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日历》第44期评诗《和谐》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1-17 18:42
标题: 《诗日历》第44期评诗《和谐》之我见
《诗日历》第44期评诗《和谐》之我见

黄土层

自《诗日历》出刊(微信)以来,每篇每日都在读,都在转。为了形成与此平台的互动,今天我也对90后诗人童仔的作品《和谐》发表点自己的看法。本期诗评人是王法、黄运丰和韩庆成。他们都讲出了各自精彩的评语。但我还有话要讲。

首先,对于九零后诗人群体的形成,我可能怀有偏见。总觉得他们在诗坛上是崭露头角,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所谓的阵容,形成风雨自足的气候,因为他们大都还在上大学或者刚走出校门,对于扑面而来的世界,还处在表象认识的阶段。他们诗写的诗体大多是口语诗,而在大肆泛滥尚未成熟的口语诗时代,他们首当其冲有可能会认为口语入诗就是诗歌文体的唯一。事实上,从晚清、五四,建国后的民歌运动,后朦胧诗时代,到现当下的口语诗高潮汹涌以及口语与书面语、文言,外来语几度争斗和沉浮,我们看出它的复杂性。口语入诗有可能对年青一代是误人子弟,比如口语为何入诗,如何入诗,口语入诗的危机或死穴在哪儿,这都是问题。但是他们全然不知。无疑九零后诗人里有不少优秀的人才,这得力于他们的敏锐和有感觉。但我对于他们的好,只想到一个句话:回眸一笑百媚生。这是何意呢?就是说发笑的人未必有意,但被看见的人则生出许许多多的含义来。九零后的诗歌文本正是这个“回眸一笑”的人。那些九零后诗人“有可能”碰巧截取了那个瞬间,这是他们的本事和才华。至于那些“百媚”倒未必能说出一二来。

其次,好在诗歌就是一个不说透不说破呈半透明状的一种文体,这样就给阐释者留下了自由阐释的空间。即便是九零后诗人的作品,也不吝发挥竭尽阐释之能事。比如童仔的这首《和谐》王法说有意味,也的确如此。但他又说“外地人大致就是有来头的人”这属于臆断。而土狗向有来头的人“汪汪”竟然就破坏了“和谐”?解决的办法就是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尤其最后一句“人类语言”有话外音,是指桑骂槐。我就更不甘苟同了。黄运丰解读这首诗说土狗扮演黑脸,当地人扮演白脸,貌似一场合谋,倒十分有趣。但过于滑稽了,尤其将诗中一言未发的“外乡人”作为主体,既不与土狗发生冲突也和当地人搞好关系。这就是诗作者所谓的“和谐”吗?因臆断而失了说服力。韩庆成解读时候,先在口语诗的寓意和社会学角度,破解了“和谐”二字的实质,堪称深刻。但在具体解诗时说,土狗象征劳力者,当地人象征劳心者,土狗喊叫是劳力者向劳心者僭越了,被人骂是活该。虽然给我启发,我还是不完全同意。

最后,说说我的看法。
童仔写的“和谐”的情景,在乡土中国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会碰见,很熟悉。但童仔抓住了这个熟视无睹的场景,给与诗意的呈现,至于童仔自己是否完全深透理解了这首诗的内涵,未必。但只要抓到了镜头,就是功劳。我说九零后诗人感觉是敏锐的,能够端出一个“整体性”的诗歌场域,而未必潜入进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我们先读读这首短诗:

和谐
童仔

农村的土狗
冲向外地人叫喊的时候
当地人都习惯
伸手指向它
表示命令,让它闭嘴
更让我敬佩的是
他们竟然用人类的语言,对它说
“日你妈,滚一边去”

