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 重温《诗,由流落到宠幸》徐敬亚/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宋志纲    时间: 2012-4-17 13: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4-17 18:47
值得重温!也在《文艺争鸣》发过 。
作者: 宋志纲    时间: 2012-4-17 18: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坠雪无声    时间: 2012-4-17 20:06
诗,将永远地不安。


作者: 宋志纲    时间: 2012-4-17 20: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4-17 23:12
我一直认为,工商社会对诗歌的宠幸,可能出现一种非常可悲的结果:当善良的人们怀着巨大的牺牲精神资助或宣扬诗人的时候,他们帮助的可能不是诗歌第一流的深层艺术因素,而恰恰是诗歌汤锅中表面飘浮着的一层闪亮的油脂,即诗歌群落中最追逐功利的部分,即非诗。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4-17 23:13
不管流落还是笼幸,它骨子里深深的怀疑精神与天然的不合作倾向,常常同时将自己与他人置于尴尬的境地。不管每天上班时的卡夫卡多么温顺与矜持,在他深夜的纸上,他惊悸的心灵永远会不停地颤抖。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4-17 23:16
正是在一次次仿佛逼良为娼就范前的犹豫与羞愧中,历史借助每一个真实的肉身,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巨大转变。诗神垂下圣洁而高傲的头颅,智慧与物质重新进行了一次价值兑换。

这是一个典型的生存遮蔽艺术的过程,一个金钱蒸发诗人的过程。


作者: 宋志纲    时间: 2012-4-18 09: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2-4-19 15:46
我认识的许多诗人已写不出诗了,成了无作品的诗人了。
作者: 寻梅居士    时间: 2012-4-19 17:40
一切的物象,都有其鼎盛和衰亡的过程。诗歌也不例外!
从没有诗歌的年代,到诗歌的井喷,直至泛滥,我们有太多的声音由哗然到寂灭。
这是时代的潜规则!社会形态的产物!
作者: 宋志纲    时间: 2012-4-19 19: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宋志纲    时间: 2012-4-19 19: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