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中国诗歌印象•2013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1-1 00:59
标题:
中国诗歌印象•2013
中国诗歌印象•2013
新诗百年日益逼近,新诗重估渐趋激烈
随着新诗百年的临近,对中国新诗的整体性评价渐趋激烈。收录新诗近百年来一万多首作品,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新诗选本——《中国新诗百年大典》4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65万字的《中国新诗编年史》3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详细纪录了新诗创作、出版、活动事件,地域涵盖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这两部巨著试图从作品和史实两个层面,对百年新诗进行总结。4月,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首次把最重要的“年度杰出作家”奖授予诗人,似乎有意在新诗百年之际给早已在文学中边缘化的诗歌正名。
《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甫一面世,其代表性就遭多方质疑。临近年底,重估新诗的声音在各种平台集中爆发。12月,诗评家徐敬亚在杭州“新诗百年:精神与建设的向度”主题论坛上提出,五四时期诞生的白话诗称为“新诗”,契合了当时求新求变的时代氛围,如今新诗已近百年,百年了就不应该再叫“新诗”。“新诗”这个词应该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现在时的意义上停止使用。徐敬亚的观点得到与会者的积极回应,认为应该给予“新诗”更确切的称谓,有人提出可用“现代诗”替换“新诗”。
与徐敬亚认为“新诗”在内涵、外延、形式等方面已形成完整骨架的观点相反,诗人流沙河出语惊人,他认为新诗是一场失败的实验,除了徐志摩、戴望舒、海子少数几个人,以前的新诗创作包括他自己的作品都失败了,因此新诗仍需“继续实验”。流沙河的这一观点见诸报端和网络后,诗坛一片哗然,连他的“老东家”《星星》诗刊的现任主编梁平,也撰文认为“这样一个判断,毫无疑问是‘失误’的、甚至是‘粗暴’的。……我眼里的中国新诗是健康的、是不断进步而充满活力的。”
这种整体肯定VS整体否定的观点也出现在第三代诗人当中。11月,诗人韩东、野夫先在微博论战,接着在凤凰文化展开各自观点,对新诗特别是当今新诗、新诗的外部环境、新诗与时代的关系发表不同看法。野夫认为如今新诗平庸,是因为时代的“反诗性”。韩东认为当代新诗成就“非常了得”,并非“平庸”。双方对整个新诗发展史中重要的阶段“80年代”,看法也截然不同。野夫认为“8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新诗最鼎盛的时代,前无古人,后至少暂时无那个时代。”韩东认为“那时候也不是全民的诗歌热”,“喜欢诗歌的人”“真正的比例是非常少的”,“当时没有人知道北岛”。
伴随这种整体性的重估,一些知名诗人和批评家还就新诗的细节发表看法。12月,谢冕在深圳出席“温馨阅读夜”活动时说,当今诗歌太注重个人感受,而忽视了批判功能。他呼吁诗人从智慧和良心出发,心怀天下,“对现实发言”。同月,沈苇在杭州说,当一个诗人置身于现实社会之中,远方的不幸常会刺痛我们的心灵,身边的悲剧更是伤及自身而不能置之度外。诗歌不能仅仅表达自我,还需表达他人处境。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并非使我们显得高尚,其实仅仅隐含了强化灵魂活力、体验自我力量的朴素愿望。因此,在当下的语境中,要恢复诗人作为“种族触角”、“时代感应器”的特殊功能。11月,野夫接受凤凰文化采访时,严厉批评“诗歌不揭露现实,不批判恶世,而仅仅是附丽于这个末世的虚张浮华之中”,他反问:“这样的诗歌怎能走出困境?”12月,4年来5次访问中国,被誉为当代阿拉伯世界最伟大诗人的阿多尼斯在谈到诗歌的批判时说,“我是犹如中国作家鲁迅那样的批判者”。他婉转批评中国社会“过于物质化”,“缺少精神层面的东西”,而“没有精神层面,就不会有未来。”
面对批评之声,诗人也在反思自身的创作。翟永明12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早期的创作都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完成,而近年来的市井生活赋予她的诗歌创作以新的生命。在现实题材写作上,她“更多的是一个观察者,观察他人的痛苦,而不是我个人的痛苦”,从而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西川12月接受《中华读书报》采访时说,知识分子写作被批评最多的是其写作和社会生活没有关系,在有关知识分子和民间写作的争论之后,“我自己向现实生活打开的程度比以前宽得多。”
也有相当多的诗人对这种批评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诗歌是诗人内心的修为,因此必须与现实保持疏离。