从最直观的角度看这首诗,我想诗作者可能是出于好奇和有趣“拍摄”了这么一幕街头喜剧。很好玩。至于喜剧幕后的深刻内涵,就需要读者参与后,给出答案。这首诗里有三个主角:土狗,当地人,外地人。前五行一个意思,后三行补充且强化了那个意思。整首诗反映了一种有趣的和谐观。先是土狗的和谐观:在农村,土狗的本职工作就是看家护院的安保工作。土狗在这方面的敬业精神更是地道。在土狗眼里所谓的和谐就是安定的熟悉的乡野生活和乡野群落。一旦有了细微的小变化,它就会认为是破坏了和谐。所以,一旦发生有陌生人进入村子就会冲他们叫喊。它才不管此人有来头还是没来头。只知道发泄对“异己”的排斥情绪,及时汪汪,以示警告和抗议。土狗虽然是畜生,人类的一个奴仆,也没有什么地位。但是在“喊叫”的时候,它比主人还主人,因为它要尽职。但是,奇怪的是他一开始尽职,“当地人都习惯/伸手指向它/表示命令,让它闭嘴”,他们有这个权利吗?土狗本来是给狗主人家当奴仆,狗主人自然有足够的权利训斥它。现在倒好,当地所有人都仿佛成了这只土狗的主人,都擅自板起面孔,命令它闭嘴。这就令人不得不想到“阶级压迫”这个词。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限制、歧视、掠夺和摧残被统治阶级,就此形成的阶级压迫,在其他民族中也会延伸。在一个村子里,因为存在着这种“阶级压迫”情结,所有的村民才觉得自己命令训斥一只随便谁家的土狗,就具有充分的理由和合法性,是天经地义的。这才是村民理解的和谐。一个外地人来到这个村子,本无所谓破坏还是不破坏和谐,这要看他来的动机和作为了。但首先得表示欢迎,这是人的客气和礼貌。狗不是人,不懂得这些规则,先“喊叫”几声,算是报警,如果主人出来呵斥几声让其稍安勿躁,奴才向着主人,也会收住吠声不喊叫了。这其实没什么的,很和谐的。怕就怕土狗不识好歹,不能领会主人的意图,一直狂吠不休,那就要挨骂了。会被人以为你这狗东西,还不听使唤了,还造反啊。是破坏“和谐”了。

更让我敬佩的是/他们竟然用人类的语言,对它说/“日你妈,滚一边去”
用人类的语言,这就更符合“阶级压迫论”了,如果仅仅当作畜生,何必如此恶骂呢?正因为当作一个“特殊的阶级”(类似同类了),才用了恶毒的三字经这人类的语言,表示了权威受到挑战的回击。挑战阶级的行为就是不和谐。所以,用三字经维护和谐。好在这首诗,诗人自己没有表态,仿佛旁观者,只是记录了情景喜剧的核心台词和对白。显得干净,利落。

那么,我们再看看外地人。三个主角中,外地人是唯一没有表现出主体性的角色。以常识判断,他肯定要避开恶狗的狂吠和追咬,“出门人三辈小”自然要夹着尾巴做人,低调再低调,讨好村子里的当地人。对于他们当着外人的面恶言训斥自己的狗,还要装作毫不在意甚至说情道算了算了,畜生嘛。这是外地人需要维持的和谐。但是在文本里是没有任何的暗示和表达。都是读者臆想出来的。

童仔的这首诗题目叫《和谐》,谁的和谐?土狗有土狗的和谐观,当地人有当地人的和谐观,外地人有外地人的和谐观。这首诗耐人寻味之处就在于将三个和谐观——“一隐二显”绾系在了一起,顿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不言自明,它折射了人类社会和谐的实质,暗示出了各阶级甚至各阶层之间微妙的“和谐关系”,比如“日你妈,滚一边去”貌似在纠正破坏和谐的行为,但在外人面前也算是“自家人语”,装装面子,是“亲骂”。人背后,怕还是给狗狗添几块骨头,摩挲摩挲头,亲热亲热,安慰安慰也未可知。这就是和谐吗?所以,这首诗如果诗人不自觉,那就是具有了敏感的捕捉意象的能力,如果诗人是自觉的,那就是用了漫画的手法,讽喻的语调,划开了大千世界所谓的“和谐”的本质:欺瞒和遮蔽。

