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重读经典】灵魂和肉体一定有一个在路上 [打印本页]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1 12:10
标题: 【重读经典】灵魂和肉体一定有一个在路上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2-5-31 11:24 编辑

                                 
  
                                      灵魂和肉体一定有一个在路上
                                                                                                   ------读祝凤鸣诗《枫香驿》有感

                                                                      文/风之子


    “人们的心灵是自然的一部分,它的迷层出不穷,永远也没法完全解开”,当读到祝凤鸣乡土诗《枫香驿》时,更加深了我对瑞典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这段对心灵之路的分析。我不仅在《枫香驿》营造的乡间人文意境中深深地体验到:山水陶冶了文人的性灵,文人在山水的濡染中增长了才情;悠悠古国诗意流淌,如淙淙的历史的回声。
      在我心里,诗是神圣的,灵动而飘逸,似一朵朵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飘向“朝北的路通往京城”的马兰黄土小路上,尘土飞扬,我心永恒,似感怀那皇宫金灿灿般在太阳光下闪烁的金顶,佛光浮于山巅,我不仅快马加鞭,真不忍心胯下的白马累成了汗马;诗的起笔就让人惊讶,有着美国西部牛仔电影场景般宽阔、秀丽、大气的唯美画面:

朝北的路通往京城
汗淋淋的马在这里更换
少年时我从未见过马
通过我们家乡的驿道
秋天来了  红色的叶子落满路面

      采用绘画的语言,来刻画诗“语言”,这样的奇妙表现方式,我从任先青老先生的诗中读到过,我在评论《长调——献给长调歌王哈扎布》时写道:真挚的情感,尤如春的绚丽,抹去晚霞吐出的皱纹,一颗青草、载着一车纯粹,撼动人心;“让寂静发出回声、让灵魂找到归宿”音韵无疆界,绵延万里,我仿佛嗅到了春的气息、绿的味道---这些就是献给长调歌王哈扎布最美好的礼物!
      诗句中极富感染力与智性的光芒,读着心都为之一震:

风是它的另一种说法,深刻的皱纹
也是
让寂静发出回声
让灵魂找到归宿
只有在歌声中,他才能返回
一棵青草
而当他停下,时光也不敢
轻易开口
天地苍茫,他一生的歌唱
几近于一种,黄金般的沉默……

      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可能世界上就只有一件事,所有的事都是它的不同侧面。而所有的诗人,只是在不同的角度写着同一首诗”。是的,诗人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写着春天,写着自己眼中的《枫香驿》,写着祖国的山山水水。
      舒缓的音调、悠长的气韵在诗句中闪现:“像一条河,从一开始就保持着清澈与单纯/保持着纯粹的孤独与忧伤”,任先生的诗句与祝凤鸣的诗句:“秋天来了  红色的叶子落满路面/枫香驿/在以往的幸福年代” ,心如止水,在思想者的笔下,自然的场景都被一股股忧伤的情愫所感染,“在一阵旋风过后/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诗中出现的农家姑娘,它是诗人家乡的穷人,在这里诗人已然将自身“移情”至少女之身,喻意含蓄,多姿,将融入自然的秋风扫落叶似的飘零凋落的怡然景象,披上如英国画家透纳谜一般的带有他独特风格的色彩的凯歌,缓慢映入姑娘的眼睛,收纳枫香驿道上的一切生灵。

枫香驿,在以往的幸福年代
稻田里捆扎干草的
农家姑娘
在一阵旋风过后
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
我的乡亲们都是穷人
孩子是穷人家的孩子
驿道一程又一程

       枫香驿的周边一定很美,从诗中我体验到了一种淡淡的,静谧的,象农家姑娘真切、清澈的眼神迷茫而忧郁的幻境,她目送着诗人骑着的快马,心也飞向很远的地方;诗人感怀至此,笔锋一转,遥想自己走过的路,就像那匹日夜奔跑的马,托着骑马人,艰难地前行;磕磕绊绊的路途如此遥远。

