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孤独的守夜人》(清风诗歌创作谈) [打印本页]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3:29
标题: 《孤独的守夜人》(清风诗歌创作谈)
本帖最后由 曲涧清风 于 2013-2-1 02:58 编辑
声明:对于举着诗歌探讨旗子,而不懂得诗化思维,相反采用哲学理论,来粗暴分析解读诗歌和诗观的言论,本人基本不想辩论。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一句,这种分析和解读方法,本身就是可笑的。这和用手术器械来解剖大脑,却企图去探讨思维的形成差不多,我只能说勇气可佳,可惜方法不对。如果说那种断章取意,断节取意,断句取意,是很可怕的;那么断完之后再来批驳,那就更是让人悚然了!此外本人保留沉默的权利和适度予以反驳一二的权利。
(题外:这是清风约四年前写的一篇创作谈,代表我当时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上对自已的要求。时间流逝,或许一个人的诗观和诗路随着阅历和实践会不断发生变化,有的甚至会被自已推倒,但有些基本的东西会留下来。)
诗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诗人,也是这个世界最后的最孤独的守夜人。在众人皆醉时,保持清醒,在众人酣睡时,一个人逡巡在浩瀚的星河之下,行走在死寂的大地之上,去寻找一个人的空灵境界,去采摘性灵深处的暗香,去感知属于全人类的激情与梦幻、疼痛与不安、羞耻与罪愆、觉醒与拷问,并把它们一一呈现出来,让承载的白纸获得生命。因此我说,在深层次的意义上——
一首优秀的诗歌是一滴鲜活的露水。诗歌是心灵的产物,也是要直接诉诸于人类易感的心灵的,而人类的心灵绝不是垃圾场。因此,优秀的诗歌必须具备干净的,纯粹的质地,鲜活如一滴晨露。这一方面,就要求诗人应以一种炼金式般的态度来锤炼文字,敏感地把握其在语言节奏,词语构架和意境营造上的美感,使其散发出珠圆玉润的外在光泽。另一方面,诗人在诗歌中呈现的应是内心最澄澈透明的东西,能够让人们体会到诗人内心或孤独或寂寞或伤感或惊喜……比如童年的某个夜晚一线淡黄的萤火,某个午后一声嘹亮的虫鸣,闯进暮年的心扉,让一个人在汹涌的人潮人海中突然就泪流满面。鲜活如晨露的诗歌,虽不能完全净化蒙垢的心灵,但至少能荡去一两星世俗的尘埃。
一首优秀的诗歌是一粒坚硬的沙子。当庸俗、怯懦、肮脏、罪恶一步步糟蹋,攻占这个日渐荒凉和衰败的世界,我们有多少种方式来为爱、美和自由英勇献身。作为人类良知的代表,一个诗人能守住的阵地究竟有多大和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诗人必须有直面惨淡现实的勇气与坚持,必须像所有不开花的植物一样,哪怕在卑微的泥土之中,依然要守住自己的宿根,守住一种为大爱痴迷的力量。创造出来的诗歌一定要有一个坚硬如沙的内核,它有棱有角,它粗糙倔强,它是一颗强韧的灵魂,它是一种绝不向现实妥协向俗世低头的思想。
一首优秀的诗歌是一支锋利的长刺。它沾满了疼痛的鲜血和苦涩的胆汁,它扎根于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广大的时代背景。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向下的挖掘或穿刺,它需要获得深度感,需要靠近内心的柔软和骨髓里的痛楚。当诗人将它从灵魂深处拔出来,呈现的是对人世和人性的悲悯。优秀的诗歌应当能够对我们已经麻木的事物有所发现和揭露,像一支带毒的蜂刺,以无与伦比的穿透力,挑破那些暗疮毒瘤,给人类以应有的警示,给社会以强烈的鞭挞。这才对得起一个诗人的天性和良知!
在夜色苍茫中,有细长的光线静静地散射,那是这个世界最孤独的守夜人在为全人类热心地执着地掌灯。当他们的黑发、鲜血、骨骼和生命,被熬成灯油,慢慢燃尽。我相信:诗人们创作出来的那些如晨露,如沙粒,如尖刺的诗歌,必定会在历史的文化丰碑中保有永不磨灭的印迹!
