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人乐冰呼吁给予新诗更多关注 [打印本页]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2 23:35
标题: 诗人乐冰呼吁给予新诗更多关注
《文艺报》刊发文章:作家的责任、使命和困境" J. v# l8 ?1 Y3 K: Y8 W. J
                     8 T( [  u8 Y: z4 r: E
                            诗人乐冰呼吁给予新诗更多关注: R3 f9 x& b1 V) \: A3 \. _6 q# @
  ! d4 g8 t1 l3 y3 M/ k, N- V. z1 U
  (《文艺报》记者:王觅报道)近日,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高研班学员举行第一次研讨会,就“作家的责任、使命和困境”展开讨论。尽管这个宏观的话题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分析透彻,可学员们纷纷结合近期的学习体会和个人思考畅所欲言,现场气氛踊跃热烈。( A! w# C' n- S- c: j
  作家为什么写作?在这个时代,作家何为?这些问题恐怕没有标准答案。郭守先注意到,一些作家在写作中价值观迷乱,没有恒定的取向坚守,写作中常常出现自相矛盾或南辕北辙的现象。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作家就无法担当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他认为,当下青年作家的责任应该是通过作品发出生命的光焰,驱散阻挡我们迈向现代的迷雾和雾霾,携手共建更加有尊严、更加自由而又美好的生活。% o$ @' T1 r) |9 N1 W5 M
  为写作曾长期前往基层深入生活的王妹英对一些底层群体的现状有所了解。她感到,现实是一种力量,任何时候都不要埋没真理、忘记同情。孟飞认为,作家应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以关切的态度,冷静地观察社会人情,洞察其中的光亮和弊端,积极地用作品表现这些内容,形成一种思想,解除人们的困惑,引领时代的走向,这就是作家的职责和使命。她归纳说,实现这一职责和使命,可以分为自立、自觉和群体引导三个阶段。作家既要有真实地面对社会、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还应把自己经思辨或实践得到的认识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出来,让没有自觉的人获得自觉,共同寻找解除困惑的方向和方法,这样就能让文学从纸面上活出来,走进社会生活中,形成正能量,转化成为生产力,改善社会环境,提升人的素质和生活状况。( A6 ^, ~! C- V/ G8 f2 o: y3 s
  在于爱成看来,当今的青年作家面临不少困惑,比如青年作家如何被发现、被培养,青年作家的作品如何更多地被主流文学圈关注、被批评家评介、被媒体重视,青年作家如何在当今时代处理好网络、信息等新技术、新媒体与文学的关系,如何协调好文学性与市场性的关系,如何突破自身创作瓶颈、获取上升空间等等。他认为,若想解决这些困惑,作家就必须要认清当前国家的现状、当下中国文学的现状和自身创作的现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在信仰上有所敬畏,在道德上有所坚守,在文学性上有所自觉。
* O+ @/ t0 o0 @8 g' [8 \; D  葛芳谈到,如今的这个时代,浮躁气息到处弥漫,文学也出现了媚俗倾向,这都需要作家保持淡定的姿态。同时,在这种淡定中还需要有现实的焦虑感来督促自己。写作不是一味地复制自己,如何完成螺旋式上升,或者对自我反观、否定,从而得到更接近本质的认识,这需要勇气和能量。写作也是绕不开历史的,作家应该有勇气和内心的力量来直视历史,应该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来建构自己对历史的担当和思考。
2 L0 |3 ~5 [& @  谈到历史,梁帅也深有感触。他认为阅读经典是十分重要的,应当在文学史中寻找自己的坐标。既要读文学史上那些经典,也要看一些被文学史忽略的作品。阅读经典,不是一定要照着大师们的写作模式去写。“经典会在我们写作的时候营造一种气场,不至于让我们的文学品格太低级。”他举例说,比如近十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一种是写文化撞击中人的无奈,另一种是写对极权社会的批判和反抗。这些作品就值得仔细研究。通过系统地阅读,作家才能知道自己的东西是一个什么层次,也才能知道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基本的价值取向。
1 j- Q  S% N- N3 u( f  谈及具体的文学体裁,诗人乐冰呼吁给予新诗更多关注。他说,现在很多新诗晦涩难懂,诘屈聱牙的诗歌越来越脱离读者,致使诗歌媒体严重萎缩,诗歌刊物和诗集发行量也急剧下降。因此,新诗需要进行改革,要更加提倡口语化。乐冰这样描述自己心目中口语诗的特点:它不仅注重对诗的字句的雕琢,而且要用最简单、朴实、明快的语言,记下诗人要说的话;它服从诗人内心情绪的指引,注重诗的力度,让情绪的节奏形成诗的节奏;它强调诗的形式服从诗的内容,提倡诗歌要从生活的实感出发;它拒绝无病呻吟,应像一条粗绳一样紧紧地与人民、与生活捆绑在一起。    e1 t( s" f; u7 C
    不少人都认为“70后”是生活在夹缝中的一代,“70后”作家群体有着自己的共同特质和集体困惑。“鲁十九”也有不少“70后”学员。作为这个群体的成员,葛芳坦言,“70后”作家面临现实压迫与理想主义追求之间的不甘心状态,在等待着积蓄和爆发。评论家常形容“70后”作家是前追后堵的一代,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能承前启后的一代。“我们创作时需要一意孤行,寻找属于自己这代人的最真实的世界,寻找最合宜自己的文学表达方式。不管我们正在经历什么,我们内心需要强大,需要足够的能力来挖掘生活本质,生活远比我们的想象来得更复杂和丰富。”苏玲谈到,现在文学的写作和评判标准往往被其他年龄段的作家所掌握。她希望“70后”作家的写作能进一步受到重视,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标准,并拥有更为宽松的创作环境和写作空间。2 K$ L- V" i, Q* y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一鸣在研讨会上表示,此次研讨会有助于学员们更好地理解本届高研班的主题——作家的责任与使命。希望大家将此次研讨的收获和思考的心得落实到今后的文学创作中去,努力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作家。 . B8 W, s! ]6 T
5 n- }7 q5 s4 K6 C
本主题由 肖振中 于 2013-4-12 19:46 设置高亮 9 g' b3 w- A& D' B+ A% Q/ n

