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歌“形象美”的一个小小比较 [打印本页]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0 14:06
标题: 诗歌“形象美”的一个小小比较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3-6-26 14:55 编辑

《倒影》/林国鹏

在湖边走
一棵树躺下去
另一棵树,也躺下去
它们像一道伤口
挨着一道伤口


风踩在水面,恍如
站在生活的
一端。那么不真实
一不小心
便晃得支离破碎

闭上双眼,让黑
生出更多的黑。聆听
它一生的经历
抽出,啼哭,尖叫
伸手,便触摸到
一具发冷的尸体

朋友曾经为自己岀联:“树影横江卧 鱼戏枝头鸟宿水”。我一直没有满意的下联。请求朋友们来对,结果也还是没有出现满意的,所以几年了还一直没有下联。这是因为就写景来说,这样的“形象境像”美绝了。
人在现实生活中,首先面对的是大自然。美,在这个世界,首先是“自然美”,就是睁开眼睛就看到的大自然的“形象美”。就古今中外的诗歌讲,首先是“意蕴美”。人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赋予世界万物以意义,用意象写诗歌,形成美的“象征的森林”、“象征主义”、乃至一直盛行到当下并要延续或许就会永久的“象喻诗写”。这些都是要“形象”承载完成“意义”,令“意义”生成“意蕴”。文学由于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给读者,读者需要用脑子幻化出作者呈出的形象,再在其中领会其意蕴。譬如诗歌中的“形象”只不过是多不具备小说散文形象的完整性,多是零散的万花筒式。当然“形象”也包括人自身及由生命个体汇聚而成的社会形象。前者是“景(物)象”;在社会则曰“事(物)象”。
林国鹏的诗《倒影》第一节:“在湖边走/一棵树躺下去/另一棵树,也躺下去/它们像一道伤口/挨着一道伤口”。“湖边”“树”这些自然物多美!何况这特定的景物经过千百年来,已经积淀出属于自己的意义意味儿,它们会很自然的让读者联想到情侣们的温馨浪漫。这样,“景象”就成为了“意象”。接着“倒影倒下去”,作者却想象它是“一道道伤口”。这就出现了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悖谬(吊诡、佯谬)”。作者利用形象是不是在对爱情做了辩证的思考?深入到爱情的本质:爱并痛着!这就使诗歌由“自然形象美”逐步向“社会美”自自然然的过渡。
诗歌具有“空筐结构”的特点。第二节,你仍然可以看做作者是在写爱情不具恒久的浪漫以及由于多重因素的干预而极端脆弱的性质,但是要想把诗歌真正润通开,你无法回避“生活”一词。这就有“爱情”又进一步介入社会,使诗歌真正获得了较高的意义“意蕴”,上升不到社会的自然再美,也还是没有意义的!“风踩在水面,恍如/站在生活的/一端。那么不真实/一不小心/便晃得支离破碎”这表达的就是生活生存的危机意识了。“生活”一词是在比喻修辞的基础上突破语法移入的。很多人一听到突破语法就难受到恐惧。你仔细端量端量那些主要的修辞方法,它们本身都是通过突破语法实现的!比喻:“菊岭耕夫在宣传新诗体用韵的理念,表现的像一只癞皮狗”;夸张:“燕山雪花大如席”。再夸张过分了就是“非理性”—“写荒诞”—“魔幻化”,没有比人的心灵再自由的,何不天马行空?就像我们网站的高世现,写诗“魔幻化穿越,超现实在场”!洪迪给中国“大诗”预置的公式就是:大诗=魔幻化+本土文化,多么有启发意义。就说点评开头那幅对联的一联,“鱼戏枝头鸟宿水”,合常规语法么?不合。去读读古典诗词,你会感觉新诗一些让人头疼的语言技巧,古来就有,根部就不是新鲜物!
第三节作者写的“幻视幻听”,深入到“人生”,也接近“灵视灵听”。“闭上双眼,让黑/生出更多的黑。聆听/它一生的经历/抽出,啼哭,尖叫/伸手,便触摸到/一具发冷的尸体”。形象、生动、灵动,冷峻。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0 14:06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3-6-24 08:41 编辑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安琪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爱人
明天爱人经过的时候,天空
将出现什么样的云彩,和忸怩
明天,那适合的一个词将由我的嘴
说出。明天我说出那个词
明天的爱人将变得阴暗
但这正好是我指望的
明天我把爱人藏在我的阴暗里
不让多余的人看到
明天我的爱人穿上我的身体
我们一起说出。但你听到的
只是你拉长的耳朵

