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对抗或者妥协 [打印本页]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6 20:31
标题: 对抗或者妥协
本帖最后由 仕零 于 2017-9-3 17:41 编辑

对抗或者妥协

墨的痕迹铺开——
浸透,渲染。纸张渐渐在黑中
沦陷,无力挣扎。

——零星残存的白,被黑色
熏陶,点化,正慢慢变灰,黯淡。
庞大的黑势力,不允许有另类
发出声音。

在这混淆,颠倒的过程中,
白成了瑕疵和污浊。它本想开口
但迫害者封住了呼喊的嘴。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6 20:34
能自己解读一下吗?
作者: 黄宇    时间: 2014-1-6 20:37
还是没看懂。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6 20:41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6 20:34
能自己解读一下吗?

用力读一读吧,汤老。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6 20:45
仕零 发表于 2014-1-6 20:41
用力读一读吧,汤老。

第一遍读不出个所以然,就难得读第二遍了。
第一感觉很重要啊!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6 20:51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6 20:45
第一遍读不出个所以然,就难得读第二遍了。
第一感觉很重要啊!


此首 不做任何解释。

写的时候,便写的深了。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6 21:03
本帖最后由 仕零 于 2014-1-6 23:15 编辑

@韩庆成 @宫白云 @若非 @杨林 @沈天鸿 @李荣 @金迪 @夏卿
作者: 李安棣    时间: 2014-1-6 21:31
我看得懂呀,不就是黑势力侵袭良知嘛!你们都故意看不懂吧?
作者: 山月    时间: 2014-1-6 21:48
这是个简单的过程:墨汁浸染宣纸(暂且把它当做宣纸)的过程。这也是个简单的象征:黑白对峙。很显然,仕零用意是深刻的,但是,对于一个简单的过程,介入过多主观化的东西,将笔者逼入一个偏激的地步,这也是用力过度的原因。比如这首诗“庞大的黑势力,不允许有另类/发出声音。”,你怎么直接定义了“黑势力”呢?“沦陷,无力挣扎”,修饰过多了,你觉得呢?
作者: 山月    时间: 2014-1-6 21:50
仕零的思想深度有了,或许强于我很多。但是如何深入浅出,我们倒要更多思考!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6 21:55
山月 发表于 2014-1-6 21:48
这是个简单的过程:墨汁浸染宣纸(暂且把它当做宣纸)的过程。这也是个简单的象征:黑白对峙。很显然,仕零用 ...

回复一下山月:

诗的最后一节,说出了真相,即病态社会下的匪夷所思,从这一节,你再回到第一节上,便明白一个道理:洪水猛兽而来的问题,我们有反抗的心,身体却似已妥协。

作者: 山月    时间: 2014-1-6 22:09
仕零 发表于 2014-1-6 21:55
回复一下山月:

诗的最后一节,说出了真相,即病态社会下的匪夷所思,从这一节,你再回到第一节上,便 ...

这种揭示社会问题的诗歌,我相信每个读者都能读的出。关键是怎样让你所说的真正击中我们,当然这种击中的感觉很难说,就像心里突然冲破一道口子,而不是,等待诗人告诉我“口子就在那里”,之后有所察觉,或者,仅仅一道缝而已。
作者: 山月    时间: 2014-1-6 22:10
我发现我是流派90后的一块破砖头哈,哈哈。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6 22:13
山月 发表于 2014-1-6 22:10
我发现我是流派90后的一块破砖头哈,哈哈。

哈哈,不怕板砖,就怕软绵绵。这首诗 还需更多人来评,我特想听听如韩总 、南欧等和学者的看法
作者: 山月    时间: 2014-1-6 22:22
仕零 发表于 2014-1-6 22:13
哈哈,不怕板砖,就怕软绵绵。这首诗 还需更多人来评,我特想听听如韩总 、南欧等和学者的看法

嗯嗯,加油干吧!以后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推荐书籍也不要忘了我分享哦,现实有点寂寞。虽然下学期要准备考研了,但还是不能放弃诗歌,这是我沉寂一段时间所感受到的。
作者: 安氏    时间: 2014-1-6 22:55
山月 发表于 2014-1-6 21:48
这是个简单的过程:墨汁浸染宣纸(暂且把它当做宣纸)的过程。这也是个简单的象征:黑白对峙。很显然,仕零用 ...

