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方文竹的《还乡》目前还是正在处于误读阶段 [打印本页]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4 01:23
标题: 方文竹的《还乡》目前还是正在处于误读阶段
本帖最后由 月夜明朗 于 2013-10-14 01:56 编辑

         初次点评:这首诗写内容很明朗,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当初,我就是这么说的。正因为我觉得这首诗写的內容,正好与大家所评说的什么流浪汉啊,和什么灵与肉的分离与组合,恰好无关。很简单地说,如果标题更换一下,是否会更浅显一些呢?!比如《回归故里》等等。当然是在说易懂和不易懂的问题。而并不是说诗歌的优劣问题。记得,我曾说过,诗如果读懂了都是直白。简而言之,作者从这首诗里表现出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历史的肯定与对现状的叹息。而非哲诗,亦不是“晚归故里”之类的言辞。
(注:临屏附诗不便,一点浅见,望大家多批评。先祝大家好梦成真!)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4 01:52
声明:
         有诗为证,并非空穴来风。
就诗论诗,并非针对任何人。
请勿多虑。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3-10-14 08:16
{:soso_e181:}
作者: 吴谨    时间: 2013-10-14 08:37
来读,问好!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3-10-14 09:46
误读一首诗,并非坏事,而是我们认真思考了,在诗人传达给我们的所有文字信息中,获取个人能够认知到,或者感受到的东西就足够了。
作者: 罗平文    时间: 2013-10-14 10:33
读诗应当根据诗歌的主题及语言所承载的意义进行有理有据的理解,而不是无端猜测。不同经历的人读出不同感受和意义,恰好是好诗歌的精妙之处。比如一棵大树:小孩最直接的想法是上面有没有鸟窝;木匠的想法是可以做好多家具;打柴的想法是可以烧很多的柴火;林业技术员的直接想法是国家哪一级保护木材、年轮等等。其实大树就是一棵大树而已。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0-14 11:20
读者认知不同,理解自然不同,有不同的诗歌文本解读版本,诗文本也是丰富的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4 19:23
筷子 发表于 2013-10-14 08:16

握手,问好筷子!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4 19:25
吴谨 发表于 2013-10-14 08:37
来读,问好!

感谢吴谨朋友。握手  快乐!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4 19:33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10-14 09:46
误读一首诗,并非坏事,而是我们认真思考了,在诗人传达给我们的所有文字信息中,获取个人能够认知到,或者 ...

只有误读才易造成误导!先感谢风之子朋友的到访和交流,握手  问好!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4 19:51
罗平文 发表于 2013-10-14 10:33
读诗应当根据诗歌的主题及语言所承载的意义进行有理有据的理解,而不是无端猜测。不同经历的人读出不同感受 ...

平文所说极是,有些诗歌属朦胧派,有些诗歌属简明派。所以,有些诗歌可以一诗多解,有些诗歌一诗只有一意。之所以解析不宜超出诗歌内容所表达的范围。因比较含蓄的诗更不宜过于表面化的去解析。再者一首诗不能只看最为突出的句子,而那些看似很平常的句子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个见,握手  问好!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4 19:57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3-10-14 11:20
读者认知不同,理解自然不同,有不同的诗歌文本解读版本,诗文本也是丰富的

十一楼已做回复,敬请交流,多批评。先谢谢悠然朋友的临帖,握手  问好!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0-14 20:12
月夜明朗 发表于 2013-10-14 19:57
十一楼已做回复,敬请交流,多批评。先谢谢悠然朋友的临帖,握手  问好!


作者: 罗平文    时间: 2013-10-14 20:52
月夜明朗 发表于 2013-10-14 19:51
平文所说极是,有些诗歌属朦胧派,有些诗歌属简明派。所以,有些诗歌可以一诗多解,有些诗歌一诗只有一意 ...

诗友高见!这样想很科学,问好!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5 21:59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3-10-14 20:12

握手   问候!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5 22:02
罗平文 发表于 2013-10-14 20:52
诗友高见!这样想很科学,问好!

多交流。握手   快乐!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0-15 23:24
反对标题党!
真有真知灼见,请好好构思一番写成一个“文章”来!请问楼主,你拿什么来证明你不是在误读着方文竹的《还乡》呢?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6 22:21
本帖最后由 月夜明朗 于 2013-10-17 20:16 编辑


反对标题党!
真有真知灼见,请好好构思一番写成一个“文章”来!请问楼主,你拿什么来证明你不是在误读着 ...[/quote]
先谢谢主持的反对。
有诗为证。
不信就请你去问一下方文竹。估计他不会说谎。


作者: 丁延清    时间: 2013-10-17 10:17
楼主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表达方式值得商榷。
这是一个“我注论语”和“论语注我”的问题。说误读,过于自负了。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7 20:21
丁延清 发表于 2013-10-17 10:17
楼主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表达方式值得商榷。
这是一个“我注论语”和“论语注我”的问题。说误读,过于自 ...