——曲涧清风于2009年03月19日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3:56
本帖最后由 曲涧清风 于 2013-2-1 02:50 编辑
对于当前网络诗坛,一两条枪,三五个人,甚至孤身一人,自创流派,将某一诗歌理念抬高到至高无上地位,并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他人他派诗观踩在脚面下,广为宣传,大有不日将风行中国,世界横行,登陆火星之势的诗人朋友们,请允许我对你们的诗歌理念和观念敬而远之。恕我只能远远地瞧一瞧,看一看,有用的我会吸收一二,其他的我是真不能苟同啊!
究竟,是不是用哲学方法来对本人的诗歌创作谈进行分析,稍微懂点哲学二元辩证法,矛盾分析法等基本理论的诗友,稍微看一看,我顺手挑出的加色部分就明白了,不用我多说。
对曲涧清风先生《孤独的守夜人》(清风诗歌创作谈)的分析
(题外:这是清风约四年前写的一篇创作谈,代表我当时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上对自已的要求。时间流逝,或许一个人的诗观和诗路随着阅历和实践会不断发生变化,有的甚至会被自已推倒,但有些基本的东西会留下来。)
诗人,都是上帝的孩子。【为何?其他人不是吗?哲人、小说家、科学家、人类学家等不都是吗?这句话对诗人有何特殊价值?】诗人,也是这个世界最后的最孤独的守夜人【为何?哲学家的孤独或许比诗人深刻、复杂多了。“最后”又从何谈起?何以诗人有如此极致的高度和荣誉?“守夜人”当是清醒的,哲学家难道比诗人不如吗?】。在众人皆醉时,保持清醒,在众人酣睡时,一个人逡巡在浩瀚的星河之下,行走在死寂的大地之上,去寻找一个人的空灵境界,去采摘性灵深处的暗香,去感知属于全人类的激情与梦幻、疼痛与不安、羞耻与罪愆、觉醒与拷问,并把它们一一呈现出来,让承载的白纸获得生命。【世上的智者不止有诗人,诗人自有特殊的位置,但超于一般,甚至不屑与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比肩,似乎是一厢情愿了。很多其他身份的人也在思考着诗人同样的问题,甚至超过诗人思考的力度、范围。他们也是守夜人,也是清醒的人。他们所用的手段、方式未必逊于诗人,恰恰他们不是用诗歌,而是用物质、技术、高超的理论改变了世界。因此,诗人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从何而论?只能说,这是一个诗人从主观自身出发的“认为”而已。】因此我说,在深层次的意义上——
一首优秀的诗歌是一滴鲜活的露水。诗歌是心灵的产物,也是要直接诉诸于人类易感的心灵的,而人类的心灵绝不是垃圾场。【人类的心灵有差异性,不可否认有些人的心灵就是垃圾场,否则就不需要法庭和牢狱了。心灵的垃圾场只是程度上的差别,“绝对”的论调显然欠妥。完美只是一种追求,不是事实。因此“心灵绝不是垃圾场”这句话的所指能指都无甚意义。】因此,优秀的诗歌必须具备干净的,纯粹的质地,鲜活如一滴晨露。【这同样是一种理想。可望不可即。这种譬喻的方式也不能说清楚趋近“干净”、“纯粹”的具体要求。而且,这种观点也只是诗歌语言追求的一个方面,有时候,丑也是美,正所谓“丑到极点就是美到极点”。含混、悖论等也是诗歌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鉴赏能力不够才会将其划出“干净”、“纯粹”的范围之外。因此,这里又涉及到主体审美。可见,没这么简单。】这一方面,就要求诗人应以一种炼金式般的态度来锤炼文字,敏感地把握其在语言节奏,词语构架和意境营造上的美感,使其散发出珠圆玉润的外在光泽。【诗美的方面很多,基本上有四类:意蕴美、情感美、形象美、形式美。像情感美又分激情美、情绪美、心境美、优美、崇高美等;像形象美又分建筑美、音乐美、语言美、气韵美等......此外还有结构美等。对于创作方面,诗语又有以上各种美的N多组合。】另一方面,诗人在诗歌中呈现的应是内心最澄澈透明的东西,能够让人们体会到诗人内心或孤独或寂寞或伤感或惊喜……比如童年的某个夜晚一线淡黄的萤火,某个午后一声嘹亮的虫鸣,闯进暮年的心扉,让一个人在汹涌的人潮人海中突然就泪流满面。鲜活如晨露的诗歌,虽不能完全净化蒙垢的心灵,但至少能荡去一两星世俗的尘埃。【这是诗人个体的创作经验了。总括就六个字“情感美”、“意境美”。】