我同意你的解读,我觉得这种手法太不直接了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6 22:59
安氏 发表于 2014-1-6 22:55
我同意你的解读,我觉得这种手法太不直接了

你们忽略了 过程。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6 23:01
本帖最后由 仕零 于 2014-1-6 23:02 编辑

@徐敬亚 @南鸥   我傻了。
作者: 安氏    时间: 2014-1-6 23:08
仕零 发表于 2014-1-6 22:59
你们忽略了 过程。

我觉得还是一个视觉或理念的问题,应该直接进入生活。
在我看来此诗属于象征手法,对一个概念去做一些外部上的缠绕,理性有余,隐喻不足。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6 23:18
@夏卿  
作者: 夏卿    时间: 2014-1-6 23:23
仕零 发表于 2014-1-6 21:03
@韩庆成 @宫白云 @若非 @杨林 @沈天鸿 @李荣 @金迪 @夏卿

质感、有深度,有嚼头。
作者: 向晚    时间: 2014-1-6 23:34
本帖最后由 向晚 于 2014-1-6 23:41 编辑

蛮好的。向晚有向晚的理解。
其实第一节不难理解,因为我们的人生最初就是一张白纸,因为社会这个染缸而变得墨迹斑斑。这或许就是一种妥协。此外,我们说社会风气的种种,当我们只能面对的时候,那么“不允许有另类/发出声音”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实有很多时候,是不得不令我们直视,直视也是旁观,而此诗作者也正是想因此传达出这么一个声音,大约是一种无奈,而这种无奈又迫切的想要倾诉。那么因此,作者写此诗的意图于思想也就明了了。另外,此诗的语言建设性颇具色彩。或许与该作者之前的语言风格有所差异,而向晚认为,也就是这种差异会让读者觉得,也就是这种对生活的态度才能令我们关注,关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感受。从而引发思考。

作者: 阿海    时间: 2014-1-6 23:40
拜读欣赏!问好仕零兄弟!
个人鄙薄地觉得现代诗歌更是个人的表达,这首诗有气象有格局,也许仕零兄再稍加提整,让它显得更诗意我想会更上一层楼。经常说诗者需要情怀,我想不仅在诗外,也在诗里,沉默却是因为想说得太多,但源远流长的都是要安静的、自我会平息的,这样的诗拿给读者来看,有关怀,有诗意,包括我想很多非常优秀的下半身诗歌也是这样,亵渎中的语言之花,它们都在不同程度的美感上从自我可能性的基础上给世界多一种表现和可能,当然,我是把仕零兄这首诗和非常优秀的好诗相比,相信仕零兄会写出越来越多更加优秀的诗作!
个建!学习!
祝福!
作者: 青铜在南    时间: 2014-1-7 01:02
。。。。
这个不就是余怒《雅歌:乌鸦》的翻版吗。。。。。。。他1992年就写出来了

乌鸦的聒噪建筑在我的寂静上
它离开形式的巢
以强大的乌黑
平衡各种鸟

它用一声尖叫
使一堆废墟
再昏眩一次

天空已经离去
只剩下乌鸦的表象和我
乌鸦大 我小 我洁白
在大的乌黑中
白成了瑕疵

我对傍晚的天空
有着一夜那么深的成见
它被我用一只弹弓
转嫁到了乌鸦的身上

乌鸦:我留在天堂的影子
客观的尸首
一片殉情的羽毛被咒骂引用

1992.2.29

作者: 青铜在南    时间: 2014-1-7 01:05
让我感到惊讶的不是仕零的诗,而是各种奇怪的评论。。。
作者: 大荒    时间: 2014-1-7 01:22
沙笔飞白  太极图 社会------------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7 05:55
再读一遍,读懂了。好诗,好诗。
作者: 旗木宛如    时间: 2014-1-7 09:26
青铜在南 发表于 2014-1-7 01:02
。。。。
这个不就是余怒《雅歌:乌鸦》的翻版吗。。。。。。。他1992年就写出来了

在大的乌黑中
白成了瑕疵

除了这一句,其它的没有可比性。两者显然不在一个层次。
作者: 青铜在南    时间: 2014-1-7 10:17
旗木宛如 发表于 2014-1-7 09:26
在大的乌黑中
白成了瑕疵


