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谢冕:新诗缺乏音乐性
[打印本页]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3-9-25 20:03
标题:
谢冕:新诗缺乏音乐性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谢冕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为现代诗辩护,引发了关于新诗潮的广泛讨论,对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该文为代表的“崛起论”,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在昨天的诗歌峰会上,谢冕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诗歌是精英的、贵族的
山东商报:和古诗相比,新诗的“风骨”是什么?
谢冕:我们生活的当下与古代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但诗人在社会环境的压迫下,保持精神和人格的独立性是一样的,他们同样都在不断抗争,这就是他们的风骨。
山东商报:诗歌是大众化的,还是精英的?又或者可以两者兼得?
谢冕:从诗歌的创作和诗歌的定位来说,诗歌是精英的、小众的、贵族的。但从诗歌传播来说,诗歌的大众化没有错,而且应当提倡。但不是说人人都能当诗人,都能写诗。
山东商报:当您的《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刊发后,各方面的批判相当多。如今回头看看,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谢冕:其实没有什么感想。现在看来,当初的那些批判者忽视了诗歌和社会一样,都应该是不断变革的,诗歌应富有时代精神。
新诗缺乏音乐性
山东商报:中考和高考的语文作文题目中都会有一项“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打压吗?
谢冕:首先我认为语文考试中的这种规定并非打压、歧视诗歌。诗歌是很特殊的文体,它有它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语法要求非常灵活多变。但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用严格、规范的方式来写作,写诗无法体现这些精密的规范,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写诗也看不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多高。
山东商报:儿童的启蒙教育过程中,多用古诗而不是新诗,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谢冕:这说明了传统的诗和新诗之间的竞争力量仍然悬殊。在启蒙过程中,儿童之所以与新诗保持距离,探讨起来非常复杂,但简单来说,就是新诗缺乏音乐性。例如很多人都觉得新诗不容易背诵,因为新诗缺乏内在的节奏感,它的语言和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当然,新诗中的佼佼者也不乏节奏感,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艾青《我爱这土地》。
山东商报: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是怎样的?
谢冕:诗歌离开音乐性之后,就与其它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这种音乐性体现在哪里?押韵、对称、回环反复、互相照应、节奏感等都是音乐性。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
等待伟大诗人的出现
山东商报:对于网络上揶揄的“梨花体”、“羊羔体”诗,该怎样去认识?
谢冕:“梨花体”、“羊羔体”这些名字就是持不同意见的人命名的。以“羊羔体”的车延高为例,他有的诗写得很好,但有人拿出几首他写得不理想的诗进行展示,然后称之为“羊羔体”,命名过程的本身就很随意。
我虽然这样说,但仍然拒绝诗歌创作中的废话、垃圾话、粗鄙话。
山东商报:您在《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中说新诗的道路越走越窄,如今仍然是这样吗?
谢冕:现如今不一样了,社会环境已经改变了,诗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诗人获得了相对更多的自由。但诗人对这种自由的使用应该谨慎,我现在担忧的是这种自由被滥用。同时,对于金钱和娱乐带来的诱惑,诗人们应该坚守精神的高地,要与物质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随波逐流。最后,我想说,我们已经具备了各种条件,只需等待伟大诗人的出现。(本组稿文/记者窦昊见习记者杨洁图/记者王晓峰)
原标题:北大教授谢冕:新诗缺乏音乐性
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09-23/5313078.shtml
稿源:中新网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3-9-26 06:38
十分肤浅的认识而已。
作者:
李明利
时间:
2013-9-26 09:33
对诗歌有不同的看法应该是正常的。
作者:
林黎
时间:
2013-10-20 21:39
这教授跟文盲一样一样的哈~
“诗歌是精英的、贵族的”——吃咱老百姓的粮、喝咱纳税人的水,咋说的都不在谱上?
还“贵族”,那海子生于农村,长在农村,生前一首诗都未见报刊,算哪门子“贵族”?
那《诗经》里的“风”都是你这种鸟“贵族”能作的出来的哈?
你该“贵”在祖坟前好好...像你这种忘祖的东西,还是丢掉你那破帽子,到乡下去种地,都懒的跟你说。
我呸!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