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切中时弊 惊警世人 ——黄淮《最后一棵树》(组诗)点评 [打印本页]

作者: 黄淮    时间: 2013-4-10 14:10
标题: 切中时弊 惊警世人 ——黄淮《最后一棵树》(组诗)点评
本帖最后由 黄淮 于 2013-4-10 14:12 编辑

切中时弊  惊警世人

                        ——黄淮《最后一棵树》(组诗)点评

                        

                                         张永健



    黄淮同志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诗人。也是一位勇于探索的批评家。新时期以来,他标新立异,在小诗、微型格律诗、一行诗、新格律体诗(九言诗)等都作了创作上与理论上的艰苦开拓的工作,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受到了诗歌界充分的肯定与赞扬。他是一位培育诗艺诗美的辛勤的园艺师,也是一位眼光犀利的社会批评家。近来读了他发表在《绿风》2002 年5期上的组诗《最后一棵树》,甚为兴奋。这组诗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棉里藏针,给人以犀利、深刻,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组诗切中时弊,惊警世人,给人以启发,给人以优美感,令人扪心自问,感慨系之。

    诗人应该是人民的代言人,社会的批评家,人类的先知先觉者。他们有责任帮助人民,警示人民,唤醒人民警觉起来同落后、愚昧、丑恶、腐朽的现象作斗争,让人类的社会更真诚、更美好、更纯净、更和睦、更发展、更繁荣……组诗《最后的一棵树》就具有惊警世人,针砭时弊,健康人类理智,纯洁人类心灵的作用。

   

    第一首诗《最后一棵树》,副标题为“续臧克家《三代》”,臧克家的《三代》,是写三代人;孩子、爸爸、爷爷在土地上的三种不同生存状态,揭示旧中国农民(岂止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最后一棵树》则通过祖孙三代人对“树”的三种不同态度,展示了中国人(岂止是中国人)的环卫意识的觉醒;“爷爷/要砍倒做棺材”,是为了自己“不朽”而“砍倒”树;“爸爸/要截枝当烧柴”,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取暖”而“截枝”树;“孩子/要乘凉把果摘”,是为自己和后人永享树的绿荫,他们既不“砍倒”树,也不“截枝”树,他们是与树为友,互荣共存。这首诗由博返约,缩龙成寸,把关于人类生存的大问题用极其简炼的诗句,给予了形象而深刻的表现,向人们发出了救救树木亦即救救孩子;保护绿色生态环境亦即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强烈呐喊,其诗意深广,主旨宏大,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第二首诗《啄木鸟的命运》,通过啄木鸟的悲剧故事,写出了人类的麻木、蒙昧、愚顽。啄木鸟本来是树木的医生,是人类的朋友,可人类却视为食猎的对象,以致使啄木鸟“一边给树叩诊/一边回头回脑”,生活在惊恐不定的环境之下,“蛀虫尚未啄出/背后猎枪响了”,终于逃脱不了“毛皮制成标本/挂在树梢放哨”,“骨头清热解毒/留给首长配药”,“剩下嫩白鸟肉/猎手下酒烧烤” 的悲惨命运。这首诗像一首寓言,使人由与自然的关系,联想到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由此及彼,给人以深刻的警示与巨大的惊警。

    第三首诗《木鱼》,只短短四句,是对古往今来一切宗教、迷信、神权的创造者与追随者的有力批判,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木鱼的回答总是一串/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九个空字连用,声情并茂,其妙无比,别有一番深意,让人回味不己。

       第四首诗《审椅子》是一首寓意极深的哲理诗,记得鲁迅先生好像说过,中国历史上人们的争斗,好像就在于抢一把椅子,谁抢上了,谁就为王为尊 , 可统领一切,作威作福。《审椅子》写“羊坐上去/已经变成狼了”的事实,反问“狼坐上去/还能变成羊么?”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极其尖锐的社会问题,也是哲学的命题。作者没有回答。羊原本是善良的,只因为坐上了椅子,才变成凶狠的“狼”了。是椅子让羊变成了狼,变得凶狠。以此类推,那么狼坐上椅子之后,只会变得更凶狠,绝不会变成羊的。如果说要变,可能变成虎,那将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这首诗名为审椅子,实则是让人认识“椅子”的本质与危害,而采取正确的处置的态度。这首诗如弓在弦,引而不发,却深刻有力。诗人的勇气和智慧是显而易见的。

    第五首诗《龙的传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民族问题。什么是 “龙的传人”,龙的传人的精神是什么? 俗话说,望子成“龙”,成一个什么样的“龙”,这些尖锐的社会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诗人对那些“穿上龙袍留个影/也算过把皇帝瘾” 、“皇帝梦”,“龙的传人穿龙袍/迈一步来摇三摇”的丑态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对人们的封建奴才思想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没有皇帝活不了/有了皇帝活不好”。这首诗内蕴丰厚,批判有力,可谓绘形绘神,入木三分。

    第六首诗《三个和尚》对当前商品大潮中世风日下、私欲膨胀的现象了进行了无情的揭露,“都因为没有水吃”,三个和尚不是同心协力去挑水、抬水,而是抢走挑水的工具,据为己有,到水边去自谋私利:“一个抢走了扁担/到码头去扛脚行”,“一个夺走了水桶/到市场去卖豆浆”,“一个呆坐在井边/ 办起了矿泉水厂”,“ 都是因为没有水吃”。这首诗把当前一些损公肥私,划公为私的现象作了有力的揭示和批评。

    最后一首诗《当代巧媳妇》。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本是一条客观存在的真理,然而,诗人笔下的当代巧媳妇,却打破了这一客观真理:“无米怕什么 / 还有嘴当家 // 无枝能长叶 / 无根也开花 //吹出一张饼 / 多撒些芝麻 // 再配一盘菜 / 假鱼拌聋虾 // 编好广告词 / 装个大嗽叭 // 无米可成宴 / 空手也发家”,这是对当前社会上一些人靠三寸不烂之舌,靠买空卖空,靠弄虚作假,靠吹牛拍马, 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发其家致其富的社会现实作了有力的讽刺,这首诗语近意远,含而不露,有弦外音,有味外味。

总之,这组诗语言通俗,形象生动,短小精悍,幽默诙谐,融讽刺、警示、劝谕于一体,都具有切中实弊,警示世人的特点,它们容易记,好背诵,往往能使人过目成诵,历久难忘,是当前小诗创作的新收获,值得庆贺,更值得推广。
                                                             2003.3



张永健:著名诗论家,诗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中国新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3-4-10 14:53
佳评。如果把诗附在后面最好。
作者: 王丽颖    时间: 2013-4-10 14:54
评论应该发到诗歌评论栏目吧~
作者: 书剑飘零    时间: 2013-4-10 15:06
问候黄老师。看到原诗更好。欣赏。{:soso_e163:}
作者: 黄淮    时间: 2013-4-12 09:43
谢谢各位关注!原诗今天找到就发,欢迎各位点评指正!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3-4-12 09:48
王丽颖 发表于 2013-4-10 14:54
评论应该发到诗歌评论栏目吧~

我把它移过去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