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羊城晚报》花地编辑部联手各界专家学者推出“花地华语文学榜”年度诗歌 [打印本页]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3-1-20 15:34
标题: 《羊城晚报》花地编辑部联手各界专家学者推出“花地华语文学榜”年度诗歌
本帖最后由 肖振中 于 2013-1-20 15:46 编辑

 2012年,诗歌最大的热点,无疑是新媒体、新机制对诗歌产生、传播方式的介入。传统纸媒特别是文学和诗歌期刊日渐式微是这些年来不争的事实,尽管文学纸刊在守护诗歌的纯正性、高雅品质上依然有着自身不可忽略的作用,但由于发行量有限,很难对更大范围的诗歌爱好者产生影响,故而近年诗歌圈子化益发凸显,读诗写诗似乎成了诗人之间的事情。可喜的是,社会综合力量特别是传媒和网络对诗的关注和提供平台支持,使诗歌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开始恢复诗歌进入大众日常生活、提升国民审美力的功能。其中群众性参与面特别有成效的当属广东小学生诗歌节,主办方囊括了宣传、教育、新闻、文学有关部门,2012年投稿作品超过3.5万首,在参与人数上比前两届的6000首和20000首更上一层楼,选手覆盖全国各省市,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也首次有小学生报名参赛。还为几百所小学的诗教老师开了诗歌讲座,挂牌了50所诗歌教育示范学校。特别是运用微博对诗歌进行发布获得了空前回应,2011年“每周一星”首推王芗远《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被网友转发6千多次,而2012年“每周一星”首推朱尔《挑妈妈》被转发了3万余次。转发者多的有数百万粉丝,少的也有几十个,这样一首诗被过千万人阅读,即使在诗歌热的上个世纪80年代也是无法想象的。颁奖当天,还启动了“助童为乐”儿童诗歌音乐公益计划。目前,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10位音乐人已经为10首小学生优秀诗歌作品谱曲,接下来“助童为乐”项目将依托小学生诗歌节,计划用5年制作100首新时代少儿喜爱传唱的诗歌歌曲。微博等新媒体之所以能够成为诗歌火热的微现场,是因为年轻人里不乏用手机写诗读诗的人,我曾说过:“微博是数字时代迄今为止文字最少的传播媒介,诗歌是古老岁月语言最精炼的文学体裁,微诗歌使新与旧完美契合,让诗歌与手机短信段子这样一种崭新的文学形式发生了隐秘联系,再度恢复脍炙人口的功能。”诗人伊沙以网易为主体推出的《新世纪诗典》,继续他的“经典主义、好诗立场”,让诗人的佳作通过微博每天都传播出去并转发互动,最后再落地纸质出版,是与时俱进的成功范例。而微博上的诗歌爱好者十分庞大,据我所知,仅腾讯微博的“微诗体学会”就多达3000人,其中广东70后诗人高世现主持的《新诗经》,通过腾讯微博推了近1000位诗人,可以说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汉语诗歌联展”,其中以诗歌爱好者为主体,当然也囊括了相当一部分有影响的诗人。期间有记者曾以《2012,我们以微博的方式影响中国诗歌》在腾讯网、新华网、人民网等数十家网站做了报道。这类注重开放性多元化的诗歌活动还有深圳的“诗歌人间”和“第一朗读者”,前者让与会诗人在书城等大庭广众朗诵,报纸大篇幅推荐;后者强调面向圈子而不止于圈子,面对公众,让参与活动的诗歌的阅读者和聆听者上台成为朗读者,还通过唱诗,演诗展现诗歌。以上这些“全民阅读”意味的诗歌活动都是跨部门联手打造的,突破了过去单一由文学、文化部门主办诗歌活动的模式。诗歌纸刊也纷纷注入“网络元素”,如《诗刊》的“博客秀”,《诗歌月刊》的“E网诗选”,《中国诗歌》的“网络专号”等,都体现了纸刊与网络互动的另一种形式。但网络诗歌的状况并非一成不变,过去十余年曾经风靡网络的诗歌论坛已几乎全数凋敝,《诗生活》依旧挺立,在于综合性,“诗通社”全年发布了大大小小各种诗事特别是民间的诗歌消息,而非凭借论坛上的作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中国诗歌流派网”,它正式上线到今天也不过1年零1个月,其会员发展到25497人,帖子总数超过64万,最高在线会员日纪录是3606人同时在线。此外,这个网2012年4月10日创刊《诗歌周刊》,更是国内首家发稿酬的诗歌网刊。另一个异数是《网络诗选》,它只是一个博客,点击已300万。当然盲人歌手周云蓬唱诗歌的光碟和演唱会也有大众性,但真正做到广泛进入公众视野的泛诗歌事件,还得首推诗人黄怒波(骆英)的中坤集团拟租用冰岛300平方公里土地。    传统方式的诗歌机制依旧坚守。官方、民间举办的各种诗会、诗歌朗诵会不下百场,各种奖项不胜枚举。比较有特点而“鹤立鸡群”的“事件”我以为有:由赵敏俐、吴思敬担任总主编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出版,该诗歌史历经8年精心编撰,共11卷、总计817万字,不仅包容了汉民族诗歌,也纳入了少数民族诗歌,填补了以往的空白。《作品》杂志每月都发表长诗,已是第三年。在浅阅读成为时尚,小说为尊的当下,除了个别主旋律应时作品,其他报刊长诗几近绝迹,独有《作品》30几个月来每期连续刊发具有专业眼光和艺术纯粹性的长诗,这不仅在国内,或许在全球唯此为大。诗人获各种门类的诗歌奖常见,可最值得称道的奖项在我看来非关文学而出自良知,由中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给诗人王明韵颁发了“中国儿童少年慈善奖•突出贡献奖”,他已是第二次蝉联此奖。尽管本年度从翟永明、孙文波和我这一代人到李成恩等80后、90后都有诗集出版,我特别要推崇的是由彝族现代诗歌资料馆阿索拉毅主编的内部资料《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该诗选以第一手鲜活材料,呈现了全球化视野下尤其不可忽视的边缘民族的现代性文学作品。而在福建天读民居书院举办的新死亡诗派20年暨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研讨会,在诗歌向大众突围的趋向中反向回归沙龙化圈子化,特别是众多成立的或不那么成立的“流派”齐聚一堂尤为难得,因为面向读者和凝聚风格,都是写作不可或缺的要素。以往的两岸诗会,要么是大陆邀请台湾诗人前来,要么台湾邀请大陆诗人过去,而第七届天问•新诗新年峰会暨两岸1960诗人高峰论坛,由大陆诗人发起,到台湾举办,也是彼岸开放此岸旅游后的新事物,可谓美谈。


