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在中国。口语诗不可能成为经典。 [打印本页]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5 23:56
标题: 在中国。口语诗不可能成为经典。
一直存在对当代诗歌现状的不满。一直想对当代诗歌现状进行痛批!但是自己太懒了,一直都舍不得动笔。
今天喝了两口小酒,终于长脾气拉!
首先就要拿口语诗开刀——
1、说它是口语诗只是大家都这么叫,便于认识我才这么说的。到底算不算诗还有待商榷。
2、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文化特征。众所周知在东方,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体现的特征是婉约含蓄,提倡将诗意孕育情景中。而后来的西方口语,虽然在语言上简单易懂,但是相对于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以及理解方式存在驳斥。而我觉得,文化的本土性尤为重要。
3、口语诗派一直强调的现场发声,对于诗歌来说,其实完全一文不值。如果真做到那样,诗歌带来的只会是阅读上的快感,是很难带来审美的意境体验的。
诗歌在西方发展到口语诗,只能是因为那个地域的文化存
在适合那种诗歌语言的土壤,不代表具有普遍适用性。关注本土文化才是诗歌真正的出路。。
喝醉了。有点语无伦次。
没有举例是因为不想让人误会借人炒作。
——我没那门子功夫。

作者: 旭陞    时间: 2012-4-16 09:35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4-16 12:29
介绍点经典的来。
作者: 楚天之云    时间: 2012-4-16 14:35
任何诗歌流派 肯定会有自己的经典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4-16 18:09
那些迎合世俗的分行排列,捡得的散文和小说抛弃的边角料,确实一文不值。之所以它能火一下子,唬住一些人,是因为盲从权威。盲从在中国也是特色,在诗坛也不例外。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6 18:50
旭陞 发表于 2012-4-16 09:35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6 18:54
王法 发表于 2012-4-16 12:29
介绍点经典的来。

《再别康桥》《风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樱花赋》....还有很多呢。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4-16 18:55
九尾紫 发表于 2012-4-16 18:54
《再别康桥》《风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樱花赋》....还有很多呢。

来点后现代的。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6 19:11
楚天之云 发表于 2012-4-16 14:35
任何诗歌流派 肯定会有自己的经典

拿口语说。伊沙属于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吧,他的一首《车过黄河》被业界一部分诗人奉为经典。但是经典再哪里?不就是最后那句‘只一泡尿功夫/黄河已经流远’,因为采用意象间巨大的落差形成的冲击让人震撼么?从而也掀起一阵解构神圣的浪潮。说好听点是万事俱备时,他借了东风的名,成为了口语诗爆炸的导火线。因此我一直觉得《车过黄河》的功能性远远的大于了其审美价值。作为经典是不够格的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6 19:11
如果累 发表于 2012-4-16 18:09
那些迎合世俗的分行排列,捡得的散文和小说抛弃的边角料,确实一文不值。之所以它能火一下子,唬住一些人, ...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6 19:28
王法 发表于 2012-4-16 18:55
来点后现代的。

后现代在中国诗坛的发展并不成熟。而王老要我从中挑选经典的要求,对小生来说就有点强人所难了。并且我认为王老对于经典的认知和我并不一样。我觉得经典的东西不是一群人或者是一小撮人推选出来的东西。那种作品最多只能算作优秀。只有能够唤起大众的情感体验的作品,才能够有资格称为经典。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4-16 19:41
九尾紫 发表于 2012-4-16 19:28
后现代在中国诗坛的发展并不成熟。而王老要我从中挑选经典的要求,对小生来说就有点强人所难了。并且我认 ...

走好自己的路。写好自己的诗。握手。问好。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6 19:47
王法 发表于 2012-4-16 19:41
走好自己的路。写好自己的诗。握手。问好。

王老的这两句话深奥了。值得深思。问好、呵呵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4-16 19:59
九尾紫 发表于 2012-4-16 19:47
王老的这两句话深奥了。值得深思。问好、呵呵

有些命题十万年也难论出结果。写就是了。对吗?小伙子。我什么诗都写,也都喜欢。我不排斥任何流派和手法。只要诗好。(你的<雨夜>创刊号的,就是我推荐的。)尽管我不赞成你对(口语诗)的否定,今后你有好诗,我照样推荐。文无定论,切切不可随意否定他人。握手。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4-16 20:01
都走一条路,都唱一个调,有意思吗?
作者: 戏言    时间: 2012-4-16 20:12
看到标题,心里小颤了一下,便进来看看。

能理解楼主的心情,因为楼主和我的观点差不多是一致的,唯一的不同,可能在于我对口语诗并不排斥吧。虽无好感,但也任其葳蕤发展。楼主讲到东西方土壤的问题,我也比较赞同。

