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中国微小说诗派”解读 [打印本页]

作者: 委鬼走召    时间: 2014-1-10 11:41
标题: “中国微小说诗派”解读
本帖最后由 委鬼走召 于 2014-7-25 16:03 编辑

《转益多师是我师》

——“中国微小说诗派”解读



    “中国微小说诗派”发轫于2009年,正式命名于2013年,是中国第一家明确以“微小说诗”概念命名,第一家集中进行微小说诗探索的当代先锋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走召(发起人《中国微小说诗》主编);阿刀、委鬼、口子(创作);卜十一郎(理论、评论、《中国微小说诗》执行主编)等。其前身为 “臭味诗派”(或“臭味·微小说诗派”)。“中国特色”、极简主义、综合主义、微小说诗为中国微小说诗的四大本位要素。



    一、渊源:非正面形态+先锋诗元素+小说化的“臭味诗派”



    2009年,源于对当代先锋诗歌综合创新的“野心”,诗人走召发起了“臭味诗派”。下面对该派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梳理。



    1、“臭”的本质与“臭”的体现:观照反思;“写臭”、“臭写”

    据走召《臭味诗派理论纲要》,“臭”的本质:一为观照反思人性、文化与环境固存之“臭”,表现为“写臭”;二为艺术上推陈出新的叛逆与不羁,表现为“臭写”。“臭”的维度则分文化、官场、历史、人性等多类。例如《官念》(2011):



    正要出门溜达一会子

    老头子叫了小陈一下

    小陈说,有么事么

    老头子说,也没有么事

    就是要提醒你一下:

    如今也算是当了官

    里里外外可要拿捏点分寸啊

    小陈裂嘴笑得不行

    说,芝麻大点干部

    而且八字还只划了一撇

    也好说是个什么官呀

    老头子说,嗬!

    这娃儿,囊个能怎说哩

    芝麻点儿大的官也是官嘛



通过一对父子对话的细节,揭示与嘲讽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维。相类作品还有《九品科长佟世忠》(2010);“史臭”则有《南京屠城祭》(2009)《深夜》(2009);其它人性、“乡臭”类分别见后引诗作。

    以上为内容上的“写臭”;在艺术表达的“臭写”上,“臭味诗派”则在吸取当代先锋诗歌口语精华的基础上,常通过惊人之语、方言土语或俗话粗话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和目的。如:《鸡奸》(2009),咋看标题,“涉嫌”不雅;读完全诗,其实也不见得离经叛道:



    这只母鸡

    动了母性

    老是趴在窝里

    想孵出小鸡来

    但窝里,其实是空的

    母亲嫌它孵鸡不下蛋

    就把它捆了腿

    扔在门前的禾场上

    (这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结果我看到

    一只只公鸡凑过来

    按着它强行交尾

    这使我非常愤怒

    觉得简直是轮奸

    就跑过去赶那些公鸡

    当然,我不能守着那只母鸡呀

    事后公鸡们怎样

    我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后来我想想

    觉得自己把人的道德感

    强加给这些鸡

    大约还是有些可笑吧



以鸡的行为嘲讽了以人看鸡的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此外,《恋幼癖》揭示了成人微妙的性心理,但在道德处理上做到不伤大雅;《望子成龙》(2009)、《捉奸记》(2009)以俗话粗话塑造了令人喷饭而引人思索的喜剧场景。



    2、“下半身”、“垃圾派”、“橡皮写作”——“臭”的多流派元素

    从以上层面,臭味诗派的路线应是有效、可行的。但它与“下半身”、“垃圾派” 等当代先锋诗派过于“暧昧不清”。其“下半身”脉络试看《单纯》(2009):



    4、真真:书上的不“真”

    上高中了,同学真真厌烦一切××小说。恶心、憎恶、痛恨

    不过,如果您看了我的片面之词,以为他为了神圣的高考而升华了人生境界,那  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因为对××小说,他是看多了而厌烦;觉得很假……更关键的是,听说城里有×片可看了——比起××小说,要“真”了不知多少……

    (全文7节,详见原文)



这首诗是“下半身”的内容;形式上,采取小说框架;语言上,几乎完全散句化了,但其直击本质、省略细节的跳跃叙事体现了诗的本色。从“下半身”诗角度,笔者认为它有所超越。虽然小说化的笔法,沈浩波早已驾轻就熟,写出《我们那儿的男女关系》等篇目,但类似《单纯》的成功范例,当时而言还没有看到。

