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萧清评《枫香驿》 [打印本页]

作者: 红针    时间: 2012-5-19 15:12
标题: 萧清评《枫香驿》
本帖最后由 红针 于 2012-5-19 15:15 编辑

品读《枫香驿》

萧清

       安徽宿松县被中国诗歌学会命名为“诗歌之乡”,名副其实。这里诗人多,好诗也多,全面选辑他们的优秀诗歌作品,需要大量的阅读量。
       把《枫香驿》这首诗歌排在首位,是慎重考虑的。写文化古迹、名胜的诗歌很多很多,但惟有这首,抒情表达方式独特:像回忆录一样纪实和虚构,语言平实但诗意充盈。
       枫香驿,宿松境内的一个古代驿站。所以,诗人第一段给予历史情境的处理,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融,给人一种扑面的厚重感,而色调则是冷色的。
       往下,诗人写的是乡村少年、乡村少女和乡村孩子对古驿站的生活和遐想,在这里没有现实主义对古代皇帝的批判,没有对“穷人”的同情和哀怜,而是深情的吟唱,从容不迫,一唱三叹。三段诗歌三个画面:落红满地的枫叶、陷入幻想的少女、驿站的弯曲延伸。相信每一个宿松长大的少男少女,不管是不是生活在古驿站边,都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和共鸣。
       最后几句,是整首诗歌最为出彩的一段,诗人的抒情控制力在这里达到极致。平静的诗句,把对古驿站的遐想和现代社会驿站的“沉寂”,巧妙地糅合。“随后是冬天,飘雪了”,交代的是时间,虚写现代社会里的古驿站。“在一片寒冷的白色里 /很少听得见马蹄嗒嗒的声音 ”,俨然一幅尘封已久的黑白照片,渐渐显影在我们面前。
       如今中国的每个地方,或多或少面临传统和现代碰撞的问题。古驿站作为宿松境内的一个文化遗产,最初的面目早已不复存在,而仅仅给我们后人留下一个诗意的名字和想象的空间。诗人的抒情基调和人生感受具有普遍性,因此也具有社会意义。因此,枫香驿是一个宿松的文化符号,这符号传达的是人们普遍的认知和情感。


作者: 寻梅居士    时间: 2012-5-19 18:08
赏读,学习!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5-19 20:13
欢迎红针!{:soso_e181:}能否请萧清先生自己发布此帖?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5-19 21:32
经典精辟!很受益!学习了。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5-31 11:07
提读。
作者: 萧清    时间: 2012-6-1 23:10
呵呵,原本发在皖西南论坛的,很粗浅的文字,没想到被转载了。没关系。对于一切好的诗歌,不分地域,我都不吝啬赞美之舌。
作者: 红针    时间: 2012-6-2 13:47
萧清先生评论祝凤鸣先生的《枫香驿》很到位!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