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一寸短,一寸险 ------鲁橹诗歌给我的觉悟 [打印本页]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7 12:45
标题: 一寸短,一寸险 ------鲁橹诗歌给我的觉悟
本帖最后由 梅花不弄 于 2014-1-7 21:53 编辑

一寸短,一寸险
----鲁橹诗歌给我的觉悟
作者/梅花不弄


       我的阅读,一直有严重的暗疾。最明显的,一个是阅读时,只看文本,不看作者,阅读完成后经常忘记文本的作者是谁,但对出彩的文本却过目难忘;另一个,是适当的怀疑,也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吹毛求疵。我知道这很不好,很容易让人觉得我虚妄乃至狂妄。我有醒悟,却很难改变,唯一稍有改变的,是强迫自己在读到好文字时,必须记得作者。
      鲁橹的诗歌,就是这样被我读到的,也是读了三遍以后我才记住了她的名字。我把她的名字理解为一支姓鲁的船桨,然后我记住了她。我相信,鲁橹写有许多好诗作,但我最为欣赏的却是她的那些短小的诗句。从首次阅读她的诗歌到陆续读她的精彩,鲁橹渐渐给了我这样的感性的认知:这是一个深沉而率真的女子;而她的诗歌却有着让人陷入的危险之美。这美成就了她诗歌的独特魅力。
       早期,我曾经喜爱金庸的武侠小说,曾一度对冷兵器十分痴迷。琳琅的冷兵器里,我最迷恋那些短小的,譬如匕首,譬如细若发丝却极具杀伤力的梅花针。一寸短,一寸险。说的就是这样的冷兵器。而使用这短小冷兵器的人,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还需要过人的胆识,既要有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的勇气,也要有把别人置于危险绝境的功力。在我的眼里,鲁橹那些短小的诗句,和这样的兵器有得一比。短小的诗歌,要承担和呈现长诗的内蕴,是有困难的,必须要具有非常的才气方能实现以短替长乃至以短胜长。
       2013年10月下的《诗刊》,发表了鲁橹一组诗歌,其中的《给爱人---茨维塔耶娃》,让我惊喜。简短的四行句子,蕴涵着无垠的诗意。我读到了一个幽深的女子温婉却又隐含几许哀怨的低语,读到了一颗潮湿的心灵对爱的渴望、羞涩乃至悔恨。
       “因为笨拙,我将不再说话/因为笨拙,我只说别人的话”。这是什么样的笨拙?爱在远方,我不能寄语;爱在眼前,我不表述;我在爱着,我没说出;甚至,因为害怕失去,而故意不说,只说无关于爱的话,只说别人的故事。读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红楼梦》里的林妹妹,想起了林妹妹的葬花词。
       这个热爱戏剧,尤其热爱越剧的湘妹子,在诗歌里爱着自己虚妄的爱,憾恨的爱,并借引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经典句子,把情感推进到哀伤与决绝。“我不活在自己的唇上,吻了我的人将失去我/我独自一人识破了这一切”。 茨维塔耶娃的悲情,给这首诗的情感抒发增加了锥心之力。读完这首诗作,我似乎听见一个声音还在低低地说:我不乞讨爱,我只要那心灵互为默契的爱与情。
       因为爱着内心的爱,鲁橹对身处的人世越发爱得深沉,她对人生的思考有时接近了神或佛的境界。2009年第一期《人民文学》“新浪潮”栏目发表她写的《夕照寺》一诗,虽然也短小,却可堪称为一首大诗歌,一件用文字打造的会让心儿疼痛出血的暗器。

夕照。寺。
天上人间的两个物件。
一个是太阳的迟暮。
一个是经卷的灰尘。
相濡以沫。从出生到继续生。
只是这样一直照耀着。
只是你有时能见。
有时不能。

       “一个是太阳的迟暮/一个是经卷的灰尘”。鲁橹在诗歌里,用简洁的意象给我们呈现出了这个人世低到尘埃的镜像,那种苍茫与哀伤,并为之悲悯的情怀。
       我读这首《夕照寺》,如同在读佛经,如同看见尘埃上的自己,如同在寺庙翘檐上的夕光里,看见我们本色的人类。
       读鲁橹的诗歌,我还读到了她的文字洁癖。她对文字,对自己的诗歌是苛刻的,可以用一句话表达的,绝不会用两句,可以用一个字的,她不会用两个字。然而,也许是她过于在意了文字,而使得她写下的一些诗歌,有着晦涩、跳跃过大的嫌疑。这些,她在自己的写作中已有所醒悟,并正在力除。我相信,鲁橹在她的诗歌道路上,会越来越美好,越走越远阔。   
    、