若是抛开功利写作来看,有些人是为自己而写诗,只求自己在创作时获取些许快感。有些人为他人写诗,为的是为他人带来启迪与思考。个人觉得,为自己而写作在觉悟上,并不列于次等。诗这种东西很特殊,并不是一定要反映出个什么社会现状和事实(这一点长篇文字能做得更好)。

在诗歌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充分展现诗人的意图,我们在探索中曾经寻找过很多办法,包括口语诗这类夺人眼球的方式。熟悉美国诗人爱伦坡诗歌理论的人都知道,他讲究的是瞬时性,他强调诗歌的篇幅有限,必须在这种前提下尽可能调动读者的感官,给读者的内心积留下最深的印象。

这可能也是口语诗力求达到的一种效果吧。

由于我对口语诗的模式并不了解,所以无法体会到其所为的快感与爽畅,故持一向观望态度。
其次,我认为口语诗的界定是一个问题。并不是说文字略带粗俗便是口语诗了,有的口语诗也很精巧,无论是结构、暗喻,都属于上乘。无论盲从也好,噱头也好,炒作也好,毕竟能够有一大群追随者,这并不容易。

若真是逆众而行,那些难以服众的事物,消亡则是唯一的下场,所以对口语诗歌,虽然觉得难免有些粗鄙,却并不焦躁。对于美的追求,必须向内、隐忍、隽永,这些是我所坚持的。若一方不能使另一方消亡,那便一时地并肩共存,最后,赞同声多者胜。

这一切,还有待时间来考证。
口语诗直白易懂,读起来酣畅。而传统诗歌含蓄细腻,回味无穷。
我的老师之前说过,牛饮可止渴,细水可长流。前者虽有一时之势,却比后者在流传性和耐读性上差一些。大概是这两类诗歌至死纠缠的原因之一吧。
作者: 张洁    时间: 2012-4-16 22:10
诗歌,审美价值,位列第一——是为首义!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7 00:23
王法 发表于 2012-4-16 19:59
有些命题十万年也难论出结果。写就是了。对吗?小伙子。我什么诗都写,也都喜欢。我不排斥任何流派和手法 ...

呵呵。可能是的吧。我其实就是想提出口语诗的弊端。有言语不周的地方请多担待。呵呵。还有,谢谢你的推荐哦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7 00:26
戏言 发表于 2012-4-16 20:12
看到标题,心里小颤了一下,便进来看看。

能理解楼主的心情,因为楼主和我的观点差不多是一致的,唯一的 ...

呵呵,咋个你的回复比我的正文都多。。。。。。。。
其实我也不是反对诗歌进行突围。口语诗为新诗做的贡献大家都看的见。但是对没有完善的地方进行改善还是很有必要的,,,,嘿嘿。你打字真厉害。我佩服你!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7 00:27
张洁 发表于 2012-4-16 22:10
诗歌,审美价值,位列第一——是为首义!

恩。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哦。美女姐姐。。。。。咱俩算是走到一路啦。。。
作者: 张洁    时间: 2012-4-17 00:39
九尾紫 发表于 2012-4-17 00:27
恩。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哦。美女姐姐。。。。。咱俩算是走到一路啦。。。


作者: 超子    时间: 2012-4-17 02:39
我不排斥口语诗歌。
但我也更喜欢追求美、韵律等诗歌。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4-17 09:38
酒后吐真言,似是真理。
作者: 戏言    时间: 2012-4-17 10:49
王法 发表于 2012-4-16 20:01
都走一条路,都唱一个调,有意思吗?

附议。百家争鸣最真实、最完整的状态,也是多元化事物的本来面目。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4-17 10:51
戏言 发表于 2012-4-17 10:49
附议。百家争鸣最真实、最完整的状态,也是多元化事物的本来面目。

谢谢。握手。问好。
作者: 戴海伦    时间: 2012-4-17 11:55
这个说法很中肯!支持
作者: 雨片    时间: 2012-4-17 17:54
本帖最后由 雨片 于 2012-4-17 17:57 编辑

口语诗看是好写,但是写好一首口语诗,是一件不易之事。愿楼主不要排斥。这已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半壁江山了。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7 20:03
超子 发表于 2012-4-17 02:39
我不排斥口语诗歌。
但我也更喜欢追求美、韵律等诗歌。

问好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7 20:06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4-17 09:38
酒后吐真言,似是真理。

呵呵。没有真理。我是一个怀疑主义者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7 20:07
戏言 发表于 2012-4-17 10:49
附议。百家争鸣最真实、最完整的状态,也是多元化事物的本来面目。

争议的最终目的还是寻求一种高度的统一与和谐。我喜欢有争议的东西。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7 20:08
戴海伦 发表于 2012-4-17 11:55
这个说法很中肯!支持