‘两者显然不在一个层次’
我表达的就是这意思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10:23
青铜在南 发表于 2014-1-7 01:05  让我感到惊讶的不是仕零的诗,而是各种奇怪的评论。。。

我想听到更多的评,对一首诗歌的褒贬有着明显的个体生命的经验判断,我们不能固守,也不能盲从。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10:26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7 05:55  再读一遍,读懂了。好诗,好诗。

好不好,不好说。我认为的是很有嚼劲,能消化才能感到美妙!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10:29
青铜在南 发表于 2014-1-7 10:17  ‘两者显然不在一个层次’  我表达的就是这意思

不知该怎么理解“层次”:我的这首意思和余怒的有本质区别,只是有一些共同之处。
作者: 青铜在南    时间: 2014-1-7 10:40
本帖最后由 青铜在南 于 2014-1-7 10:51 编辑
仕零 发表于 2014-1-7 10:29
不知该怎么理解“层次”:我的这首意思和余怒的有本质区别,只是有一些共同之处。


刚开始没表达好,我解释一下。我以为你是看了前段时间重读经典里的余怒的那句诗,误读之后引申发挥成了这一首。不在一个层次,俩意思,既是说你的误读,也是说你写得没他好。
当然有可能你不是误读,而是故意的,但是这一首诗也就是别人思想的一个碎片或者碎片折射的光,我是不认为有什么好咀嚼的。起码首次看完的时候我已经把它看穿了。对我的思想并没有什么挑战性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10:55
青铜在南 发表于 2014-1-7 10:40  我解释一下。我以为你是看了前段时间重读经典里的余怒的那句诗,误读之后引申发挥成了这一首。不在一个层 ...

余怒先生的《雅歌:乌鸦》在现在看来是经典之作,拿我这首比较我有点…,!当时写这句“白成了暇疵和污浊”就心想必定会被人说些什么,但我还是写了,不能因为别人写过我就不能写,诗考究整体,对于这首创作完全是独立而又下了功夫的,当时思路很清晰,我写的并不快,不纠结,两个多小时完成,后来我读了十多遍,改动了个别地方。整体的意思和余怒不同!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11:00
青铜在南 发表于 2014-1-7 10:40  刚开始没表达好,我解释一下。我以为你是看了前段时间重读经典里的余怒的那句诗,误读之后引申发挥成了 ...

谢谢你的看法,一首诗的命运我无法把握。我的这首和余怒的冲撞么?我这首有自身逻辑,只是针对我们这个时代。
作者: 青铜在南    时间: 2014-1-7 11:08
仕零 发表于 2014-1-7 10:55
余怒先生的《雅歌:乌鸦》在现在看来是经典之作,拿我这首比较我有点…,!当时写这句“白成了暇疵和污浊 ...

‘但是这一首诗也就是别人思想的一个碎片或者碎片折射的光’,立意并不高明。我相信很多刚看到余怒那句诗的人,一时理解错误,都是你这首诗想表达的意思。那就没意思了。
不一定要写得比他好,但是起码要比他在思想上推前一步,而且主立意要在他的诗可能的反光范围之外。不然就没有写的价值。我写过一首跟余光中的《寻李白》形似的诗,不敢说写得比他好,但是自以为在思想上是比他前进了一步的。虽然一般人未必看得出来。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11:17
青铜在南 发表于 2014-1-7 11:08  ‘但是这一首诗也就是别人思想的一个碎片或者碎片折射的光’,立意并不高明。我相信很多刚看到余怒那句诗 ...

不知道余怒先生看了会如何说?他老也在这个论坛,有机会希望韩总能请前辈来点评一二,是否因为强光的辐射,我变得没有亮度?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15:53
向晚 发表于 2014-1-6 23:34
蛮好的。向晚有向晚的理解。
其实第一节不难理解,因为我们的人生最初就是一张白纸,因为社会这个染缸而变 ...

感谢。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15:54
阿海 发表于 2014-1-6 23:40
拜读欣赏!问好仕零兄弟!
个人鄙薄地觉得现代诗歌更是个人的表达,这首诗有气象有格局,也许仕零兄再稍加 ...