没有一个人能走到底啊
夜色里飞驰而去的消息
都是官家的消息
随后是冬天,飘雪了
枫香驿便渐渐沉寂下去
在一片寒冷的白色里
很少听得见马蹄哒哒的声音

       最后这几句诗表达出诗人忧郁中悲怜众生的大家情怀,虽然严冬即将来临,一片片寒冷的白色会覆盖大地,将天边那一丝丝微弱的马蹄声淹没,但在诗人的心里,恍惚中任然听得见哒哒的马蹄声渐渐远去的声像,此时画面在诗人的视角向两侧展开,然后伸向远方,那匹孤独奔跑的马,只剩下一个黑点......
    《枫香驿》这首乡土意味醇厚,情感真挚的诗,对人心灵的刻画入目三分,诗中利用象农家的姑娘、汗淋淋马、官家的消息、枫香驿、马蹄哒哒的“时空组合意象”在节律与画境的全景式展现,与2011年中国十大乡土诗人之一张凡修的诗有着显著的不同,意在刻画体验中的山、水、农作物、家禽等自然景观,但今年以来有所转变,开始描写诗人内省的关照;诗风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近期的诗《规避》、《下午的绳子》等),现在更有将内心的热力逼出胸腔的趋势,融入了更多思的成分,将细小、细微的田间,逐渐扩展于眼睛看到的、甚至听到的物象均成为他的写作范围,由寓外而发,至由内而外抒写事物呈现出本质的“艺术的形式因”,近几个月来其诗写中的梦幻的感觉时常出现于诗行中,从挖掘事物平凡中表现神性的禀赋正饱含着春意弥漫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阵阵磬香。张凡修的第三本诗集《地气》的出版,无疑是以新乡土诗的集大成者的形象昭示于人们的视野里。在这点上,我非常钦佩祝凤鸣、张凡修二位乡土诗的执着追求者以崇高的敬礼。
       灵魂和肉体一定有一个在路上,祝凤鸣就是一个这样的诗人,一直走在路上,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仍然向着渐渐隐没的马蹄声,追去......不断的从环境中学习和累积,让自己心智更加成熟。
       诗评家孟庆龙在分析诗人王耀东和新乡土诗的文论中说道:“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一种珍视本土文化的情绪,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便逐步抬头”。从1998年的乡土诗代表王耀东,到2011年的张凡修,乡土诗为了和现代诗作友好的竞争,正从理论到创作集结力量。从文学未来的眼光看,乡土诗的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的一篇博文《21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初探》中,将张凡修列为新乡土诗之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专家学者也这样看),即从1998年的乡土诗代表王耀东后,到2011年的张凡修,乡土诗为了和现代城市化诗作友好的竞争,正从理论到创作集结着力量。张凡修的第三本诗集《地气》的出版,无疑扩大了人们关注乡土诗的视野范围。
       从文学未来发展的趋势上观察,乡土诗的崛起是诗歌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我预言:梁小斌的钥匙形象、周瑟瑟的松树下形象、张岩松的过期形象、祝凤鸣的奔马形象、张凡修的泥土现象等个体现象将会在2012年度发出不一样的形色各异般的光彩。不光是中国流派网,可影响至整个诗坛,直至整个文学领域。
       2011年已经过去,我相信2012年新诗写作整体上将有一次质的飞跃,特别是经过代雨映抄袭门事件、乌青白云白事件之后,诗坛各方面参与者每个个体思想,已经遭遇如此猛烈的陨石划空而过的境遇,而留在大地上被冲击得支离破碎的瓦罐破碎般散落,飘零,满地淌着污渍闪烁着捉摸不定的亮光之时,这种情形不难想象,但愿2012年(世纪之谬过后)~2013年(世界经济完全复苏)时我的畅想得以梦想成真。