    除了“下半身”外, “臭味诗”更是摆脱不了“臭”本身:



    《美  女》

    (2009)



    她描眉涂脸

    弄完了,还像回事

    我说行了,走吧

    她说,不行

    要去上个厕所

    就拿纸去了

    她上卫生间不关门

    就那样褪下裤子

    露出肥白的屁股

    我看了,猛地一哆嗦

    有些躁动

    过了一会儿

    屋里异味弥漫

    我恼了,说

    美女,拜托把门关上吧

    你拉的屎:好臭

   

这首诗的姊妹篇是《武昌光谷书城》(2009),描述在“大粪冲不走,就蹲在池里/堂而皇之地传播恶臭”的书城厕所,诗人撒尿时:“还不得不伸出一只手/捏住鼻子;以至于/经常把尿漏到另一只手上”。虽然走召在理论中申明,在实践中也践行“臭”的多维,但屎尿的“臭”毕竟包含其中。不可避免,圈外人觉得是糟蹋诗歌,圈内人或许疑心是山寨了“垃圾派”。《屎的奉献》不就是徐乡愁的“臭味诗”?……虽然,垃圾派对“臭味诗派”的影响,主要在其“向下”的思路,而不一定是具体的某个文本。然而 “臭味诗派”毕竟与他们脱不了干系;不论内容,还是名称。

    为突破“下半身”和垃圾派,臭味诗派同时通过 “橡皮写作”予以整合。走召的评论文章《“臭”出古典的意境——〈汉北河三十年〉析评》(下简称《析评》),实际上是通过文本分析来阐释“臭味理论”,其中对臭味诗的“橡皮写作”元素作了阐释。详见本卷全文,这里不再赘述。



    3、小说化路线——“臭味诗派”对多流派元素的方向性突破

    总之,如《析评》所言,所谓“臭味诗”即:“负面(或非正面)的题材取向,下半身元素、废话诗语感与小说笔法的有机糅合”。但可以用一个关键词准确、鲜明地描述它,使它高辨识度地区别其它流派?不能。它的内涵太分散、含混。随着探索的深入,更加集中的小说化走向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除了前面引述的小说化诗作,2011年以来,臭味诗派陆续创作了《约会》、《例行检查》、《禁片》等日趋成熟的“小说诗”。《约会》经网友推荐发表在诗词在线网络月刊2011第10期:



    21:00左右

    王科在湖心岛徘徊

    最后选定梧桐雨茶吧

    坐进小包间故作欣赏窗景

    一会儿何姐打来电话

    他赶紧出门把她迎进来

    请进去,关上门

    点了些瓜果点心

    两人心照不宣地铺垫起来

    屋子里光线幽暗

    沙发很是肥软

    很有情节含量的样子

    完事后他俩都心满意足

    有说有笑地出门买单

    服务小姐似笑非笑

    大约知道他们做了啥事似的

    王科有些别扭,心想:

    妈的,和何大妈偷情

    也不是没有可行性

    不过咱俩刚才的情节

    天地良心——仅仅限于敲定

    咱合伙捞的那笔公款

    该怎么分成而已



鉴于小说化有意无意成为了“臭味诗派”的主流, 2012年10月,走召将诗派名称改为“臭味·微小说诗派”或“微小说诗派”,作为“臭味诗派”的狭义代称。至此,诗歌的方向与内核有了更鲜明的指向,即“微小说”——但落脚点为“诗”而非小说。

    2013年1月诗人赵原发起了“小说诗派”,写小说诗,却不大“微”,也并不“臭”;与“臭味·微小说诗派”走向有异。为声明区别,走召于2013年2月撰写了《臭味•微小说诗派理论纲要》。至此,从流派概念的提出上,至少“微小说诗”,本派是第一家了;加上“臭味”二字,即使现在或后来有人又发起成立了别的什么“微小说诗”派,也不至于和人“撞车”,弄到纠缠不清的地步。

    然而说来说去,仍然脱不了一个“臭”字?一定意义上,可以这么说。但从流派的传播与发展来讲,这个“臭”字或许将是瓶颈与障碍。不过随着生活和写作的持续深入,尤其2013年以来,“臭味诗派”虽然仍然秉持了“臭”的内核,但有了走向更高、更宽、更深、更广的可能,也具备了置换更加大气“中听”名称的可能。这就是本文的重点了:即由走召重新定位的诗歌方向与流派名称——“中国微小说诗派”。



