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关于《天南湖》诗二期的阅读//郑立峰,副教授
[打印本页]
作者:
晓丑
时间:
2014-1-29 18:43
标题:
关于《天南湖》诗二期的阅读//郑立峰,副教授
关于《天南湖》诗二期的阅读
郑立峰,副教授
阅读是快乐的,尤其读诗。
摆在我面前的是“天南湖”诗集二期。这是“天南湖”诗社自己精选出来的作品。这些作品充满各种声音:春萌、夏叫、秋和、冬嘶、风声、雨声、狗声、鸟声、蚊声、蛙声、蝉鸣、车声、人语低吟、怀忆陈言、说爱唱情、撕心喊话、义愤填膺。精美的或通俗的语言创造的诗意或是瞬间的恒久的意境,我难以一一名状,但,他们或者抒发青春朦胧的情感或者叙述生的活艰难或者试图用批判的视角来观察现代生活,发现被遮蔽在世俗的“约定俗成”,用经验或未经历练的眼睛来认识他们未知的世界,是一种艺术探索的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阅读这些诗歌,我强烈的感受到了他们不安的心和躁动的情,他们在不安、不确定中寻找生活中自己的位置。位置感,是人心灵生存的首义。这是他们集体无意识的表征。对于抒情者来说,是要把自己未知的爱情或者亲情烙印在“诗”行确认其真实性,对于叙事者来说,臆想和猜测则是讲述魅惑的可行性。只有写诗,这两者才有了的位置感,特别是心灵的位置感。
其实,令我感动的不是这些诗歌,而是这些“诗人”。这些“诗人”绝大部分还是在校的学生,(当然,还有社会职业人,还有本校的老师)他们对文学的执着的态度,对诗歌的书写的心灵,尤让我感动。按理说,如今的社会环境,文学被不断边缘化,文学已经一文不值了,更何况寥寥几字的诗歌?我一直以为:诗歌,在21世纪是没有作为的。然而,当陈科成把“天南湖”诗集二期的文稿传来给我的时候,我却羞愧于自己判断转而由衷的激动。惊讶于今天校园里竟还有这么多热爱写诗的人,而且这么执着:没有稿费,没有印刷费,大家只是为了诗歌而诗,为诗歌而读诗,而唱诗,而朗诗,而会诗,这本身就是一首诗。这是我感动原因之一;“天南湖”是民间的诗社,是爱诗的人自觉走在一起的没有“规章制度”的草根社团。他们没有制度,没有限制,没有位置,在学校没有办公室,没有写作的地方,没有被学校承认;但他们有责任,有智慧,有见识,他们为了“诗”而“诗”。他们各自从少得可怜的生活费中省出零钱来油印诗刊,并亲自免费赠阅到每一位爱看诗的人的手上,这是一个纯粹的诗歌行为。与此相比,不知那些“沽名钓誉”动则需要几千经费赚取油水的社团是否有廉耻感?“天南湖”诗社践行“诗歌纯粹”的理念,践行了马丁•海德格尔诗者的最纯真之行为。让我看到民间诗歌繁盛,这是我感动原因之二。第三,城市是没有诗意的,但有诗。中国传统古典的诗歌来自自然山水,与城市无关。然而,从“天南湖”的宣言看来,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反映城市生活及都市人精神世界,是他们诗歌切入时代,切入当下生活视角的写作之一,这是“现代”的“勇探索”。不管这种探索是否成功,但诗人的行为,是感动我的主要原因。他们倡导城市化的诗歌,描刻现代人的灵与肉,以“现代城市化”入诗化意境。与传统观念人们所理解的诗歌意境相差甚远,那些悠远迷离的崇山峻岭和流光月色,镜中幽妇,不食人间烟火的那部分,与现实是格格不入。“天南湖”诗歌以为:我们生活在现代化、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即便是山水、花鸟,明月、清风,也都是经过现代化、城市化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诗意,每个时代最重要的气质就是这个时代的“诗意”。不管我们喜不喜欢,现代化、城市化都是目前这个时代的气质。这一种诗歌精神,是开拓性的,但愿他们坚于此行!
诗,如能此执着,幸矣!
2013年6月20日于斗室书房
(作者简介:郑立峰,高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