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原创首发]同学聚会(外一首) [打印本页]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06:11
标题: [原创首发]同学聚会(外一首)
同学聚会(外一首)

我们的黑发都染上了岁月的秋霜
四十八年后的相逢格外亲热

先后与我同桌的两位女同学
一个说:那时候你学习多好啊
另一个说:我以为你当科学家了呢

唉  插队后想起读书时的年少轻狂
咳声叹气成了习惯
心情不好  时而脾气发作

向谁去讨要流失的青春

水泥砖

三十年未遇的大雪遇了
经冬的冰雪融化后
铺设地面的水泥砖
有的地段酥了
有的地段完好如初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两个包工的人
哪个真好



作者: 程洪飞    时间: 2013-7-15 06:48
那么伤感?反正损失的也事弥补不回来。
作者: 黑帝    时间: 2013-7-15 06:53
1)同学之间的情意 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值得珍惜与留恋
2)时间可检验一切 美好的东西总是值得留恋

语言质朴 诗意盎然 欣赏梁兄新作 安好{:soso_e181:}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3-7-15 07:09
过几天我也要参加同学聚会
作者: 浮光    时间: 2013-7-15 07:12
三十年未遇的大雪遇了
经冬的冰雪融化后
铺设地面的水泥砖
有的地段酥了
有的地段完好如初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两个包工的人
哪个真好


欣赏梁兄新作!
作者: 老远    时间: 2013-7-15 07:13
同学情深、难忘!欣赏,老师早安!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07:16
程洪飞 发表于 2013-7-15 06:48
那么伤感?反正损失的也事弥补不回来。

多谢程老弟安慰。早上好。现在情绪好多了。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07:22
达人老黑 发表于 2013-7-15 06:53
1)同学之间的情意 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值得珍惜与留恋
2)时间可检验一切 美好的东西总是值得留恋

谢达人来读鼓励。青少年时期的同学之间很单纯,越往上读越复杂,出现小集团现象。进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更复杂了。早上好。
作者: 老远    时间: 2013-7-15 07:29
为同学深深的友情鼓掌,荐读!唉,我们很多老同学都走了,想起来就想哭!
作者: 鹤鸿    时间: 2013-7-15 07:32
读师兄佳作!祝早间愉快!{:soso_e160:}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07:40
招小波 发表于 2013-7-15 07:09
过几天我也要参加同学聚会

同学聚会最自由了,什么话都能说,上至国家大事,下到家长里短。兄长早上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07:42
浮光 发表于 2013-7-15 07:12
三十年未遇的大雪遇了
经冬的冰雪融化后
铺设地面的水泥砖

谢来读鼓励 。日久见人心。早上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07:43
老远 发表于 2013-7-15 07:13
同学情深、难忘!欣赏,老师早安!

谢来读并点评。早上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07:45
鹤鸿 发表于 2013-7-15 07:32
读师兄佳作!祝早间愉快!

谢老弟鼓励。新周愉快。
作者: 鹤鸿    时间: 2013-7-15 07:46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5 07:45
谢老弟鼓励。新周愉快。

新周愉快!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3-7-15 08:01
感慨。{:soso_e181:}自己弥补吧。二弟保重。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08:17
王法 发表于 2013-7-15 08:01
感慨。自己弥补吧。二弟保重。

谢兄长来读并安慰。早上好。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3-7-15 08:34
欣赏,老师早安!
作者: 五谷之子    时间: 2013-7-15 08:36
聚会总是用来温习过去,责备现状的,读进去了。问好粱老师。
作者: 林养    时间: 2013-7-15 08:41
更喜欢第二首,问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08:52
林养 发表于 2013-7-15 08:41
更喜欢第二首,问好

谢新诗友来读鼓励。
作者: 林养    时间: 2013-7-15 09:07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5 08:52
谢新诗友来读鼓励。

早晨读诗感觉不错,以前都是晚上。在晨光中感觉自己就是新生的一缕光,需要大家多指点哈
作者: 王丽颖    时间: 2013-7-15 09:10
是时光的穿越和回流,把美好的日子重新回忆一下~
作者: 下坡    时间: 2013-7-15 10:15
感人的,问候树春~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3-7-15 10:22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5 08:17
谢兄长来读并安慰。早上好。