剔开表象,笔者认为,对百年新诗的争议,其实质并不在于形式创新的成败,而在于新诗是否打破了格律诗象征的思想束缚,真正实现了自由意志的表达。这是新诗区别于古诗的根本所在,更是“新人”区别于“古人”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民间诗歌提出的诗人首先是公民的观点,即是这种自由意志的体现。
国际交流增多,诗歌跨越国界
在中国新诗国际化的走向上,一方面,有人(如腾讯文化)以得不到国际承认为由全面抨击中国当代新诗,一方面,诗人内部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新诗无需得到国际承认,应走自己的路。面对2013年中的这两种声音,中国诗歌的国际化进程并未停止。这一年,是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双向交流频发的一年,中国诗歌国际化在官方和民间两条线上展开。
中国诗人走出去参与国际诗歌活动、获得国际诗歌奖项增多。与此同时,中国各地诗歌活动邀请外国诗人参与、把诗歌奖颁给外国诗人也在增多,呈现出互动的态势。
3月,德国语言和文学科学院将今年的“约翰•海因里希•沃斯奖”授予了“在翻译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德国汉学家顾彬,似乎表明西方开始重视包括诗歌在内的汉语文学翻译。顾彬还和中国诗人杨炼、王家新一起参加了5月举办的德国明斯特国际诗歌节。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诗人赵丽宏、王家新、毛秀璞、宋子江在多个国际场合获奖;而中国的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中坤国际诗歌奖,把奖项分别颁给了叙利亚、美国、波兰诗人。
6月,当今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声誉最高的国际诗歌节——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首次以当代中文诗为诗歌节主题,并与中国网络合作举行国际同步诗歌活动。8月,第四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青海举行,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加拿大、哥伦比亚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诗人参加。9月,中秋国际原创诗会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伊朗、美国、俄罗斯、韩国及包括台湾、澳门、香港和大陆在内的中国30余位诗人同台演绎原创诗歌。10月,第二届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拉开帷幕,墨西哥、中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的诗人参加。中国诗人蔡天新担任揭幕嘉宾,并第一个朗诵了自己的作品。10月,中法诗人诗歌朗诵会在北京举行,中法诗人及首都诗歌爱好者近200人参加朗诵。11月,北岛任筹委会主席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再度在香港拉开帷幕,13位国际诗人和5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汉语诗人参会。与前两届不同的是,本届活动在广州、汕头和深圳设立分会场,凸显了“跨越边界”的国际理念。在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8月和9月相继举办了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诗歌朗诵交流会和比利时诗人杰曼•卓根布鲁特诗歌朗诵酒会。
我们同时看到,有一些被冠以国际字样的诗歌活动,内容却名不副实,国际二字继经济领域之后,在诗歌领域也出现被滥用的苗头。
微信诗刊横空出世,手机读诗来势凶猛
微博诗歌以其受众庞大、阅读便捷的优势成为新媒体诗歌的主要载体之一。2013年,微博这一近于垄断的优势被横空出世的微信诗刊打破,在以手机为主要终端的移动读诗领域,微信有后来居上之势。
一般认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阅读,将超越纸面阅读、电脑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和消费方式。手机阅读目前已经掌握年轻一代,因而必将掌握未来。手机诗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微信公众平台2012年8月上线,当时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并未引起诗歌注意。2013年8月,微信将平台升级,新的公众平台分成订阅号和服务号,组织和个人都可申请订阅号,用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内容。订阅号的申请、制作、发布都十分简单,微信诗刊于是像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