                    1996/5/18

(载《诗刊》下半月2006、4)
恒久的主题:爱着并更痛着——读安琪的诗《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                 安琪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爱人明天爱人经过的时候,天空将出现什么样的云彩,和忸怩明天,那适合的一个词将由我的嘴说出。明天我说出那个词明天的爱人将变得阴暗但这正好是我指望的明天我把爱人藏在我的阴暗里不让多余的人看到明天我的爱人穿上我的身体我们一起说出。但你听到的只是你拉长的耳朵

诗歌大致可分为三段(节)。前四行是第一节,是追问。“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这取决于“明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状况,诗歌突破常规语法,移植进了“词”,实现了语言变形的同时,更最大程度地增强着诗歌的张力。从下文的5~10行(第二节)看,作者实际上已经做出了比较含蓄的回答,而且回答的时间是在“今天”。“明天”的“词”“今天”回答,凭借的只能是“昨天”。如果答案是不幸、痛苦和忧伤,以至于让人感到“阴暗”,那么就说明“昨天—今天—明天”这个时间或者说历史连条都是一样相同的,所以“明天”一词在深化诗歌的思想意蕴上,是不可小觑的,起着“诗美时空建构”的作用,这是作者使用“明天”一词的高妙所在。
实际上一切哲学和宗教乃至现实中生活着的人们,都一致承认:人生是苦难的!诗人也不例外地受难、流浪、呼号乃至追问和求索。
真正的大诗人的作品无不充满追问与求索精神。追问即是求索。求索是行动上的追问,追问是思想的求索。海德格尔认为每个伟大的诗人,都有一首“独一的诗歌”,“走向这首诗歌的漫长道路本身乃是诗意的追问的道路。”安琪就是这样。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爱人?”一些朋友们据此把诗歌解读成爱情诗,这就在主题意蕴上降格了诗歌的思想境界。端午节这才刚刚过去几天。翻翻屈原的《离骚》,有这样的句子:“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难道他真是为寻求美女而漂流远地周游不息么?显然不是。还有:“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第三句也是说美女香闺难于接近。“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是取譬人间小爱,呼唤世间大爱啊!安琪在这里也是在取譬人间小爱“象喻”或呼唤世间大爱啊!否则能称得上是名诗人的代表作吗?“明天爱人经过的时候,天空/将出现什么样的云彩,和忸怩?”这两句是用天上的美景和爱人出现的娇羞情态所做的“幸福”降临时刻的假想。“云彩”“忸怩”,做为比喻和暗示意象,简洁明丽妥帖。
5~10句是诗歌的第二部分,回答“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明天,那适合的一个词将由我的嘴/说出。明天我说出那个词”。结合下文看,“由/我的嘴,/说出”,体现的是“我”的清醒明智和勇气。依常情常理说出的“词”无疑应当是“爱”或与之相关的“幸福”抑或“欢乐”。然而“明天的爱人将变得阴暗”,这就一反常情常理,因为能使“爱人”“阴暗”的“词”一定不是“爱”,而是刚好相反的恨、痛苦抑或忧伤!这是为什么呢?荒谬,匪夷所思。原来作者写的就是这个“悖谬(佯谬、吊诡)”,作者在这里只有这样写,才能鲜明透彻的表达自己的人生理念和社会理念这些个诗歌的最高的思想意蕴。这是诗歌成功的让人心悦诚服的最最根本的理由!试想,就一个人的人生来讲,每个人都被所谓“爱情”乃至亲情友情这些形形色色的“爱”包裹着,但哪一个人又真正说自己得到了人间的“爱”、幸福和欢乐了呢?比较一致的说法:爱并痛着!翻开历史,古今中外哪里的统治者不是一手执行“牧师的职能”说,统治者是你们人民的衣食父母啊,她们多么多么的爱你们啊!可是哪里的人又真正得到了多少“爱”、幸福和欢乐了呢?他们不是一直通统生活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巧取豪夺风声鹤唳,甚至水深火热残酷杀戮尸横遍野之中吗?!