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叶延滨:诗歌是中国人的“圣经” [打印本页]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4-29 20:42
标题: 叶延滨:诗歌是中国人的“圣经”
9 P. U8 Y1 O  D; L. p

[url=]

[/url][url=]2012-02-05 02:53:27[/url][url=]来源:[/url][url=]作者: 叶延滨' {$ Q% g+ q2 l" C  B+ m5 `

7 @2 S5 i7 v6 \0 P9 O3 ?4 a" U" z* P# E! l

德国伟大诗人荷尔德林在一首诗中说:“如果生活是全然的劳累,那么人将仰望而问,我们仍然愿意存在吗?是的……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此大地上”。在这道德贫乏、诗意缺乏、人被异化的时代,我们怎么“诗意地栖居”?2011年12月25日,著名诗人、《诗刊》原主编叶延滨走上岭南大讲坛的文化论坛解答听众疑问。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诗人气质

中国人口有13亿,如果加上海外的华人,有几十亿。但没有一个宗教能把这些人统帅起来。在我们的民族传统中,能代替上帝的人是谁呢?孔夫子。他手上的不是《圣经》,而是《诗经》。中国人的理念、人文关系,就是从这个老夫子和这本诗集开始的。

当我们还在吃奶的时候,可能母亲就开始念“鹅鹅鹅……”;我们咿呀学语时,母亲教我们“床前明月光”;当我们远游,可能自己在沉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歌就像乳汁一样注入我们体内,注入我们的生命,成为一种审美观和处理亲情的观念。有哪个国家的宗教像中国诗歌这样普及人心,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没有。

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诗人气质,因为我们是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就是“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大地上”。

怎样在生活中把握诗意,体会诗歌?

诗意是每个中国人能够体会和提升的方式。我们怎样在生活中把握诗意,体会诗歌?我要引入十个关键词。

事情

普天下所有的东西都让这两个字概括了。这两个字可以分开,特别是在文学上,凡是说事的,叫叙事文学,“情”字退到后面,叫抒情文学。看电影时感动了,我们会说,这电影多有诗意啊!电影把情隐藏在事的后面,通过表述的过程描绘人物,让你受到打动,你能体会到隐藏其后的情,所以会说有诗意。对于中国人,诗意就是“事情”,天下事进入我们内心之后就是“事”与“情”的位置变化。

前后

怎么寻找诗意?其实就在非常直白的词里。

作家们在创作时,无非采取两种姿态,向后的和向前的姿态。向后的姿态是讲故事、写小说、编剧本。故事是过去的事情,他的姿态是回忆。因此,写小说、写剧本、讲故事都要提炼,需要去了解,然后把这种积累重新发掘。这要求我们深入生活,了解世界。

诗人的姿态是向前的,即面对没有发生过或者将要发生的。诗人都是梦想家,他讲的都是没发生的事。每个18岁的年轻人都是诗人。每个18岁的年轻人面对的都是即将开始的事情,工作、家庭、爱情、事业。当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女孩,去追她,说“我爱你,天长地久永远不变”,这就是诗。他讲的是以后的事情。只要我们的人生是向前的、积极追求的,就一定会有充满诗意的生活。

内外

中国人讲究人和自然、内和外的关系,在诗歌上,我们讲究意境。诗人写诗就在揭示一个秘密:内心一定要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当我们内心和外部世界处于能够交融、互相理解的状态,内心就会得到修炼。我们用意象、意境衡量诗人的才华,也会提醒自己要在这个世界活得更有品位。

有无

我们在讲诗歌的时候常讲两种境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从佛教吸取过来的。有的诗里,你看不到“我”字,但是主人公的品格、格调都会存在。事实上,这个“我”就是个人价值。

上下

“上下”是由“下半身写作”引出来的。我们谈到文学艺术时,常面临几个问题:怎样区别正常情感和色情,判断它是时代的进步还是腐朽思想的泛滥?

在西斯廷教堂,教皇和米开朗琪罗有一段对话。米开朗琪罗在教堂里画了很多裸体的人,教皇觉得应该给这些人穿上衣服。米开朗琪罗就说:“请教皇关照人们的灵魂,让我照料人们的肉体。”

如果这样的作品让我们从人本能的需求提升到情感上的一种领会,让我们情感得到提升,灵魂得到震撼,它就是好作品。诗意的生活是不断从本能的欲望中摆脱出来,从而在精神上得到升华。

流变

任何美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比如说,古典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到格律,再到长短句,然后到散曲,有个清晰的发展过程。

中国新诗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在中国已经被世界甩到一边的时候,中国要和世界对话,拿唐诗宋词去,讲不到一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学习西方的创作观念。郭沫若、胡适是第一批新诗代表人物,他们写的诗,现在我们都会觉得奇怪。比方说“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这便是我了!”这基本上是个疯子在喊的形象。但中国人摇头晃脑几千年之后突然有人这样喊,表明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的愤怒、压抑,要爆炸的情绪,吼出来,他就成了诗人,是民族的代表。