作者: 郭海明    时间: 2013-4-12 23:40
它不仅注重对诗的字句的雕琢,而且要用最简单、朴实、明快的语言,记下诗人要说的话;它服从诗人内心情绪的指引,注重诗的力度,让情绪的节奏形成诗的节奏;它强调诗的形式服从诗的内容,提倡诗歌要从生活的实感出发;它拒绝无病呻吟,应像一条粗绳一样紧紧地与人民、与生活捆绑在一起。
作者: 书剑飘零    时间: 2013-4-13 06:57
我顶。
作者: 西玉    时间: 2013-4-13 07:32
支持并关注。
作者: 月下听禅    时间: 2013-4-13 08:30
我一直在从事生活的写作
作者: 望秦    时间: 2013-4-13 10:19
关注,支持
作者: 八月春    时间: 2013-4-13 10:49
新诗有点乱,路子有点邪。
作者: 静本信灵    时间: 2013-4-13 15:37
支持!!!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14 10:17
重新读读《鲁迅全集》吧,会有很多收获的!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5 14:36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14 10:17
" g  f/ P( A) c5 K重新读读《鲁迅全集》吧,会有很多收获的!

. A/ \$ B. l1 e' [: J4 y- p9 u谢谢!好提议!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5 14:36
静本信灵 发表于 2013-4-13 15:37
: T' a5 {6 l# C* ?7 v* u# I支持!!!
, V2 g5 G$ N( H: Z! b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5 14:36
八月春 发表于 2013-4-13 10:49 & B/ Y8 s, l3 N# j: Q! O3 g
新诗有点乱,路子有点邪。
4 h# l" @9 g2 z2 v6 ^, X6 Y; L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5 14:37
望秦 发表于 2013-4-13 10:19 3 m. m+ a; B5 J' D
关注,支持

8 d9 h' w7 Z5 l( k" Q: U* R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5 14:37
月下听禅 发表于 2013-4-13 08:30
1 e  E7 h& g$ l( ^. h3 {9 }4 D我一直在从事生活的写作

/ c. w1 W! s# n7 `* U8 }5 C9 m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5 14:39
月下听禅 发表于 2013-4-13 08:30
1 z% l- ]( w8 q8 h1 p我一直在从事生活的写作
7 ~; L0 l/ d# Z+ M: i
欢迎发到《民生诗歌来啊!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5 14:39
西玉 发表于 2013-4-13 07:32 . P6 h/ M7 R- o
支持并关注。

: d/ r+ _; l7 P- @' X* `0 _  U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5 14:39
书剑飘零 发表于 2013-4-13 06:57 9 ^& k2 ]4 r. R' q; G
我顶。
+ d$ `6 j- a! E/ R1 ]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5 14:39
废墟,繁花似锦 发表于 2013-4-12 23:40
4 ^7 Y: G( j  s6 I" T: D6 ~4 I" K它不仅注重对诗的字句的雕琢,而且要用最简单、朴实、明快的语言,记下诗人要说的话;它服从诗人内心情绪的 ...
8 R! P" r0 {0 G

作者: 西玉    时间: 2013-4-15 15:50
民生 发表于 2013-4-15 14:39

: X* S* I: ?5 S5 s  N* \( ], v4 x# E远握!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6 19:09
静本信灵 发表于 2013-4-13 15:37   K( m. s6 Q& A! t( C5 \
支持!!!
8 f1 i8 h7 f4 C  K! _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6 19:09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6 19:10
望秦 发表于 2013-4-13 10:19 + e/ h2 O# v9 t% Q/ G
关注,支持

8 V( S7 x$ c% v3 `# ^# O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6 19:10
月下听禅 发表于 2013-4-13 08:30
/ `8 r  w8 U, k* t! g& E7 G, t$ l# ]我一直在从事生活的写作

# ~# m6 \. y; [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3-4-16 19:10
书剑飘零 发表于 2013-4-13 06:57 # x* y! g1 r: k: w+ A- r$ k- P$ t8 p
我顶。

- [3 o' g: Y8 _/ S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