这些所谓“爱”的后面,更是无穷的苦难!这使得无数诗人在被放逐流浪中苦苦追索,譬如屈原的《天问》。夸父与日逐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远求索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但他永远捕捉不到太阳。西西弗是西方的夸父,更突出了徒劳的永恒。加缪说得好:“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同时,也就造就了他的胜利。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自我超越的命运。”诗正是为了寻求爱和幸福摆脱苦难的痛苦的清醒意识。所以诗歌继续写道:“但这正好是我指望的/明天我把爱人藏在我的阴暗里/不让多余的人看到”。爱和恨、幸福与苦痛,无论就一个人的人生还是整个社会,都是一张纸的两面,谁能撕得开啊?!
,就是尾三句:“明天我的爱人穿上我的身体”,用“身体”移植掉常规语言下的“衣服”,是在“爱并痛着”的统一的思想基础上实现“我”和“他(她)”的主体并位,再拉出个“你”,“我们一起说出。但你听到的只是你拉长的耳朵”,“你”想“听”到的你想知道的或者说你想要的梦想和憧憬,“只是你拉长的耳朵”,就是一个字“空”!这就实现了“我--她(他)--你”三位一体的主体并位,联系开头的“时空建构”,诗歌再告诉人们:一切人一切时间都是这个样子:爱并更痛着!
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咏叹爱仇、生死、离合、祸福的悲欢,乃至國之利病、民之休戚而歌唱,无不通向人的生存状态。古今中外诗词曲赋无不直接间接表现人及世界的存在。所以,海德格尔说:“诗是存在的拓扑学。”洪迪说:“诗以存在的真实到场,呈现存在的行踪,且揭示其变中的不变。诗是存在的拓扑变换,两者同胚。这是一个关于诗美本体与诗美创造的深刻命题。”还说:“说到底,中外古今诗歌只有一个主题:表现人的生存状态,以求超越非本真而归于本真状态。”(《大诗歌理念和创造诗美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诗歌有一种感染力,通过直接间接的受者,其影响可及于广大民众。“这种精神感染渐渐导致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及一种美化生活,改变现实的方式。”(让·贝罗尔:《西方现代诗论》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680页)这就是诗歌的“无用之大用”—表达对世界社会的不满,呼唤对社会的改造。
同版个人的一个《诗歌的“形象美”的一个小小的比较》中,拿来90后林国鹏的《倒影》和安琪的这个《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及周瑟瑟的《潭水脚里》,有这样一段话:“这三位的三首诗歌在“意义”上都写的是痛苦、苦难、“阴暗”。在手法上林国鹏的《倒影》把“意义”通过情感的内驱或中介寄存在“自然物象”中获得“意蕴美”;周瑟瑟的《潭水脚里》把“意义”通过情感的内驱或中介寄存在“社会事象”里获得“意蕴美”。安琪的《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把“意义”通过情感的内驱和中介主要的是寄存在“诡论”中,语言的张力缺少形象支持,缺乏“形象美”。而“形象美”在诗歌中是不可或缺的,需要适当的丰满,过分瘦身是不可以的。安琪的好作品很多,用这个《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作为代表作个人觉得是一个失误。”是表明就个人来讲更注重诗歌的“形象美”,反感诗坛“综合诗写”下形成的连绵起伏的垃圾堆。就安琪的这首诗歌,形象不足,但意蕴的深刻与厚重确是无与伦比的,就如一些哲理诗,形象不足可能也是表达深刻厚重的意蕴的需要。所以个人并无意否定而是一直肯定诗歌的高质量。只不过“形象美”也会是个人对作者的一个期望。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0 14:06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3-6-21 00:33 编辑