握手。
作者: 林国鹏    时间: 2014-1-7 16:06
反正是有进步了!{:soso_e113:}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16:51
夏卿 发表于 2014-1-6 23:23
质感、有深度,有嚼头。

夏老师 能谈谈吗?目前 这首诗  还是存在争议的?
作者: 雨蒙蒙    时间: 2014-1-7 17:10
在这混淆,颠倒的过程中,
白成了瑕疵和污浊。它本想开口
但迫害者封住了呼喊的嘴。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18:15
@韩庆成  综合来看,各路人士还算认可,说有思想深度和一定表现力。缺点是个别句子 硬,期待韩总批评。
作者: 郭海明    时间: 2014-1-7 18:25
林国鹏 发表于 2014-1-7 16:06
反正是有进步了!

确实。同感!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19:21
郭海明 发表于 2014-1-7 18:25
确实。同感!

一起提高。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22:36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7 05:55
再读一遍,读懂了。好诗,好诗。

这首诗让我学到很多,仕零感到疲惫了。汤老,本想细听你的意见,罢了。
——2014,沉静下来,诗的道路。艰辛漫长,不倒下就继续。。。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汤老 满意不?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7 22:37
@张恩浩 @夏卿 谢谢夏卿 老师。
作者: 张恩浩    时间: 2014-1-8 08:11
通过白与黑的相互感染和相互渗透,世界悄然发生着变化和变革,这是时间的力量!
我认为,理解一首作品不必拘泥于文字表面传达的信息,而应该深入文字营造的意境和衍生出来的诸多新的元素来解读他的“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深刻涵义,这就是诗人的功力。
我个人是很喜欢这首作品的,提读荐赏!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8 11:33
张恩浩 发表于 2014-1-8 08:11  通过白与黑的相互感染和相互渗透,世界悄然发生着变化和变革,这是时间的力量!  我认为,理解一首作品不必 ...

谢谢张老师,诗的核心价值和现实意义是要穿过文本,通过新的元素去理解,好一个意料之中,意料之外!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8 15:59
雨蒙蒙 发表于 2014-1-7 17:10
在这混淆,颠倒的过程中,
白成了瑕疵和污浊。它本想开口
但迫害者封住了呼喊的嘴。

感谢 来读。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9 00:07
点击率 蛮高 。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4-1-9 07:40
是一种感知的挣扎,是一种不愿被麻痹的反抗,是一种对现实强大侵吞的恐惧和下意识的呼救。一首诗只要彰显了个体真实的体悟就好,读者往往是借题发挥自己的生命体验。有共鸣和通感更好,没有也无关大局,诗约等于——私。{:soso_e181:}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9 07:42
王法 发表于 2014-1-9 07:40
是一种感知的挣扎,是一种不愿被麻痹的反抗,是一种对现实强大侵吞的恐惧和下意识的呼救。一首诗只要彰显了 ...


王老 不愧  是过来人,说的就是好。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4-1-9 07:46
仕零 发表于 2014-1-9 07:42
王老 不愧  是过来人,说的就是好。

个人的感觉,交流而已。诗需忠于自己的体验,,,,问好,致安。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9 07:49
王法 发表于 2014-1-9 07:46
个人的感觉,交流而已。诗需忠于自己的体验,,,,问好,致安。

的确如此,——是一种感知的挣扎,是一种不愿被麻痹的反抗,是一种对现实强大侵吞的恐惧和下意识的呼救。 王老 看的蛮深,对抗或者妥协 作者给出这个标题,就是暗示读者,选择在于自己,不知道几人吃透文本。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4-1-9 09:09
第一节:浸透,渲染。纸张渐渐在黑中/沦陷,
第二节:熏陶,点化,正慢慢变灰,黯淡。

两处意思好像相同了。个见。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9 10:44
梁树春 发表于 2014-1-9 09:09  第一节:浸透,渲染。纸张渐渐在黑中/沦陷,  第二节:熏陶,点化,正慢慢变灰,黯淡。  

呵呵,不矛盾,仔细观察!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4-1-9 12:23
仕零 发表于 2014-1-9 10:44
呵呵,不矛盾,仔细观察!