                                                                                                                          2012、05、21 上午10:02~11:57 草就


【重读经典】:枫香驿

                           作者:祝凤鸣

朝北的路通往京城
汗淋淋的马在这里更换
少年时我从未见过马
通过我们家乡的驿道
秋天来了红色的叶子落满路面
枫香驿,在以往的幸福年代
稻田里捆扎干草的
农家姑娘
在一阵旋风过后
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
我的乡亲们都是穷人
孩子是穷人家的孩子
驿道一程又一程
没有一个人能走到底啊
夜色里飞驰而去的消息
都是官家的消息
随后是冬天,飘雪了
枫香驿便渐渐沉寂下去
在一片寒冷的白色里
很少听得见马蹄嗒嗒的声音

                                    1988.11.29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5-21 12:20
占位,细读。先垫一帖。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1 12:23
埙羽 发表于 2012-5-21 12:20
占位,细读。先垫一帖。


羽兄见谅,写的太匆忙,请批评指正;有人逼着我写这篇评,起先不乐意,可越写越有兴致,心中不快一扫而空,我还得感谢那位年轻人,我的思路有打开来的趋势。
作者: 红针    时间: 2012-5-21 13:08
祝凤鸣的名字打错了。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1 13:13
红针 发表于 2012-5-21 13:08
祝凤鸣的名字打错了。

感谢兄弟,祝好!
作者: 山城子    时间: 2012-5-21 13:29
评一个人的一首诗,却纵横开合地引来不少别析别赏——值得学习。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是因为我眼睛只盯着一首诗,或一个诗集。
语言追求唯美没错,但有些句子不宜弄得冗长而复杂。{:soso_e181:}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3:31
山城子 发表于 2012-5-21 13:29
评一个人的一首诗,却纵横开合地引来不少别析别赏——值得学习。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是因为我眼睛只盯着一 ...

“我在诗《枫香驿》营造的乡间意境中深切体验到:山水陶冶了文人的性灵,文人在山水的濡染中增长了才情的悠悠古国诗意流淌的淙淙的历史的回声。”
留此存照。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3:32
在我心里,诗是神圣的,灵动而飘逸,似一朵朵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飘向“朝北的路通往京城”的黄土马路上,尘土飞扬,我心永恒,怀念那皇宫金灿灿般在太阳光下闪烁的金顶,佛光浮于山巅,我不仅快马加鞭,真不忍心胯下的白马累成了汗马;诗的起笔就让人惊讶,有着美国西部牛仔电影般的宽阔、秀丽、大气的唯美画面:

留此存照。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3:34
“ 采用绘画的语言,来刻画诗“语言”,这样的奇妙表现方式,我从任先青老先生的诗中读到过,我在评论《长调——献给长调歌王哈扎布》时写道:真挚的情感,尤如春的绚丽,抹去晚霞吐出的皱纹,一颗青草、载着一车纯粹,撼动人心;“让寂静发出回声、让灵魂找到归宿”音韵无疆界,绵延万里,我仿佛嗅到了春的气息、绿的味道---这些就是献给长调歌王哈扎布最美好的礼物!”
《枫香驿》的诗评。留此存照。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1 13:35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2-5-21 14:46 编辑
山城子 发表于 2012-5-21 13:29
评一个人的一首诗,却纵横开合地引来不少别析别赏——值得学习。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是因为我眼睛只盯着一 ...


