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大禹治水》 赏析 [打印本页]

作者: 绍兴人    时间: 2013-6-8 17:19
标题: 《大禹治水》 赏析
本帖最后由 绍兴人 于 2013-6-8 17:20 编辑

《大禹治水》赏析
   
     这首微诗仅12字,却胜过万字千言,回味无穷!
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此,诗中没有用多余的文字铺陈大禹如何三过家门而不入,只用典故“大禹治水”作诗题,让人自然而然联想起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可谓用笔之精炼。接下来“功在千秋”一句,既肯定了大禹的功绩,又给结句做了铺垫一一“从此大地年年有禹”。这句诗眼,令人拍案叫绝!
     大地可喻为土地,也可喻为天下百姓。大禹治水后,大地上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里,诗人运用了诗歌双关的修辞手段,禹通(余),起到了一语妙用。留给读者深长的思考……大禹治水造福了百姓,百姓岂能忘恩,从此大禹的名字,无时无刻铭刻在老百姓心中,供奉为神,各地的禹王庙如雨后春笋,以祭奠心中的大禹。
    诗人重新借用这一史料,写出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诗篇,似乎想要告诉人们:当一个人做了有益于百姓的事,都将写入史册,流芳千古。若为官者心系百姓,造福百姓,百姓会忘记他们吗?(刘燕)

附原作
《大禹治水》

功在千秋
从此大地
年年有禹……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6-8 18:55
准确说,有些像领导题词!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3-6-9 09:19
诗是有构成原则的,如果是17音,就要有17音的韵;如果是朝着后现代方式表达,那就要伸出手术刀片。似乎省略太多了。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6-11 08:51
哈哈,有起伏有厚薄,才显丰姿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3-6-11 09:16
这篇大作,用字太多了!
只一个“禹”字,写得大大的,
千世万代,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作者: 大鹏瞰海    时间: 2013-6-11 18:50
问候楼主!
作者: 绍兴人    时间: 2013-6-11 19:35
大鹏瞰海 发表于 2013-6-11 18:50
问候楼主!

祝端午节快乐!
作者: 绍兴人    时间: 2013-6-11 19:35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3-6-11 09:16
这篇大作,用字太多了!
只一个“禹”字,写得大大的,
千世万代,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祝端午节快乐!
作者: 绍兴人    时间: 2013-6-11 19:36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3-6-11 08:51
哈哈,有起伏有厚薄,才显丰姿

谢谢!祝端午节快乐!
作者: 绍兴人    时间: 2013-6-11 19:36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6-9 09:19
诗是有构成原则的,如果是17音,就要有17音的韵;如果是朝着后现代方式表达,那就要伸出手术刀片。似乎省略 ...

谢谢!祝端午节快乐!
作者: 绍兴人    时间: 2013-6-11 19:37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6-8 18:55
准确说,有些像领导题词!

祝端午节快乐!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3-6-12 09:21
文有文法,诗有诗规。
中华民族的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是成诗。
这首小诗,无节奏,无韵律,不是诗。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