(字数2733)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3-11-17 21:56
如果诗人不自觉,那就是具有了敏感的捕捉意象的能力,如果诗人是自觉的,那就是用了漫画的手法,讽喻的语调,划开了大千世界所谓的“和谐”的本质:欺瞒和遮蔽。
作者: 五谷之子    时间: 2013-11-17 23:06
好在诗歌就是一个不说透不说破呈半透明状的一种文体,这样就给阐释者留下了自由阐释的空间。
————————————————————————————————————————————————————
俺也是90后,黄老师有闲暇之余也请指正指正。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8 11:54
这首诗耐人寻味之处就在于将三个和谐观——“一隐二显”绾系在了一起,顿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不言自明,它折射了人类社会和谐的实质,暗示出了各阶级甚至各阶层之间微妙的“和谐关系”,{:soso_e163:}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8 11:54
这首诗如果诗人不自觉,那就是具有了敏感的捕捉意象的能力,如果诗人是自觉的,那就是用了漫画的手法,讽喻的语调,划开了大千世界所谓的“和谐”的本质:欺瞒和遮蔽。

{:soso_e176:}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3-11-18 20:41
和谐,也许诗作者都未想到犬叫外地人而引发的多重寓意,应还有“土狗”被和谐的意思,人可随意和谐狗,狗并非愿意被和指使,长期的驯服而被洗脑,叫几声那是忠诚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狗是主角。
——这段话是我当天读到诗日历这首诗所说的话。我感觉我们过渡解读了作者的原意。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3-11-18 20:41
和谐,也许诗作者都未想到犬叫外地人而引发的多重寓意,应还有“土狗”被和谐的意思,人可随意和谐狗,狗并非愿意被和指使,长期的驯服而被洗脑,叫几声那是忠诚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狗是主角。
——这段话是我当天读到诗日历这首诗所说的话。我感觉我们过渡解读了作者的原意。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1-18 20:56
倾红尘 发表于 2013-11-18 13:27
我只看前面到诗的部分,后面没看,因为我怕后面是赞扬的,为了表示我也有看法,所以避开后面是一个明智的选 ...

后边没褒没贬,只是做了一些个人的理解和分析。还是看完再发表议论为好。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1-18 20:59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11-18 20:41
和谐,也许诗作者都未想到犬叫外地人而引发的多重寓意,应还有“土狗”被和谐的意思,人可随意和谐狗,狗并 ...

过度解读是肯定的,关键是是否合适。
【应还有“土狗”被和谐的意思】这个有意思!问好风兄!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1-18 21:01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3-11-18 11:54
这首诗耐人寻味之处就在于将三个和谐观——“一隐二显”绾系在了一起,顿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不言 ...

呵呵,问好子青!本文无意驳斥什么,只是为了与《诗日历》版块形成互动。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1-18 21:02
五谷之子 发表于 2013-11-17 23:06
好在诗歌就是一个不说透不说破呈半透明状的一种文体,这样就给阐释者留下了自由阐释的空间。
—————— ...

指正不敢当,只是说出个人意见罢了。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1-18 21:03
筷子 发表于 2013-11-17 21:56
如果诗人不自觉,那就是具有了敏感的捕捉意象的能力,如果诗人是自觉的,那就是用了漫画的手法,讽喻的语调 ...

问好筷子,看见你很勤奋地回复。
作者: 五谷之子    时间: 2013-11-18 21:49
黄土层 发表于 2013-11-18 21:02
指正不敢当,只是说出个人意见罢了。

好,期待老师的意见。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11-19 06:40
倾红尘 发表于 2013-11-18 21:43
我最喜欢看这种分析,死的说成活的,强烈期待有一群诗人把九零后推到诺贝尔的高度去

90后作为未成熟和诗歌的未来,需要扶持、鼓励、指正。至于受到了更多优待,也是应该的。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3-11-19 08:39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3-11-19 08:41 编辑
倾红尘 发表于 2013-11-18 21:43
我最喜欢看这种分析,死的说成活的,强烈期待有一群诗人把九零后推到诺贝尔的高度去


兄弟幽默,语义双关,不过适当地鼓励那是必要的,谁能说得清楚,再过10年、20年,诗坛的春天不是这些90后或准90后、00后呢?文学的神秘性正在于此,现在的90后诗歌的气场还是很足的,本网就有好几个,等忙过这一阵(一篇专业学术论文要写)有时间我会一一简要评述一下。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9 09:57
黄土层 发表于 2013-11-18 21:01
呵呵,问好子青!本文无意驳斥什么,只是为了与《诗日历》版块形成互动。

呵呵,问候黄老师:)
未曾说您驳斥什么,即使驳斥又如何:)?