作者: 沉香    时间: 2013-7-15 12:37
赏读老师佳作,问好~{:soso_e160:}
作者: 老远    时间: 2013-7-15 12:47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5 07:43
谢来读并点评。早上好。

问好老师,远握
作者: 亚拉索    时间: 2013-7-15 12:50
向谁去讨要流失的青春

我也这样问?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7-15 13:33
同学情深,记忆难忘。
作者: 中年人    时间: 2013-7-15 13:38
干嘛只写女同学啊?你的同桌叫小芳吧?
作者: 郑智得    时间: 2013-7-15 13:42
招小波 发表于 2013-7-15 07:09
过几天我也要参加同学聚会

记得带好诗回来!
作者: 郑智得    时间: 2013-7-15 13:43
拜读梁老师佳作!{:soso_e179:}
作者: 孤雪    时间: 2013-7-15 14:03
我是刚刚错过了一场同学聚会 很遗憾~~读来亲切感人~
作者: 书剑飘零    时间: 2013-7-15 14:23
事实胜于雄辩。树春师是位诗人。{:soso_e163:}
作者: 徐倩    时间: 2013-7-15 14:56
欣赏学习,问好梁老师{:soso_e160:}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6:12
林养 发表于 2013-7-15 09:07
早晨读诗感觉不错,以前都是晚上。在晨光中感觉自己就是新生的一缕光,需要大家多指点哈

读诗和情绪有关。写诗也这样,祝你写诗愉快,如日正东升。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6:13
亚拉索 发表于 2013-7-15 12:50
向谁去讨要流失的青春

我也这样问?

唉。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6:14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7-15 13:33
同学情深,记忆难忘。

是的。有些事历历在目。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6:19
中年人 发表于 2013-7-15 13:38
干嘛只写女同学啊?你的同桌叫小芳吧?

读初中时男女同桌。一个叫白玫瑰,一个叫朱明英。
作者: 程洪飞    时间: 2013-7-15 16:21
“飞红若到西湖底,揽翠澜,仍是愁鱼”。树春兄,淡定。
还是我好,没上好学,也就没同学,更没有萦绕心里的同学之间的难解难分的情结。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6:22
王丽颖 发表于 2013-7-15 09:10
是时光的穿越和回流,把美好的日子重新回忆一下~

是啊。谢来读。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6:23
沉香 发表于 2013-7-15 12:37
赏读老师佳作,问好~

谢来读。客气了。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3-7-15 16:23
深刻有力的收尾!问好梁老师!{:soso_e183:}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6:24
下坡 发表于 2013-7-15 10:15
感人的,问候树春~

谢谢。请多多批评指导。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6:33
黝凉巛昌 发表于 2013-7-15 10:02
把想象空间整得很不小啊。哈哈,真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嘿嘿

唉唉唉。举头霜月落,前瞻雪茫茫。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6:37
徐倩 发表于 2013-7-15 14:56
欣赏学习,问好梁老师

多谢来读鼓励.问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6:40
孙成龙 发表于 2013-7-15 16:23
深刻有力的收尾!问好梁老师!

谢鼓励.请多批评.
作者: 徐倩    时间: 2013-7-15 16:41
本帖最后由 徐倩 于 2013-7-15 16:42 编辑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5 16:37
多谢来读鼓励.问好.


这话听着就不对劲,你还要鼓励吗?加油加油加油。上帝谁来鼓励我{:soso_e141:}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3-7-15 16:42
徐倩 发表于 2013-7-15 16:41
这话听着就不对劲,你还要鼓励吗?加油加油加油

双手赞成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6:43
徐倩 发表于 2013-7-15 16:41
这话听着就不对劲,你还要鼓励吗?加油加油加油

加油就是.
作者: 徐倩    时间: 2013-7-15 16:44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5 16:43
加油就是.

