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库车散章(五章) [打印本页]

作者: 棠棣    时间: 2013-3-19 16:48
标题: 库车散章(五章)
  库车散章(五章)
  
  作者: 棠棣
  
  克孜尔尕哈烽火台
  
  站在你的脚下,冷从心头沿着血脉向我的周身蔓延。
  昏沉的落日。苍茫的戈壁。赭红的峰谷。冷凝的灰烬。你深居盐水沟,如并肩屹立的哨兵,迎风而立,目光穿透层层烟云,瞩望着两千年前的时空。
  穿越千年的风尘,鼓角声、喊杀声、战马嘶鸣声、兵器交碰声卷着狂沙潮水般涌来。我的眼前,迎风的旗帜摇撼着历史的天空,恣肆的烟尘朦胧着殷红的日色。
  落日山河。大漠孤烟。苍冷的意境中,风雨剥蚀的烽燧站成王朝盛衰的佐证。一个又一个王朝的背影走远,而你依然伫立,用风的冷、日的冷、黄沙的冷、万里河山的冷,夯筑起岁月风云中的蓦然回眸。
  轻抚斑驳的筑台,我的指尖突然触到了火的灼烫。我分明看到窜跃的火焰,我分明看到滚滚的浓烟,我分明看到疾飞的羽箭,我分明看到汩汩的热血,时光在这一刻凝滞,由远而近的马蹄声踏碎王土的静寂。
  克孜尔尕哈,遥望边地的烽燧,在冷兵器时代,以明灭交替的烟火演绎着历史风云的变幻。而今,报警的狼粪早已吹散,飞驰的马蹄业已腐朽,飞来的箭簇已然风化,你却毅然矗立,带着烽火的余温,带着满身的创痕,在人们眼前,竖起万丈的凛然。
  
  
  大龙池
  
  沿着迂回的山径而上,洗亮双眼的是澄碧的开阔。
  天山深处。群峰之巅。大龙池,积千年万年的融冰蓄一泓澄澈,为走近她的人们,洗尘,洗去一路的风尘和倦乏,洗去内心的浊秽与负累,让人们只留身心的空明净远与她对话,与她共同参悟天地的大美与禅机。
  春夏秋冬,秋冬春夏,大龙池,在时光的深处淀尽尘滓,打坐静修,以如镜的澄明映照自我,映照逝鸿归雁,映照群峰万木,更映亮悠久而神奇的传说。
  站在水边,听鸟鸣啾啾,水声泠泠;看群山环抱,雪松苍郁,在天光云影的陪伴下,身心清爽疏放。恍惚间,人已与眼前的清碧剔透合而为一,以一滴水的莹润去感受天的旷远,地的博大。
  在大龙池,我愿做一个醉汉,左一脚千载,右一脚万年,一步三晃,沉醉在山水的清境中,和草木鸟雀、故事传说一起接受岁月的酵酿。
  
  
  赤砂山
  
  赤砂山,拒绝仰望。
  一步一步,我用双脚丈量你的长度,你的高度,你的怪异与神奇。在绵延起伏的赤色峰峦中,一个人的行走,如同在朝圣的路上,必须放慢脚步,必须时刻保持内心的虔诚与敬畏。
  垅脊。沟槽。褶皱。断裂。波涌的岩层,或张扬,或内敛,或突兀,或深蕴,或逼仄,或宏阔,用怪诞诡谲拔高心灵的震撼。
  风的雕镂。雨的凿镌。洪水的冲刷。亿万年自然伟力的鬼斧神工,让克孜利亚的沙砾岩形态纷呈,忽而苍鹰袭掠,忽而佳人伫立,忽而诸佛听经,忽而危楼摩天……而行旅的尽头,一座庄严而雄伟的“布达拉宫”高高耸立,以冥冥中的梵音平息心潮的浪涛,让人在禅境中回味。
  正午的阳光,点燃起伏错落的山峰。赤砂山的岩石以赭色中夹杂的绛紫、黄绿、灰蓝、淡青、月白、黛黑……缭乱双眼。遥望来路,有火舌窜动,有烈焰熊熊,有浓烟滚滚,有焦炭散落……更有灵魂深处的虔敬在烟火中升腾。
  