不过是欣赏您诗评中这样的观点与提炼
这样的互动,自然是好的,老师辛苦:)也很用心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1-19 13:31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3-11-19 09:57
呵呵,问候黄老师:)
未曾说您驳斥什么,即使驳斥又如何:)?

呵呵,是的,子青。你没说什么。是我自己延伸了回复内容。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9 16:07
黄土层 发表于 2013-11-19 13:31
呵呵,是的,子青。你没说什么。是我自己延伸了回复内容。

呵呵,理解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9 16:08
倾红尘 发表于 2013-11-19 14:25
阁下之话不敢苟同。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恐怕适得其反,九零后,零零后的发展是时代,文化,环境,形势等 ...

红尘在理,也恳切
这样的交流和各抒己见,也欣赏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3-11-19 19:01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11-19 08:39
兄弟幽默,语义双关,不过适当地鼓励那是必要的,谁能说得清楚,再过10年、20年,诗坛的春天不是这些90 ...

一个公益平台,从诗不应按诗人年代分诗人,应对成品的真假作梳理。一岁小儿,百岁老者所作,也应推一把。侧重只能在诗不在人。让诗文体整体出现一种可观世界,然后后来者自觉写作才是。如果借诗的名义对一代诗人偏爱,是福是祸不可知,想做这方面的朋友不妨先从自己的儿女开始,这也许能让人信以为较负责任。我是这么认为的!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3-11-19 19:15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11-19 06:40
90后作为未成熟和诗歌的未来,需要扶持、鼓励、指正。至于受到了更多优待,也是应该的。

呵呵,汤老师用心良苦。我倒是认为诗是向内的,什么年代后都不能整体成为未来的诗歌功颂德未来。只有诗人自己自觉写作才能成为未来的成熟。所以什么90后,00后,这对诗本身来说是一种碍栏。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的诗作是靠扶持、鼓励、指正等待遇而安然成长起来的,只有表面的虚荣和附带的人情可以与此同时实现在不远的未来。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3-11-19 19:32
我读了下黄老师的评。分析得有道理。我也能给这首诗八十五分。我更愿意当微小说来读。这是首声音分贝很高的喊叫诗,如杂文,尖锐。
作者: 北残    时间: 2013-11-20 07: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1-20 09:00
皿成千 发表于 2013-11-19 19:32
我读了下黄老师的评。分析得有道理。我也能给这首诗八十五分。我更愿意当微小说来读。这是首声音分贝很高的 ...

其实,诗歌怎么读也成。只要读了有感觉,说明它是及物的、走心的,因而是有效的。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1-20 09:02
北残 发表于 2013-11-20 07:57
我对这首诗的理解:诗人要表达是“和谐是相对的”,有分化。在诗中,很显然,相对于“土狗”,“当地人”与 ...

是这么个理儿!
问好北兄。
作者: 北残    时间: 2013-11-20 19: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3-11-24 08:06
顶起来!
作者: 秋之子夜    时间: 2013-11-24 08:48
倾红尘 发表于 2013-11-18 13:27
我只看前面到诗的部分,后面没看,因为我怕后面是赞扬的,为了表示我也有看法,所以避开后面是一个明智的选 ...

觉得这首诗的意义更在于让人明白什么是诗,寓意倒在其次了。如果非要说寓意,那么除了寓意,还剩下什么?
作者: 萧寒    时间: 2013-11-24 23:41
黄土层 发表于 2013-11-20 09:00
其实,诗歌怎么读也成。只要读了有感觉,说明它是及物的、走心的,因而是有效的。

支持这种观点。
作者: 郑智得    时间: 2013-12-5 20:41
品读学习,期待多指点!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