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 发表于 2012-2-2 08:35 这样更好些,韵味更足,更值得回味。
法大空 发表于 2012-2-2 08:44 谢专家的点评——惠教。(总觉尾部不足——琢磨了一夜...)(这样结尾有了三层含义——禅师、徒儿无语— ...
张黎 发表于 2012-2-2 08:39 如果我来写,会是这样的: 禅师、徒儿深山采药
旭陞 发表于 2012-2-2 08:48 结尾有些味道,但似乎又不够解饿,意犹未尽!
张黎 发表于 2012-2-2 08:59 我认为,诗没有统一的标准,说理也性,表达韵味也行,关键在于整体是否和谐、完整、精练。 苏轼有论说, ...
江南 发表于 2012-2-2 09:02 “徒儿微笑 /空山无语”已经道出了佛家的一种境界,我认为这个结尾很好。关键看我们如何去理解。
张黎 发表于 2012-2-2 09:09 改来又改去,只说明,诗人对自己的感觉和认识还处于摇摆状态,处于看山不是山的阶段。 等什么时候自己不被 ...
杨立 发表于 2012-2-2 09:34 空山无语 惟徒儿微笑
法大空 发表于 2012-2-2 08:55 谢您——待酌。
法大空 发表于 2012-2-2 09:43 谢杨编的“期许” 待改。
法大空 发表于 2012-2-2 09:04 亦能让更多读者“读出共鸣”,二者合一,就更完美了。
杨立 发表于 2012-2-2 09:47 从没看法老写过此类。 首先,我要说:我不懂佛、禅。 但据我观察:凡与此有关的文字中, 像“无语”, ...
张黎 发表于 2012-2-2 09:56 顿顿吃饭,年年过年,但是,饭还是香的,年还是欢乐吉祥的。 完全陌生化,只会造成读者情感上的疏远。
法大空 发表于 2012-2-2 10:07 是的此类词是几乎已“烂熟”,中国这些词语已应用上千年,几乎均已“烂熟”,烂熟的词用到哪里,也要看“ ...
杨立 发表于 2012-2-2 10:10 "微笑、无语"——与禅、佛有关的文字都这样写就不好了。
法大空 发表于 2012-2-2 10:19 极是。我说了(“无语”“微笑”用到《...对答》尾部,仍可斟酌。)从“机锋”入手吧。看最后能搞出个什么 ...
杨立 发表于 2012-2-2 10:22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 “微笑和无语”其实并没有真正地表达出禅意来,还是流于浅俗了。甚至空泛、虚无!
张黎 发表于 2012-2-2 09:51 不可能。 有价值的作品,都是独具个性的。 我们诗人们需要做的只是完美自己的作品个性。
法大空 发表于 2012-2-2 11:51 你以为我懂呀?照葫芦画瓢——感觉而已。张黎在理论方面很强。咱们无需客气了。我问你这个尾和上个尾整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