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一本很独特的书 [打印本页]

作者: 严家威    时间: 2012-2-3 16:34
标题: 一本很独特的书
一本很独特的书
                                             
——读《李清联无障碍诗写点评本》

傅天虹

读这本《李清联无障碍诗写点评本》,感到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我说它独特,不仅仅是因为作者把诗歌和点评同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诗所表达的内涵和点评者的解析同步并进,起到交相辉映的效果。而且感到这种形式让诗人为评论家提供了解析的根,而评论家又为诗歌显在和隐在的内涵作了必要的透析,这样既有益于广大读者对诗的理解,也有益于读者对汉语新诗的发展及无障碍诗写主张的理解。
自胡适1917年2月1日第一个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蝴蝶》等8首,随后结集《尝试集》算起,中国新诗至今已走过超过近百年的路程。这些年,揭开了中国诗歌近代化以至现代化的序幕,新诗从沉沉酣睡中的天朝迷梦中醒来,砸碎镣铐,走向了“截然异质的突起的飞跃”,并在古今中外的综合与融汇中,成就了汉语诗歌的新辉煌。近百年来的诗人诗作充满了探索、实验与冒险精神,而诗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在经过近百年的开拓、进取、反思、深化,而捧出了可与诗人诗作相媲美的丰厚成果,与传统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对话,进行自身的重建本来就是中国新诗诗学发展的逻辑起点。近百年以来,新诗研究异质在中国文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在当前多元共存的局面中,新诗研究如何突破市场化所带来的诗味消退的危机以及诗学研究层层累积的藩篱与诟病,能够健全、科学、有序的发展,则应是我们孜孜不倦求索的方向。我所编辑出版的《汉语新诗90年名作选析》是其中的一个小结,其中也选了 李清联 先生的诗作《阳光老男孩》,前不久还有一部《汉语新诗名篇鉴赏辞典》,也是关于新诗发展历程中所取得成就的回顾与总结。
新诗怎样继续发展,这个问题,香港、台湾和大陆是同样存在的,前不久,洛夫先生和叶维廉教授在珠海都谈到这个向题,洛夫谈到他“年轻时曾向西方现代主义倾斜,但是人到中年,他有了一个很大的觉误──回眸传统”,就是说要回到中国来,洛夫还谈到台湾诗人的古诗痕迹比较多的现象,他说“台湾的语言风格与大陆最不一样的是,书面语言跟口语混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样既生动又文雅。”当然,他说的是台湾,大陆可借鉴也可不借鉴。许多诗人都在实践,都在发挥各自的创造性,走自己的路,朦胧诗和朦胧诗后,许多诗人逐渐认识到民族化的重要性,你们洛阳偃师在台湾的著名诗人文晓村,多年前就倡导诗“健康,明朗,中国”三原则,这是非常有眼光的,在台湾诗人中也产生了影响。
我认真地读了《李清联无障碍诗写点评本》,对李先生的无障碍诗写的观点非常欣赏,这是一条颇有见地,且带有浓重的中国特色的诗学意识。它使我想到产生于民间的,具有当时口语特点的《诗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民歌,以及经过知识分子加工整理的古诗十九首。这里的诗歌传统在清联的无障碍诗写中都得到了继承。我还注意到李先生总结的四个一点,即所谓“中国一点,西方一点,先锋一点,回归一点”,这就是说古今中外,广泛吸收,海阔天空,容纳百川。这种对艺术的包容性,表现了他性格的包容性。而这种性格也正是他经历经验的丰富而孕育形成的。我知道李先生年轻时做过炉前工,熟悉冶炼,写诗,也是一种诗的“冶炼技术”。 李先生出身贫苦,青年时期当过电工,修炉工,又做过机关工作,还当过编辑,被打过反革命,受过迫害,经历非常丰富,这是他创作的宝贵财富,因为他有这样丰富的经历,他对大众特别有感情,特别是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工、农群众的语言非常熟悉。因而它的无障碍诗写就具有明显的民间倾向。我因为要来河南参加这个会,特别读了一本新近出版的《河南文学史.当代卷》,里面陈述“十七年”的章节中,有 李 先生的部分史料,编者 谈到李 先生时,认为 李 先生的语言特别生动活泼,特别富有生活气息,并举他早年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我们说艺术的本质是朴素,做到朴实无华是诗艺的至境。在李清联的诗中,你很难找到华丽的词藻,向你迎靣而来的是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耳熟能详的大众语句。非常灵动、活泼、形象、趣味,对生活口语运用熟练,让人感到举重若轻。在我们当前的报刊上己经看不到这样的诗句了,也许有诗评家和诗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那里是诗,既不文,又不雅,其实,我们现在诗中的缺失,就是这种原汁原味,具有原生态的,有生命力的,鲜活的语言,对新诗来说,这种缺陷和缺失几乎是致命的。翻开报刊,连篇累牍多是欧化的句子,对西方的文化我们可以学,但不能失掉本,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把中国诗都写成翻译诗,我们不能忘记民族的特点。
进入新时期以来,李清联先生继承了他前期诗歌的某些特点,又向古典诗歌寻找营养。继承了具有民间倾向的民族诗歌艺术手法。进行无障碍诗写探索实验。从他近几年的的许多诗歌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诗风的承袭和延续。並有了新的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清联先生对于外来的诗歌手法有选择的吸收融合也取得了成功。在广泛吸收的基础上,写出了无障碍诗写的代表作。像《倒退着走路的人》、《人兮,人兮》、《阳光老男孩》等一批具有丰富内涵,富有哲思的新作。我来洛阳前曾和非常赏识李清联诗的屠岸先生通了电话,我们认为,清联先生提出的无障碍诗写主张,是一个应引起诗歌界注意的新动向。对于无障碍诗写的主张我们都表示赞同并支持。我们当代诗学会和北师大珠海分校华文所很重视李清联先生倡导的无障碍诗写和他的诗究,明年开春的《当代诗坛》将作重点刊发他的作品。


(诗生活网)





作者: 严家威    时间: 2012-2-20 02:12
红红的灯 发表于 2012-2-5 17:29
真不知道,还有这么好心的楼主 支持

问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