谢谢。问好。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7 20:09
雨片 发表于 2012-4-17 17:54
口语诗看是好写,但是写好一首口语诗,是一件不易之事。愿楼主不要排斥。这已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半壁江山了。

半壁河山也看不到一首经典。难过呢
作者: 戏言    时间: 2012-4-17 20:26
九尾紫 发表于 2012-4-17 20:07
争议的最终目的还是寻求一种高度的统一与和谐。我喜欢有争议的东西。

听着这口吻是酒醒了。笑。
争议的东西往往给我们更多的方向和出路。我们追求的的确是和谐统一,但那也只是理想,无限靠近却不可企及。任何一种看上去和谐统一的事物(你懂的),内部都是矛盾而分崩离析的。
作者: 雨片    时间: 2012-4-17 21:15
九尾紫 发表于 2012-4-17 20:09
半壁河山也看不到一首经典。难过呢

在此论坛,随便一看便是。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4-17 21:34
口语、非口语之于诗虽然不仅仅是工具,但毕竟是符号。而符号操作者各有所长,关键是诗最后的定型。任何语言风格的表达都有经典,而不同风格之间难有可比性。创作可以有好恶,欣赏也允许,唯研究应该避免哦,呵呵。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4-17 21:35
戏言 发表于 2012-4-17 20:26
听着这口吻是酒醒了。笑。
争议的东西往往给我们更多的方向和出路。我们追求的的确是和谐统一,但那也只 ...

触及到了根本,呵呵。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8 13:19
戏言 发表于 2012-4-17 20:26
听着这口吻是酒醒了。笑。
争议的东西往往给我们更多的方向和出路。我们追求的的确是和谐统一,但那也只 ...

嗯、说得很对。所以世界才会产生各种形式的抗争以及求解放。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8 13:22
雨片 发表于 2012-4-17 21:15
在此论坛,随便一看便是。

心里有杆秤,每个人都有对经典不同的释意。保持本心就好。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8 13:25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4-17 21:34
口语、非口语之于诗虽然不仅仅是工具,但毕竟是符号。而符号操作者各有所长,关键是诗最后的定型。任何语言 ...

无为老师批评得有道理。我原本是从事创作道路的,不该参和进来。谢谢指点迷津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4-18 15:07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4-17 21:34
口语、非口语之于诗虽然不仅仅是工具,但毕竟是符号。而符号操作者各有所长,关键是诗最后的定型。任何语言 ...

赞同教授——一锤定音。握手。问候。
作者: 雨片    时间: 2012-4-18 17:00
九尾紫 发表于 2012-4-18 13:22
心里有杆秤,每个人都有对经典不同的释意。保持本心就好。

失本心而求的诗作,大多是空洞之物,不足一看。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8 17:29
雨片 发表于 2012-4-18 17:00
失本心而求的诗作,大多是空洞之物,不足一看。

凡事要多看多想多动手。不要像我,我太懒了。
作者: 雨片    时间: 2012-4-18 17:34
九尾紫 发表于 2012-4-18 17:29
凡事要多看多想多动手。不要像我,我太懒了。

很是,不看不读,安知彼此。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4-18 17:57
九尾紫 发表于 2012-4-18 13:25
无为老师批评得有道理。我原本是从事创作道路的,不该参和进来。谢谢指点迷津

创作与理论结合是应该的哦。呵呵
作者: 石少波    时间: 2012-4-18 18:06
多来这样的讨论。九尾紫的认识偏重审美价值,所批评的是当下口语对功能性的偏重。尤其赞同第二点。但是话说回来现在确有口语的环境。
作者: 素手    时间: 2012-4-18 18:15
走好自己的路。写好自己的诗。
口语诗歌我喜欢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8 20:49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4-18 17:57
创作与理论结合是应该的哦。呵呵

所以批评就少不了。哈哈,幽默了、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8 21:03
石少波 发表于 2012-4-18 18:06
多来这样的讨论。九尾紫的认识偏重审美价值,所批评的是当下口语对功能性的偏重。尤其赞同第二点。但是话说 ...