等我加油时,大家都改加气了,郁闷死我什么事呀!
作者: 徐倩    时间: 2013-7-15 16:45
孙成龙 发表于 2013-7-15 16:42
双手赞成

问好诗友!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6:49
徐倩 发表于 2013-7-15 16:44
等我加油时,大家都改加气了,郁闷死我什么事呀!

有动力就好.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7-15 17:40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5 16:14
是的。有些事历历在目。


作者: 蠖蛇之度    时间: 2013-7-15 17:53
读来感怀!
作者: 秦时月    时间: 2013-7-15 17:54
深沉而舒缓,问好老师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9:11
秦时月 发表于 2013-7-15 17:54
深沉而舒缓,问好老师

谢点评.晚上好.
作者: 陈中明    时间: 2013-7-15 19:12
是呀,向谁去讨要流失的青春?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19:18
陈中明 发表于 2013-7-15 19:12
是呀,向谁去讨要流失的青春?

谢来读。新周愉快。
作者: 秦时月    时间: 2013-7-15 20:20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5 19:11
谢点评.晚上好.

问好老师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3-7-15 20:25
向谁去讨要流失的青春
逝去的时光不可追{:soso_e181:}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20:39
西沈 发表于 2013-7-15 20:25
向谁去讨要流失的青春
逝去的时光不可追

据说当年全国有七千万知青失学下乡。几乎全国每个城市的家庭都受到过影响。而这些知青返城后进入企业的大部分人又经历了下岗、失业的过程。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3-7-15 21:03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5 20:39
据说当年全国有七千万知青失学下乡。几乎全国每个城市的家庭都受到过影响。而这些知青返城后进入企业的大 ...

遭罪的一代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21:07
西沈 发表于 2013-7-15 21:03
遭罪的一代

幸运的很少。
作者: 中年人    时间: 2013-7-15 21:08
哥哥晚年幸福呢!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21:39
中年人 发表于 2013-7-15 21:08
哥哥晚年幸福呢!

在广大的知青中我还算是幸运的.我们知青点有一同学招工入了国企,当过车间主任,支部书记等.现在退休费不到我的二分之一.谢三弟来读.晚上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5 21:40
黝凉巛昌 发表于 2013-7-15 21:15
很沉重。外物对你已是小事。呵呵

现在这样就行了.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3-7-15 21:42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5 21:07
幸运的很少。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6 05:19
黝凉巛昌 发表于 2013-7-15 21:45
大力写诗,开拓自己的江山。你有这个素质,无论从之前对那滴热泪的书写,还是近期诗作呈现出的光芒。你 ...

受到您这样的鼓励非常高兴。我们共同进步。早上好。
作者: 古剑    时间: 2013-7-16 08:09
唉  插队后想起读书时的年少轻狂
咳声叹气成了习惯
心情不好  时而脾气发作

曾经沧海,让我们动容。拜读老师的好诗。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6 08:39
古剑 发表于 2013-7-16 08:09
唉  插队后想起读书时的年少轻狂
咳声叹气成了习惯
心情不好  时而脾气发作

谢来读.脾气影响一生.
作者: 西玉    时间: 2013-7-16 08:50
先后与我同桌的两位女同学
一个说:那时候你学习多好啊
另一个说:我以为你当科学家了呢


问候主持。
作者: 水木    时间: 2013-7-16 09:14
水泥砖

三十年未遇的大雪遇了
经冬的冰雪融化后
铺设地面的水泥砖
有的地段酥了
有的地段完好如初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两个包工的人
哪个真好

意味深长{:soso_e179:}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6 12:18
西玉 发表于 2013-7-16 08:50
先后与我同桌的两位女同学
一个说:那时候你学习多好啊
另一个说:我以为你当科学家了呢

谢来读。中午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6 12:19
水木 发表于 2013-7-16 09:14
水泥砖

三十年未遇的大雪遇了

谢来读鼓励。中午好。
作者: 陈中明    时间: 2013-7-17 05:50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5 19:18
谢来读。新周愉快。

梁老师客气了
问候早上好
作者: 赵勇鹏    时间: 2013-7-17 07:10
亲切,自然。欣赏。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7 07:13
赵勇鹏 发表于 2013-7-17 07:10
亲切,自然。欣赏。

