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雪根》的另一种阅读 [打印本页]

作者: 于贵锋    时间: 2013-7-17 15:47
标题: 《雪根》的另一种阅读
本帖最后由 于贵锋 于 2013-7-17 15:54 编辑

按语:从今日起,新开一贴置顶。这贴是想起多年前《星星》等刊物有一个网络虚拟研讨会,办得很好。我想,《雪根》面世也半年了。一方面,我将原来及今后凡我能找到的、涉及《雪根》中有些作品的文字集中在这儿;另一方面,是集中那些拿到《雪根》后写的文字在这儿。
集中的文字将不避赞扬与批评。有些文字,我会附上原诗。有些,我会附注。若有朋友,批评或称赞《雪根》时不想署名,你就说是一网友。《雪根》的另一种阅读方式,实质也是《雪根》博客研讨会,——以这种方式,算是给《雪根》做个宣传。这种方式,零零星星,不同的角度,包括跟帖畅所欲言,也是对《雪根》的阅读。
哦,关于《深处的盐》,如果你想说什么,也可以,深处的盐,不就是雪根嘛。

先行谢过各位!http://blog.sina.com.cn/yuguifeng



                                                           2013年7月16日

-------------------------------------------------------------------------------------------

一 、两首点评


    牛黄



冬暮·静》

斜阳不断修改的田野
裹一裹残雪的衣服
寒风轻响
吹不动矮旧的树林。村庄上空传来
退去的水声──那里面
冰块碰出碎音
一只野兔集生机和荒凉于一身
突然窜出,跑远



牛黄点评:
    作者是智慧的。将冬阳下一大堆动的、响的意象,堆砌成冬暮的静景。快要西墜的夕阳,斜斜挂于西方域地的夕阳,她将田野里的参照物一改再改。原野上的残雪、流水里的破冰、奔跑觅食的野兎,低矮的树林,远远的村庄只是点到为止-------等等。这一切物景,都证明冬暮的肃杀与冷寂,冬暮之下的沉静与索然。



【附注:这首应该是最被容易接受的吧?题目里的“静”是多余的吗?】




《这时……》




这时我想起朋友阿信写的小草:
“有一种独白来自遍布大地的忧伤……”
这时,春天愈演愈烈

这时,不能独处,不能喝闷酒
不能登高看低处的事物
不能赏迎春花、桃花,记忆的灯芯花
这时,阳光崩散,河流暗涨

这时,像一个痛不欲生的人,我在放弃,不停地放弃

这时,春水边洗衣的女人,像一种谴责,一种纵容,一种打捞



牛黄点评:

    早春应是小草的独白。这时,春花只是酝酿含苞。而寒冬的尾巴仍在后台拖拽春天的衣襟,季节的转換则刚刚开始:河里的冰凌响着碎裂;阳光散漫着性子;寒风在高处横行;春闱不开。衹有小草睁着惺忪睡眼的嫩黄布景天涯。悲情伤春的诗人,认为这节令是忧伤的。他笔下的这一抹小草便是他忧伤的载体。这恰恰代表了作者此刻的心境。当诗人看到河边浣衣女人的动作。触动了他柔软的心灵底部。他从忧郁中慢慢走出来,用回忆释怀,在悲痛中自责。其实,诗歌是人间尚存、与时间作用相同、能够释稀痛苦的良药。这首应是作者某一阶段心灵的写照。

--------------------------------------------------------------------------------



                          二、写作的象征性-----读于贵锋的《非相见》                                             

                                                篓子


   “象征”源出古希腊,人们分手时将一块陶片摔成二片,各执一片,日后相认以此为凭,与中国古代兵符,以及亚当夏娃的故事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可见象征有趋向合一和完整的先在的特性。诗的象征亦然,此与彼或许并不是源于同一事物,但诗人必须发掘二者潜隐的同一性。
    实际上人也一样趋向完整性,而时代的分崩离析,使我们无力确立自已的形象,也造成现代诗的支离破碎。我们无法将自已亮出,总是处于暧昧的嘀嘀咕咕的状态。写作也一样是象征性的,使我们获取短暂的完整而得以心安。
    痛苦或许更接近生活的真相,甚至更切近真理,但终不能视痛苦绝对价值,否则人真的没有出路。由于人性的复杂和价值的迷失,痛苦往往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虛构。即使人的存在是短暂的,破碎的,终有一死,也并非必然推导出价值的虚无,说到底,面对一个事实,看你怎么看。
    假如你认为上述文字有点道理,那么就不难体会于贵锋的《非相见》中的意味。



