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有时难免中毒
比如蛇毒,箭毒,食物中毒
比如吸毒者,慢性自杀式的中毒
有的是主动性中毒,有的是
被动性中毒
有的毒好治。吃点药,打点针即可痊愈
有的严重点需要翻肠洗胃
更为严重的,则必须刮骨疗毒
比如当年的关羽,被华佗
刮得骨头铮铮响,令人心惊
而我也中了毒。这种毒
看不见,摸不着,不侵骨肉,只攻心
日积月累,一颗凡胎肉质的心
被毒汁浸透,其痛无比
纵然华佗转世,又如何治得?
整首诗以“毒”为中心,说出各种“毒”对人类的毒害,然后通过理性的议论怎么进行“刮骨疗毒”。虽然略有一点点抒情,但是,没有一点形象性的诗写,换言之,排斥了形象化的描写,弱化了诗性,剩下杂文式的说理,显然与诗歌意境说相违悖了。
三、如何避免诗的说“理”
从诗学层面看,诗作为一种感性的表现形态,既忌讳说明,也忌讳说“理”。形象思维是诗的核心内容,写诗就是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建筑意象来表现情感,而非用理性慨念来演绎被抒发的对象。
以为说“理”就是诗的哲理,是一种误解,要消除这个障碍,首先要改变诗歌是说“理”的陈旧观念,其次,要建立诗是形象的表现与意象暗示的诗学理论,在诗的美学原则上,抵御动机可疑的理性说教,在创作上和理论中达成一种共识:诗存在的隐语表达总比直接说明更有美学意义。
在诗中说“理”,不符合诗的隐喻的审美性,“理”被说得越多越清楚,也就失去了含蓄诗学之味,到头来诗的明晰只能是一种假象,最终使分行的文字成为解说政治符号的理论。既然说“理”在诗的创作中存在违背美学原则的倾向,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在诗里说“理”呢?这里有三个方法:一是形象化;二是意象化;三是暗示法。
形象化是诗歌表现生活与揭示内心情感的创作手法。诗是用形象说话的一种方式,诗的形象包含着人物的神态和客观的图景,一旦注入抒情,就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我国古典诗歌是用形象说话叙事,追求情景合一的境界。情出于形象,形象书写得传神便创造出意境,有意境才显示诗的魅力。诗产生了形象的感染力,也就达到了诗的审美要求。
在此,不妨举例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说明形象化在诗里表达的重要意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剪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两句描写了像“碧玉妆成”的柳树及万条“丝绦”一样垂下的柳枝,生动形象,而更为精彩的是后两句,专门为柳叶创造出特写镜头,故意不直接说出柳叶窈窕之爱,却用设问的方式表达是“谁裁出”,然后形象化地暗示是二月春风,剪出了这么好看的细长柳叶。这不仅有了情韵诗味,柳的艺术形象马上立起来,形成情理十足的境界。
在诗里构建意象,让意象成为诗人的心灵图画,是诗歌避免理性直观述说的另一种办法。意象作为客观图景与感觉意识的联合,所产生的语言热力:既有味觉的、嗅觉的静态,又有触觉的、听觉的动态,都具有可感知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运用意象修辞,可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感觉式的形态活动,在情感的表述上变得峰回路转,不会出现说明文一样的浅白。再说,在意象中拒绝道理的陈述而化入哲思,在“思”中不留痕迹地从形象上出现哲理的情感内容,那才是诗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如芒克的代表作《阳光中的向日葵》(限于篇幅,不再引用诗句),就是运用意象来构成诗性表达,诗中的“头”、“绳索”、“脖子”、“太阳”、“泥土”、“血”,单个词语没有什么意义,组合在一起就有了意象性,有暗示的意思藏在里面,从而在语言中流露出某种心领神会的东西来。
说“理”不是诗的范畴,搀进了非诗的因素,有损诗的纯粹性。要消除说“理”患在诗里的怪病,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在这里,不妨引出笔者一首短诗予以说明:
正在发育的嘴吧
面对空气有害的判词
被戴上可疑的口罩
呼吸中的声音语焉不详
这首题目为《呼吸中的声音语焉不详》的诗只有四句,完全不直言什么,只是暗示什么,换一种说法是,有一些隐秘的信息在内部,这种富含暗示性的东西,就是诗里决定性的诗意。
诗人马拉美曾经就诗的创作阐明其见解:过于理性的语言摄入诗的陈述里,是无诗意的,因为它太浅俗,沦落为抽象的表达工具,太缺乏暗示;只有暗示,才是诗的理想。但强调暗示对诗的重要性,并非将诗的明晰引向含混或晦涩,更非鼓吹诗的神秘主义,而是视暗示为诗艺上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用这种方式才能揭示复杂的世界与情感的隐秘。诗的暗示方法通常包含着:幻象、象征、借喻、隐喻、嬗变等等……所有这些构建的暗示图式,在艺术的表现上,显得丰富多彩,避免了直来说去。
一首诗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而不是道理的陈述,所以诗不能搀入道理的成份,应该纯化。为了摆脱说“理”对诗的影响,有必要强化诗的暗示功能,用暗示的方法对抗说“理”。
作者: 中年人 时间: 2012-2-18 23:57
改评议有道(理),但举些例子(说理的和不说理的)会更形象、更有说服力。文章也会更丰满。
个见。
认真学习了。
谢谢。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2-19 06:05
同意举些例子,包括三个方法。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2-19 08:23
学习了。写诗就应如白兄所提倡的这样写。
作者: 方程 时间: 2012-2-19 10:12
情理的二分法基础本身是有问题的。但有助于厘清一些东西。带着情感来说理是可能的。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2-19 10:35
“诗的暗示方法通常包含着:幻象、象征、借喻、隐喻、嬗变等等……所有这些构建的暗示图式,在艺术的表现上,显得丰富多彩,避免了直来说去。”
加上例子会更形象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2-19 11:14
中年人 发表于 2012-2-18 23:57
改评议有道(理),但举些例子(说理的和不说理的)会更形象、更有说服力。文章也会更丰满。
个见。
认真 ...
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2-19 11:16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2-19 06:05
同意举些例子,包括三个方法。
谢谢你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2-19 11:16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2-19 08:23
学习了。写诗就应如白兄所提倡的这样写。
感谢梁先生支持。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2-19 11:19
方程 发表于 2012-2-19 10:12
情理的二分法基础本身是有问题的。但有助于厘清一些东西。带着情感来说理是可能的。
同感。谢谢!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2-19 11:20
法大空 发表于 2012-2-19 10:35
“诗的暗示方法通常包含着:幻象、象征、借喻、隐喻、嬗变等等……所有这些构建的暗示图式,在艺术的表现上 ...
感谢朋友,握手诗歌。
作者: 青鸟 时间: 2012-2-19 12:30
有见解,学习了!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2-2-19 16:16
加些诗歌的例子分析,更好理解。抽象的东西不会印象深刻。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3-18 21:48
作了局部改动,加了一些例子分析,请大家再批评。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