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碧海的相思与寂寞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光荣    时间: 2013-2-3 10:46
标题: 碧海的相思与寂寞
碧海的相思与寂寞
  
——读沈天鸿《海的解释》有感

刘光荣


  
  读完沈先生的冷抒情作品《海的解释》,就想起戴望舒先生发于1933年诗集《望舒草》上的一首极具抒情韵味的小诗《烦忧》来: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缘故,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缘故;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迷离如梦”,它的主题很简单,写自己的烦忧、相思、清愁和孤独,表达了“守到清秋还寂寞”的思想感情;而在文字间有很强的旋律,清丽、缠绵、圆环往复,达到了“字字传情,意犹未尽”的境界。这样的抒情是直接的。
  
  读沈先生《海的解释》,又是另外一种韵味,隐藏于平静的叙述中、于冷静的文字背后是深深的感情,见证了冷抒情或反抒情,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抒情,也必须以感情为基托展开叙述。只是所用的方法不同而已。
  
  题目注定了诗人在诗中是以旁观的角度、哲理的立场进行冷静与思辨的抒写。第一节“许多人看见风景,而我/看见海”,开篇简洁,开门见山。好的冷抒情作品都能做到不露声色、意在言外。而在第一节诗的,表明了“我”与众不同的独特性、观察事物能够做到“我的眼中只有你”、“我的眼中只存在你”,即所谓“看山仍是山”、“看海只有海”的境界。而冷抒情,在开篇是客观冷静之意。
  
  第二节开始客观描摹。“它与我想象的/不完全一样,它不适合做梦/也不适合弹奏/它呼啸着退去又复来”,而这样朴素的客观描摹又极具理解的多重性。前面用三个“不”,为后一句蓄势。“它与我想象的/不完全一样”,“海”与我的想象,有些是一样的,极小一部分不一样,它有“我”的想象之美,却不局限于“我”的想象之美;“海”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梦,而看到“海”,觉得“它不适合做梦”,意思是说“海”不完全是一个梦,梦只是“海”极小的一部分,那么读者不禁会问:那绵绵无尽的、比梦还宽的“海”的辽阔是什么呢?作者没有回答;“海”“也不适合弹奏”,也许在作者的梦中,那荡漾的海浪就如黑白的琴键一定在长夜漫漫与堂堂白天之光中如有温柔的纤纤十指在弹奏着什么,一定能够安慰、一定能够寄寓些什么,但作者什么也没有说,偏说“不”;关于读者心中的疑问的答案,还是让“海”自身来回答吧“它呼啸着退去又复来”,“海”的力量即是平静的文字背后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呼啸着、排山倒浪而来、隐天蔽日而去;在梦的安慰中、在荡漾的琴键之大音中,作者有多少汹涌澎湃的感情像潮水一样似要涌动而生发,但是,这时,情的高潮戛然而止。第二节诗到这里就结束了。能够把感情的浪潮掀起,而又能对它进行很好地控制,这,便是冷抒情、反抒情。

  三、四、五节并列,继续客观承述“海”各方面的特点。包括第二节,这里运用了“抑”的方法,是“欲扬先抑”的“抑”。“没有人饮用海水——/它里面有盐,气味像血/但滋味是苦的”,“没有人饮用”是从实用价值上说,无用,比不上潺潺山泉;而“滋味是苦的”更是在情感上进行排斥降低,也可喻人生之味。这里的无用之用,实际上是大用,体现在一个字上,那就是“盐”;其实,“血”的气味并不像“盐”,“血”在这里是起辅助“盐”的作用,“血”为人气之精,乃有大用,“盐”又胜之,“海”再广之,其用实在是说不完诉不尽也。在这里,读者可以明白作者是用心良苦,刻意将自己的感情隐之藏之,何为?这便是冷抒情、反抒情。
  
  “它自说自话/就像它哪儿也不去/它只说给自己听,仿佛/自身就是目的”,这是第四节,叙述出奇冷静,作者依然将自己的感情深埋在字里行间,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想:作者感情埋得越深,其后则越应感人。海浪声声,无眠无休,就像“自说自话”,实际上,“海”不是像而是真的哪儿都不去,“只说给自己听”,把涛声响彻天地,把歌声献给自己,把赞美献给自己,这是一种在沉静中的自信、在寂寞中的沉思、是一份孤独的美丽。“仿佛/自身就是目的”,“海”是没有目的地在原地歌唱,不是取悦于过往的风,也不是为天空闲游的白云抒情,尽管云儿喜欢在碧涛里照照影儿,也不是为天底下翱翔的雄鹰、半空中飞舞的鸥群而歌,因为“海”自己喜欢歌唱,喜欢把理想埋在浪涛里,喜欢把爱融于碧色的沉静里、深色的蔚蓝里。
  