附:



《非相见》

这么冷,骨肉的内部
人间本无甘愿自燃的炭
灯,是一种自慰的虚构

听过但未见过的那些人,撇下我走了
去过自己死亡的节日,去了那个不会噤声的地方

疼痛却不是一条思想的虫子
雷埋在时间,春天还远

你活着吗,吐出词语之前,先吐出压在生活上的秽物
你快乐吗,当你言不由衷,当你把雾裁成存在的外衣

如同现在,我折断一截冰冷的树枝
把它变成寓言的一根拐杖,铁色慢嚼

就这样渡过一条河,我还是见不到那个我一直在追的人
点燃一堆篝火,那只是表明

我怕。

怕热爱我的那个探子,发现我也是他虚构的。



------------------------------------------------------------------------------------



                                   三、灵性世界的探索者



靳晓静





于贵锋的这组诗名叫《无字》很有趣。诗印出来当然有字,只是这些文字本身似乎变得并不那么重要了,它只是心灵的一些符号,只是挂在进入灵性世界的迷宫的一张示意图,它更像是一条不知名的河流里的卵石,被流水冲刷成完美的椭圆,爱石者在敲打它的声音、察看它的花纹时,才能想到它比个人生命更辽阔更久远的震颤。

于贵锋写下的是一些在纷乱的现实世界中久违了的情愫。诗人写《月亮花》,真有这花吗?但诗人分明看见了,“那废墟的月亮花/一嘟噜一嘟噜下坠/在我的头顶,一嘟噜一嘟噜轻轻炸开”。这是虚幻的,因而它真实。人在月下一瞬间的经验,月光透过树叶落在地上,迷幻、绚丽、声音充盈。然而,如果仅仅于此,诗人最多是一个画梦高手。这首诗显然不在于此,诗人志存高远,在这迷幻的画面中,我们听见诗人的声音像沉重的石头落下,“请允许华丽的衣服包块石头/我藏起疲倦的脸/我不愿那些盲行的牛羊/突然像灰烬中的几粒火”。如此这般,月亮花下的存在如浮雕般凸现,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因灵性的触摸和形而上的观照,具有了沉甸甸的重量。

我们的文化历来对灵性重视不够,诗歌便担当起此重任。人生活在当下,同时又生活在别处(此别处指灵性的世界),现实和灵性这两个世界像交叉小径的花园一样让人困惑、迷茫、兴奋而又动荡不安。和戏剧、小说等叙事性文本不同,诗歌可以直接在人的精神万象中穿行。它听到古老马车的吱嘎声,“开始从废胎和废铁中寻找自己的翅膀”(《命运之星》);它看见一个人的过去,像“大地上流淌多时的一道闪电”(《流速》)。这些让人内心一震的诗句,来自诗人对灵性世界的不倦探索和非凡的想象力。

在这组诗中,《纪念》和《无字》这两首诗似乎从“白霜的高原/风吹过小小岩石的脊背//风吹/星星哭”(《风吹》)这种对大自然的无限感受中回到了现实。这两首诗写医院、病人、亲情,把肉体凡胎的生命写得如此真实,如此疼痛,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读一句叹一声。然而,即便如此现实的作品,诗人要诉诸的仍是人的灵性,存在的意义和归宿,给这些现实的东西以别样的诗意。在《无字》一诗中,当诗人对六月的医院做了如实的描写后,突然笔锋一转地写道:“六月是山河。河水暴涨,千里江山/废墟一片//六月是昼夜。晨昏交替/日期不详”。这种突如其来的长镜头似的推展,将个人渺小的真实境遇张贴于浩大的天地之间,张力无比,令人叹之无语。其实,诗人无论在大自然中还是在世俗生活中,都在找寻着他精神世界的“月亮花”,就像他对着星空吟唱出的那样,“哦,星星,请不要拒绝蹲下来喝水的人/请用时光的脊背/背那些想渡河的人到对岸去” (《流速》).