据不完全统计,以诗歌为内容的微信订阅号目前已有两百个左右,这个几乎是一夜冒出的数字应该不少于目前全国还在正常出刊的纸质诗刊的数量,堪称奇迹。其中,《为你读诗》和《诗日历》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代表性。
相同之处是,《为你读诗》和《诗日历》都是每天发布的日刊。《为你读诗》的突出特点是其多媒体性和跨界性,以诗朗诵为内容,把人声、字幕、音乐结合起来,传递给受众的是听觉享受。跨界性在于参与者主要并非诗人,而以企业界和演艺界名人居多,这从其发起人阵容包括杨元庆、李彦宏、邓中翰、姜昆、张国立、濮存昕、吕思清、郎朗、于丹、陈鲁豫等可以看出。11月,《为你读诗》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秋季音乐诗会,除上述发起人外,波兰驻华大使、冯小刚、朱云来、夏雨等各界明显纷纷参与,被指为“也许是迄今为止明星大腕最为璀璨的一次以诗为名的集会”。
《诗日历》作为一份以读为主的传统型诗刊(这也是微信诗刊的主体),其领先优势在于原创性、现场性和丰富性。它设有读诗、评诗、问诗/谈诗、首页四个内容版块,每期为读者提供从诗歌阅读、诗歌鉴赏到诗人问答、诗人谈诗乃至诗坛动态、诗歌要闻的全方位信息。其中最重要的读诗、评诗栏目发布的作品,基本都来自《诗日历》主办网站会员的最新创作,以及作者向《诗日历》邮箱和网页投稿区的直接投稿。首页的诗歌报道和文章有相当部分是“本网讯”和“本刊讯”的原创消息及首发专稿。在内容的时效性上,《诗日历》被誉为中国诗歌的“第一现场”。12月,《诗日历》启动“走进校园”活动,在第一站寿县一中,650位师生聆听了“青春的诗意”的演讲。
诗歌的短小精悍非常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微信诗刊借助手机阅读,有望成为诗歌重回大众视野的主要推手。
经济实力掌握话语,诗歌活动喜忧参半
2013年,各地纷纷举行各种诗歌活动,经济实力掌握诗歌活动话语权的趋势日益明显。
首先,从地域上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举办的诗歌活动规模大,数量多,以广东为例,每年举办诗歌活动不下数十场,而有些内陆省份,全年基本看不到像样的诗歌活动。其次,各种诗歌奖有比拼奖金的趋势,一掷万金不再鲜见。以民间诗歌奖为例,前几年,奖金大多数千元,为降低金钱色彩,有的奖项有意把奖金定为9999元,以回避万元关口。但近两年,随着曾为诗人的企业家回归诗歌的增多,奖金也呈几何级增长,短期内连续突破5元、10万、50万等多个关口。也许是有意要把湖北首富设立的某诗歌奖的10万奖金踩在脚下,湖北咸宁10月宣布其举办的诗歌大赛一等奖奖金为50万元,该奖金由湖北另一位企业家出资,将创下迄今为止中国诗歌单项奖金的最高纪录。与湖北的一奖惊人不同,湖南诗人企业家金迪出资设立的金迪诗歌奖,创下一次奖励诗人最多的纪录。12月公布的首届该奖,获奖诗人多达128位,总奖金突破20万元。在相对偏远的省份贵州,因诗人企业家漠血的资助,得以举办了首届贵州诗歌节,并颁发了尹珍诗歌奖,据主办方透露,这两项活动耗资超过百万。
奖金多、奖励的诗人多,对当今穷困的诗歌来说有其积极意义。越来越多的诗人企业家对诗歌进行各种形式的反哺,客观上推动了诗歌事业的发展。
在政府、企业、个人出资开展诗歌活动的同时,高等院校也参与到资助诗歌的行列。1月,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宣布从2013年起,五年投入1000万元,参与主办资深诗歌刊物《星星》,有意把《星星》打造成诗歌刊物的航空母舰。作为这一计划的起步,《星星》本年度每月出刊三期,超过了中国作协主办的《诗刊》的出版密度。
令人担忧的是,在诗歌活动趋向红火的另一面,一些严肃的诗歌活动却因为经费问题难以为继。已成功举办十三届的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2013年就因为缺钱而停办。这个每届为期一个月的诗歌节是中国第一个诗歌节,每年3月26日举办,是为了纪念诗人海子。这个具有广泛影响的诗歌节的停办,对有着辉煌历史的中国校园诗歌无疑是一个打击。
乐趣园埋葬论坛,流派网重整旗鼓
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位于上海的国内最大诗歌网站乐趣园被关闭,建于其上的千家诗歌论坛一夜之间灰飞烟灭,被称为“中国网络诗歌最黑暗的一天”。从此,诗歌论坛一蹶不振,诗人们把网络视线纷纷转向博客和刚刚兴起的微博。
2013年,这个状况被根本性逆转,以中国诗歌流派网为代表的诗歌论坛再度崛起,重新成为诗人交流的主战场。
如果把博客、微博比作私人客厅,那么论坛无疑是城市广场。它海量的吞吐能力,强大的交互性(无需粉丝/关注),没有限制(如字数)的自由发表,日益完善的手机版本,让诗人可以随时随地聚在一起自由交流。以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为例,2013年平均日发帖量超过4000帖,每天同时在线突破1万人次,各地建在网站的群组论坛接近500个。12月,德国《南德意志报》、瑞士《新苏黎世报》、《伯尔尼日报》等欧洲重要媒体,在关于中国网络诗歌的大篇幅报道中,认为这在整个欧洲都是无法想象的奇迹。5月,《人民日报》在《当诗歌遇上新媒体》一文中把目光投向诗歌论坛,认为“2011年,中国诗歌流派网上线”,让诗歌论坛从此再度活跃起来。