问一下作者,一切不就明白了嘛。问候!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3-10-18 05:14
欢迎见仁见智,交流有益。楼主有多个判断,需要展开才能说清楚。另外,作者意图,亦仅供参考。
作者: 丁延清    时间: 2013-10-18 08:44
月夜明朗 发表于 2013-10-17 20:21
问一下作者,一切不就明白了嘛。问候!

问作者,不一定有用,因为作品一旦公布,其实就已经不再属于作者(除了版权)。
前天在云盘山吃晚饭时,方兄只是说,大家写的诗评,他都看了。“下午,我把评《还乡》的帖子都看了一遍。”神情平淡,对所有诗评并未作一字评论。然后我们就喝酒了。方兄喝的是白开水。
也许,你说的对,方兄对诗评未能引起共鸣,所以话题很快就转移了。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8 20:43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10-18 05:14
欢迎见仁见智,交流有益。楼主有多个判断,需要展开才能说清楚。另外,作者意图,亦仅供参考。

张主持所说极是。握手   问好!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8 20:55
丁延清 发表于 2013-10-18 08:44
问作者,不一定有用,因为作品一旦公布,其实就已经不再属于作者(除了版权)。
前天在云盘山吃晚饭时, ...

作品写出来是给读者看的,如果说没有人能看懂的话,还不如不写。之所以作品的优劣和成功与否都离不开读者的鉴定。问候快乐!
作者: 丁延清    时间: 2013-10-19 08:28
本帖最后由 丁延清 于 2013-10-19 08:29 编辑
月夜明朗 发表于 2013-10-18 20:55
作品写出来是给读者看的,如果说没有人能看懂的话,还不如不写。之所以作品的优劣和成功与否都离不开读者 ...


非“没有人能看懂”,而是各人掌握着各人的“懂”罢了。没有人可以把自己的“懂”强加在其他读者身上。也就是说,即使是作者本人,也无权说别人误读了自己的作品。——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化程度很高的再创作。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19 09:02
丁延清 发表于 2013-10-19 08:28
非“没有人能看懂”,而是各人掌握着各人的“懂”罢了。没有人可以把自己的“懂”强加在其他读者身上。 ...

很难构同你的说法,除非思维逻辑都造成了洪乱。也就是说,没有逻辑可寻时,在只言篇语上依然当很成功的作品来看的情况下,此话方可成立。问好  早上!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0-24 10:51
月夜明朗 发表于 2013-10-19 09:02
很难构同你的说法,除非思维逻辑都造成了洪乱。也就是说,没有逻辑可寻时,在只言篇语上依然当很成功的作 ...

这个回复里至少有三个错别字,这可不好。另外,这样的反驳也无效!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0-24 10:52
丁延清 发表于 2013-10-19 08:28
非“没有人能看懂”,而是各人掌握着各人的“懂”罢了。没有人可以把自己的“懂”强加在其他读者身上。 ...

附议丁延清。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0-24 10:52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10-18 05:14
欢迎见仁见智,交流有益。楼主有多个判断,需要展开才能说清楚。另外,作者意图,亦仅供参考。

附议!
作者: 丁延清    时间: 2013-10-24 11:07
黄土层 发表于 2013-10-24 10:52
附议丁延清。

感谢您的附议。
作者: 丁延清    时间: 2013-10-24 11:09
月夜明朗 发表于 2013-10-19 09:02
很难构同你的说法,除非思维逻辑都造成了洪乱。也就是说,没有逻辑可寻时,在只言篇语上依然当很成功的作 ...

阅读不是解读。解读不一定就是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问候!握手!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24 11:28
黄土层 发表于 2013-10-24 10:51
这个回复里至少有三个错别字,这可不好。另外,这样的反驳也无效!

错字是我的强项,谢谢你的指出。
那以后我们就可以抓住用只言片语就可以来评析一首诗了。
最后我就借用巫逖的话:让懂的去懂,让不懂的去不懂”。来回答你吧。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0-24 11:39
丁延清 发表于 2013-10-24 11:09
阅读不是解读。解读不一定就是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问候!握手!

这样的情况是有的,而且是绝对有的。曾有人论过诗歌的方向,其实一首诗在作者心里诞生的时候就决定了一切。握手  问好!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1-11 23:25
这只是一个提醒帖,并非评论。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1-11 23:26
所以没有展开的必要。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1-11 23:26
这只是一个提醒帖,并非评论。
作者: 积雪    时间: 2013-11-12 07: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月夜明朗    时间: 2013-11-12 22:13
积雪 发表于 2013-11-12 07:55
如此差劲的诗被说过来说过去,悲哀,诗歌的悲哀!

在此只说写了什么,不说好坏。问候,积雪!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