是的,这便是《无字》这组诗的“流速”,很美,很心疼。



附:






《月亮花》


允许我不理
一棵柳树的关怀

一股灰鞭抽在蔚蓝,或树影弯曲的河面
永远:让我在路上,水在流淌,云在飘荡

那废墟的月亮花
一嘟噜一嘟噜下坠
在我的头顶,一嘟噜一嘟噜
轻轻炸开

请允许华丽的衣服包块石头
我藏起疲倦的脸
我不愿那些盲行的牛羊
突然像灰烬中的几粒火



《风吹》


风吹过低洼处
带走
露珠的花房

折断前
一棵草稳了稳身子

白霜的高原
风吹过小小岩石的脊背

风吹
星星哭


《流速》

缓缓的河水从豁口进入
一个人的过去
像天空收回
大地上流淌多时的一道闪电

是的,我们听过干燥的雷声并对着它消失的地方抱怨
那儿出现了星星,银河

哦,星星,请不要拒绝蹲下来喝水的人
请用时光的脊背
背那些想渡河的人到对岸去


《纪念》


我把你从医院发来的短信删除了
我把你字里行间的孤寂和苏打水的味道删除了

十一年的时光,不一定相知,但相守
我把生活的距离和苦楚删除了
你爱你的亲人,就是爱着我们
我把无言的疲倦,也删除了

我们的孩子,嗯,他还爬在被窝
一边看《妈妈画刊》,一边听《坚定的锡兵》
我把你声音中的思念和担忧删除了

你爱我们,这当然重要
但我一遍遍听着《斯卡布罗集市》
鼠尾草、迷迭香、石楠、银色泪珠、碎片……

乱了。仿佛秩序的某一环突然断裂
但不是他们都拿到了钥匙,而我没有
不是来自地震,而是你的一个亲人在重症监护室

乱了,不是因为现在。
我将写好的回复再次删除,写下这样一行:

1997年。今天。我将你娶进厕所斜对面一间喜气洋洋的新房

你又说:你的时间现在不是具体的日期。你爱我们



《无字》



六月是三家医院。兰州二院
和千里之外的酒泉医院、玉门镇医院。

六月是两个老人。一个狼疮型肾炎
一个脑血管再次堵塞。

六月是三个儿女。他们在电话里讨论治疗方案,每瓶700元的药
也偶尔说一说睡眠、被训斥的委屈和未来。

六月是三个小孩。一岁多的一个被送到阿姨家看护,一个在幼儿园
学唱歌,我的儿子七岁,在姥姥的病房满脸欢喜找吃的。

六月是三个家。所谓的改革在他们栖身的企业
展开得像一片热烈的油菜花

六月是山河。河水暴涨,千里江山
废墟一片

六月是昼夜。晨昏交替
日期不详  

《命运之星》


终于听到那古老的马车
驶进不眠的深夜
听到赶车人在呼唤
像风呼唤从树梢跌落的风

终于听到那古老马车在街道上轧出的吱嘎声
开始从废胎和废铁中寻找自己的翅膀
在一堆破旧的云和琴键上寻找雪白的棉花
开始寻找青蛙与石块复苏的心跳
在思想的苦井和河流

对着突然空荡下来的夜喊:
请让我揣上沉睡在梦想和尘土里的命运之星吧

那古老马车远去了
风吹过果园

  

-----------------------------------------------------------------------------------------------

                           