潭水脚里

潭水脚里是一个地名,此地与我家相距不足半里
属于另一个乡制。在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却是异乡

我的姨妈,我母亲的堂姐妹,曾经在夏天的中午
煮了一只南瓜让我与另一个青年吃,我被甜南瓜吃撑了

姨妈家的孩子与我玩得近,上中学后七外公死了
很快七外婆也死了,记得我还请假去参加了葬礼

之后,我们家就中断了与姨妈家的来往
不知什么原因,潭水脚里神秘的气氛一直留在了我的心里

我记得一户人家,有着深深的后院,后院面临一堵高大的崖璧
长满了绿色的爬墙虎,一口深井边青藤青潭青苔,水滴声声下

这户人家,后来我发现居然是我家亲戚,长沙堂兄的舅舅
某个午后与我在大队部里相遇的矮小男人,肩挑一担白米

堂兄的舅舅几年后也死了,潭水脚里的深井青藤青潭青苔
像我家那个中断来往的姨妈,在半里外的异乡依然还活着

第一节解题,交代时间地点人诸记叙要素。
第二节回忆记叙一个青年时候的“被甜南瓜吃撑了”的一个细节。表达了亲戚间的热情友好。也令读者们这些现代人想到,南瓜有什么好吃的呢?为什么还“吃撑”了呢?说明那个时候的物质生活穷困。
第三节记叙的是姨妈这个主要的亲戚关系的脉络,同时介绍了少年孩子们的“玩儿”的欢乐。“参加葬礼”,说明亲戚关系来往密切,长久。
第四节写的是七外公外母去世后,“中断了与姨妈家的来往”的遗憾;“神秘的气氛”是孩子向往潭水脚里而不得再去的伤感,同时结合后文理解,也传达出不谙世事的青年的某种疑虑。
第五节以后三节,是和穷苦姨妈家成对比叙述的另一个亲戚——“堂兄的舅舅”。他的居所“我记得一户人家,有着深深的后院,后院面临一堵高大的崖璧/长满了绿色的爬墙虎,一口深井边青藤青潭青苔,水滴声声下”。高宅深院,富庶幽静,依山傍水,非平常百姓人家。这里的“高大崖壁”,是暗示意象,说明是主人有撑腰的靠山;“爬墙虎”和“青藤”也是暗示意象,暗示主人善于攀高巴结权贵。“水声滴滴下”也不全是景物描写,是不是有暗藏穷苦人们的泪水的意味儿?这个不可以差强,只能猜测。
第六节相对第五节是倒叙中的补叙。第五节是景物描写意象组合段,这一节是社会生活记叙意象组合段。“这户人家,后来我发现居然是我家亲戚,长沙堂兄的舅舅/某个午后与我在大队部里相遇的矮小男人,肩挑一担白米”。前一行说明了“亲戚”关系;后一行讲述“堂兄的舅舅”在“大队部”“肩挑一担白米”和“我”相遇。“大队部”“担白米”暗示出是对“靠山”溜须拍马趋炎附势。“我”在“大队部”,也暗藏意味。
第七节,最后一节。“堂兄的舅舅几年后也死了,”而“在半里外的异乡依然还活着”,是因为一个精彩的取譬“潭水脚里的深井青藤青潭青苔/像我家那个中断来往的姨妈。”
诗歌叙述的是同样的艰苦年代艰难岁月、同样的亲属关系,但是爱我们的姨妈却很穷,而溜须拍马“大队部”的“堂兄的舅舅”,不理我们却“白米”成担送礼干部;我享受“南瓜”却被“吃撑”。这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出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的炎凉!这就是生活的本真状态,被作者表达的淋漓尽致。生生死死,时过境迁,“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世事沧桑,同样也是诗歌所表现的深意。那个年代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在这首诗歌里也成为神话,这无疑是对“那个年代”的无情批判!
总起来说,诗歌采取的是对比叙述,平淡取材,情节的记叙描写注重细节刻画,突出“描摹记叙”细节真实进行意象思维,从而揭示出了生活的本质——让读者在平常的娓娓道来中,谛听了生活的真理!
这样的文体“互文”写作,是诗歌规范体式和特色诗写完美的结合;是当前诗歌多元写作中的独树一帜的可贵成功的探索!如果文学史由我来编撰,周瑟瑟的“卡丘”“元诗”,必是绽放光彩的一笔!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0 14:07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3-6-23 14:35 编辑

