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马永波:从自我到自性 [打印本页]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3-5-3 20:25
标题: 马永波:从自我到自性
         马永波:从自我到自性

     一切都可以作为神圣的工具,尤其是诗歌。诗歌以其最为宽阔的感觉超出了词语结构、语法、韵律、节奏和抒情性,指向一种存在状态,其中所有的生理感觉、情感和精神知觉都被强化成一种极度的清晰。平凡的活动成了冒险;常规的选择成了通往未知的门径。这种诗的状态是存在的内核,在那里我最为强大、快乐,最具有创造力,进入这样的状态意味着向每一时刻的奇迹敞开我的门户。这里指的到底是诗歌还是精神呢?对我来说,两者没有可以估量的区别。它们很自然的彼此流动。从每一个经验深处寻回深藏的宝石就是去丰富地、诗意地生存。
我们所写的词语来自于真理吗?如果是这样,我们的诗歌就能触及他者灵魂的深处,就像济慈说的那样,能自由的进入世间任何事物的内部,体验其生存并分享其快乐。能与麻雀一道在地里啄食,能够感受到沉睡在深海海底的贝壳的孤独,甚至可以进入一只没有生命的撞球的内在,为自己的圆溜光滑而乐不可支。诗歌可以用有内在节奏的词语、歌曲和舞蹈来表达自身,也可以用静止和寂静表达自身。我将这一切都视为通往神圣的通道。在这个神圣的圆圈内,万物自由流动,陈腐和恐惧变得过时。诗歌帮助我与宇宙的想像性力量协调一致,使我与幻象、火焰和激情协调。诗歌是神圣的工具。它是神秘、神话和魔法的会聚之所,天使和灵魂中的恶魔相遇的地方。我发现恶魔是隐藏在看似虚弱之物背后的力量。置身诗的状态让我有能力穿透它们、接受它们,带来洞见与生长。
罗伯特·勃朗宁这样谈到诗歌:"诗人的事业是与上帝同在,他对上帝负有责任,而上帝就是他的报酬。"德国哲学家席勒是这样理解诗歌的核心本质的:"诗歌的生命和力量在于它有能力步出自身,摆脱宗教的碎片,然后回到其自身并吸收之。"默罕默德·伊克巴尔在诗中告诫我们--

像珍珠一样沉入你自身
围绕你自己移动!成为一束盘旋的火焰!
除了生命,还有什么能从围绕他人的运动中摆脱出来
并把自身当成神庙?

诗歌的任务是撕下面具,从深处将我们自身献给神圣,献给他人和自己。作为一个交叉点,在那里我们感知奇迹、悖论和悲剧,但依然与一切和平共在。
兰波曾有诗歌乃语言炼金术之说,我的博客和编定的新诗集也以《炼金术士》为名。90年代初,我还曾写有同名长诗,里边也有这层意思。炼金术是企图将普通金属转化为黄金的一种"伪科学",但是,仅仅把它归结为近乎不可能的化学,那就是大大误解了炼金术的真正意义。作为神秘主义者的炼金术士,他们实践炼金术的目的其实在于通过这种途径达到"启悟"。如果说,普通金属是尚未提高知觉意识的"自我",而黄金因其不易腐败与永远闪光的自然特性,可代表精神转换的"自性",炼金术则是人的内在精神转化、提升的过程,而且这是不通过宗教"媒介"而提升自身精神意识的一种途径。这一漫长过程的最后结果是要达到物质与精神间的相互依存与协调统一,认识自己的本性及其走向,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逐渐接近造物本源。诗歌写作也是同样的一个过程,它从自我开始,以自我的空掉为结束。它从短暂易逝之物过渡到永恒自在的领域。它如黑格尔所描述的自我发展的若干阶段一样,初期是绝对的主观,是一己的情思意绪;其次是从主体向客体的移置,把自我他者化以确立自我,把自己的面貌反映在万物之上,通过镜象来认识自己;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将绝对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达到主客观互为表里的境界,由此从混沌走向澄明。
近代主体性思辨哲学的局限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使得对"自我"的反思及其终极消除成为迫切。主体性哲学通过强制自然和世界,使世界屈服于人的思想,从而导致了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图式。如何超越主客二分,成为后现代主义主要关心的焦点,对主体的解构或消解成为一时之需。但实际上后现代所要解构的,是理性主体的普遍性、同一性和绝对性。它要追求的是多元化和差异性,因此,主体间性的建构在解构之后开启了当代文艺思考的新路向,其目标是跨越"唯我论"和"人类中心困境",承认不同主体拥有自身不同的理性和价值尺度,在不同的个人主体之间,不同的社会阶层集团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进而可以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万物各在其位互相效力的价值尺度和理性标准。生存不是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征服和建构,而是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是主体间的共在。互为主体性优先于主体性。正如马丁·布伯所言,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双重的,我-他关系是有限的经验、利用关系,只有转化为我-你关系,才是万有一体的纯净情怀,人通过"你"而成为"我",成为与万物平等和谐的对话式本真存在。
从世界哲学的这种前沿背景来考量当代汉诗的发展,不难推断汉诗走向成熟的路线必然是:意识形态中心主义→启蒙→解构→去执后的建构。何谓去执?就是诗人消解自己的主体中心主义立场,不再固执于固定的动作意向,以面向事物自身的谦逊态度对待世界整体,在作者和事物的自由相遇中让诗歌诞生。在去执的解放力量中,诗人的自由和事物的自由相互成全,万物共生而平等这一世界真理开始涌现为诗,此即我在90年代前期明确提出的:"呈本真状态的事物就是诗"。这是以所有个体为本位的自由主义,是在诗歌中实现的宇宙民主体系,这个层面的诗歌所呈现的必然是事物存在的本源状态。面对本源就是如海德格尔所言:"世界向来已经总是我和他人共同分有的世界。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在之中'就是与他人共同存在。他人的世界之内的自在存在就是共同此在。"在彻底的去执后,诗人并不排斥意识形态、主体、权力、宏大理想等等以往诗人刻意解构的东西,但只是把它们作为众多呈现对象中的普通个体,将之放在既不优越也不卑微的位置。甚至诗人也不过是在诗中出现的诸在者之一。每个事物都是重要的,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重要,因为它们都是因缘整体中的发动者和承接者。


马永波,1964年生,著名批评家,作家,文艺学博士后,英美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主要翻译家和研究者。出版著作《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1970年后的美国诗歌》《1950年后的美国诗歌》《英国当代诗选》《约翰·阿什贝利诗选》《惠特曼诗文录》《迪金森诗文录》《济慈诗文录》《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文录》《狄兰·托马斯诗文录》《鲁米诗文录》《梅特林克哲学随笔集三卷》《以两种速度播放的夏天》《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生态诗学引论》等60余部。现任教于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学术方向:中西现代诗学、后现代文艺思潮、生态批评。


http://www.impactchina.com.cn/we ... 13-04-28/20435.html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5-4 10:31
诗人的事业是与上帝同在,他对上帝负有责任,而上帝就是他的报酬——稿酬很高!{:soso_e113:}
作者: 尹煜的诗歌    时间: 2013-6-3 01:36
{:soso_e160:}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