谢点评鼓励。请多多批评互动,这样我们进步才快。早上好。
作者: 赵勇鹏    时间: 2013-7-17 07:27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7 07:13
谢点评鼓励。请多多批评互动,这样我们进步才快。早上好。

2013年07月12日来源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诗歌能否重回大众视野》,我看后觉得不错,相信它对广大诗歌爱好者会有帮助和启发。也许梁主持也读过了。不知感觉如何?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7 07:33
赵勇鹏 发表于 2013-7-17 07:27
2013年07月12日来源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诗歌能否重回大众视野》,我看后觉得不错,相信它对广大诗歌 ...

没读过。如有电子版提议转到诗歌评论版。供诗友研读。
作者: 赵勇鹏    时间: 2013-7-17 07:44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7 07:33
没读过。如有电子版提议转到诗歌评论版。供诗友研读。

转:诗歌能否重回大众视野

(2013年07月12日09:02 来源:人民日报 廖文 )

       新诗即将走过百年。百年新诗史,是以摆脱旧体诗束缚、用白话俗语入诗作为开端的。这一诗歌革命的重要动机,是让诗和更广泛的读者会合,从而担当文化启蒙的使命。应当说,重新定义诗歌与大众的关系,决定着新诗的意义,也决定着新诗的文体特性。然而走到今天,诗歌能否重回大众视野,却成了一个难解之问。
     对当下诗歌创作进行全面评价是复杂而艰难的,但诗歌和大众之间关系的巨大变化却显而易见。从表面上看,现在诗歌创作空前繁荣、诗人群体不断壮大、作品借助网络媒介传播力量日益加强,但与此同时,诗歌与大众的关系却日渐疏远,日趋成为个人独白、同好交流和圈子文学。很多诗人并不视之为尴尬,反而认为诗歌本来就是个人化的或“纯而又纯”的东西,和普通大众扯不上什么关系,我凌云高蹈,你柴米油盐,这中间天然地存在巨大的断层。新世纪以来,社会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遽变,更使诗人们理直气壮地判定:在商业化、消费主义、娱乐精神盛行的当下,是大众放弃了诗歌,是生活诗意匮乏。这些客观原因固然都不可忽视,但从当下诗歌创作呈现的一些特征里,不难看出诗歌之所以和大众关系断裂、孤悬于大众之外,还有重要的内在原因。
  
    失语隔阂:反省创作态度与方法

       对个体本位主义的过度追逐,造成诗歌对社会生活逐渐失语。过去30年里,当代诗歌从个体意识觉醒到逐渐凸显个体本位主义,这某种程度上成就了诗歌的人文特性和艺术技巧的提高,但对个体本位的极端推崇,也带来了诗歌对公共价值的漠视,造成了诗人从普遍意义上、从整体上把握生活的意愿和能力持续减弱。在文化价值多元化与生活经验碎片化之中,诗歌更是只能随波逐流,索性放弃宏观观照,转身向内,走上探寻个人精神的孤独之旅。自己写、写自己,不管多么琐屑的个人生活,都理所应当地成为表现对象,这样的创作情况由来已久。当下诗歌里,都大大地写着一个“我”字,这是一个没有节制、没有意义选择的“我”,是局限于个体本位的“我”,是诗人自我中心的“我”。“我”字后面,大多是琐碎的生活细节,再往后,是诗人顾影自怜、自我欣赏、游戏、抱怨以及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个人生活。
      言语、经验与意义的隔膜,使诗歌的文体自觉变得更加艰难。新诗史是以口语化写作引领诗歌文体自觉的历史。口语化革命所努力建立的法度和范式,是让诗歌能回到人民大众之间、回到日常生活,在亲切可感的阅读中,与读者共同触摸生活质地和生命形态。但现在的诗歌创作,却大多跳开了对共同经验的摄取与表达、共同参与意义创造这个基点,在纯粹的形式追求中走到了与表达初衷相反的一面。许多诗歌带给读者一种奇怪的阅读体验——看到的只是一处处文字迷宫,鲜有引起经验对接、情感共鸣的信息。即使触目皆是熟悉的文字,仍无法触发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在读者和文字之间、在文字和意义之间,已经形成严重的隔膜。今天亦有被称为“口水诗”的创作,虽然有口语化的自我标榜,但同样背离了诗歌文体自觉的追求。由于缺少和读者的共同经验,不能彼此心领神会,诗歌写作不得不铺陈描述对象,不得不介绍动机理由,不得不勾勒背景——诗人不得不把留给读者的空间一一填满。说明和讲述替代意象营造,诗歌日益散文化、说明文化,诗性特征严重匮乏。
      执着于西方化的移植和嫁接,造成诗歌与大众关系的隔阂。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诗歌译介大批涌入,直接按照译作写作汉语诗的情况开始成规模,甚而发展成为诗歌界的一种潮流。在当下,诗人没有像先锋小说家那样“回归”——自觉回到中国的生活经验中来,相反,依然以西方诗歌为创作标准,甚至将与西方诗歌界同步生产视作努力的方向。这种观念影响下的诗歌写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思想资源上基本承袭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内容上远离中国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强调诗歌写作的世界性以及文化碎片化状态下个人写作的合理性;形式上彻底割裂与中国诗歌传统的关系;由于更看重知识背景和学术平台,学院成为诗歌阵地,诗歌创作学术化,等等。这种尽量不关联现实生活和诗歌传统的创作,更加疏远本土诗歌读者,因而难以被有效传播和广泛接受。
  
