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把一个有关口语诗的跟帖单独发在此处 [打印本页]

作者: 唐突    时间: 2012-4-11 12:34
标题: 把一个有关口语诗的跟帖单独发在此处
本帖最后由 唐突 于 2012-4-11 12:57 编辑

口语入诗,并不是开口说话就是诗,一些反对口语诗的人,抓住口语诗中一些新手的习作和一些人的戏作,大肆攻击,说糟蹋了诗歌,其实书面诗人对诗歌的糟蹋更甚,口号诗,颂歌体,谜语体,形式主义,改写体甚至抄袭,等等,这些书面诗人对诗歌的破坏甚至是以卫道士的面孔出现的,这和中国的政治十分相似.

以口语入诗,其严肃与严谨比以往的书面诗人必须做得更好,难度也更大,因为会有创新.一些仿写口语诗的人,以为这就可以证明口语诗很容易写,那是一厢情愿的\敌意过甚的强加,有一些甚至让我想起了文革中的行为,那种阶级斗争的/你死我活的思维.


我甚至认为,可以被大量仿写的作品,无论它是习作还是戏作,它能被出现各种版本的仿写,它在形式上就有成功之处,它的成功就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仿写者是仿写了哪个作品.在我看,这正是对模仿的拒绝与杜绝.

口语诗中的不成熟作品与戏作,是口语诗中的低端作品,数量多,就像一个广大的基础.高端建筑这个基础上.但我们能否定这个基础吗?


再补充几句话吧,阶段性经典作品的形成,有时候并不是严肃的事情,而是事件,乌青的这个云很白,有了这么多仿写,倒有了成为阶段性经典的可能,做为一个事件吧.嘿嘿,有时挺搞笑的,当整个社会文化处在现在这样的时期是,意外的事是很多的.

不多说废话了.转过来新诗典中最近的一首口语佳作.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4-11 15:36
阿唐文章写的好,诗选的不好。这首应属废话诗。宜选个既是口语的,又有内涵的。个见。
作者: 王柱山    时间: 2012-4-11 16:01
不欣赏这样的诗歌。个见。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4-11 17:40
同意唐突君观点。我以为——
1、或者可以将口语入诗与书面语诗看成两种风格,那么,两类诗中各自有习作、戏作和大作等等。因此,诗的成就不在于是口语或书面语,只有诗性标准
2、至于仿写,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诗,都不在于仿写本身,而在于结果。而被大量仿写肯定自有其亮点与空间,除了赠索酬答的交往戏作。
3、“广大的基础”与这个基础上的“高端建筑”.在口语、书面语诗中,道理也是一样的吧。
4、对两类风格的诗,欣赏可以有好恶,研究则不能。
——供参考哦,呵呵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4-11 17:43
对了,伊沙这首诗,诗性在“我在想”之后,欣赏。
作者: 唐突    时间: 2012-4-11 17:50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4-11 15:36
阿唐文章写的好,诗选的不好。这首应属废话诗。宜选个既是口语的,又有内涵的。个见。

树春,这个非常有内含,仔细读.我们这个社会就是蚊子太多了,自己不会造血.
作者: 唐突    时间: 2012-4-11 17:52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4-11 17:43
对了,伊沙这首诗,诗性在“我在想”之后,欣赏。

这个是伊沙选在新诗典的诗,作者是白立.
作者: 唐突    时间: 2012-4-11 18:16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4-11 17:40
同意唐突君观点。我以为——
1、或者可以将口语入诗与书面语诗看成两种风格,那么,两类诗中各自有习作、戏 ...

看成两种风格是对的,依我看,新诗形成百年,到现在越来越重视口语入诗,就是一个进步,意义非常大,百年前,主要是白话文的兴起,百年后,口语诗的兴起,意义不亚于白话文的兴起.这样看,口语诗对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大于现在的那些书面的/从唐诗宋词中去找语感甚至诗感的作品.

我为什么不喜欢现在书面语的诗歌,是以下原因,白话文兴起之后,改变了中国,但到1949年,政治话语成了主宰,将白话文引向了政治性极端,形成了书写性的假大空的话语系统,书面的诗歌同样如此.但在民间口语中,还是保持了语言的真实,所以,从口语中汲取活力,以口语入诗,才是真正的回到诗歌.

书面诗歌中,当然也有好作品,伊沙所主持的新诗典中,有一些就是书面语的,这样的书面面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是去除了假大空的.诗歌形式一般不是单独产生的,它与内容一起产生,以前政治性的假大空.存在了几十年,许多诗人是读着这些诗歌,受着这种体制性的诗歌教育长大,中毒很深而不自觉.还以为那些形式就是标准.
作者: 唐突    时间: 2012-4-11 18:18
王柱山 发表于 2012-4-11 16:01
不欣赏这样的诗歌。个见。

不欣赏没关系.如果我不欣赏你欣赏的,也请说一句没关系.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4-11 18:56
唐突 发表于 2012-4-11 18:16
看成两种风格是对的,依我看,新诗形成百年,到现在越来越重视口语入诗,就是一个进步,意义非常大,百年前,主要 ...

是的,口语诗从80年代中期出世伊始,即以抵触意象,抵制政治、战争话语为标志的。后者显然是成功莫大的;前者依然在进行中。

在五四白话诗与书面语诗之间以及与当下口语诗之间,还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对,是伊沙“诗典”中的这首诗(立白),诗性在“我在想”之后,欣赏。呵呵
作者: 青鸟    时间: 2012-4-11 19:38
探探非常有意义!{:soso_e181:}
作者: 周旋    时间: 2012-4-11 20:54
唐突 发表于 2012-4-11 17:50
树春,这个非常有内含,仔细读.我们这个社会就是蚊子太多了,自己不会造血.

我喜欢这样的诗歌!
作者: 也平    时间: 2012-4-11 21:07
喜欢,支持您的观点!!
作者: 情殇幽过    时间: 2012-4-11 21:17
口水也有肝细胞!支持一下,因为我也口语!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4-11 22:11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2-4-11 23:20 编辑

这首诗有深意:隐射,贯穿始终;以血为生的除了蚊子,还有谁呢?我们不仅会想,而且要想,当祥林嫂听见屋外有人喊,狼吃人了,嫂子不以为然,心想管他呢,有没有咬自己,然而当她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顿觉紧张,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她疯狂地奔出门去--山石背后的一摊血、鞋子和几根骨头历历在目;还有“另一种颜色的血”--不说大伙都明白暗指写什么。除了红色的人血、及动物的红、蓝色血,余下的就是“黑色的血”了,由于低等动物及植物的血的基因改变缓慢,可高级动物的直立行走的人类,据说:黑心的人,血是黑色的。
作者: 深海之蓝    时间: 2012-4-12 01:09
拜读!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