兄弟谨记老兄教诲,我想过断句的,但可能会削弱前后语句的连贯性,祝凤鸣、任先青两位诗人的语境确实唯美,我在体味他们运用简洁语言叙述后产生的效果。再次表示感谢,句子不要太长,我记住了。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3:36
  “枫香驿的周边一定很美,从诗中我体验到了一种淡淡的,静谧的,象农家姑娘真切、清澈的眼神迷茫而忧郁,她目送着诗人骑着的快马,心也飞向很远的地方;诗人感怀至此,笔锋一转,畅想自己的一身走过的路,就像那匹日夜奔跑的马,托着骑马人,艰难地前行;磕磕绊绊的路途如此遥远。”
祝凤鸣老师来读读就好了。
留此存照。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3:37
“ 灵魂和肉体一定有一个在路上,朱凤鸣就是一个这样的诗人,一直走在路上,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仍然向着渐渐隐没的马蹄声,追去......”
留此存照。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3:41
  爵士乐来了,怎一个“乱”子啊。
“最后这几句诗表达出诗人忧郁中悲怜众生的大家情怀,虽然严冬即将来临,一片片寒冷的白色会覆盖大地,将天边那一丝丝微弱的马蹄声淹没,但在诗人的心里,恍惚中任然然听得见哒哒的马蹄声渐渐远去的影像,此时画面在诗人的视角向两侧展开,然后伸向远方,那匹孤独奔跑的马,只剩下一个黑点......
    《枫香驿》这首乡土意味的诗,对心灵的刻画入目三分,诗中利用象农家的姑娘、汗淋淋马、官家的消息、枫香驿、马蹄哒哒的“时空组合意象”在节律与画境的全景式展现,与2011年中国十大乡土诗人之一张凡修的诗有着显著的不同,意在刻画体验中的山、水、农作物、家禽等自然景观,但今年以来有所转变,开始描写诗人内省的关照;诗风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近期的诗《规避》、《下午的绳子》等),现在更有将内心的热力逼出胸腔的趋势,融入了更多思的成分,将细小、细微的田间,逐渐扩展于眼睛看到的、甚至听到的物象均成为他的写作范围,由寓外而发,至由内而外抒写事物呈现出本质的“艺术的形式因”,近几个月来其诗写中的梦幻的感觉时常出现于诗行中,从挖掘事物平凡中表现神性的禀赋正饱含着春意弥漫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阵阵磬香。张凡修的第三本诗集《地气》的出版,无疑是以新乡土诗的集大成者的形象昭示于人们的视野里。在这点上,我非常钦佩朱凤鸣、张凡修而位乡土诗的执着追求者以崇高的敬礼。”
  最后这几句诗表达出诗人忧郁中悲怜众生的大家情怀,虽然严冬即将来临,一片片寒冷的白色会覆盖大地,将天边那一丝丝微弱的马蹄声淹没,但在诗人的心里,恍惚中任然然听得见哒哒的马蹄声渐渐远去的影像,此时画面在诗人的视角向两侧展开,然后伸向远方,那匹孤独奔跑的马,只剩下一个黑点......
    《枫香驿》这首乡土意味的诗,对心灵的刻画入目三分,诗中利用象农家的姑娘、汗淋淋马、官家的消息、枫香驿、马蹄哒哒的“时空组合意象”在节律与画境的全景式展现,与2011年中国十大乡土诗人之一张凡修的诗有着显著的不同,意在刻画体验中的山、水、农作物、家禽等自然景观,但今年以来有所转变,开始描写诗人内省的关照;诗风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近期的诗《规避》、《下午的绳子》等),现在更有将内心的热力逼出胸腔的趋势,融入了更多思的成分,将细小、细微的田间,逐渐扩展于眼睛看到的、甚至听到的物象均成为他的写作范围,由寓外而发,至由内而外抒写事物呈现出本质的“艺术的形式因”,近几个月来其诗写中的梦幻的感觉时常出现于诗行中,从挖掘事物平凡中表现神性的禀赋正饱含着春意弥漫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阵阵磬香。张凡修的第三本诗集《地气》的出版,无疑是以新乡土诗的集大成者的形象昭示于人们的视野里。在这点上,我非常钦佩朱凤鸣、张凡修而位乡土诗的执着追求者以崇高的敬礼。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3:42
  诗评家孟庆龙在分析诗人王耀东和新乡土诗的文论中说道:“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一种珍视本土文化的情绪,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便逐步抬头”。从1998年的乡土诗代表王耀东,到2011年的张凡修,乡土诗为了和现代诗作友好的竞争,正从理论到创作集结力量。从文学未来的眼光看,乡土诗的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的一篇博文《21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初探》中,将张凡修列为新乡土诗之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专家学者也这样看),即从1998年的乡土诗代表王耀东后,到2011年的张凡修,乡土诗为了和现代城市化诗作友好的竞争,正从理论到创作集结着力量。张凡修的第三本诗集《地气》的出版,无疑扩大了人们关注乡土诗的视野范围。
       从文学未来发展的趋势上观察,乡土诗的崛起是诗歌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我预言:梁小斌的钥匙形象、周瑟瑟的松树下形象、张岩松的过期形象、祝凤鸣的奔马形象、张凡修的泥土现象等个体现象将会在2012年度发出不一样的形色各异般的光彩。不光是中国流派网,可影响至整个诗坛,直至整个文学领域。
       2011年已经过去,我相信2012年新诗写作整体上将有一次质的飞跃,特别是经过代雨映抄袭门事件、乌青白云白事件之后,诗坛各方面参与者每个个体思想已经遭遇如此猛烈的巨大陨石划空而过的境遇,而留在大地上被冲击得支离破碎的瓦罐破碎般散落,飘零,满地淌着污渍闪烁着捉摸不定的亮光之时,这种情形不难想象,但愿2012年(世纪之谬过后)~2013年(世界经济完全复苏)时我的畅想得以梦想成真。