(我提议的诗在文章里已经写到,若要单列出来,它们是:
   朱尔:《挑妈妈》
   伊沙主编:《新世纪诗典》
阿索拉毅主编《中国彝族现代现代诗全集》)
推荐本年度新锐批评家:霍俊明   罗振亚   赵思运  何言宏   刘波   钱文亮   张立群
(这是两周前应《羊城晚报》写的文章,今天见报,故而贴出)
《羊城晚报》发出的如下:
   (, 下载次数: 0)


新媒体光照2012中国诗歌

  □杨克    

  2012年,诗歌最大的热点,无疑是新媒体、新机制对诗歌产生、传播方式的介入。

  传统纸媒特别是文学和诗歌期刊日渐式微是这些年来不争的事实,尽管文学纸刊在守护诗歌的纯正性、高雅品质上依然有着自身不可忽略的作用,但由于发行量有限,很难对更大范围的诗歌爱好者产生影响,故而近年诗歌圈子化益发凸显,读诗写诗似乎成了诗人之间的事情。

  可喜的是,社会综合力量特别是传媒和网络对诗的关注和提供平台支持,使诗歌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开始恢复诗歌进入大众日常生活、提升国民审美力的功能。以“广东小学生诗歌节”为例,主办方囊括了宣传、教育、新闻、文学有关部门,2012年投稿作品超过3.5万首,选手覆盖全国。还为几百所小学的诗教老师开了诗歌讲座,挂牌了五十所“诗歌教育示范学校”。

  微博让诗再度脍炙人口

  微博等新媒体之所以能够成为诗歌火热的微现场,是因为年轻人里不乏用手机写诗读诗的人。微博是数字时代迄今为止文字最少的传播媒介,诗歌是古老岁月语言最精炼的文学体裁,而诗歌与手机短信段子这样一种崭新的文学形式发生隐秘联系,能再度恢复脍炙人口的功能。

  诗人伊沙推出的《新世纪诗典》,继续他的“经典主义、好诗立场”,让诗人的佳作通过微博每天都传播出去并转发互动,最后再落地纸质出版,是与时俱进的成功范例。微博上的诗歌爱好者十分庞大,据我所知,仅腾讯微博的“微诗体学会”就多达3000人,其中广东70后诗人高世现主持的《新诗经》,通过腾讯微博推了近1000位诗人,可以说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汉语诗歌联展”。其中以诗歌爱好者为主体,当然也囊括了相当一部分有影响的诗人。