也来做个“比较”阅读,这三首诗歌,在“形象美”上哪个更好些?

“朦胧诗”前“宏大叙述”,经拨乱反正,后来提倡“及物写作”。
林国鹏的《倒影》“及”的是“自然之物”,树的“影”等;
周瑟瑟的《潭水脚里》“及”的是“社会之(事)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有自然物的描写,丰满的很。
诗歌要用“意象”“形象”写作。林国鹏的就是自然之“物象”,周瑟瑟的就是社会之“事(世)相”,安琪的《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就主要是“你、我、他”和“阴暗”这个形容词及另几个形容词动词拧劲纠缠在一起。
古文论讲诗美,是“意、象、情、言、韵”五美;现当代人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出“意蕴美、形象美、情感美、形式美”四美(内涵无法展开来讲)。还有许多总结,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能看出“意”“意蕴美”是第一位的。这三位的三首诗歌在“意义”上都写的是痛苦、苦难、“阴暗”。在手法上林国鹏的《倒影》把“意义”通过情感的内驱或中介寄存在“自然物象”中获得“意蕴美”;周瑟瑟的《潭水脚里》把“意义”通过情感的内驱或中介寄存在“社会事象”里获得“意蕴美”。安琪的《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把“意义”通过情感的内驱和中介主要的是寄存在“诡论”中,语言的张力缺少形象支持,缺乏“形象美”。而“形象美”在诗歌中是不可或缺的,需要适当的丰满,过分瘦身是不可以的。安琪的好作品很多,用这个《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作为代表作个人觉得是一个失误。
如果我们把林国鹏的《倒影》看成是和散文的互文美,把周瑟瑟的《潭水脚里》看做是和小说的互文美,安琪的《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可以看做近似“杂文”美。在诗写上,这里所谓的“杂文”美得益于“综合写作”,“散文美”得益于“象喻诗写”,而“小说美”得益于记叙和“个性形象刻画”,即描写。三者相比较,哪一个更接近契入艺术哪一个更美?
(所有文体的“美”都是诗性的。小说也可以分行写,但在本质上,诗歌不会因为诗性美的弥散特点而消解。顺便说这么一句。)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3-6-20 22:26
期待{:soso_e157:}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1 02:07
春风化雨 发表于 2013-6-20 14:11
春风化雨,淅沥沥淅,点点滴滴,都是诗诗。

乖啊,没搅和你的诗体韵,就欢迎!这里的诗歌都不押韵。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1 02:08
筷子 发表于 2013-6-20 22:26
期待

O(∩_∩)O谢谢筷子支持!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1 03:02
出趟门,回来再把另两个都穿凿附会一番。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6-21 06:08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3-6-21 02:07
乖啊,没搅和你的诗体韵,就欢迎!这里的诗歌都不押韵。


来一首荷枪实弹的武装押运诗,供批!

