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重读经典》第27期:马永波《秋天,我会疲倦》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3-5-18 11:59
标题: 《重读经典》第27期:马永波《秋天,我会疲倦》
作品


《秋天,我会疲倦》


作者


马永波


创作时间


1986年


推介词


他是有创见的学者型诗人,一踏上诗坛即显示出鲜明的个性。
本诗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说,“有感而发”是那时的
诗歌理念。该诗既与第三代诗歌有可对照性,
也与作者其后的长诗创作有内在关联。


重读


1、闲云野鹤:传统象喻诗写的启示
2、子青悠然:梦,不能停留
3、妙手丹青:炉火燃烧秋天的倦意
4、如花:试解读《秋天,我会疲倦》
5、杯中冲浪:蛇行水中
6、夏箫:秋天的疲倦,会升起冬天的炉火
7、张无为:主观化 感觉化 模糊性


推介时间


2013年5月17日

(, 下载次数: 27)

附:征集评论前言

          马永波,1964年7月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文艺学博士后,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厦门大学兼职教授,《读者》签约作家。
      他是当代诗人、学者、翻译家、策划人,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诗歌、评论和翻译作品一千余万字,包括诗集《以两种速度播放的夏天》,散文、随笔集《荒凉的白纸》《树篱上的雪》,学术专著或主编著作《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生态转向》、《龙江当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卷》等多部,《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英国当代诗选》、《典型的日子:瓦尔特•惠特曼诗文录》、《爱在边缘:狄兰•托马斯诗文录》等译著50余部;多次获奖、出席学术会议及接受媒体专访。
      他是有创见的学者型诗人。其一,他在诗歌起步不久就自觉感悟到了诗性,尤其是后来的长诗有开拓性成就,其独特的叙述方式与高密度的诗化语言并不多见;他的短诗同样风格鲜明。其二,诗歌研究是他理论视阈的重要构成,特别是在后现代文艺思潮、中西现代诗学、生态批评方面,他较早地提出了诸如“复调”、“元诗歌”、“伪叙述”等诗学理论。其三,他也是已被公认的有成就、有特色的英文诗翻译家。
      他在理论建树、翻译成果与诗写实践三足鼎立般稳健支撑、相互促进,顺应诗坛的未来,如鱼得水。
      鉴于长诗有阅读难度,在此特意选定一首短诗《秋天,我会疲倦》。这是作者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86年,发表在《草原》1987年第5期。作者说,“有感而发”是那时的诗歌理念。该诗既与第三代诗歌有可对照性,也与其后的长诗创作有内在关联。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3-5-18 12:10
他在理论建树、翻译成果与诗写实践三足鼎立般稳健支撑、相互促进,顺应诗坛的未来,如鱼得水。

作者: 西玉    时间: 2013-5-18 21:02
6、夏箫:秋天的疲倦,会升起冬天的炉火
7、张无为:主观化 感觉化 模糊性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