一首优秀的诗歌是一粒坚硬的沙子。当庸俗、怯懦、肮脏、罪恶一步步糟蹋,攻占这个日渐荒凉和衰败的世界,我们有多少种方式来为爱、美和自由英勇献身。【“坚硬”指向原则、勇气、行动。世界整体的样子自然不是日渐荒凉、衰败。世上的事莫不有对。美丑、善恶、真假从来都是相应而生。因此,对于历史的每个时代而言,都有荒凉、衰败的一面。我们可以鞭挞这些消极、阴暗面,但也要看到世界的光明、善良、前进。历史事实和辩证理论指明,英雄主义的报国报世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时代历史的使命更不可能由个体完成,我们需要集体的力量。历史的发展方向始终是由各种力量的合力决定。因此,诗人更应该有一种集体、整体意识,而不是停留在落后的个人英雄主义意识层面。其次,个人的理解是有限的,所谓个体对“爱、美、自由”的理解往往陷于主观狭隘,要深化对其理解,对其反面发出声音,做出行动,必须建立在健全认知的基础上,否则只能是无知、盲目、情绪的,或者陷入相对主义的诡辩。这是当今时代中国亟待实现人性启蒙的基础意义。没有启蒙,谈批判,就是扯淡。最后还是难免陷入主观实用,也就是隐而不见的个体或群体利益。正所谓方向就错了,一切努力只能是白费。】作为人类良知的代表,一个诗人能守住的阵地究竟有多大和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诗人必须有直面惨淡现实的勇气与坚持,必须像所有不开花的植物一样,哪怕在卑微的泥土之中,依然要守住自己的宿根,守住一种为大爱痴迷的力量。【什么是大爱,内涵几许?外延几何?或者,又是主观个体的直觉?没有一种确切客观的指向?良知是一个很重大的命题,无论中国古代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在这个问题上提出过很多重要的命题。因此,认识上若还模糊,学识上若还狭隘,从个体主观良知出发的勇气与坚持,会不会导向错误的坐标?诗人的勇气、精神可嘉,但结果如何,这需要一杆能被历史和人民检验、认可的称,而这杆秤是否由诗人打造,我想未必,否则哲学家、科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就忝陪末站了。诗人在想肩挑这些伟大旗帜时,应该先放下“不可一世”的姿态,认识自己的无知,向其他身份角色的学者专家学习、向社会实践、自然周转学习!】创造出来的诗歌一定要有一个坚硬如沙的内核,它有棱有角,它粗糙倔强,它是一颗强韧的灵魂,它是一种绝不向现实妥协向俗世低头的思想。【这代表诗歌创作的一个方向,但不是所有的方向。正如诗歌流派纷呈、世界语言纷繁那样,诗歌的追求也可以各不相同,没有哪一种是最好的,只有个体的兴趣爱好、志向追求,或时代、历史潮流的发展要求。诗人的“倔强”、“自持”、“固执”毫无意义,只有智慧的周旋,不断学习、不断解决问题才是正道。】
一首优秀的诗歌是一支锋利的长刺。【一首优秀的诗歌也可以是一朵温柔的花,一幅抽象的画。它可以有棱有角、剑锋偏指,也可以温润圆融,优美崇高。】它沾满了疼痛的鲜血和苦涩的胆汁,它扎根于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广大的时代背景。【“痛”是诗歌的催化剂,“美”、“喜”、“惧”、“和谐”、“好奇”等也可以是诗歌的内驱力。后者同样是个体和整体生存状态的方式,构成了整个时代历史的轴卷。】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向下的挖掘或穿刺,它需要获得深度感,需要靠近内心的柔软和骨髓里的痛楚。【内心的挖掘依赖于自我意识的反思、启蒙,但心灵内在的容量还有待于向外扩展,思维、知识、实践的深度、广度、美度、厚度同样重要。内外兼修,既是诗歌之道,也是为人之道。】当诗人将它从灵魂深处拔出来,呈现的是对人世和人性的悲悯。优秀的诗歌应当能够对我们已经麻木的事物有所发现和揭露,像一支带毒的蜂刺,以无与伦比的穿透力,挑破那些暗疮毒瘤,给人类以应有的警示,给社会以强烈的鞭挞。这才对得起一个诗人的天性和良知!【诗歌的揭露、批判基于自我人性、理智的完善,除此以外,诗人对诗歌诗美的创造也应该重视。生命作为存在的本体,就是解构与重构的往复,因此,这不仅是一种破坏,同时也是一种建构。诗歌的生命力除了对当下时代现实的鞭挞外,更需要实现诗歌诗美多个层面的创造。诗人的良知背负的是道德使命,但诗人和其他一切人一样,同时还背负美的使命、真的使命。真理、道德、美的追求三者不可偏废。】
在夜色苍茫中,有细长的光线静静地散射,那是这个世界最孤独的守夜人在为全人类热心地执着地掌灯。当他们的黑发、鲜血、骨骼和生命,被熬成灯油,慢慢燃尽。我相信:诗人们创作出来的那些如晨露,如沙粒,如尖刺的诗歌,必定会在历史的文化丰碑中保有永不磨灭的印迹!【诗人主观狭隘的“相信”和简单盲目的”信仰“同样肤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扩大自己的有知(同时也挖掘了自己的无知),才能在诗歌的造诣和价值上,经得起历史的淘洗,最后成为百年经典、千年经典......】