中国主流文坛2013年也罕见地给发源于论坛并以论坛为主体的网络诗歌以高度评价,4月,中国现代文学馆发布《2012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报告,指出网络新媒体给汉语诗歌创作带来新的空间。11月,由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机构主办、众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参加的“中国现代诗歌语言与形式学术研讨会”,肯定了网络新媒体对现代诗歌的积极影响。1月至9月,中国诗歌流派网联合11家诗歌纸媒和机构,发起主办以论坛为唯一阵地的2012“中国好诗榜”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12首上榜诗歌,其中《纸上还乡》一诗受到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主席BasKwakma和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小雨的高度好评。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诗歌论坛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诗歌评选活动。
诗人杨炼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诗人从曾经的舞台中央被推向了边缘,是网络让诗歌隐藏的力量重新现身。诗歌批评家吴思敬认为,网络使很多被埋没的诗人在诗坛得到展现。诗歌翻译家李笠认为,网络给了诗歌助推的力量,网上发表诗歌、欣赏诗歌的人现在很多。诗人叶匡政认为,诗歌更适合网络时代的写作和阅读。诗歌批评家徐敬亚、诗人严力与多国诗人探讨把诗歌节延续到诗歌论坛长期举办的可能性,以弥补诗歌节在时间上只能浅尝辄止的遗憾。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诗歌论坛将继续担当网络诗歌创作与交流的中心角色。
离去的背影,疼痛的诗歌
2013年的诗歌,时时笼罩在一种疼痛之中。今年10月8日是顾城辞世20周年,北岛主编的《今天》推出了“纪念刊”,凤凰网文化频道出品了有关顾城的首部纪录片《流亡的故城——纪念顾城逝世二十周年》,这也让诗人的纪念开始从纸面走向荧屏。
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五,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之中,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雷抒雁凌晨病逝,距他接任会长不到10个月。这一天,是青年诗人小招两年前的自杀日。11月12日凌晨,中国诗歌学会新任会长韩作荣病逝,距接任会长仅5个月。纪弦、牛汉、郑玲、冀汸这四位象征着新诗历史的老人也在7月、9月、11月、12月相继去世……从年头到年尾,这些离去的背影带给诗的哀痛,几乎笼罩了整个2013年。
还有一种疼痛应当提及。11月,诗人梁小斌脑梗住院,因无医保而在微博和网站引起广泛关注,继而引发纸媒介入,包括北岛在内的不少诗人和读者慷慨解囊,帮助这位写过《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朦胧诗代表诗人。
梁小斌的遭遇一方面形象地诠释了诗人的弱势,一方面也暴露了现行医保体制的弊端。这个事件揭示的问题,已不仅是关乎一个诗人,而是关乎整个社会。近年来,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已有诗人通过对弱势群体中大病无钱医治现象的诗写,来呼吁国民同等医疗待遇。
诗歌需要表达对他人苦难的同情!诗人的这句话通过梁小斌事件,不仅印证了其良知的必要性,更印证了其时代的紧迫性。
作者:
魔约
时间:
2014-1-1 01:07
首读,问候徐前辈。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1 01:14
诗歌复兴 再难也要坚守。
诗人是黑暗时代的火炬,是最后良知的代表。
作者:
夏卿
时间:
2014-1-1 01:37
学习、收藏。
作者:
夏卿
时间:
2014-1-1 01:39
精彩的2013年诗歌盘点。韩总辛苦,新年快乐!{:soso_e160:}
作者:
黑帝
时间:
2014-1-1 06:16
再读。悦读!新年愉快!!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4-1-1 07:17
学习,很好的梳理了过去的一年
作者:
吉尚泉
时间:
2014-1-1 07:27
拜读!{:soso_e185:}
作者:
旗木宛如
时间:
2014-1-1 07:42
大开眼界。问好老师
作者:
阿三子
时间:
2014-1-1 08:13
学习。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1 09:02
手机上先读过,写得好!
