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人舒婷再次高票当选厦门文联主席
[打印本页]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3-4-29 15:34
标题:
诗人舒婷再次高票当选厦门文联主席
舒婷侧记
台海网4月2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 昨天,诗人舒婷再次高票当选厦门文联主席。
很多人都在心里期待,这个主席能有个“诗人范”的致辞,但一如意料的期待落空。
她的致辞不到300字,只有5句话。
初中学历、不用名片、不爱讲话、不接受采访……这个国际文坛知名女诗人身上,有许多独特标签。
人物名片
舒婷 原名龚佩瑜,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
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对镜头很敏感 从不接受采访
吊带衫和针织外披,这是舒婷钟爱的衣着搭配。在很多不太正式的场合,她多以这样的形象示人。
昨天是个正式场合。于是,61岁的她着了正装。
暗橙色无袖连衣裙,黑色高跟鞋,戴上了耳环和项链。连衣裙的领口比较低,里面加了件黑色抹胸。清丽而优雅。
比前些年消瘦,戴一副厚厚的眼镜,近视1000多度。
舒婷的长相,无需掩饰,并不出众。但诗意的气质成就了这个女子,几乎所有见过她的人,都觉得美。一种优雅洋溢周身。
她安静坐在那。身子瘦弱,远远看去,是个悦人的小女子,不似六旬老人。
主席舒婷不算新任,是连任。对于媒体来说,仍抱了一丝希望,在会场苦苦“守候”——— 希望她会说上只言片语。
最后,一如大家所料,她微笑拒绝了媒体采访。
极少讲话 用微笑“答”记者问
对舒婷来说,在很多场合的发言,都让她“不适应”。不管是讲话、讲座,还是答记者问。
1993年,她在纽约一个图书馆讲女性诗歌,磕磕巴巴讲到一半。最后,诗人顾城挺身而出,“舒婷,你下去吧,我来帮你讲完”。顾城一口气帮她“补充”了整整两个小时。
在另一位女诗人的记忆里,舒婷曾有一次面对台下100名听众做讲座,“她的声音起初竟有些发颤,一双手藏在桌子下面。”“声音纤柔,像个有几分羞怯的女孩,让人心生怜惜。”
有太多的讲座、笔会等事务应酬,都被她婉拒。即便偶有参加,舒婷也极少在众人面前讲话,喜欢静坐一隅。
10多年前,一所大学邀请舒婷做专题讲座,结果却是她的丈夫、诗评家陈仲义教授主讲,她在台下聆听。
几年前,在成都的一次诗会上,她特意向主办方申明,自己不会发言,朗诵会也不登台,让一个大四女生念了几首她的诗。
舒婷总是用安静的微笑,沉默地拒绝。但从来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个傲慢的女子。
发表的作品就像嫁出去的女儿
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舒婷一直很“低调”。
面对镜头,她很敏感,拒绝任何记者采访,这成为她生活的一大“原则”。
曾有无数的人问她,是不是被媒体“伤害”过,所以禁言。她笑而不答。她只对非常亲近的朋友偶然提及过,她说,未被伤害过,只是想多写,而不是多说。
尽管如此,她却从未淡出过公众的视野。
隔三差五,总有关于她的新闻成为网站头条。这让舒婷自己都觉得意外。
今年全国“两会”上,作为人大代表的舒婷,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许多网站纷纷置顶一则报道,称舒婷在福建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说 “鼓浪屿的人文内涵正在消褪和散失,想搬离却没钱”。
舒婷的电话,再度成为热线。但她依然沉默,不反驳、不解释。对于媒体的报道,这是她一贯的态度,哪怕报道有误,也不驳斥。安静地,让它过去。
这一如她对待自己作品的态度。她曾将发表的作品,比作 “嫁出去的女儿”,不再属于作者了。不管别人是爱是恨是喜是怒,她都不再对自己的作品做任何阐释。
“初中学历”的主席,不用名片
在厦门市文联的一本候选人名单里,舒婷名字旁,印着“初中学历”“无党派”。
在一大排“本科”、“研究生”、“博士”“教授”里面,她的“初中学历”显得扎眼。但她仍众望所归地高票当选,成为厦门文联“初中学历”的主席。
对于学历,她从不掩饰。
上山下乡,回城当工人,成名之后,她也不曾去补一个“文凭”回来。就连厦门大学等一些知名大学邀请她当兼职教授,她也一一婉拒。
事实上,她是国家一级作家,国宝级的诗人。但她很少提起这个“名头”。
周围的朋友,从没见她用过名片。在很多场合,哪怕是全国性的、国际性的,不用名片,别人都识得她。她未开口,已有人在旁介绍,这是“诗人舒婷”。
有人说,“诗人舒婷”便是她在国际文坛上的通行证。
舒婷与鼓浪屿
●“丈夫在岛上出生,儿子也是,鼓浪屿已经把我牢牢系在她的衣角上。她甩我不掉,我离她不行。”
●“不可否认,我的家族,我的认知,我的生存方式,我的写作源泉,我的最微小的奉献和不可企及的遗憾,都和这个小小岛屿息息相关。”
●“曾经,我在客居异国引颈远眺时,这样怀念它:洁净无尘的岛屿/盛在翠玉波纹果盘/发出鲜柠檬香味……”
●“再尊贵的客人乘渡轮上岛以后,只得劳动他的两只脚,真正的民主平等啊。出家门碰见个把小国总统,东张西望地遛街,不算什么稀奇事。说到步行,外国朋友总是兴致勃勃精神饱满而且赞不绝口,台湾或香港朋友往往上气不接下气,中途溜号,躲进我家休整他们的痛风症。因此就有了观光电瓶车,呜鸣到处爬着,像鼻涕虫,十分煞风景。”
——— 舒婷以诗人身份闻名于世,2007年,她又以散文家的身份“回归”。她的散文集《真水无香》,获得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这本散文,所有的文字都围绕着故乡小岛——— 鼓浪屿,舒婷在扉页也写着题词 “我的生命之源——— 鼓浪屿”。常年居住在鼓浪屿的舒婷,一直视鼓浪屿为她的创作之源。
记者手记
诗意舒婷 诗意厦门
在我10来岁时,第一次见到舒婷。
彼时,她已是蜚声中外的女诗人,而我是个刚懂得什么叫“朦胧诗”的小孩。
她送我一本诗集——— 《双桅船》,在内页签了名。那次笔会,我是个冒失闯进去的小孩,却牢牢记住了她的一句话:虽然没有诗意的人生,却可以拥有诗意的心灵。
10年后,我来到厦门,这个诗意舒婷所生活的城市。
舒婷和厦门,不知道是谁影响了谁。
鼓浪屿成就了舒婷的诗意,而舒婷却增了厦门的诗意。
突然想起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厦门的户籍登记历史上,1950-1979年,全厦门只有两个“舒婷”,其中一个是诗人舒婷。而1980-2006年,厦门忽然拥有了219个“舒婷”,杨舒婷、林舒婷、龚舒婷、黄舒婷、徐舒婷、谢舒婷、洪舒婷……
那些取名叫“舒婷”的人,有许多便是想拥有诗人舒婷那诗意一般的人生吧。
舒婷和厦门,女诗人和这座城,都充满了诗意的心灵。 (詹文)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4-30 14:56
诗人当官,诗不会也跟着当官吧?
祝福!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