    二、走向:“中国特色” +极简主义+综合主义的微小说诗



    “中国微小说诗”即“中国特色”的微小说诗。它是2013年以来,为应对上述流派纠结,适应深化探索的需要,走召对“臭味诗派”的整合提升。下面即对该派基本概念分别予以阐释。

    1、“中国特色”:立足本国现实、历史、文化的“微”言大义

    何谓“中国特色”?试看《被自杀》(2012):



    喝高了

    X书记一行

    瞪着淌血的小贱人

    冷汗直冒

    Y主任稍微清醒些

    说:“书记

    您和Z长先走

    我来善后”

    第二天

    报上登了消息

    说那女孩打了K粉

    嗨歌嗨死了



这是不是“中国特色”?这“特色”的内涵要不要细说?也似乎是不便细说的。但“中国特色”的内涵不仅如此。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气韵等范畴是可以纳入元素的。这个维度请参阅走召《析评》的相关阐述。尤其中国古诗偏于短小的特征,笔者将之纳入本派诗歌 “极简主义”的原则。



    2、极简主义:“微诗”的传承与微博、微信时代的传播需求

   极简主义(Minimalism),二战后(60年代)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称“Minimal Art”。这个流派有其特定内涵,本文只借用其直观意义,即“极简”。这与我们倡导的微小说之“微”契合,也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总体趋势。试看走召“臭味诗”阶段的《南湖咏》(2009):



    春风吹开南湖的裙子

    呀……这娘们,没穿内裤,下身满是梅毒



这首诗很“臭”,两句,与中国古代五七绝句或卞之琳的《断章》、顾城的《远和近》、《一代人》等“微”诗一脉相承,朗朗上口、易记易诵。这就是我们倡导的“极简主义”——“微”诗歌。再看走召《盗窃案》:


    偷儿A:
    行窃数额巨大
    判处死刑;
    偷儿B:
    从犯,无期;
    失主,C长:
    保管自家(?)财产不力

    留D察看一年



篇幅精短,却蕴含了较为丰富复杂的现实与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了中国诗歌 “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微言大义” 传统。在当前 “微博”与“微信”时代,极简主义——“微”,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时代传播需求的回应。



    3、综合主义:“非主流”精神;前瞻、开放的多手法、多文体融汇

     (1)不羁的“非主流”精神。“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如果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朦胧诗(“今天派”)与诗人们虽然“过时”,但他们的思想与精神并不过时。中国仍然是中国,几十年来,虽然不能说没有变化,但痼疾种种深入骨髓,正如走召的《毛病》(2012)所述:“乃千年浸润而成/已经穿骨入髓/实非一日之寒”。以此,“中国微小说诗派”在精神上认同“今天派”(朦胧诗)、“非非派”等“非主流”精神;在理论上,参阅非非诗人梁雪波的《诗歌的介入:悖论、存在与难度》,走召写了《妙在“介入”与“介入”之间——关于中国微小说诗的出于入》,初步建构了中国微小说诗“妙在‘介入’与‘介出’之间”的介入理论。

   (2)多手法、多文体的融汇。除了诗歌精神的传承,作为一门“怎么写”的艺术,诗歌当然更注重的是实际操作效果。从表达方式的流派传承来看,“中国微小说诗”的“怎么写”主要是立足“民间”阵营,而非“今天”、“知识份子写作”或“第三条道路”等体系。虽然本派成员也不乏非“民间”创作,如走召的《没有绳索的耳朵长出翅膀》、《蛇》、《下弦月与油菜花地》(以上载《诗歌月刊》下半月2009年第4期)、《魔方》等。但我们还是认为,语言的平实不是艺术的障碍,相反,“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淡而有味更是一种艺术的极致。在“技巧”上,除了《析评》中提到的艺术传承外,中国微小说诗更注意多流派、多元素的综合。试看《辫子》(2013):



    早上起来

    小王发现脑后长了一根辫子

    非常吃惊

    他赶紧拿剪刀剪了



    第二天早晨

    小王发现脑后又长出了辫子

    他惶恐不已

    赶紧再把它剪了



    第三天起身

    小王仍剪了一次辫子

    不过出门发现人们脑后都拖上辫子了

    他脸上火辣辣的



    第四天小王对着镜子

    将辫子梳得顺顺溜溜的

    还抹了一层油

    高高兴兴地上班去了



“早上醒来,格里高利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读过卡夫卡《变形记》的读者,不难读出《辫子》的“表现主义”意味。再看《过家家》(2012):



老王和小囡囡过家家

    小囡囡问:爸爸

    什么是文学家啊?