对于当前网络诗坛,一两条枪,三五个人,甚至孤身一人,自创流派,将某一诗歌理念抬高到至高无上地位,并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他人他派诗观踩在脚面下,广为宣传,大有不日将风行中国,世界横行,登陆火星之势的诗人朋友们,请允许我对你们的诗歌理念和观念敬而远之。恕我只能远远地瞧一瞧,看一看,有用的我会吸收一二,其他的我是真不能苟同啊!【取长补短,回避无益。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有限去框定别人的有限,那叫无知。只有抱着学习的心态,认识到别人的偏见,学习别人的积极方面,才能对自身有益,对诗歌发展有益。那种标榜自己有知,否定他人一切的做法是主观的、情绪的、狭隘的,走向另一种极端。诗人应该有一种兼容并蓄的胸怀,冷静客观的头脑,不该将自身对诗歌的态度当做生活的态度,不该将自己有限的学识当做诗歌的标准,不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做鉴赏的不二圭臬。只有这样,一个诗人才能向个体、集体、时代、历史的纵深不断发展提升,向大诗人的境界逼近。别人的诗歌、理论有用没用往往只是我们主观认为、主观喜恶,作为客观的立场,其有用与否,有待人民、时代、历史的检验。我们说了,都不算。任何将个体的有限认识当做客观真理标准的人,都只能被宣称“无效”。只有尽力保持客观、少掺合主观喜恶的学习心态才有益诗人和诗歌的发展。】
作者: 那年那月 时间: 2013-1-31 14:01
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向下的挖掘或穿刺,它需要获得深度感,需要靠近内心的柔软和骨髓里的痛楚。
确实,所言甚是!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1-31 14:02
我盘腿打坐,静观其变。
作者: 王丽颖 时间: 2013-1-31 14:03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1-31 13:56 
对于当前网络诗坛,一两条枪,三五个人,甚至孤身一人,自创流派,将某一诗歌理念抬高到至高无上地位,并时 ...
姐还没门没派呢~
作者: 那年那月 时间: 2013-1-31 14:06
王丽颖 发表于 2013-1-31 14:03 
姐还没门没派呢~
要不王老师来俺家吧,嘿嘿
http://www.zgsglp.com/forum-471-1.html
作者: 王丽颖 时间: 2013-1-31 14:08
那年那月 发表于 2013-1-31 14:06 
要不王老师来俺家吧,嘿嘿
http://www.zgsglp.com/forum-471-1.html
姐不去,姐喜欢自由~
作者: 那年那月 时间: 2013-1-31 14:09
王丽颖 发表于 2013-1-31 14:08 
姐不去,姐喜欢自由~
若为自由,啥都可抛……
作者: 王丽颖 时间: 2013-1-31 14:15
那年那月 发表于 2013-1-31 14:09 
若为自由,啥都可抛……
嗯哪,爱情和生命~
作者: 那年那月 时间: 2013-1-31 14:16
王丽颖 发表于 2013-1-31 14:15 
嗯哪,爱情和生命~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4:18
王丽颖 发表于 2013-1-31 14:03 
姐还没门没派呢~
没门没派最好!自在逍遥!
作者: 乐冰 时间: 2013-1-31 14:25
同感。理解。支持。
作者: 念旗 时间: 2013-1-31 14:36
嗯,阿弟的观点我赞同!
作者: 念旗 时间: 2013-1-31 14:37
尤其,“诗歌,虽不能完全净化蒙垢的心灵,但至少能荡去一两星世俗的尘埃。”我就是这么想的。
作者: 念旗 时间: 2013-1-31 14:39
我也不喜欢人人都去成立什么流派,自己都在学习呢,哪里的能力指导别人呀,不是走上诗歌的歧路了吗?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3-1-31 14:43
好文章,学习了!