                                                                                         
最精彩的高潮。
作者: 山城子    时间: 2012-5-21 13:47
褰裳涉溱 发表于 2012-5-21 13:31
“我在诗《枫香驿》营造的乡间意境中深切体验到:山水陶冶了文人的性灵,文人在山水的濡染中增长了才情的 ...

是的——这里的感觉不怎么汉语了!
作者: 山城子    时间: 2012-5-21 13:50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5-21 13:35
兄弟谨记老兄教诲,我想过断句的,但可能会削弱前后语句的连贯性,朱凤鸣、任先清两位诗人的语境确实唯美 ...

褰裳涉溱 留的存照,风之子还是在理顺一些。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3:57
灵魂和肉体一定有一个在路上
                                                                                                   ------读祝凤鸣诗《枫香驿》有感

                                                                      文/风之子


    “人们的心灵是自然的一部分,它的迷层出不穷,永远也没法完全解开”,当读到祝凤鸣乡土诗《枫香驿》时,更加深了我对瑞典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这段对心灵之路的分析。我在诗《枫香驿》营造的乡间意境中深切体验到:山水陶冶了文人的性灵,文人在山水的濡染中增长了才情的悠悠古国诗意流淌的淙淙的历史的回声。
      在我心里,诗是神圣的,灵动而飘逸,似一朵朵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飘向“朝北的路通往京城”的黄土马路上,尘土飞扬,我心永恒,怀念那皇宫金灿灿般在太阳光下闪烁的金顶,佛光浮于山巅,我不仅快马加鞭,真不忍心胯下的白马累成了汗马;诗的起笔就让人惊讶,有着美国西部牛仔电影般的宽阔、秀丽、大气的唯美画面:

朝北的路通往京城
汗淋淋的马在这里更换
少年时我从未见过马
通过我们家乡的驿道
秋天来了  红色的叶子落满路面

      采用绘画的语言,来刻画诗“语言”,这样的奇妙表现方式,我从任先青老先生的诗中读到过,我在评论《长调——献给长调歌王哈扎布》时写道:真挚的情感,尤如春的绚丽,抹去晚霞吐出的皱纹,一颗青草、载着一车纯粹,撼动人心;“让寂静发出回声、让灵魂找到归宿”音韵无疆界,绵延万里,我仿佛嗅到了春的气息、绿的味道---这些就是献给长调歌王哈扎布最美好的礼物!
      诗句中极富感染力与智性的光芒,读着心都为之一震:

风是它的另一种说法,深刻的皱纹
也是
让寂静发出回声
让灵魂找到归宿
只有在歌声中,他才能返回
一棵青草
而当他停下,时光也不敢
轻易开口
天地苍茫,他一生的歌唱
几近于一种,黄金般的沉默……