  
  库木吐拉千佛洞
  
  木扎提河,峭立的岩壁上,112个洞窟用形态各异的佛像雕绘出皈依的虔诚。
  风从对岸吹来,带着河水的沛泽,让石壁上的佛像面色莹润,衣袂飘飘。从一个洞窟到另一个洞窟,从现世到远古,从喧嚷到清静,让人欲念的火焰在禅意中息止。
  是怎样的一双双手,让众佛历经天灾人祸,历经千载岁月,在赤色的洞壁上青春依然,神态依然,畅游于时光之外,演绎本生、因缘、轮回的经变。
  徜徉窟中,叮叮当当的锤凿之声迤逦而来,从洞壁上,从久远的岁月深处。是谁,在用深深浅浅的雕痕美塑自己心中的圣佛?握紧锤凿的手已和光阴一起流逝,而沿着掌纹钢凿渗进石壁的汗水却和众佛一起永恒。一下接一下地敲凿,嵌进岩壁的是技艺的精妙,是心灵的诚挚,是信仰的执着。
  一个洞窟挨紧一个洞窟。六个世纪,多少代人以共同的信念拿起锤凿,拿起画笔,于是,在叮当声中,在颜料的香里,西方净土出现了,东方药师出现了,法华出现了,弥勒出现了,以线条柔美的造型,以生动鲜活的神态,让心与佛相通,让历史与今天对接,让艺术与禅韵互融。
  佛像傍边,一行行或隽秀或庄雅或飘逸的文字——汉文、龟兹文、回鹘文,以题记的形式,引领人们走进佛的世界,走进岁月的纵深。
  
  
  天山神秘大峡谷
  
  一声声鸟鸣,以清甜,叩开心扉。
  在大峡谷,那白垩纪的岩层,用暖色调的红为人们呈现造化的玄幻。赭红的怪岩,青嫩的草木,澄碧的溪泉,流动的云雾,结构出色彩突兀的分行文字,用清冷诡谲的诗境,揪紧人们的神经,让人惊异于怪诞与神奇,让人品咂自然与人生的况味。
  从守谷的神犬旁走过,留连于神秘的泉石溪洞:玉女、悬心、月牙、显灵、卧驼峰、情未了……迎来送往的赤岩碧流以奇状异态涤荡人的灵魂。行走谷中,忽而晴空烈日,忽而云雾弥漫;开阔处,云淡长空;狭窄处,天悬一线,而35米高的崖壁上那壁画丹青的千佛洞,更让人一路回味千百年前空谷中杳渺的足音。
  风从谷口进入,风从岩穴走出,风从亿万年的时光深处行来。暮色苍茫,谷底隐约的脚步声,窗外清晰的叩门声,是取经的僧人,是投宿的客商,还是巡夜的军卒?推门四望,空无一人,唯有星光低垂,走过身前的除了风,还是风。
  黎明时分,伴着水声环顾峡谷,面对默默伫立了亿万年的危崖怪岩,人生的喜乐悲愁、磕磕碰碰便显的淡了。居高远望,峡谷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生命的过程:有开阔,有逼仄,有峰巅,有谷底,大开大合,起起落落,于山重水复之处偶得柳暗花明。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3-3-19 20:19
游记性,开拓另一种题材。
作者: 棠棣    时间: 2013-3-21 10:43
白炳安 发表于 2013-3-19 20:19
游记性,开拓另一种题材。

问好白老师。握
作者: 戴永成    时间: 2013-3-21 13:14
情景交融,哲思厚重。拜读。问好!
作者: 棠棣    时间: 2013-3-30 16:22
戴永成 发表于 2013-3-21 13:14
情景交融,哲思厚重。拜读。问好!

问好戴老师。远握。
作者: 袁秀杰    时间: 2013-3-30 21:15
很多地方读过,喜欢的诗歌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