作者: 张智文 时间: 2013-1-31 14:44
切身体会 比什么都好 {:soso_e183:}{:soso_e160:}
作者: 朱汉明 时间: 2013-1-31 14:45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1-31 13:56 
对于当前网络诗坛,一两条枪,三五个人,甚至孤身一人,自创流派,将某一诗歌理念抬高到至高无上地位,并时 ...
颇有同感!有些流派采取不加入该派不能回帖的方式强行拉人,拉几个进去后,写几首根本不是诗的“诗”,互相吹捧,穷极无聊,絮絮叨叨,大捞积分,注册不到一个月就成了“论坛元老”“群主”等。他们很在意这个。作为一个写诗的人,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别人,提高自己,别把社会上的那些庸俗之举带进论坛。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4:47
那年那月 发表于 2013-1-31 14:01 
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向下的挖掘或穿刺,它需要获得深度感,需要靠近内心的柔软和骨髓里的痛楚。
确实,所 ...
问好兄弟,这一点,对于避免诗歌过于轻浅浮躁还是有点帮助的!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1-31 14:47
学习,赞同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4:51
念旗 发表于 2013-1-31 14:37 
尤其,“诗歌,虽不能完全净化蒙垢的心灵,但至少能荡去一两星世俗的尘埃。”我就是这么想的。
问好旗姐!对诗歌的功能,我们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至少对于我们个人是有用的,一次阅读一次写作,就是一次净化,一次修行。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4:53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1-31 14:02 
我盘腿打坐,静观其变。
呵呵,世界变化太快,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 李飞骏 时间: 2013-1-31 15:00
兄弟说得在理。
诗人的写作要与流派概念相吻合才能立得住,并且有大量的文本支撑。不要执著于表象虚名,神马都是浮云。一个时代只能留下几个诗人,我们都是群众演员,是历史的省略号。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5:00
朱汉明 发表于 2013-1-31 14:45 
颇有同感!有些流派采取不加入该派不能回帖的方式强行拉人,拉几个进去后,写几首根本不是诗的“诗”,互 ...
这种方式,有害无益,君子朋而不党。诗歌之路上,抱着功利心写作是要不得的。一个诗人,其写作不一定非得多元化,但一定不是拘限于一流一派的。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1-31 15:00
随时更新自己的思想,确实比固守一个山头好!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5:11
乐冰 发表于 2013-1-31 14:25 
同感。理解。支持。
谢乐兄理解!
作者: 那年那月 时间: 2013-1-31 15:18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1-31 14:47 
问好兄弟,这一点,对于避免诗歌过于轻浅浮躁还是有点帮助的!
恩,确实啊,我现在觉得我写的就是,缺少深度方面的东西&&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5:18
招小波 发表于 2013-1-31 14:43 
好文章,学习了!
呵呵,怎一个好字了得,问好小波老师!
作者: 海边边 时间: 2013-1-31 15:20
又很有见地的思考!诗歌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理解生活真正的含义,把生活吃透,便是诗歌了。拜读,亮读!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5:20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3-1-31 14:44 
切身体会 比什么都好
在个人实践中形成的,有一定稳定性,也有一定局限性,反正总是可以不断修正的!问好自然老师
作者: 书剑飘零 时间: 2013-1-31 15:23
问候清风。多出来敲敲梆子,莫偷懒。{:soso_e163:}
作者: 书剑飘零 时间: 2013-1-31 15:23
王丽颖 发表于 2013-1-31 14:08 
姐不去,姐喜欢自由~
我也要。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5:28
海边边 发表于 2013-1-31 15:20 
又很有见地的思考!诗歌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理解生活真正的含义,把生活吃透,便是诗歌了。拜读,亮 ...
海大哥说得很对,我现在对你说的这点很认同。生活,才是诗歌最根本的土壤,离开生活,去诗歌中刻意表现那些道德哲学思想情感等,是有点悬的。谢海大哥赏读!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5:29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1-31 15:00 
随时更新自己的思想,确实比固守一个山头好!
呵呵,主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固步自封,难得进步!
作者: 海边边 时间: 2013-1-31 15:35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1-31 15:28 
海大哥说得很对,我现在对你说的这点很认同。生活,才是诗歌最根本的土壤,离开生活,去诗歌中刻意表现那 ...
