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读诗札记 [打印本页]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3-26 21:30
标题: 读诗札记
本帖最后由 白炳安 于 2012-3-26 21:32 编辑

                                                                                        读诗札记

                                                       那种伤心的情景令人感动
  
        秋分不是秋风
       秋分被两滴露水夹在中间
       前面是白露
       后面是寒露
       秋风在这天吹得有点凉

       我读着读着,觉得那两滴不是露水,简直是两滴眼泪,落在我和诗的中间,心情霎时与诗中的秋天一样有点凉。产生这种感觉,完全是读了金所军的《秋分》所致。《秋分》是叙述“父亲”埋葬一只老死的绵羊的事件,那情景十分凄凉及伤感:
      
       苍老发灰的皮毛有点脏
       两颗浑浊的泪
       一条微跛的后腿
       尾巴上变黑的印记
       在秋风中变得僵冷

      这是老绵羊死时的惨状。不由让我想到一些乡下老人的凄惨晚景。读到这里,我的心被诗句揪动得更紧,有点痛,和诗中的“父亲”一样心情比秋风更凉。

       葬了老绵羊
       父亲咳嗽了一声
       担起一担结霜的柴草返回家中
       走到半路歇了一下
       顺便把左肩的伤心换到右肩上

        这种把伤心从左肩换到右肩的场面,突出了“父亲”悲悯、哀伤、老实的农民形象,令我感动。
       一首诗让人读得受感动,是了不起的事情,是好诗。




                                                                     这样的描写真绝



      诗人李元胜《秋天的短歌》开头有这么两句:

        大地脱下鲜艳的夏装
        露出激动的苹果

       我喜欢这样有特色的诗句,它生动、形象,具有意象灵动的质地,显得新鲜、奇特。把夏天的逝去看作大地脱下的“夏装”,然后露出苹果,这苹果还激动,揭示秋天到来的热烈气氛。拟人化的手法,绘色绘形。
      一首诗光有真切、抒情的要素仍不足够,还必须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借助精湛的表达技巧,营造出独特的意象,才能打动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显然,这两句诗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较为深刻的。

       一踏上家乡的土地
       我立刻成了软骨头
       像一条蚯蚓
       情愿弯曲成任何形状

        这是诗人孟醒石《蚯蚓》的句子。这是很鲜活的语言,陌生化,把诗人自己比喻成软骨头的蚯蚓,面对家乡的土地,甘愿弯曲成任何形状,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虔诚。这样的比喻恰当、到位,给了读者一个具体生动的具象,很有艺术的感染力。
       说真的,我喜欢两位诗人这样的描写,这样的诗语。从这两个诗歌的语言例证证明,诗歌的语言具有美学的形态,在追求美的意境上,仅仅建构好诗的形式还不够,还要语言创新,把精彩的语言转换成具有诗意张力的意象,这样方能使被描写的对象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作者: 周旋    时间: 2012-3-26 21:47
葬了老绵羊
       父亲咳嗽了一声
       担起一担结霜的柴草返回家中
       走到半路歇了一下
       顺便把左肩的伤心换到右肩上

高人高手{:soso_e179:}
作者: 周旋    时间: 2012-3-26 21:48
大地脱下鲜艳的夏装
        露出激动的苹果

{:soso_e179:}
作者: 周旋    时间: 2012-3-26 21:49
一踏上家乡的土地
       我立刻成了软骨头
       像一条蚯蚓
       情愿弯曲成任何形状

{:soso_e163:}热爱家乡。热爱泥土{:soso_e163:}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3-27 00:46
周旋 发表于 2012-3-26 21:49
一踏上家乡的土地
       我立刻成了软骨头
       像一条蚯蚓

好诗共同欣赏。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2-3-27 06:41
诗歌的语言具有美学的形态,在追求美的意境上,仅仅建构好诗的形式还不够,还要语言创新,把精彩的语言转换成具有诗意张力的意象,这样方能使被描写的对象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3-27 08:54
赞!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3-27 11:22
肖振中 发表于 2012-3-27 06:41
诗歌的语言具有美学的形态,在追求美的意境上,仅仅建构好诗的形式还不够,还要语言创新,把精彩的语言转换 ...

这么说你也同意我的见解,谢谢了!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3-27 11:24
王法 发表于 2012-3-27 08:54
赞!

王兄赞什么呵?个见与分析。
作者: 土也    时间: 2012-3-27 12:19
赞一个。好诗好赏!
作者: 乐冰    时间: 2012-3-27 12:23
希望你多多推荐好诗来读,谢谢!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3-27 15:42
乐冰 发表于 2012-3-27 12:23
希望你多多推荐好诗来读,谢谢!

一起来做吧!
作者: 大海    时间: 2012-3-27 20:59
“软骨头”一词好在反语正用,给词搭建了更多的平台。
语言的感受力和冲击力都有了,反之也失去了余味,不耐咀嚼。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