附鲁橹诗作:


《给爱人----茨维塔耶娃》

因为笨拙,我将不再说。
因为笨拙,我只说别人的话。

“我不活在自己的唇上,吻了我的人将失去我”

“我独自一人识破了这一切”

《夕照寺》

夕照。寺。
天上人间的两个物件。
一个是太阳的迟暮。
一个是经卷的灰尘。
相濡以沫。从出生到继续生。
只是这样一直照耀着。
只是你有时能见。
有时不能。
  
夕照。寺。
天上人间的两件神器。
一个是大光明的最后发言。
一个是大思想的经典总结。
彼此挂念。从出生到继续生。
只是这样一直吟诵着。
只是你有时能听见。
有时不能。
  
夕照。寺。
夕照寺。 

见证并享受这一切。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1-7 13:17
先提,有空细品{:soso_e163:}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1-7 13:18
我读这首《夕照寺》,如同在读佛经,如同看见尘埃上的自己,如同在寺庙翘檐上的夕光里,看见我们本色的人类。
{:soso_e176:}
作者: 杰明    时间: 2014-1-7 14:04
拜读,欣赏
作者: 一休    时间: 2014-1-7 16:27
来读一位朋友写给另一位朋友的点评!不错不错!小手给你们呱唧呱唧!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7 18:55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1-7 13:18
我读这首《夕照寺》,如同在读佛经,如同看见尘埃上的自己,如同在寺庙翘檐上的夕光里,看见我们本色的人类 ...

感谢子青主持的关注与点读。问好。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7 18:55
杰明 发表于 2014-1-7 14:04
拜读,欣赏

谢谢点读,多指教。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7 18:56
一休 发表于 2014-1-7 16:27
来读一位朋友写给另一位朋友的点评!不错不错!小手给你们呱唧呱唧!

谢谢鼓励。多指教。
作者: 小人鱼在天堂    时间: 2014-1-7 18:58
评得真好,喜欢并学习中。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7 19:03
小人鱼在天堂 发表于 2014-1-7 18:58
评得真好,喜欢并学习中。

我倒是批评了你新写的评论,莫见怪哈。
作者: 小人鱼在天堂    时间: 2014-1-7 19:06
梅花不弄 发表于 2014-1-7 19:03
我倒是批评了你新写的评论,莫见怪哈。

没事儿,那叫随笔,严格地说不是评论。
作者: 小人鱼在天堂    时间: 2014-1-7 19:28
越来越觉得,甘当绿叶的评论者,是可尊敬的,因为他爱诗,所以评诗,不管好与不好,已经是诗歌最忠实的追随者,已足矣。
作者: 小人鱼在天堂    时间: 2014-1-7 19:29
虽然现在的评论,大都成了一边倒,研讨会成了表扬会,看着有些不像样儿,但是,总比不评的好。
发出掌声的人是了不起的,单此精神与态度已然值得肯定。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7 19:33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1-7 13:18
我读这首《夕照寺》,如同在读佛经,如同看见尘埃上的自己,如同在寺庙翘檐上的夕光里,看见我们本色的人类 ...

刚刚稍微做了局部修改,请子青多提意见,以使我在以后能够写得顺畅些。写诗评,我是初学,还需要你和其他老师的指教。先致谢,后等待。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7 19:35
小人鱼在天堂 发表于 2014-1-7 19:28
越来越觉得,甘当绿叶的评论者,是可尊敬的,因为他爱诗,所以评诗,不管好与不好,已经是诗歌最忠实的追随 ...

这话仿佛是临终关怀啦。。。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7 19:35
小人鱼在天堂 发表于 2014-1-7 19:29
虽然现在的评论,大都成了一边倒,研讨会成了表扬会,看着有些不像样儿,但是,总比不评的好。
发出掌声的 ...


有点正确,但我不完全赞美。只有好诗歌,我才会有写出内心感动的感觉。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1-7 20:17
梅花不弄 发表于 2014-1-7 19:33
刚刚稍微做了局部修改,请子青多提意见,以使我在以后能够写得顺畅些。写诗评,我是初学,还需要你和其他 ...