                                       四、关于《炊烟》

                                           霍俊明


《炊烟》


终于像一团火走出空中的门
踩在一朵云上。大地上人类在忙自己的事
野兽在找配偶失散的气味
而河流,洗涮着两岸

是的,我选中一个烟囱跳了下去
那儿,刚刚有一个人抱一捆柴
刚刚,她哄饥饿的孩子噙着泪睡了

是的,很快我将再次升起
追赶上另一片云告诉一个人是如何独自
烧开了一锅水,她是如何将那些土豆和面
做成了爱心菜,孝敬饭,以及一勺勺生活的汤

我将牵住一场雨水的衣襟
像孩子那样哭



    读到于贵锋的《炊烟》我最初有些提心吊胆。在一个“乡土”已经被写烂的语境下还有诗人敢写“炊烟”这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而于贵锋是以从“高处”回到“原点”的倒退式的拨转指针方向的方式重新带我们回到了曾经无比熟悉又如此陌生痛苦的“乡土”记忆之中。这让我想起的是曼德尔施塔姆的《列宁格勒》的第一句——“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于贵锋做到了这一点——熟悉的痛苦。是的,我们可以抒写任何题材,关键是在诗行转换中是否提供了一种新的质素。而于贵锋的《炊烟》显然让我们经历了“我回到我的乡村,熟悉如眼泪”这样的疼痛。

    ......

    当然,也需要提醒于贵锋....以及还在努力写作同类题材的诗人们注意,“乡土”经验不只是疼痛和眼泪。当下的“乡土”所呈现的精神向度不仅极其多元,而且充满了荒诞性和吊诡性特征。还很少有诗人真正具有还原当下正在动荡、拆毁和消弭的“乡土”的本相的能力。

(摘录自霍俊明《古老的敌意与新鲜的荆棘》)



--------------------------------------------------------------------------------------

                                 

                               五、某日,收到于贵锋的诗集《雪根》


                                             雨林



那天,早晨刚被一场冬雨打开
天空被雾霾笼罩。拆开一本书之前
那些雪肯定憋住呼吸。它们在一首首诗中
拥有着一个个自己的家。时值春运
从兰州到天水的途中,它们冬眠于一只信封
或者在一些黑暗的时光中窃窃私语
不冷也不怕。这个叫于贵锋的甘肃诗人
耗费了20年的时间,让它们的身体
藏着心跳、火焰、刀刃或者一些更深的秘密。
一路的颠沛流离啊,终于抵达一座陌生的城市
我小心的拆着这本从远方寄来的书
真怕惊醒那一朵朵正在酣睡的雪花
更怕这云雾弥漫的天气遮盖了它们的美丽
让它们看不清楚这位爱它的人比自己更纯洁的脸
现在,当这本书被我轻轻捧在手中
这些掩埋着根的雪,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下了多年的雪
在异乡纷纷睁开了明亮的眼睛,并说着相同的话:
“主人,我已到达!他已坐在我们的房子做客!”
2013-1-31



-------------------------------------------------------------------------------------------

                                    

                                    六、命运悲剧的可能

                                            宫白云

  
  于贵锋这首诗写得至为感人,语言的背后触及的是现实的真相以及命运的困境,这一深重的主题被他以油画般的质感和细节性的张力奇异地呈现,让我们全身心地感受着一幅底层平民命运沉浮的人生图景,并让一种悲悯无声地流动。语句看似“随意”,其实隐含着诗人千锤百炼的智慧和技巧,使用物象场景置换人物、时间与空间的手法也十分高超,句与句及节与节的相互转化和映照非常巧妙。特别那些让人一看就心领神会的东西像无形的手,牵引我们内心无言的痛感,使这样的“离乡”与“还乡”变得前所未有地悲凉。就像深陷于深谷之中,尽管“这儿”,有“青山,河流,大片野花”,“有新建的房子和新婚的妻子”,有“秀美如画”,但这些“像尘埃”的人依然会踏上离乡背井之路,最后“带着衰老的骨头”回来了,“无言,或枯竭的澄澈”,这里的每个字、词都饱含着泪水、纪录和解释。这样的诗歌散发的悲哀气质,让我们相信命运悲剧的可能。


附:



《这儿》

           
  青山,河流,大片野花……但他们仍旧像尘埃
  努力踮起脚。仍旧紧紧地抓住风,要走……
  
  日复一日,他们积攒着粮食和上路的力气
  偶尔扑打蝴蝶,然后沉默
  偶尔,眼中映出彩虹
  
  他们在望什么?这儿,有新建的房子和新婚的妻子
  这儿,那些离开的人说
  秀美如画
  
  那些离开的人回来了
  带着衰老的骨头,无言,或枯竭的澄澈
  
---------------------------------------------------------------------------------------
  
  
七、“那些一经写出的生活,于我也算是完成”
  ——读于贵锋诗集《雪根》



雅克



    首先,说说诗集《雪根》中的一首诗歌:


    《秋天的酒杯》  


      蟋蟀贫寒,痛饮空阔秋风。
    一只豹子对着破碎的另一只
    努力不醉,不碎。

    一只杯子尽可空
    或含住奔跑山峦
    或灌满静默流水



     2007.8—2008.2



    对以上这首短诗,只做以下几点阅读提示,供参考:

    1、蟋蟀与人的同构。是在说物,但也是在说人、说事;“蟋蟀贫寒”当然说的是人的贫寒,但首先是蟋蟀自身的贫寒这一所指事实,其次才是人的贫寒这一能指事实。对于人而言,不只是物的贫寒;所以从事实的所指到诗歌的能指,就有了丰富的象征与隐喻。

    这短短的六行诗,每行都可作如是解;

    2、由“蟋蟀贫寒”到“痛饮空阔秋风”,是一个事实到另一个事实,但不是逻辑关系;它们:“蟋蟀”、“贫寒”、“痛饮”、“空阔秋风”,它们之间是互相构成与互相阐释的关系;通道是“秋天”;

    3、这里的秋天,说的是秋天累累的收获或金黄的果实之后的“萧杀”,是纠缠于“萧杀”与其一再逼近的气息之中的沉思;

    4、但一切都还是不甘愿就范的,比如豹子,活着的意义正在这样艰难的挣扎与不弃之中:“努力不醉,不碎”;

    5、由“醉、碎”到“杯子”,已是第二次合乎情感与想象的顺流而下,但也正是经历了前面第一次的险滩之后,所以有了后面的开阔与坦然接受:“尽可空”、“或含住”、“或灌满”;

    6、“奔跑山峦”、“静默流水”,这个怎么样?惊险!是事实么?那么是虚幻?都不是?那么是什么?是什么?你问谁呢?问你自己吧!

    它们可能“奔跑”,它们也可能“静止”,它们还可能在“奔跑”与“静止”之间。

    它们既都是事实,也都是虚幻,也什么都不是!或许就只是如所说:“奔跑山峦”、“静默流水”,一切都取决于你在哪里!你的心在哪里!

    7、之后再次回到题目“秋天的酒杯”,这杯中是一杯怎样的酒呢?“各随所解”吧。总之已经不只是蟋蟀的问题,也不只是豹子的问题了。

    8、在这里,比较关键的一点是:诗歌中作为语言符号的蟋蟀、豹子的“音高”是与秋天田野中的事物本身的蟋蟀、豹子的“音高”一致的:都是生命面对“萧杀”的发声。

    就是我们不想到自己,就是我们仅仅只观注蟋蟀,也会为生命本身而写而读而叹。



    他给“黑暗”涂上了一层属于自己的独特反光!

    他在用各种相对宽容的心态修复童年的记忆与致命的伤!但我们都知道,我们永远也回不去了,或许我们就根本不愿再回去,只是那“伤”在一再提醒我们,所以诗歌替代它们、更是替代我们,轮回与活着!

    整部《雪根》,每首都有触动人神经之处。写作在这里,更似一种暗中的自我治疗;现在,阅读更似一种为了遗忘记忆的练习;而评说似重新揭痂,疼痛的却是我!


