1-13 22:44
欣赏诗评{:soso_e181:}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3-1-14 23:33
来学习透彻的评。。。问好!
作者: 雁南飞    时间: 2013-4-28 09:34
王老此诗大家评价很高,恕老弟愚纯,不明其妙,读完赏析也不明所以。我读此诗头两句,想起某本书的标题“当铁鸟在天空飞翔”,觉得挺有气势,诗中也读到了枪声,引起一定联想。但那两个大家都称妙的句子“大鸟真象大鸟”,“枪声真象枪声”,有黔驴技穷之嫌。“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类似这样的所谓修辞,凡人还是少用为佳。现在的部分现代诗,不仅脱离普通读者,还逐渐脱离专业读者,已沦为部分圈子互相吹捧的游戏,虽能热闹于一时,但很难流传于长远。
  说得不对,还望海涵。
作者: 水滔滔    时间: 2013-4-28 09:57
雁南飞 发表于 2013-4-28 09:34
王老此诗大家评价很高,恕老弟愚纯,不明其妙,读完赏析也不明所以。我读此诗头两句,想起某本书的标题“当 ...

有时重复是力量
如国歌中前进,进
可换个角度
诗友试一下
作者: 未离子    时间: 2013-4-29 12:57
写的 很好!
作者: 硬撑    时间: 2013-5-3 01:22
问好朋友们。
作者: 硬撑    时间: 2013-5-3 01:26
雁南飞 发表于 2013-4-28 09:34
王老此诗大家评价很高,恕老弟愚纯,不明其妙,读完赏析也不明所以。我读此诗头两句,想起某本书的标题“当 ...

这只是个人理解。

我对作者不熟悉,遇到的是一首诗。


谢谢留言,问好。


作者: 北残    时间: 2013-5-12 13: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硬撑    时间: 2014-10-9 01:32
北残 发表于 2013-5-12 13:35
逐句的解析,透辟。好诗歌好评

问好北残。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4-10-9 04:51
在下不才,愚以为对诗歌的解读,最好最有利最透彻的解读权在作者自己,旁观者或许清楚,解读也可,但是仅仅是旁观和帮着解读,至于作者愿不愿意亲自在作品后面附一篇自我赏评,倒是在下愿意看到的和今后之趋势,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这两者都要兼顾,出谜语者和解谜题者都要通透事物和道理,不要再让人猜,不要在文字中掩含太多高深思想,这样才能接近地气,为大多数,更多数人理解,看懂,希望诗歌走出看诗者的小圈子,要真正融入读懂看懂的人群,才是诗歌的出头之日,个见,呵呵,祝大家更好!
开心。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4-10-9 04:54
诗歌贵在直白,老百姓听得懂的李白诗歌,“床前明月光”首推,字浅显,丰富的感情一点也不失色,这是诗歌的魅力,保持新鲜的关键。
问好,开心。
作者: 硬撑    时间: 2014-10-9 12:41
采凤 发表于 2014-10-9 04:51
在下不才,愚以为对诗歌的解读,最好最有利最透彻的解读权在作者自己,旁观者或许清楚,解读也可,但是仅仅 ...

对解读权我是这样理解的:诗歌创作一般成于小语境,就是创作时的此时此刻,作者的解读权有优势。但当诗歌作文文本流传,换了时空,或换了一茬读者的时候,作者自己的解读就没有绝对的权威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作者: 硬撑    时间: 2014-10-9 12:54
采凤 发表于 2014-10-9 04:54
诗歌贵在直白,老百姓听得懂的李白诗歌,“床前明月光”首推,字浅显,丰富的感情一点也不失色,这是诗歌的 ...

最高级的诗,是将“说不可说”说出来。如果一个诗人什么都能说的明明白白,说明感悟不深。静夜思代表人的情感的普遍性多一点,而锦瑟代表人的情感的特殊性多一点,都是好东东。诗不贵直白。静夜思看似浅显,其实抵达内心的思绪之路很幽深。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4-10-9 13:27
硬撑 发表于 2014-10-9 12:54
最高级的诗,是将“说不可说”说出来。如果一个诗人什么都能说的明明白白,说明感悟不深。静夜思代表人的 ...

变“妙不可言”为“妙可言”
下一步我正在尝试,这些年诗歌老是原地踏步,
原因该找到了,兄弟。
为什么美妙的东西非要凭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诗歌又不是比拼读者的领悟力大赛,诗歌是生活,
是开心,是三句半,是相声化语言,是对着山歌唱出此刻的激昂,
是有能力用语言,即可表达开心,传递开心,升华开心,
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谁悟得到,谁悟得高,
一切该有崭新的开始了。
古人云:佛,拈花,众一笑,花语即人语,人在笑,是法则的主体,
是规律的使然,律法之律在先,而非法律之法在先,二者互为转换,
在必定来到的历史之前,或之后,各自担当不同角色。(律,指自然规律,法,
指个体思想的集中体现和规范)。
说远了。

以上摘自《中国诗歌》,愿分享,祝开心,祝好。
作者: 喜喜诗    时间: 2014-10-9 17:11
诗非常不错!
作者: 节节草    时间: 2014-10-10 14:14
有一种不夸张的力量!
作者: 我是圆的    时间: 2014-10-11 10:38
都是精品
作者: 芝麻    时间: 2014-10-11 11:04
值得!好好学习。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