请梅花别客气
称呼子青就好,大家诗友哈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1-7 20:18
一寸短,一寸险。说的就是这样的冷兵器。而使用这短小冷兵器的人,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还需要过人的胆识,既要有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的勇气,也要有把别人置于危险绝境的功力。在我的眼里,鲁橹那些短小的诗句,和这样的兵器有得一比。短小的诗歌,要承担和呈现长诗的内蕴,是有困难的,必须要具有非常的巧力才能实现以短替长乃至以短胜长。


梅花解读,很精心

欣赏这样的比划{:soso_e176:}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7 20:26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1-7 20:18
一寸短,一寸险。说的就是这样的冷兵器。而使用这短小冷兵器的人,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还需要过人的胆识, ...

再谢子青。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1-8 10:19
拜读来迟。感谢作者的鼓励。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1-8 10:22
过于在意了文字,而使得她写下的一些诗歌,有着晦涩、跳跃过大的嫌疑。
——我其实不在意文字的,只是写下时有着不自觉。这大概就是功力不够,会导致硬伤吧。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1-8 10:27
小人鱼在天堂 发表于 2014-1-7 19:29
虽然现在的评论,大都成了一边倒,研讨会成了表扬会,看着有些不像样儿,但是,总比不评的好。
发出掌声的 ...

严重同意。鱼儿慧眼。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8 10:27
鲁橹 发表于 2014-1-8 10:19
拜读来迟。感谢作者的鼓励。

感谢鲁橹写下这些让我心灵舒美又疼痛的诗歌。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8 10:28
鲁橹 发表于 2014-1-8 10:22
过于在意了文字,而使得她写下的一些诗歌,有着晦涩、跳跃过大的嫌疑。
——我其实不在意文字的,只是写下 ...

鲁橹谦虚了。在你的诗歌里,我读到了你的人和品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1-8 10:33
梅花不弄 发表于 2014-1-8 10:27
感谢鲁橹写下这些让我心灵舒美又疼痛的诗歌。

一寸短,一寸险 。题目真是好。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8 10:37
鲁橹 发表于 2014-1-8 10:33
一寸短,一寸险 。题目真是好。

如你所说:活得诗意点。
我不能活得诗意,那我就尽量写得诗意哈
问好鲁橹诗人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1-8 10:46
梅花不弄 发表于 2014-1-8 10:37
如你所说:活得诗意点。
我不能活得诗意,那我就尽量写得诗意哈
问好鲁橹诗人

小人鱼说的有道理,现在的诗评整体偏向表扬,您对我也如此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8 10:52
鲁橹 发表于 2014-1-8 10:46
小人鱼说的有道理,现在的诗评整体偏向表扬,您对我也如此

我严重地认为,这是鲁橹唯一的误读。。。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1-8 10:53
鲁橹 发表于 2014-1-8 10:46
小人鱼说的有道理,现在的诗评整体偏向表扬,您对我也如此

不过,因了您的这个题目,就是一寸短,也有短的荣光;险,也有一寸险的拯救。短制不易。那些流传的大都是短诗,易记是一个原因,好,才是最大的原因。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9 08:47
鲁橹 发表于 2014-1-8 10:53
不过,因了您的这个题目,就是一寸短,也有短的荣光;险,也有一寸险的拯救。短制不易。那些流传的大都是 ...

鲁橹对诗歌的理解把握以及对诗歌解读,都在我之上。
叫一声鲁老师。真心的。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1-9 08:50
梅花不弄 发表于 2014-1-9 08:47
鲁橹对诗歌的理解把握以及对诗歌解读,都在我之上。
叫一声鲁老师。真心的。

您说得我汗颜。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9 09:32
鲁橹 发表于 2014-1-9 08:50
您说得我汗颜。

小二,给鲁老师送条热毛巾,她说她觉得空调温度有点高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1-9 10:17
梅花不弄 发表于 2014-1-9 09:32
小二,给鲁老师送条热毛巾,她说她觉得空调温度有点高

真好。28度。
作者: 大荒    时间: 2014-1-11 01:44
赏读{:soso_e160:}{:soso_e163:}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11 08:54
大荒 发表于 2014-1-11 01:44
赏读

谢谢阅读。问好。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4-1-11 11:14
支持,感性解读,也好。
作者: 梅花不弄    时间: 2014-1-11 13:24
张无为 发表于 2014-1-11 11:14
支持,感性解读,也好。

我学习诗歌写作,是偶然,也是懒散使然。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完全靠自己的感觉,诗歌理论于我,它是教科书,我是一张还没剪裁的草纸。
张教授的眼光,毕竟是教授的视力,只一下,就洞察了我的虚弱。谢谢教授鼓励。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