    老王答:指羊为马的啊

    那什么是军事家啊

    ——宰羊宰马的啊

    那什么是政治家呢

    ——呵呵,忽悠羊啊马啊的啊

    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呢?

    ——傻丫头啊,老王说:

    就是把你们这些喜羊羊、傻羊羊啊

    都忽悠成羊肉卷了

    然后写下千古名篇:

    《山坡羊·马肉颂》的啊



“过家家”者,本为小孩的游戏,本文却将“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一给“过”掉了。从手法上,这是解构主义和黑色幽默。另看《死刑》(2013):



    4、怎么写呢

    浪漫主义过时了

    现实主义呢

    ……弄不好要“造谣”的

    象征主义太懵懂

    表现主义?……可惜

    有个叫走召的家伙

    作了篇《辫子》

    发出了时代的强音

    ……靠。怎么写呢?

    上班时我心不在焉

    琢磨着这篇小说

    晚上断断续续

    写着写着就睡着了



在叙述动作的“睡着”中,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我惊出了一身冷汗/想喊,发现嘴被缝了”;在故事的惊险引人之处:“天!——那不是华老栓么?/莫不是在等我的血……”作者又强力折回了叙述动作:“哈哈!打住!/这篇小说仿佛要开始了/但又必须要结束了”……全诗仅6章(详见本博原文),但在叙述动作与故事情节之间穿梭,在理性思考和意识流动之间游走,在荒诞轻快与沉重真实之间回旋……用一个微长篇的篇幅实现、同时解构了“微”言大义……很明显,文本受到当代先锋小说家马原“叙述圈套”等手法的启示;手法相近的还有《重点》。此外,《鸡和猴》(2013):



    鸡A进去了

    “凭什么抓我?”

    答:“嫖鸡
     ——不,聚鸡淫乱!”

    鸡B进去了

    “凭什么抓我?”

    答:“骚扰众鸡鸡”

    鸡C进去了

    答:“懒得和你们啰嗦!

    是鸡就不对了

    ——偏偏还爱叫!”

    猴儿慌了神

    但也许是过虑?

    因为比起鸡

    它嗓门小多了



《鸡和猴》与《过家家》相似,通过戏剧化的对话展开情节,以“微喜剧”反讽了“中国特色”的大历史与大时事。其它,则如前所述《单纯》对散文化句式的运用;《煮蛙的蛙》以《庄子》式的寓言笔法,《精华》《肿瘤》以寓言、隐喻或暗示,开启了与“神实主义”(阎连科《发现小说》,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2期)“殊体同归”的“荒诞现实主义”写作方向;《杨二奶奶》与《让位》则接续90年以来诗歌日常化的线路,以白描手法勾勒与敷陈出日常人事的诗意,探索了一条“日常现实主义”的微小说诗歌路子……其它各种手法和风格不一而足;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运用与创新。简言之:中国微小说诗秉持独立不羁的“非主流精神”,提倡“深入骨头与制度”又 “妙在出入之间”的“介入写作”;艺术手法上,是先锋诗歌、先锋小说、多文体元素与技法的综合主义。

   

    小结:通过以上解读与分析,可以说,“中国微小说诗派”与其说是一个新的流派,不如说是“臭味诗派”发展演变的高级阶段。它们互有兼容又互有补充:二者皆有“臭”的内核;前者可以微小说而不一定“臭”,后者可以“臭”而不一定微小说。尤其经整合提升的“中国微小说派”,其对历史、现实的逆反精神与“转益多师是我师”的开放姿态,使该派诗人已经写出了、将写出更多内涵丰富、精妙独特的文本;也必将在中国新诗史上留下光辉、独到、鲜明、流传久远的一页!

     2013/10/1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4-1-10 13:15
历史、现实的逆反精神与“转益多师是我师”的开放姿态
作者: 委鬼走召    时间: 2014-1-26 22:05
如果累 发表于 2014-1-10 13:15
历史、现实的逆反精神与“转益多师是我师”的开放姿态

问好老师。
作者: 杨光    时间: 2014-5-4 22:46
了解学习!
作者: 杨光    时间: 2014-5-4 22:48
这就是本文的重点了:即由走召重新定位的诗歌方向与流派名称——“中国微小说诗派”。

作者: 委鬼走召    时间: 2014-5-4 22:56
杨光 发表于 2014-5-4 22:48
这就是本文的重点了:即由走召重新定位的诗歌方向与流派名称——“中国微小说诗派”。

欢迎加入!一起探讨进步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