现在找诗歌上哪找呢?一个是民刊,据我统计,广东省的民刊有70多种;一个是网络,网络诗歌受众不少。如果你的眼光还停留在传统的平面媒体的话,就看不见诗人,也找不到诗歌。

新旧

“新旧”就是旧体诗和新体诗。旧体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但写旧体诗有两个非常困难的地方:有标准且不能突破,突破了就不是旧体诗;已经有顶峰,不容易超过。所以,现在写旧体诗的人多,但好诗甚少。

新诗没有标准,没有样板,也没有偶像,不断有新的追求和新的代表人物。也正因为如此,失败者也多。我们在审美上以旧为美,是对经典的重温和张扬。同样,新诗追求新潮、时尚,在时尚和风潮之间的核心就是创新,否则就只是模仿。

气韵

文化的差别到最后是这两个字,文章的好坏也落在这两个字上。古代诗歌是格律、平仄之外的音乐性,现代诗是节奏和旋律,这是表象。表象的后面,气韵表现诗人的品格、格调。说得通俗些,即这个人有没有书卷气,有没有涵养。气韵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修养和表现,我们进入诗歌之后会在这种领会中得到陶冶。

雅俗

“雅俗”和“上下”有关,和“气韵”有关的实际上是“雅俗”之争。

“雅”是高雅,使我们精神的升华和追求,“俗”是来自民间的、底层的东西,不光是粗俗的,还有草根性、民粹性。

“雅”让我们得到提升,但往往也使人觉得没情调,没烟火气,太过了不好。“俗”带来生命力,像贺岁片,把新鲜的元素带入文学艺术,但多了也不好。要是全社会都说周立波的“清口”,那基本上就一个痞子社会。

大小

“大”诗人的形成有三个重要方面:个人才华、时代需要和受众。但真正有教养的人会在不同的境遇下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今天,在文学艺术多样化的时代,个人生存环境的宽松,除了发掘自我之外,很重要的是理解他人。当前,中国文坛、艺术界多样并存,竞争上少了香花毒草对立的格局,是可喜的。这种宽松的格局势必会使中国文学出更多大家之作


/ \' R% g! H7 j  T* b5 C; L
# @8 }8 _& ^2 A7 p3 O
[/url]

9 d, [- T1 M, I4 j. X  g/ w  k

" \5 L2 B( _9 |' N+ z+ W! [- o, {8 t
' D; _) Q8 b  ?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4-29 20:43
请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啊
作者: 佛前的风铃    时间: 2012-4-29 20:51
一般情况下我只写诗歌——因为喜欢写,至于写得好不好我没想过。也许是因为生活中少了诗意,所以来借助诗歌平衡一下现时。
5 R5 o  k  P9 q( E; {这么深刻的认识,我绝对是做不到的。  O6 E$ t  P: _1 v1 F& j# ]6 L' N
学习了。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4-29 20:59
先别说绝对这两个字,学习了就等于积累了,等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而然溢流而出。诗是厚积而薄发啊。希望在这里看到你的佳作,先不管佳不佳作吧,发上来,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如何?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4-29 21:03
诗人的姿态是向前的,即面对没有发生过或者将要发生的。诗人都是梦想家,他讲的都是没发生的事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4-29 21:04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诗人气质
8 }, N/ A/ B7 ?7 \3 w  诗歌就像乳汁一样注入我们体内,注入我们的生命,成为一种审美观和处理亲情的观念。有哪个国家的宗教像中国诗歌这样普及人心,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没有。 6 D% I/ k+ W- P! g1 C, }! y6 }
" q8 X. u2 D( A4 e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4-29 21:05
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诗人气质,因为我们是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就是“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大地上”。
/ @9 X' N" C8 W' l0 |* F8 I2 X
7 I  [1 j8 t* a& _3 L# X* y6 o; L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4-29 21:06
只要我们的人生是向前的、积极追求的,就一定会有充满诗意的生活。 / e2 h: m, z; Z6 ?" o; ^

( o# ~! {" x+ n# ]: Q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4-29 21:07
如果这样的作品让我们从人本能的需求提升到情感上的一种领会,让我们情感得到提升,灵魂得到震撼,它就是好作品。诗意的生活是不断从本能的欲望中摆脱出来,从而在精神上得到升华。
" `9 Y+ I: y0 D1 R
8 N& C# q/ E1 \% _+ l7 y+ x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4-29 21:08
现在找诗歌上哪找呢?一个是民刊,据我统计,广东省的民刊有70多种;一个是网络,网络诗歌受众不少。如果你的眼光还停留在传统的平面媒体的话,就看不见诗人,也找不到诗歌。
% C. @; k0 M$ {$ i5 l: v( M5 t' d
2 c8 M) m1 J$ r# n2 m, O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4-29 21:09
“大”诗人的形成有三个重要方面:个人才华、时代需要和受众。但真正有教养的人会在不同的境遇下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 ~4 U* Z: H% i" X1 v
$ a9 G5 A9 D$ I9 p8 h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