参加《天津诗人》约稿呀
作者: 望月 时间: 2013-1-31 15:36
嗯,确实!清风一语中的!爽快至极!{:soso_e100:}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5:48
海边边 发表于 2013-1-31 15:35 
参加《天津诗人》约稿呀
我也在考虑,要不要参加,选哪几首参加!
作者: 海边边 时间: 2013-1-31 15:49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1-31 15:48 
我也在考虑,要不要参加,选哪几首参加!
当然要参加,好好精选几首!预祝成功!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6:00
书剑飘零 发表于 2013-1-31 15:23 
问候清风。多出来敲敲梆子,莫偷懒。
呵呵,琴可乱弹,梆子这个可不敢乱敲!
作者: 程永红 时间: 2013-1-31 16:00
有见地!自古英雄出少年。问好。
作者: 老卒子 时间: 2013-1-31 16:01
李飞骏 发表于 2013-1-31 15:00 
兄弟说得在理。
诗人的写作要与流派概念相吻合才能立得住,并且有大量的文本支撑。不要执著于表象虚名,神 ...
深不以为然。
按文本说,在质而不在量。
所谓大家巨匠一旦放进宇宙的浩繁之中,都会毫无踪迹。
何为重中之重呢,只在内心深处那份淡淡的诗意。
只是就教,勿怪。
作者: 书剑飘零 时间: 2013-1-31 16:04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1-31 16:00 
呵呵,琴可乱弹,梆子这个可不敢乱敲!
l鸾凤和鸣,方显大音之声。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6:09
望月 发表于 2013-1-31 15:36 
嗯,确实!清风一语中的!爽快至极!
《念》
望断江南草渐青,
月出东阿隔云层。
君若有闲书尺素,
好寄窗前半缕春。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1-31 16:11
王丽颖 发表于 2013-1-31 14:08 
姐不去,姐喜欢自由~
对!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6:18
李飞骏 发表于 2013-1-31 15:00 
兄弟说得在理。
诗人的写作要与流派概念相吻合才能立得住,并且有大量的文本支撑。不要执著于表象虚名,神 ...
李兄说得在理,自成流派或自成一派,都是靠文本说话的,不是靠自立大旗的。
我们作为广大的群从演员,曾经亮过相,能够留下一两句台词,一两行诗句或者一个影子,也是不错的!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6:20
程永红 发表于 2013-1-31 16:00 
有见地!自古英雄出少年。问好。
问好程老师,过奖了!不说诗坛前辈,单是相比于那些八零后的诗歌好手,我的距离还是比较大的!
作者: 迁安阿紫 时间: 2013-1-31 16:35
诗人,都是上帝的孩子……
赏读你的文字,祝福你!
作者: 迁安阿紫 时间: 2013-1-31 16:35
我相信:诗人们创作出来的那些如晨露,如沙粒,如尖刺的诗歌,必定会在历史的文化丰碑中保有永不磨灭的印迹!
我也相信……赞!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6:36
迁安阿紫 发表于 2013-1-31 16:35 
诗人,都是上帝的孩子……
赏读你的文字,祝福你!
问好阿紫,久违!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
作者: 迁安阿紫 时间: 2013-1-31 16:41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1-31 16:36 
问好阿紫,久违!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
那,
你想念阿紫了……呵呵……
作者: 迁安阿紫 时间: 2013-1-31 16:41
迁安阿紫 发表于 2013-1-31 16:41 
那,你想念阿紫了……呵呵……
很喜欢做上帝的孩子,与诗歌恋爱……
作者: 迁安阿紫 时间: 2013-1-31 16:42
一首优秀的诗歌是一滴鲜活的露水……赞同,喜欢!
作者: 迁安阿紫 时间: 2013-1-31 16:42
用诗歌的露水,滋润我们的灵魂,既健康,又年轻,美丽……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7:15
迁安阿紫 发表于 2013-1-31 16:41 
那,你想念阿紫了……呵呵……
呵呵,甚是相念!努力加餐饭,思念勿妄言!