  期间有记者曾以《2012,我们以微博的方式影响中国诗歌》在腾讯网、新华网、人民网等数十家网站做了报道。这类注重开放性多元化的诗歌活动还有深圳的“诗歌人间”和“第一朗读者”,前者让与会诗人在书城等大庭广众朗诵,由报纸大篇幅推荐;后者强调面向圈子而不止于圈子,面对公众,让参与活动的诗歌的阅读者和聆听者上台成为朗读者,还通过唱诗、演诗来展现诗歌。以上这些“全民阅读”意味的诗歌活动都是跨部门联手打造的,突破了过去单一由文学、文化部门主办诗歌活动的模式。

  纸刊与网站同“秀”诗歌

  诗歌纸刊也纷纷注入“网络元素”,如《诗刊》的“博客秀”,《诗歌月刊》的“E网诗选”,《中国诗歌》的“网络专号”等,都体现了纸刊与网络互动的另一种形式。但过去十余年曾经风靡网络的诗歌论坛已几乎全数凋敝。《诗生活》依旧挺立,在于综合性;“诗通社”全年发布了大大小小各种诗事特别是民间的诗歌消息,而非凭借论坛上的作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中国诗歌流派网”,它正式上线也不过1年零1个月,其会员发展到二万五千余人,帖子总数超过64万,最高在线会员日纪录是3606人同时在线。此外,2012年4月10日创刊的《诗歌周刊》,更是国内首家发稿酬的诗歌网刊。另一个异数是《网络诗选》,它只是一个博客,点击已超过300万。

  《中国诗歌通史》正式出版

  传统方式的诗歌机制依旧坚守。官方、民间举办的各种诗会、诗歌朗诵会不下百场,各种奖项不胜枚举。比较有特点而“鹤立鸡群”的事件我以为有:由赵敏俐、吴思敬担任总主编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出版,该诗歌史历经8年精心编撰,共11卷、总计817万字,不仅包容了汉民族诗歌,也纳入了少数民族诗歌,填补了以往的空白。《作品》杂志每月都发表长诗,已是第三年。在浅阅读成为时尚、小说为尊的当下,长诗在众多报刊几近绝迹,《作品》坚持每期连续刊发具有专业眼光和艺术纯粹性的长诗,唯此为大。

  此外,我还想推荐本年度的“新锐批评家”,他们是:霍俊明、罗振亚、赵思运、何言宏、刘波、钱文亮、张立群。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3-1-20 15:43
本帖最后由 肖振中 于 2013-1-20 15:44 编辑

《羊城晚报》花地编辑部联手各界专家学者推出“花地华语文学榜”

  2012花地华语文学榜年度诗歌

  (以得票数多少及发表时间先后为序)

  1、李亚伟《河西走廊抒情》 (组诗)《读诗》季刊2012年第2卷10票

  2、沈浩波 《文楼村纪事》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9票

  3、桑克 《冬天的早班飞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9票

  4、黄灿然 《奇迹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版9票

  5、宇向 《宇向诗选》 长江文艺出版2012年12月版9票

  6、于坚 《彼何人斯》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9票

  7、孙文波 《新山水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8票

  8、肖水 《失物认领》 阳光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7票

  9、杨克 《石榴的火焰》 花城出版2012年12月版 7票

  10、余幼幼 《七年》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版 6票

  11、唐果 《给你》 不是出版基金2012年11月版 6票


作者: 乐冰    时间: 2013-1-20 22:26
杨克 《石榴的火焰》 花城出版2012年12月版 7票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3-1-20 22:56
关注
作者: 高发展    时间: 2013-1-20 23:30
关注“花地华语文学榜”

作者: 高发展    时间: 2013-1-20 23:31
本帖最后由 高发展 于 2013-1-21 13:10 编辑

{:soso_e100:}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3-1-21 12:02
乐冰 发表于 2013-1-20 22:26
杨克 《石榴的火焰》 花城出版2012年12月版 7票

我已收到杨老师的这本签名诗集。正在看呢。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3-1-21 12:03
高发展 发表于 2013-1-20 23:31
关注“花地华语文学榜”

多谢来支持!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3-1-21 12:03
白炳安 发表于 2013-1-20 22:56
关注

问好白老师!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