有没有考虑过环境因素养成了当代诗歌的病态?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应该是什么标准,我想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各种形态的存在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必须。其实我认同很多的诗歌体(包括口语)。但是我认同其存在不代表我赞同其表现方式。口语是具有当代性的诗体,但是也因为其当代性的拖累以及限制,成为无法累积历史厚重的骨灰,更无法肩负起经典的意义。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8 21:06
素手 发表于 2012-4-18 18:15
走好自己的路。写好自己的诗。
口语诗歌我喜欢

我也喜欢。喜欢而不盲从,是理性。问好,握手。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4-18 22:33
理解你而且认同你!我也不欣赏这类诗。但用唐突的话说,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胸怀容纳这样的存在。我一直觉得我们的诗歌本源是《诗经》,《诗经》中的唯美意境和唯美语言还是诗歌所必需的。反感那些被捧起来的口语诗。
作者: 雪结成冰    时间: 2012-4-18 23:50
本帖最后由 雪结成冰 于 2012-4-18 23:52 编辑

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对于口语,我也不喜欢,尽管我不否认有些口语写得相当出色。
从本网原创板里所读到的一些口语诗,大部分是快餐式的诗作,读过之后,没有多少余味,个人认为基本上不能够成诗。
口语诗的最大作用,是令诗歌量产化,一个对诗歌质量要求严格的作者,永远无法实行诗歌量产的!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9 00:04
澜水微静 发表于 2012-4-18 22:33
理解你而且认同你!我也不欣赏这类诗。但用唐突的话说,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胸怀容纳这样的存在。我一直觉得我 ...

呵呵。容纳是必须的。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19 00:06
雪结成冰 发表于 2012-4-18 23:50
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对于口语,我也不喜欢,尽管我不否认有些口语写得相当出色。
从本网原创板里所读到的 ...

恩。由此可见口语必定存在诸多弊端
作者: 石少波    时间: 2012-4-19 17:56
九尾紫 发表于 2012-4-18 21:03
有没有考虑过环境因素养成了当代诗歌的病态?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应该是什么标准,我想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

让我们去真正的诗歌的山头站立吧。
作者: 素手    时间: 2012-4-19 18:15
不盲目跟从,但是口语创作我非常喜欢。有的人一出手就感觉非凡,但是并不是所有口语写作都这样,这是一种冷漠的挑战,我非常愿意看见好作品,那是口语的,以民谣方式。
作者: 冰原    时间: 2012-4-20 13:04
兄弟好!我喜欢口语,但我又喜欢海子那样神性的创作,我是不是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握手!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4-20 14:32
对头!口语到书面语有一定距离,书面语到诗歌的语言还有更长的距离。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21 20:34
石少波 发表于 2012-4-19 17:56
让我们去真正的诗歌的山头站立吧。

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只缘身在其中。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21 20:35
素手 发表于 2012-4-19 18:15
不盲目跟从,但是口语创作我非常喜欢。有的人一出手就感觉非凡,但是并不是所有口语写作都这样,这是一种冷 ...

嗯。人类有一种高尚品德叫做:坚持!问好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21 20:36
冰原 发表于 2012-4-20 13:04
兄弟好!我喜欢口语,但我又喜欢海子那样神性的创作,我是不是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握手!

意志的产生源自信仰。我相信你会找到属于你的信仰的。问好哦。
作者: 九尾紫    时间: 2012-4-21 20:38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4-20 14:32
对头!口语到书面语有一定距离,书面语到诗歌的语言还有更长的距离。

呵呵。这句话一下子就表现出距离与美学的关系。汤兄精辟。
作者: 孤独求不败    时间: 2013-5-29 20:58
口语到诗歌是口语诗的广大空间,可以似乎口语,或者成为诗歌,海阔凭鱼跃,天地看鸟飞,其实海天一色,目眩神迷
作者: 旗木宛如    时间: 2013-5-29 23:30
我分不清口语非口语,只是选择贴切的语句表达自我。诗本一家,何必分流派。
作者: 围围    时间: 2013-5-30 00:17
如果站在当时的历史阶段看,我认为《离骚》应该是口语诗。
作者: 围围    时间: 2013-5-30 00:25
本帖最后由 围围 于 2013-5-30 00:27 编辑

口语和书面语——叫自己的娘,有人直呼妈,有人喊母亲,那一种叫法经典呢?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关键是你的想象力、思考力、表现力。口语更接近语言,书面语更接近词语,而诗歌更需要语言。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3-5-30 10:12
是诗不在乎口语不口语。流传千百年的口语古诗,至今仍是口语诗。
不是诗的口语了也不是诗,不口语了更不是诗。无韵朦胧谁也不懂。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6-2 13:44
按菊岭耕夫说:您的诗歌多不讲究诗韵。人民日报讲无韵即非诗。写非诗即违法,知法犯法肆意违法的就不是个人,简直“混蛋”(菊岭耕夫说汤胜林原话)不如!徐静亚说“本网站自由,不存在禁言”。谢谢!明天再见。
作者: 菊岭耕夫    时间: 2013-6-3 14:46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3-6-2 13:44
按菊岭耕夫说:您的诗歌多不讲究诗韵。人民日报讲无韵即非诗。写非诗即违法,知法犯法肆意违法的就不是个人 ...

闲云野鹤疯了,恶意灌水!自我暴露的丑恶嘴脸到此一示!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