作者: 刘世军 时间: 2013-1-31 17:31
值得探讨
作者: 荒原猛士 时间: 2013-1-31 17:39
真愿每一首诗歌都是产生于诗人的心灵。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3-1-31 17:39
王丽颖 发表于 2013-1-31 14:15 
嗯哪,爱情和生命~
{:soso_e163:}{:soso_e163:}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3-1-31 17:41
有独到的见解额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1-31 17:53
荒原猛士 发表于 2013-1-31 17:39 
真愿每一首诗歌都是产生于诗人的心灵。
确实,这总比靠技巧支撑玩弄文字游戏的诗作,更令人喜欢!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3-1-31 18:43
欣赏。问好
作者: 屠夫 时间: 2013-1-31 19:16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1-31 16:18 李兄说得在理,自成流派或自成一派,都是靠文本说话的,不是靠自立大旗的。 我们作为广大的群从演员,曾 ...
同意!
作者: 王丽颖 时间: 2013-1-31 20:31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1-31 16:11 
对!

作者: 雪竹舞 时间: 2013-1-31 21:08
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向下的挖掘或穿刺,它需要获得深度感,需要靠近内心的柔软和骨髓里的痛楚{:soso_e142:}
作者: 袁秀杰 时间: 2013-1-31 22:13
言辞锋利如刀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3-1-31 22:27
欣赏,问候!
作者: 尹煜的诗歌 时间: 2013-1-31 22:51
王丽颖 发表于 2013-1-31 14:08 
姐不去,姐喜欢自由~
我也原想如此。但是后来“广泛交流”改变了我,我也就“流派了”。——感觉不错!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2-1 02:07
尹煜的诗歌 发表于 2013-1-31 22:51 
我也原想如此。但是后来“广泛交流”改变了我,我也就“流派了”。——感觉不错!
抱着交流学习的目的加入流派,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2-1 09:50
先坐下,慢慢赏,学习{:soso_e176:}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3-2-1 10:36
“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向下的挖掘或穿刺,它需要获得深度感,需要靠近内心的柔软和骨髓里的痛楚”。
每个生物内心的柔软和骨髓里的痛楚都不是一样的,解决这些内心的灾难,它们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逃逸、有的抗争、有的也许在无可奈何中毁灭自己。诗歌应该是这是生物们内心的柔软和骨髓里的痛楚达到极致喊出的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无理性的不同声音。诗歌就是诗歌,是每个生物的喝望“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2-1 10:58
埙羽 发表于 2013-2-1 10:36 
“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向下的挖掘或穿刺,它需要获得深度感,需要靠近内心的柔软和骨髓里的痛楚”。
每个 ...
羽大哥说得在理!诗歌理应是从逼仄的心坎里,难以喊出又不得不喊出的声音。
而那些用所谓的哲学、美学技巧泡制出来的文字组合,只能是诗歌的怪胎!
作者: 东风无力 时间: 2013-2-1 11:04
欣赏——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3-2-1 11:08
嗯,是感悟性、散文化的诗谈。
作者: 鹤鸿 时间: 2013-2-1 12:27
你用诗一样的语言,涵盖了有关诗歌创作的方方面面。感性多于理性,与以前所看到的诗歌理论方面的作品截然不同。新颖独到。{:soso_e179:}{:soso_e181:}
拜读,问好!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2-1 12:35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2-1 11:08 
嗯,是感悟性、散文化的诗谈。
张主持慧眼明鉴!确实是应邀写的感悟性,散文化的诗谈,和较为严谨全面的诗学理论不可相提并论!
我个人也更倾向于诗人朋友们将这当成一篇散文或心灵鸡汤类文字来读!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2-1 13:05
鹤鸿 发表于 2013-2-1 12:27 
你用诗一样的语言,涵盖了有关诗歌创作的方方面面。感性多于理性,与以前所看到的诗歌理论方面的作品截然不 ...
《打油赠鹤老》
鹤唳九天风雷动,
鸿隐苇荡碧云空。
且提浊酒邀黄月,
一江清水与君同。
感谢鹤老高评,全面是一篇小文做不到的,不过大体上反映了我个人比较主张的诗歌创作观念吧!
作者: 雷岛 时间: 2013-2-1 13:42
静心学习。安心写诗。
作者: 鹤鸿 时间: 2013-2-1 14:22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2-1 13:05 
《打油赠鹤老》
鹤唳九天风雷动,
《打油和清风弟》
曲涧流水响叮咚
清风朗月多逸情
斟上渊明菊花茶
对坐小酌到天明
鹤老不敢当,叫老兄就行了。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2-1 15:25
没太看懂,二楼【】里的文字是补充说明?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2-1 19:39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3-2-1 15:25 
没太看懂,二楼【】里的文字是补充说明?
呵呵,补充没必要,这个是零九年写的,我另有评论,直接将这篇就打倒了!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2-1 20:42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2-1 19:39 
呵呵,补充没必要,这个是零九年写的,我另有评论,直接将这篇就打倒了!