作者:
小人鱼在天堂
时间:
2014-1-1 09:15
网络诗歌,来势汹汹,前景可观。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4-1-1 10:16
来学习。{:soso_e163:}
作者:
外星人
时间:
2014-1-1 10:31
好丰富的一年。。。
作者:
林下清风
时间:
2014-1-1 10:31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诗人赵丽宏、王家新、毛秀璞、宋子江在多个国际场合获奖;
再贺青岛诗人毛秀璞走出国门获大奖。。
诗人毛秀璞的《女诗人》获波兰42届“华沙之秋国际诗歌节”“最佳作品奖”
作者:
郑智得
时间:
2014-1-1 10:34
品读,学习,元旦快乐!
作者:
石头
时间:
2014-1-1 10:37
这篇文字付出了心血,收藏,细品。。。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4-1-1 10:37
《诗日历》作为一份以读为主的传统型诗刊(这也是微信诗刊的主体),其领先优势在于原创性、现场性和丰富性。它设有读诗、评诗、问诗/谈诗、首页四个内容版块,每期为读者提供从诗歌阅读、诗歌鉴赏到诗人问答、诗人谈诗乃至诗坛动态、诗歌要闻的全方位信息。其中最重要的读诗、评诗栏目发布的作品,基本都来自《诗日历》主办网站会员的最新创作,以及作者向《诗日历》邮箱和网页投稿区的直接投稿。首页的诗歌报道和文章有相当部分是“本网讯”和“本刊讯”的原创消息及首发专稿。在内容的时效性上,《诗日历》被誉为中国诗歌的“第一现场”。12月,《诗日历》启动“走进校园”活动,在第一站寿县一中,650位师生聆听了“青春的诗意”的演讲。
作者:
阿海
时间:
2014-1-1 10:41
诗歌需要表达对他人苦难的同情!
值得改变!
祝福!
作者:
敬笃
时间:
2014-1-1 10:43
尤其到位的盘点2013
作者:
素人渔夫
时间:
2014-1-1 10:54
精彩盘点!{:soso_e163:}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4-1-1 11:08
诗歌需要表达对他人苦难的同情!诗人的这句话通过梁小斌事件,不仅印证了其良知的必要性,更印证了其时代的紧迫性。
作者:
乐冰
时间:
2014-1-1 12:35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宣布从2013年起,五年投入1000万元,参与主办资深诗歌刊物《星星》,有意把《星星》打造成诗歌刊物的航空母舰。作为这一计划的起步,《星星》本年度每月出刊三期,超过了中国作协主办的《诗刊》的出版密度。
作者:
大原飘风
时间:
2014-1-1 13:19
写得很好,欣赏,学习。
作者:
柳鹤鸣
时间:
2014-1-1 13:22
告别1013 精彩2014 总uo多期待 O(∩_∩)O哈哈~
作者:
张智文
时间:
2014-1-1 15:30
拜读 {:soso_e183:} 祝福诗人 祝福诗歌 {:soso_e142:}{:soso_e163:}
作者:
周旋
时间:
2014-1-1 17:13
有道理、、、、、、、、、
作者:
沧海一鹤
时间:
2014-1-1 18:05
徐敬亚老师的对中国诗歌现状的把握,非常深刻!文章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内到境外,从风格到流派,对当下诗歌做出了充分的诠释,让我们读后有一种全景式的认知!
作者:
博客编辑部
时间:
2014-1-1 18:51
转发本网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1h745.html
作者:
湘澧
时间:
2014-1-1 19:05
文阔意深,品藏于心。学习!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4-1-1 19:10
转发流派网微博。。
作者:
罗平文
时间:
2014-1-1 21:41
学习,收藏!