  “没有谁能把自己加入进去/成为海的必需元素/那些正在游泳的人/也仅仅是泡在海里”,这是第五节,以实话实说的叙述姿态,再一次客观冷静地告诉读者一些关于“海”的事实。“没有谁能把自己加入进去/成为海的必需元素”,应该从字的反面入手进行理解,应该有人曾经想过把自己加入到“海”中间去,成为“海”的必需元素,因为喜欢,因为爱;但是“海”的独立性和排它性是很强的,一切外来的强加的都是徒然无用的。读到这里,我想起一些老话:在人生的沙场,自己才是唯一的主将;在人生之路上,永远没有所谓的贵人,如果有,那就是自己。正如那些强加进来“游泳的人”,“也仅仅是泡在海里”。这一节感情的重点应在前两个分句,如果仔细体会,应是刻骨铭心的感觉;但作者再一次巧妙地掩藏了自己的感情。

  “相对于海/一个人什么也不保存/这就是我们/饥馑与渴望的原因”,这是第六节,对于这一节的理解是全诗的难点,也是解读整首诗的纽带,至少有一点是基本的,那就是由“海”的存在类比人类的生存问题。“相对于海”,是什么?不应仅仅是一个人,而是整个人类。在前面几节作者真实的描摹了“海”一直保存着的原始生存状态,对自然环境“无欲无求”、“自说自话”,而攘攘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在历史发展中到底是保存了“欲望”“野心”“破坏”“毁灭”,还是保存了原始的“朴素”“纯真”“美好”?人类到底还能不能够回复到如“海”一样“自身就是目的”的状态,还是做不到“自身好(健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好”而向外界物质发出永远贪婪的信号?这就毁灭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这就是我们/饥馑与渴望的原因”,欲望越大,饥渴就越盛。

     “很少人懂得这一点/我幸运地是其中之一”此两句成一节,一方面保持全诗冷抒情的基调,另一方面起强调作用,强调“这一点”是多么重要。无疑,明白“这一点”是有用的。与结句“海没有赝品”、独句成段一起,再次对读者提示,掩诗沉思,“海”是不可复制的,不可强行进入而冒冲其中一部分的,因为它博大精深,因为它无所欲求。这一句是沉痛的一句,把很多感情埋入其中,也是对现实诗坛的深刻反映。掩诗沉思,对前面的理解进行反思,“海”除了以现实中的海为载体之外,还论及诗道、人道,在这里不再展开罗嗦。

    还说几句,冷抒情,是随着新诗在中国的发展而提出的,是现代诗发展的产物,它只是一种方法,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方法。生活与感情实在是诗歌的根本,把戴望舒的《烦忧》与沈天鸿先生的《海的解释》放在一起,实在是想说明,与传统的抒情方法相比,各有各的优点,并不是想说哪一种更优。其实,传统的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拿“哭”来说吧,直接抒情让我们看到泪和血,而冷抒情在于把泪水收藏,只把耸动的双肩放在我们的眼下,让我们看到冷静的一面、哲理的一面,由理解上的转折,得享艺术上的魅力与享受。所以,这一首诗《海的解释》,我理解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海、然后是诗道和人道,最后也不排除和戴诗一样的解读:辽阔的相思和寂寞,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毕竟,我希望美好的东西都不要去复制与欺骗。

      
作者: 妙手丹青    时间: 2013-2-3 18:46
独到而精彩的解析。
作者: 刘光荣    时间: 2013-2-3 19:31
本帖最后由 刘光荣 于 2013-2-3 19:40 编辑
妙手丹青 发表于 2013-2-3 18:46
独到而精彩的解析。


谢谢妙编解读。在写的过程中,也拜读过妙编的大作。问好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3-2-7 18:33
想问,冷抒情与非抒情是什么关系?
作者: 刘光荣    时间: 2013-2-7 19:35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2-7 18:33
想问,冷抒情与非抒情是什么关系?

无论冷抒情,还是非抒情,都是相对于抒情提出来的。都道无情好,是因为没有获得过真情。通过无情,我们要消除的是假抒情,虚抒情,拭目以待,我们期待的是真正的抒情时代。因为无论大谈文学,小谈诗歌,再小到诗歌的哲理、趣味,相信都应是人间之情理、情趣........

祝张教授春节有情,合家欢乐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3-2-8 03:12
刘光荣 发表于 2013-2-7 19:35
无论冷抒情,还是非抒情,都是相对于抒情提出来的。都道无情好,是因为没有获得过真情。通过无情,我们要 ...

嗯,支持思考。问好新年快乐!
作者: 沈天鸿    时间: 2013-2-8 22:27
谢谢刘先生。祝春节快乐!
作者: 刘光荣    时间: 2013-2-9 16:26
沈天鸿 发表于 2013-2-8 22:27
谢谢刘先生。祝春节快乐!

拜读沈诗兄的佳作,受益匪浅。问好,春节愉快
作者: 朱礼毕    时间: 2013-2-23 22:56
完全支持你,大家都会顶你












小编:Mary
推荐阅读:常州提供智能茶几的公司
http://www.sinoie.cn/html/zncj_1243_351.html

作者: 刘光荣    时间: 2013-2-24 21:26
朱礼毕 发表于 2013-2-23 22:56
完全支持你,大家都会顶你

谢谢诗友支持,祝春天快乐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