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90后古典诗人”玉冠书生引领90后中国纯正古风诗作《赋得台湾岛上歌》
[打印本页]
作者:
玉冠书生
时间:
2013-5-14 21:59
标题:
“90后古典诗人”玉冠书生引领90后中国纯正古风诗作《赋得台湾岛上歌》
秀兮美也!雄乎壮哉!我国我台(1)!
大禹分九州,东出淮扬望流球(2)!
岛夷着卉服,神仙慕瀛洲(3)!
尔来三万五千岁,难分左镇与清流(4)!
爱惜东山之海月,日夜空中曳神舟!
传说越王平吴上小岛,的作夫差之骷髅(5)!
秦皇乞长生之不达,勒其功过名千秋(6)!
沙丘陵成方士死,然后神山仙事恨难休!
中间真迹不可寻,毕竟往事笑到今。
孙郎万军起东海,赢得明月向西沉(7)!
临海太守说如此,教人始知东海水浅深(8)。
尔后四百岁,东海无月人不济。
明月作舟泛沧海,渔歌向晚流云滞(9)。
人怀壮志穷其兵,急功近利隋炀帝(10)!
东瞻澎湖之烟火,不见百姓之哀涕!
遂令渔樵哭东海,长夜难明曙星孤(11)!
人间变沧海,何处探澎湖?
澎湖蓬山或有信,青鸟殷勤作海图。
可以之仙境,从此逍遥人不殊(12)!
知若为虚诞,然非我独为。
至元焕章子,泛海行于斯(13)。
方觉天下胜状之不尽,未揽宝岛之珍奇!
从今上溯五百年,不绝豺狼来犯边!
中华志士名鹊起(14),一声厉色动寒川!
君将热血洗明月,一扫沧海千堆雪!
台湾自古生百草,东海芙蓉钓鱼岛(15)。
钓鱼岛上扬州土,此地名成垂千古!
或君因此欲行之,劝君且尽一杯酒!
不是饮者皆沉醉,钓鱼岛外多狐狗!
(注释:(1)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2)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就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管理。九州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
(3)“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
(4)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在福建和台湾都发现过左镇人和清流人。考古历史可以推测出台湾的远古时期距今约有三万五千岁。
(5)传说勾践在钓鱼岛上练习过射箭。
(6)徐福渡海为秦始皇寻找不死药的传说,由来已久。日本方面有研究说,不死药名叫“千岁”,就出产在地处濑户内海的祝岛,更令人惊讶的是,今天它正在进行人工种植。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方士即徐福。
作者:
玉冠书生
时间:
2013-5-14 22:02
(7)230年(黄龙二年),东吴皇帝孙权命他与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台湾)、亶州。虽未找到亶州,却在台湾停留近一年。此后台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同大陆的联系逐渐密切,开始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8)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根据从台湾返回的吴国官兵和带来的台湾居民介绍的情况,在公元264至280年间写下《临海水土志》(见《太平御览》第780卷 )一书。他称这片海上的土地是“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
(9)滞,停滞。
(10)隋炀帝在大业3年(607年)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因语言不通,第一次带回一名台湾人,第二次带回一些布甲。大业6年(610年),隋炀帝又派出武贲郎将陈稜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人,从广东义安(潮州)起航,前往台湾,当地人以为这是中原的商船,这说明当时大陆商人经常前往经商,也说明台湾人已经熟悉经商贸易。只是陈稜与当地酋长谈判不顺利,刀枪相向,并带了数千名当地居民返回大陆。在台湾中部地区的彰化市,有一条街名叫“陈稜街”,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隋朝将领的。
(11)拂晓之星。多指启明星。《宋书·后妃传·孝武帝王皇后》:“夕不见晚魄,朝不识曙星。” 唐 方干 《送婺州许录事》诗:“曙星没尽提纲去,暝角吹残锁印归。”《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 胡三省 注:“曙星,向晓之星,其光闪烁。”
(12)殊,死。
(13)汪大渊(1311年~?)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字焕章。南昌人。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
(14)中华志士指的是郑成功。爱新觉罗·玄烨曾说“朱成功明室遗臣,非吾乱臣贼子”,也写下楹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作者:
玉冠书生
时间:
2013-5-14 22:03
赠与泉州三邑南安郑氏祖坟。但清朝早期官方仍将郑成功视为叛国或海贼。清朝末期,为笼络台湾人,逐渐将郑成功宣传为“忠义典范”。1874年,清政府派遣钦差大臣沈葆桢来台办理海防事务,沈葆桢在该年底与其他官员联名上奏,以郑成功“感时仗节,移孝作忠”,值得为民表率,请光绪皇帝准为其建祠祭祀,有助于“正风俗、正人心”。翌年(1875年)准其奏,正式在台为郑成功立祠,并由清廷礼部追谥为“忠节”。同年三月,沈葆桢拆除了旧的开山王庙,在原址重建一座福州式建筑式样的“延平郡王祠”。沈葆桢并亲写对联一副:“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从此郑成功成为清政府承认的模范人物,台湾重要包括刘铭传、唐景嵩等人,皆曾为延平郡王祠作楹联褒奖之。
(15)在钓鱼岛有一种叫海芙蓉的海草,生长在沿岸的岩石缝中,是防治风湿症和高血压的良药。我国沿海采药者有不少人祖辈在钓鱼台诸岛采摘中草药。)
作者:
安氏
时间:
2013-5-14 22:52
有文化的诗
作者:
魔约
时间:
2013-5-14 23:10
噢。。。。。我只看古人写的古典诗
作者:
严家威
时间:
2013-5-14 23:24
可发古典栏。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