有看过一段文字,文字创作者最好的批评者就是自我批评:)
哈,清风主持很有上进意识哈,学习:)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2-1 20:51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3-2-1 20:42 
有看过一段文字,文字创作者最好的批评者就是自我批评:)
哈,清风主持很有上进意识哈,学习:)
汤主持在元旦祝辞中有言,诗歌创作者,要不断将自已打倒,然后从另一个方向站起来!也是这个道理!
但一个文学网站,管理者有自已的办网理念,有自已的主导思想,我的另一个干倒自已的评论不适合发在这。
不过,我可以给你个题目,想一想有所想,也是有益的。《以一种向下的方式抵达崇高》。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2-1 20:54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2-1 20:51 
汤主持在元旦祝辞中有言,诗歌创作者,要不断将自已打倒,然后从另一个方向站起来!也是这个道理!
但一 ...
呵呵,好的:)思考、交流、学习:)
作者: 云一凡 时间: 2013-2-1 22:21
那年那月 发表于 2013-1-31 14:01 
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向下的挖掘或穿刺,它需要获得深度感,需要靠近内心的柔软和骨髓里的痛楚。
确实,所 ...
如今到处是无关痛痒的歌颂之作,自娱自乐的泼水文学,这终将如蜻蜓点墨。努力说实话办实事,远胜于卖弄所谓哲学,写诗机诞生了免费的午餐,精神沙漠化扩大饥饿之感。百川归海,总有一种精神与你我同在!
作者: 那年那月 时间: 2013-2-1 22:25
云一凡 发表于 2013-2-1 22:21 
如今到处是无关痛痒的歌颂之作,自娱自乐的泼水文学,这终将如蜻蜓点墨。努力说实话办实事,远胜于卖弄所 ...
歌颂之作,泼水文学,一凡大哥说得好!
作者: 小人鱼在天堂 时间: 2013-2-2 16:35
前来学习,清风理论水平很高,佩服。。。。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2-2 20:28
云一凡 发表于 2013-2-1 22:21 
如今到处是无关痛痒的歌颂之作,自娱自乐的泼水文学,这终将如蜻蜓点墨。努力说实话办实事,远胜于卖弄所 ...
兄弟说得在理!自娱自乐,歌功颂德,远离时代远离人民,无关痛痒的文字太多了!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2-2 20:32
小人鱼在天堂 发表于 2013-2-2 16:35 
前来学习,清风理论水平很高,佩服。。。。
问好人鱼!我越来越觉得,理论这东西知道一点就可以了,不知道也是无所谓的,就像赛车手不需要知道车子的制造和原理,一样能驾驭得很好,诗人驾驭文字也差不多!
作者: 小人鱼在天堂 时间: 2013-2-2 20:56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2-2 20:32 
问好人鱼!我越来越觉得,理论这东西知道一点就可以了,不知道也是无所谓的,就像赛车手不需要知道车子的 ...
有道理,可是我还是相信,骑车的人,如果车子坏了,知道咋修,最重要;若是知道车子的结构啦等,会更有利于诗歌进步。所以,我可佩服清风你啦。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3-2-3 02:28
曲涧清风 发表于 2013-2-2 20:32 
问好人鱼!我越来越觉得,理论这东西知道一点就可以了,不知道也是无所谓的,就像赛车手不需要知道车子的 ...
呵呵,有道理。诗歌理论是堵住诗思维路上的一块石头。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3-2-3 02:59
会飞的死蝶,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可是大自然确实存在死蝶的飞行现象,浮雕在现有的理论之上,再次客观的呈现大自然再构再筑的生命景观。不要不相信。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3-2-3 03:13
还有,松脂落下裹住一粒昆虫的刹那间,昆虫被困时的初始挣扎的姿势,与千年之后它嵌在玉化的松脂体内的最终停止呼吸的姿势,它的挣扎过程,理论是无法论清的,必须借助诗意的思维。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2-3 15:26
埙羽 发表于 2013-2-3 03:13 
还有,松脂落下裹住一粒昆虫的刹那间,昆虫被困时的初始挣扎的姿势,与千年之后它嵌在玉化的松脂体内的最终 ...
羽大哥说得很对,在艺术领域很多时候,理性本身就是对感性的一种粗爆伤害!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3-2-3 16:09
很有热情。
作者: 清水 时间: 2013-3-16 23:40
{:soso_e179:}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