   

    其次,可以这样说:

    在他的诗歌(于贵锋诗集:《雪根》)中,我听到有一种声音,或者说,他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声音,由于他的持久的耐力与坚守,在众多的杂音与高音都相继疲倦与退场之后,它显得更加清晰与节制。但在我听到他的声音之前与之后,即使在这一听的过程中,我读到的更多的诗歌,即使是极为简单的白话,它们中也是杂音都太多,就像进入了菜市场一样,充斥着各种欲望的叫卖声,甚至有些竭斯底里。这些声音在相互对抗的同时,也在互相抵消。
    但他却一直在以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在说话,或者说,他一直都在小心谨慎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声音。他的这种声音与寻找保持了下来,也由此,他的诗歌有了属于自己的尊严。
    在他的诗歌中,大多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更多时候是沉默到几乎就似不存在的那些事物。更为重要的是,他与这些事物的音高保持严整的一致。而这音高正是属于“这一个地域”和“他自己的”。这是一个诗人对自己与自己生活的世界的诚实,也是“自我庄严”。
    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时刻关注的是“本土”的“这一个”、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让渡来的生活,或者说,不全然是,至少是经过他基于自己的生存辨认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他的诗歌中的“音高”与这生活的“音高”的一致。
    这些生活中的人、事、物,因他的诗歌写作而得以再次在轮回中免于被遗忘与遗弃、侮辱与损害。它们在诗歌中获得了各自的尊严。而这也正是诗歌的高贵与尊严,诗歌正是在这一点上,而让人敬畏与热爱。



    最后,以他的诗集(于贵锋诗集:《雪根》)中的目录,组装诗歌一首,以示对他诗歌写作的敬意与赞叹:



    读于贵锋诗集《雪根》,以其诗集目录组装诗歌一首



    处理死亡,会多花点时间
    在轮回里
    依然是
    独自安顿灵魂的人

    雪人,毒唾液,十八拍,记事本
    都是秋雨,是小令,是银子
    与青芒

    我们,且遗世,独立——


       2013-01-31 11:41:34



    补记一句,题目之所以被冠以“那些一经写出的生活,于我也算是完成”,我想,对于我们而言,一方面是一种交代,也就是期望一种结束;另一方面是,我们也都期望有另一种开始。

    “不为其所累”的开始?




2013-2-21

--------------------------------------------------------------------------------------------------





八、癸巳夏《雪根》谈记


谈者:阳飏,人邻,古马,俊宏,习习,晓琦,杜元。
时间:2013年6月22日
记录:于贵锋根据嘈杂录音记其大略


其一曰:伊始喜大、喜长,简短为上。
其二曰:似隐士,诗使其难隐。
其三曰:《冬暮·静》打破对其诗歌固有看法,为其最好。妙在以自然、以景物说话。干净。
其四曰:诗画同道,惟准确而已;准确多途,诗多法,如同笔墨,无对错,合身为好,最大程度呈现自身优点为好。
其五曰:人命天定,故而可只画天,将天涂成粉色。
其六曰:翻之何处,亦可接读。此为好文,好诗。
其七曰:情大于理为好。偶一侧身,侧面更美,《小令》是也,为其里程碑式作品。
其八曰:理大于情,全知视角,不好,无有余韵。其与人如此印象久矣。
其九曰:见到青海湖,其不吐也。美。
其十曰:沉入内心的写作。
其十一:有一分界线。离开故土的写作,不喜。
其十二:坚定,写透。
其十三:“乳房大,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乃非其风格。
其十四:可泥沙俱下,但句必无废字,如“无边落木萧萧下”。
其十五:无懈可击,不一定最好。
其十六:尽力在压理。

……



------------------------------------------------------------------------------------

九、我不能暴露他们的藏身地

简明



    最强力的诗歌,是那些像现实一样粗砺而运动着的诗歌——是那些具有现场“欲望”,并肩负“运动”使命的诗歌。运动是生命之核,完美是运动终极,而“粗砺”则散发出“活”的气息。因此说,残缺之美是一种现实的活生生的朝阳之美。
    一个诗人的存在理由,来自他的诗歌作品的生命活力。于贵锋诗歌现实气息极其浓烈,我们跟随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能够真切体味到于贵锋描摹芸芸众生、关注卑微渺小生命状态的细腻笔墨和细节刀锋。