双向需要:诗人和大众共同创造

     诗歌能否重回大众视野?对此,首先要追问的是,大众是否还需要诗歌?诗歌是否需要大众?
     人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关注没有减弱,大众也不可能不需要诗歌。在今天的中小学课堂上,用于文学教育的诗歌,多数仍是古典和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诗词作品。虽然千百年过去,它们仍然是记忆中最生动、最切近精神世界的篇章,仿佛仍带着生命的体温。这样的作品仍然家弦户诵,被大众视为文化教养和审美追求的重要部分。而与此相比,与当下生活同步发生并存在的诗歌创作,却仿佛被隔绝在另一个孤立空间里。这是令人失望的。在物质主义、娱乐主义盛行的时代,诗人有责任打造精神的诗意栖居地,许多诗人主张以所谓“纯诗”作为对心灵物化、异化的拒绝。但如果诗歌不能力图重回当下生活、重回大众,所谓诗意的救赎和抚慰就没有空间、没有力量。甘于被大众冷落的诗歌,无法承担塑造文化共同体、照亮审美视阈、拔擢生命境界、提升精神质量的使命,结果当然是“饿死诗人”。
      诗歌也更需要重回大众视野。诗歌是民族文学的经典形式,是文学金字塔的顶尖部分。它以感性方式传达大众感情和时代精神,既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又浸透民族的文化哲学,是民族的呼吸和心跳。但诗歌也是一种脆弱的文体,因为它要通过赋、比、兴,通过隐喻、象征、暗示等手法,在一种具有音乐性的形式中完成内涵远远超出文字量的情感叙事。意象的跳跃性给阅读带来无穷的意蕴和想象空间,由此为读者搭建了一个进入的大门,让读者去体味诗意的丰富和广阔。
       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不同的人,都能在其间找到情感的共鸣,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是诗人和大众共同创造的。他们之间需要合作,合作方式是彼此心领神会、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这不是说诗人和大众必须具有同等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领悟力,而是要有普遍的文化共识——无论是价值理念还是生活经验,都最大限度地接近。一个伟大的诗歌时代,必然是诗人和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也是诗人具备整体认识生活能力的时代。
  