作者:
段联保
时间:
2014-1-2 10:24
沉重
作者:
竹风松语
时间:
2014-1-2 11:06
收藏了。
作者:
许立志
时间:
2014-1-2 11:50
经济实力掌握话语,诗歌活动喜忧参半
适当活动就好,整天扎堆像什么。
作者:
高作苦
时间:
2014-1-2 16:28
精彩的解读
作者:
大毛
时间:
2014-1-2 18:50
老人一年年,充满了窗户
作者:
铩羽
时间:
2014-1-2 19:04
期待2014诗歌国际化有更大发展!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4-1-3 05:22
赞!
作者:
荷语
时间:
2014-1-3 11:47
精彩的盘点,读后引发许多思考……
问候老师~·{:soso_e181:}
作者:
郝茂军
时间:
2014-1-3 12:47
学习!
作者:
杨根德
时间:
2014-1-4 12:20
学习,阅读,辛苦
作者:
江玉中
时间:
2014-1-4 17:17
学习!遥祝老师新年快乐!{:soso_e181:}
作者:
梧桐树
时间:
2014-1-4 17:49
离去的背影,疼痛的诗歌
作者:
覃可
时间:
2014-1-4 17:49
这样的梳理和解读,对于诗歌很重要。丰富,精彩。学习,收藏。
作者:
冲动的钻石
时间:
2014-1-4 18:51
十分欣赏此文。大气恢宏。
百年新诗,是中国诗文化长河中的一个“暂新阶段”,也是一个新诗的试验阶段,不尽如意在所难免,但是,新诗承载了中国现代诸多历史,文化,社会重量,尤其在新诗诞生之初的的三个十年,后来的七至八十年代,新诗大胆地关注了中国命运/人民//政治------------值得肯定。
现今,中国诗歌从“人民广场”进入“个人密室”,由大变小,从“艺术”观,好象显得正常,从“命题”上看,却也值得批评家们深思。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4-1-4 19:03
韩总辛苦,新年快乐{:soso_e181:}
作者:
小人鱼在天堂
时间:
2014-1-5 09:12
再来学习一遍,依然感受到了其中的激情与网络诗歌前途之光明。
作者:
新韵使者
时间:
2014-1-5 13:24
3.中国当代诗坛,以韵为根,三足鼎立:无韵不成诗,旧韵需改革,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重阳JM)
作者:
雨蒙蒙
时间:
2014-1-5 20:41
精彩的2013年,好
作者:
周塬
时间:
2014-1-5 21:14
读过,学习精神!
作者:
李明利
时间:
2014-1-5 21:28
学习、收藏!
作者:
段联保
时间:
2014-1-6 10:55
再读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4-1-7 10:51
痛过也爱过。精彩的2013!有你,有我。有大家,2014会更辉煌!
作者:
雨蒙蒙
时间:
2014-1-7 11:57
看看,浏览,收藏
作者:
李延友
时间:
2014-1-7 19:25
诗人应该反思自身的创作,除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还应该 在社会层面发挥什么作用
作者:
西玉
时间:
2014-1-8 08:17
学习品读。{:soso_e179:}
作者:
雨蒙蒙
时间:
2014-1-8 09:27
读诗。祝福各位新年愉快
作者:
松林湾
时间:
2014-1-18 09:41
值得回顾和总结的一年,但调子还是沉重了一些。
作者:
剑萧
时间:
2014-9-20 23:28
纯诗印象诗派迟来的关注:
http://www.zgsglp.com/group-818-1.html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5-4-28 17:29
是到了对无韵非诗进行认真彻底地改造的时侯了!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5-5-14 18:28
风之子 发表于 2015-5-14 11:12
支持,附仪。叶永福,黄翔是整个中华民族所罕见的具有独立精神气质的文人。攻击之可见其精神的不健全。
这些人就是来捣乱的。一直宽容,但却蹬鼻子上脸,口口声声中国诗歌流派网是什么【无韵诗痞】,【死定了】,还引用他人攻击网站的话,什么【流氓网站】等等,但是又死赖在这里不走。又恶语攻击叶文福、吾同树令人实在无法宽容!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