    于贵锋诗歌具有力透纸背的功力。从“蚂蚁”到“秋风押运的卡车”,再到“带着衰老的骨头”回来的人,于贵锋关注的是那些沉浮在社会最底层的、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他们像尘埃一样在阳光下无助漂浮,他们的灰色成就了于贵锋诗歌的悲悯视域和感伤气质。为了“偶尔,眼中映出彩虹”,“努力踮起脚。仍旧紧紧地抓住风,要走……/日复一日,他们积攒着粮食和上路的力气/偶尔扑打蝴蝶,然后沉默/”,直到“那些离开的人回来了/带着衰老的骨头,无言,或枯竭的澄澈//《这儿》”。

    谁来温暖他们“喘息的心脏”,谁来慰藉“秋风中,那些簌簌的骨头”,是诗人仰面苍穹的天问;他们的卑微使得我们万万“不能暴露他们的藏身地”:“就这样背着草叶的粮食/就这样振动梦的翅膀驳斥幸福的谎言/就这样在黑暗的洞穴里教育下一代/就这样咬啮阳光的骨头/就这样在大象身上寻找出路/就这样生/就这样死/就这样无声/无息/就这样/小//《蚂蚁》”。

    无论蚂蚁还是人类,都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卑微生命,或小或大,殊路同归;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破损之处才是锋利之处或巩固之处,比如断骨与断骨再植;万物拥有同等神圣的天赋与尊严。


附:




就这样背着草叶的粮食
就这样振动梦的翅膀驳斥幸福的谎言
就这样在黑暗的洞穴里教育下一代
就这样咬啮阳光的骨头
就这样在大象身上寻找出路
就这样生
就这样死
就这样无声
无息
就这样


《秋风押运的卡车》

多想站在城市的出口数一数
这些五吨皮囊承载十吨希望的耗子
多想做一个桥墩子
说出夜色的速度和重量

这夜晚构成的另一世界
捆绑妥当的梦境,此刻要醒了
缩在衣服里的困顿灯光,喘息的心脏
我不能暴露他们的藏身地

抽着劣质烟,他们答应有机会带我奔赴遥远的西藏
遥远的,像蓝天下浪漫的旅人
他们发誓不赌博,不喝酒,不拿手电筒照着路边的荒草
秋风中,那些簌簌的骨头

--------------------------------------------------------------------------------------------

十、推荐语


某某某



  

于贵锋是甘肃最有棱角和个性的诗人。他不必依从外力写诗。他只是从“外面”大量运回到遇到或者追寻到的事物,将它们摆开来,相其特质,再细心地一批批倒进自己的一个个八卦炉里。然后,他就在炉下辛苦“做法”。许久之后,一个个八卦炉开启:灵感滚滚,胜金赛玉。他也是很少的对“词语”和意象恭敬的甘肃诗人,许多时候,他宁可使它们“守身如玉”,也不轻易对其动手动脚,一旦动手,他务求使其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无一赘余;此等眼力与功力,甘肃诗人中少有人能望其项背。于贵锋的作品不是快餐,他坚决拒绝瘦肉精、地沟油;于贵锋的作品诗补药,但绝对不是人人可食可买得起的六味地黄丸、壮腰补肾丸之类。他的技艺使得任何用在他作品中的哪怕最普通的词语,都起着最为名贵的作用;于贵锋的作品也是浓缩的特供饮品,需要你兑上大量的经历、想象、情感……这样,你也许才可以品到其真正的沁人心脾的滋味,吸收到真正壮人心身的营养。