回归大众:重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当下诗歌生存现状值得研究和深思。社会环境因素不可忽视,但是诗歌内部秩序重建是诗歌发展并重新赢得尊敬的前提。所谓重建就是回到诗歌常识本身,重建和人民大众、广大读者之间的关系。诗歌来自于大众,归宿是大众,无论是内容是形式,都经受大众选择。同样,诗歌的演进、诗歌史的发生也是应合大众的需要而绵延如缕的过程。反映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表达人民大众的心声,这个过程负载了国家和民族文学的全部内涵。任何诗人都应该具备这一起码的历史眼光。
       诗歌重返大众,首先是诗人重返他生活的空间和时间。时代和现实是具体的,血肉鲜活的,可以时刻触摸的,这是诗人和诗歌赖以存在的基础。生活不在别处,就在当下,中国诗歌要说出中国的事情,表达中国精神,书写民族心灵的搏动和梦想的颜色。
       诗歌重返大众,还需要诗人具备打通自我和社会生活、自身和外部、个体和群体精神世界联系的能力。抒情主体固然要从个人的感受出发,但立场和情感要根植于现实和大众。走出自我小天地,感同身受着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诉求,唯有如此,才能了解文化激变中人民大众的情感,才能梳理文化共识,形成客观、整体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
       诗歌重返大众,更要直面大众的文学接受方式和审美方式。接受习惯和文化传统影响大众对诗歌的选择,反过来它也是诗人淬炼诗歌形式的过程。诗歌要含蓄蕴藉,但不能凭空设置阅读障碍;诗歌要传达真切的情感,但不是文字游戏。任何一种文体,都要体现大众情感表达的功能要求,承载不了这一功能,便会被新的艺术形式所取代。
       重返大众,别无他途。回到现实的时间和空间,重建创作与生活、创作与阅读、创作与批评的良性关系,如此,诗歌才会有未来。


作者: 周文武    时间: 2013-7-17 08:01
一个说:那时候你学习多好啊
另一个说:我以为你当科学家了呢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7 09:03
赵勇鹏 发表于 2013-7-17 07:44
转:诗歌能否重回大众视野

(2013年07月12日09:02 来源:人民日报 廖文 )

谢谢您专门给我贴过来。人民日报这么说,《诗刊》等国刊未必这么做,各自为政。你写了反映生活真实的作品,两家谁也不给你发表。
作者: 流年鱼    时间: 2013-7-17 09:06
必须顶一下!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7 09:09
流年鱼 发表于 2013-7-17 09:06
必须顶一下!

回谢是应该的。
作者: 赵勇鹏    时间: 2013-7-17 09:12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7-17 09:03
谢谢您专门给我贴过来。人民日报这么说,《诗刊》等国刊未必这么做,各自为政。你写了反映生活真实的作品 ...

呵呵,东发表西发表,不如把诗一首首发在大众的心里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7 09:15
赵勇鹏 发表于 2013-7-17 09:12
呵呵,东发表西发表,不如把诗一首首发在大众的心里好!

这个不能靠《诗刊》那样的国刊,只能靠网。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3-7-17 10:19
青春不再,记忆永存。

欣赏佳作,问好梁老。

第二首,我觉得天寒地冻,水泥砖的碎裂,有时候与包工无关。
作者: 戒指    时间: 2013-7-17 10:27
说呢。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7-17 10:34
建筑物也是时代的缩影!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17 13:57
谢。
标志。
作者: 覃可    时间: 2013-7-23 12:57
同学情深,岁月沧桑。一首感人的好诗。向梁老师问个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23 13:01
覃可 发表于 2013-7-23 12:57
同学情深,岁月沧桑。一首感人的好诗。向梁老师问个好!

谢谢您的点评,请多多批评。问好。
作者: 萧仲莲    时间: 2013-7-23 16:58
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作者: 乔光伟    时间: 2013-7-23 17:45
现实、简约、富有思考的诗写。学习老师好诗。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23 18:14
萧仲莲 发表于 2013-7-23 16:58
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谢谢来读。晚上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23 18:15
乔光伟 发表于 2013-7-23 17:45
现实、简约、富有思考的诗写。学习老师好诗。

谢谢点评鼓励。请多多批评。
作者: 邱也也    时间: 2013-7-23 22:06
流年,伤感,温馨。。。学习。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3-7-23 22:13
邱也也 发表于 2013-7-23 22:06
流年,伤感,温馨。。。学习。

谢邱版来读并点评鼓励。问好。
作者: 老远    时间: 2013-7-23 22:46
重温,梁老师晚安!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