半夜鸡叫

天灵灵兮地灵灵
有孕观音兮快显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

天苍苍兮野茫茫
无孕石猴兮快死光光光光光光光光光光光光光光光

天蓝蓝兮水蓝蓝
无韵非诗我说了算算算算算算算算算算算算算算算

风萧萧兮鸡叫叫
有韵诗人兮仰天笑笑笑笑笑笑笑笑笑笑笑笑笑笑笑
作者: 绝不收兵    时间: 2013-6-21 08:22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6-21 06:08
来一首荷枪实弹的武装押运诗,供批!

半夜鸡叫

{:soso_e128:}{:soso_e116:}绝活啊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6-21 08:40
绝不收兵 发表于 2013-6-21 08:22
绝活啊

鄙人没有否定有韵诗的想法,比如现在,我就彻底押韵了。
作者: 绝不收兵    时间: 2013-6-21 08:43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6-21 08:40
鄙人没有否定有韵诗的想法,比如现在,我就彻底押韵了。


作者: 风果子    时间: 2013-6-23 17:57
来读~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4 08:41
风果子 发表于 2013-6-23 17:57
来读~

O(∩_∩)O谢谢风果子朋友!
作者: 风果子    时间: 2013-6-24 12:30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3-6-24 08:41
O(∩_∩)O谢谢风果子朋友!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3-6-24 13:09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3-6-24 13:16 编辑

春风化雨,淅沥沥淅。点点滴滴,都是诗诗。
闲云飘飘,野鹤吱吱。一声一息,都是诗诗。
汤胜林林,夜半鸡吱。一呼一应,都是诗诗。
武装押运,意在讽刺。谬谬论论,都是诗诗,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6 05:37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6-21 08:40
鄙人没有否定有韵诗的想法,比如现在,我就彻底押韵了。

这老家伙太可恶了。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6-26 05:42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3-6-26 05:37
这老家伙太可恶了。

人家文的不行,所以追求武装押运呢!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6 09:33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3-6-26 09:46 编辑