【我的附注:这是一位朋友给某地方刊物写的推荐语,所发诗作是《小令》中的15首。这是很好的“广告语”,写得非常精彩。但有一点意见,就是希望朋友们在表扬和批评时,不要和其他人比较。我之认为批评文字中不好的“文风”,不希望在朋友身上出现。但也仅限于此,朋友的好心我心知肚明;如果有谁因此而误解我的朋友,那也是我的原因。一个透明的人,他心无芥蒂。细细品味这位朋友的文字,还是有许多话中话的。  ----希望朋友们批驳我,也批驳他们的夸奖。】



------------------------------------------------------------------------------------------------

十一、来而不往非礼也之礼物一


杏黄天



依然是

——给贵锋

我们各自造一座埃菲尔铁塔,但要涂上适宜的油漆
如此保证千年而不烂朽
我们各自建一座自己的紫金山天文台
因为宇宙近似于一个球
所以我们以自我为中心

你竭力要避开的那些伤害,我会直面
你取笑我说:“我是一个害羞的人,而你是一个高傲的人。”
其实,都是些无知的人

所以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之际,我们要保持相互
中伤,而不是都已经掉进了那阴沟里
却还是在一味仰望星空

2011-12-2 :02

【我的附注:这是杏黄天针对我的《万株雪》而给我的回礼。平等,独立,是我所喜欢。我把它看作对《雪根》质地的一种评判】



------------------------------------------------------------------------------------------

十二、翻译

殷晓媛





《The Desolate》


Written by Guifeng Yu; Translated by Xiaoyuan Yin






The blue dome is a cap growing smaller but heavier
spanning the gap between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In a future life, the world will be another vanity fair
And I will present myself as an illiterate preacher
through whose dreams shadows of towering letters swim
and I will take a gush of fresh spring as a revelation

When I overlook the ridges of the open wild
a cloud of falsehood
promised me a fallacious truth



附原文:



《荒凉》



天空像一顶越来越小但更重的帽子
在开始和结束的中间

来生,人间繁华
我像传说目不识丁的口授者
梦境中有文字挥之不去的山影
还是会把一股清泉    当作天启

面对匍匐空旷大野的脊背
一朵谎言的云
允诺了虚妄的真



【我的附注:这是迄今为止我唯一一首被翻译成外语的诗。翻译,也是一种认同吧。】



------------------------------------------------------------------------------------------

  


http://blog.sina.com.cn/yuguifeng



作者: 北残    时间: 2013-7-17 16: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于贵锋    时间: 2013-7-17 16:06
北残 发表于 2013-7-17 16:02
诗歌很好,此贴也很有创意,问候。

谢谢北残。请多多批评。
作者: 北残    时间: 2013-7-17 19: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十五岚    时间: 2013-7-17 20:39
好方式,让人能 学习。问好于贵峰老师。
作者: 程洪飞    时间: 2013-7-17 20:46
读诗读评都有启示,例如:“痛苦或许更接近生活的真相,甚至更切近真理,但终不能视痛苦绝对价值,否则人真的没有出路”。“你活着吗,吐出词语之前,先吐出压在生活上的秽物”。慢慢的读,仔细品尝,这来自土壤深处的“盐”。
作者: 于贵锋    时间: 2013-7-18 08:40
十五岚 发表于 2013-7-17 20:39
好方式,让人能 学习。问好于贵峰老师。

主要是倾听意见。问好
作者: 于贵锋    时间: 2013-7-18 08:41
程洪飞 发表于 2013-7-17 20:46
读诗读评都有启示,例如:“痛苦或许更接近生活的真相,甚至更切近真理,但终不能视痛苦绝对价值,否则人真 ...

谢谢你读。夏安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3-7-18 09:23
来学习,好诗好评{:soso_e181:}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3-7-18 09:42
学习{:soso_e181:}
作者: 于贵锋    时间: 2013-7-18 11:02
西沈 发表于 2013-7-18 09:23
来学习,好诗好评

多提意见。
作者: 于贵锋    时间: 2013-7-18 11:03
筷子 发表于 2013-7-18 09:42
学习

想听意见啊。夏安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3-7-21 17:30
嗯,辑录也好。
作者: 于贵锋    时间: 2013-7-22 13:46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7-21 17:30
嗯,辑录也好。

张兄多批评。问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