不是矛盾。是意思相近。
作者: 李福说    时间: 2014-1-9 17:16
我个人浅薄地认为所谓诗歌的深沉,莫过于触动心灵的力量,或重击、或点染。《对抗或者妥协》以白纸黑字为母体,试图讲述作者心中理解的深沉。
诗人以书写过程中墨与纸的浸润为落脚点,透过白纸与黑墨的交织或者博弈来隐射现实中某种似乎难以言说的“纸张的沦陷”与“庞大的黑势力”。
对抗或者妥协,无非生命之生死,真理之真实,信仰之黑白,亦或政治之明暗(政治与历史永远是即时胜利者的言说)等。“颠倒的过程中,白成了瑕疵和污浊”,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古老而简洁的辩证法朴素地昭示着“界限”的难以拿捏。以我个人书写的体验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纸张均会沦陷,浓墨的“庞大”终究是短暂而脆弱的,墨的“迫害”像极了现实中的蜂蜜蜇人己亡,而纸始终是墨的载体,或许沦陷亦是黑暗里背着忤逆儿子的母亲。哪怕我以揣测的心理将此诗以政治视角来解读,墨或许代表着浓烈而黑暗的统治者,而纸张终究是柔韧而具有承载力的民众,任何暴虐者都将如墨一般自毁伤人,时间毕竟是永恒的。
到底是“对抗”还是“妥协”,其实仅以墨与纸的二元对立并不能完全呈现,而未现身的第三方,那只暗处的“手”才是真正“堵住呼喊的嘴”的迫害者。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9 19:10
李福说 发表于 2014-1-9 17:16  我个人浅薄地认为所谓诗歌的深沉,莫过于触动心灵的力量,或重击、或点染。《对抗或者妥协》以白纸黑字为母 ...

可谓“大评”耶,敏捷的思维,有力的分析,大胆的推测,强悍的洞察,敢于直面黑白对立,最终追究到幕后之“手”。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9 19:14
本帖最后由 仕零 于 2014-1-10 01:01 编辑
李福说 发表于 2014-1-9 17:16  我个人浅薄地认为所谓诗歌的深沉,莫过于触动心灵的力量,或重击、或点染。《对抗或者妥协》以白纸黑字为母 ...


收藏,珍存,此评论将作仕零诗集之留用。诚谢!如若此诗见诸纸刊,定寄一本给君!
作者: 李福说    时间: 2014-1-10 08:13
仕零 发表于 2014-1-9 19:10
可谓“大评”耶,敏捷的思维,有力的分析,大胆的推测,强悍的洞察,敢于直面黑白对立,最终追究到幕后之 ...

“大评”受不起,不过是思维掉进了经验主义圈套。我常写字,有过类似的体验,或许买张的纸张较好,一般是墨难以浸透纸背,所以从个人经验与历史现实的对比中,我始终坚信在黑与白的博弈中,终将是“墨”的溃败。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10 08:14
王法 发表于 2014-1-9 07:40  是一种感知的挣扎,是一种不愿被麻痹的反抗,是一种对现实强大侵吞的恐惧和下意识的呼救。一首诗只要彰显了 ...

深谢,致敬!
作者: 李福说    时间: 2014-1-10 08:14
仕零 发表于 2014-1-9 19:14
收藏,珍存,此评论将作仕零诗集之留用。诚谢!如若此诗见诸纸刊,定寄一本给君!

期待,祝福,预谢!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10 08:15
李福说 发表于 2014-1-10 08:13  “大评”受不起,不过是思维掉进了经验主义圈套。我常写字,有过类似的体验,或许买张的纸张较好,一般是 ...

墨洒在普通纸张上…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4-1-10 09:09
仕零 发表于 2014-1-10 08:14
深谢,致敬!

不客气   问好。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11 21:18
推荐给《诗歌周刊》试试。
作者: 杜永利    时间: 2014-1-11 22:53
平凡处见深刻。多交流,我的诗你也看下吧。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12 10:02
本帖最后由 仕零 于 2014-1-12 12:27 编辑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11 21:18
推荐给《诗歌周刊》试试。


很多人批,但我不怕,哈。——6天时间,点击率 过千,足矣。
作者: 杨桃梅    时间: 2014-1-12 10:50
庞大的黑势力,不允许有另类
发出声音。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12 12:00
杨桃梅 发表于 2014-1-12 10:50
庞大的黑势力,不允许有另类
发出声音。


有几个人 说这句 很硬。直白。

——我不以为然,诗的整体 包括高潮在这里,它延续了末节的混淆。颠倒与迫害者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4-1-12 18:48
山月 发表于 2014-1-6 21:48
这是个简单的过程:墨汁浸染宣纸(暂且把它当做宣纸)的过程。这也是个简单的象征:黑白对峙。很显然,仕零用 ...

同意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