《倒影》/林国鹏

在湖边走
一棵树躺下去
另一棵树,也躺下去
它们像一道伤口
挨着一道伤口


风踩在水面,恍如
站在生活的
一端。那么不真实
一不小心
便晃得支离破碎

闭上双眼,让黑
生出更多的黑。聆听
它一生的经历
抽出,啼哭,尖叫
伸手,便触摸到
一具发冷的尸体

朋友曾经为自己岀联:“树影横江卧 鱼戏枝头鸟宿水”。我一直没有满意的下联。请求朋友们来对,结果也还是没有出现满意的,所以几年了还一直没有下联。这是因为就写景来说,这样的“形象境像”美绝了。
人在现实生活中,首先面对的是大自然。美,在这个世界,首先是“自然美”,就是睁开眼睛就看到的大自然的“形象美”。就古今中外的诗歌讲,首先是“意蕴美”。人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赋予世界万物以意义,用意象写诗歌,形成美的“象征的森林”、“象征主义”、乃至一直盛行到当下并要延续或许就会永久的“象喻诗写”。这些都是要“形象”承载完成“意义”,令“意义”生成“意蕴”。文学由于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给读者,读者需要用脑子幻化出作者呈出的形象,再在其中领会其意蕴。譬如诗歌中的“形象”只不过是多不具备小说散文形象的完整性,多是零散的万花筒式。当然“形象”也包括人自身及由生命个体汇聚而成的社会形象。前者是“景(物)象”;在社会则曰“事(物)象”。
林国鹏的诗《倒影》第一节:“在湖边走/一棵树躺下去/另一棵树,也躺下去/它们像一道伤口/挨着一道伤口”。“湖边”“树”这些自然物多美!何况这特定的景物经过千百年来,已经积淀出属于自己的意义意味儿,它们会很自然的让读者联想到情侣们的温馨浪漫。这样,“景象”就成为了“意象”。接着“倒影倒下去”,作者却想象它是“一道道伤口”。这就出现了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悖谬(吊诡、佯谬)”。作者利用形象是不是在对爱情做了辩证的思考?深入到爱情的本质:爱并痛着!这就使诗歌由“自然形象美”逐步向“社会美”自自然然的过渡。
诗歌具有“空筐结构”的特点。第二节,你仍然可以看做作者是在写爱情不具恒久的浪漫以及由于多重因素的干预而极端脆弱的性质,但是要想把诗歌真正润通开,你无法回避“生活”一词。这就由“爱情”又进一步涉入社会,使诗歌真正获得了较高的思想意义“意蕴”,上升不到社会的自然形象再美,也还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诗歌要的是感悟生命的本真,谛听生活的真理。“风踩在水面,恍如/站在生活的/一端。那么不真实/一不小心/便晃得支离破碎”这表达的就是生活生存的危机意识了。“生活”一词是在比喻修辞的基础上突破语法移入的。很多人一听到突破语法就难受到恐惧。你仔细端量端量那些主要的修辞方法,它们本身都是通过突破语法实现的!比喻:“菊岭耕夫在宣传新诗体用韵的理念,表现的像一只癞皮狗”;夸张:“燕山雪花大如席”。再夸张过分了就是“非理性”—“写荒诞”—“魔幻化”,没有比人的心灵再自由的,何不天马行空?就像我们网站的高世现,写诗“魔幻化穿越,超现实在场”!洪迪给中国“大诗”预置的公式就是:大诗=魔幻化+本土文化,多么有启发意义。就说点评开头那幅对联的一联,“鱼戏枝头鸟宿水”,合常规语法么?不合。去读读古典诗词,你会感觉新诗一些让人头疼的语言技巧,古来就有,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物!
第三节作者写的“幻视幻听”,深入到“人生”,也接近“灵视灵听”。“闭上双眼,让黑/生出更多的黑。聆听/它一生的经历/抽出,啼哭,尖叫/伸手,便触摸到/一具发冷的尸体”。形象、生动、灵动,冷峻。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3-6-26 10:03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6-26 05:42
人家文的不行,所以追求武装押运呢!

怪不得闲云野祸如此赖皮!是因为有了你的武装押运啊!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6 11:20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3-6-26 10:03
怪不得闲云野祸如此赖皮!是因为有了你的武装押运啊!

稍稍努力能把你写进文学史!让你掐你千古留臭名,给你的“新诗体”和“韵”送葬!!!
选摘:
比喻:“菊岭耕夫在宣传新诗体用韵的理念,表现的像一只癞皮狗”;夸张:“燕山雪花大如席”。再夸张过分了就是“非理性”—“写荒诞”—“魔幻化”,没有比人的心灵再自由的,何不天马行空?就像我们网站的高世现,写诗“魔幻化穿越,超现实在场”!洪迪给中国“大诗”预置的公式就是:大诗=魔幻化+本土文化,多么有启发意义。就说点评开头那幅对联的一联,“鱼戏枝头鸟宿水”,合常规语法么?不合。去读读古典诗词,你会感觉新诗一些让人头疼的语言技巧,古来就有,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物!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6 11:21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3-6-26 11:22 编辑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3-6-26 10:03
怪不得闲云野祸如此赖皮!是因为有了你的武装押运啊!


稍稍努力能把你写进文学史!让你千古留下臭名,给你的“新诗体”和“韵”送葬!!!

选摘:
比喻:“
菊岭耕夫在宣传新诗体用韵的理念,表现的像一只癞皮狗”;夸张:“燕山雪花大如席”。再夸张过分了就是“非理性”—“写荒诞”—“魔幻化”,没有比人的心灵再自由的,何不天马行空?就像我们网站的高世现,写诗“魔幻化穿越,超现实在场”!洪迪给中国“大诗”预置的公式就是:大诗=魔幻化+本土文化,多么有启发意义。就说点评开头那幅对联的一联,“鱼戏枝头鸟宿水”,合常规语法么?不合。去读读古典诗词,你会感觉新诗一些让人头疼的语言技巧,古来就有,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物!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