      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可能世界上就只有一件事,所有的事都是它的不同侧面。而所有的诗人,只是在不同的角度写着同一首诗”。是的,诗人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写着春天,写着祖国的山山水水。
      舒缓的音调、悠长的气韵在诗句中闪现:“像一条河,从一开始就保持着清澈与单纯/保持着纯粹的孤独与忧伤”,任先生的诗句与祝凤鸣的诗句:“秋天来了  红色的叶子落满路面枫香驿/在以往的幸福年代” ,心如止水,在思想者的笔下,自然的场景都被一股股忧伤的情愫所感染,“在一阵旋风过后/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诗中出现的农家姑娘,它是诗人家乡的穷人,在这里诗人已然将自身“移情”至少女之身,喻意含蓄,多姿,将融入自然的秋风扫落叶似的枫叶飘零凋落的释然景象,披上象英国画家透纳谜一般的带有他独特风格的色彩的凯歌,慢慢映入姑娘的眼睛,收纳枫香驿道上的一切生灵。

枫香驿,在以往的幸福年代
稻田里捆扎干草的
农家姑娘
在一阵旋风过后
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
我的乡亲们都是穷人
孩子是穷人家的孩子
驿道一程又一程

       枫香驿的周边一定很美,从诗中我体验到了一种淡淡的,静谧的,象农家姑娘真切、清澈的眼神迷茫而忧郁幻境,她目送着诗人骑着的快马,心也飞向很远的地方;诗人感怀至此,笔锋一转,畅想自己的一身走过的路,就像那匹日夜奔跑的马,托着骑马人,艰难地前行;磕磕绊绊的路途如此遥远。

没有一个人能走到底啊
夜色里飞驰而去的消息
都是官家的消息
随后是冬天,飘雪了
枫香驿便渐渐沉寂下去
在一片寒冷的白色里
很少听得见马蹄哒哒的声音

       最后这几句诗表达出诗人忧郁中悲怜众生的大家情怀,虽然严冬即将来临,一片片寒冷的白色会覆盖大地,将天边那一丝丝微弱的马蹄声淹没,但在诗人的心里,恍惚中任然然听得见哒哒的马蹄声渐渐远去的影像,此时画面在诗人的视角向两侧展开,然后伸向远方,那匹孤独奔跑的马,只剩下一个黑点......
    《枫香驿》这首乡土意味的诗,对心灵的刻画入目三分,诗中利用象农家的姑娘、汗淋淋马、官家的消息、枫香驿、马蹄哒哒的“时空组合意象”在节律与画境的全景式展现,与2011年中国十大乡土诗人之一张凡修的诗有着显著的不同,意在刻画体验中的山、水、农作物、家禽等自然景观,但今年以来有所转变,开始描写诗人内省的关照;诗风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近期的诗《规避》、《下午的绳子》等),现在更有将内心的热力逼出胸腔的趋势,融入了更多思的成分,将细小、细微的田间,逐渐扩展于眼睛看到的、甚至听到的物象均成为他的写作范围,由寓外而发,至由内而外抒写事物呈现出本质的“艺术的形式因”,近几个月来其诗写中的梦幻的感觉时常出现于诗行中,从挖掘事物平凡中表现神性的禀赋正饱含着春意弥漫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阵阵磬香。张凡修的第三本诗集《地气》的出版,无疑是以新乡土诗的集大成者的形象昭示于人们的视野里。在这点上,我非常钦佩朱凤鸣、张凡修而位乡土诗的执着追求者以崇高的敬礼。
       灵魂和肉体一定有一个在路上,朱凤鸣就是一个这样的诗人,一直走在路上,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仍然向着渐渐隐没的马蹄声,追去......
       诗评家孟庆龙在分析诗人王耀东和新乡土诗的文论中说道:“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一种珍视本土文化的情绪,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便逐步抬头”。从1998年的乡土诗代表王耀东,到2011年的张凡修,乡土诗为了和现代诗作友好的竞争,正从理论到创作集结力量。从文学未来的眼光看,乡土诗的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的一篇博文《21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初探》中,将张凡修列为新乡土诗之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专家学者也这样看),即从1998年的乡土诗代表王耀东后,到2011年的张凡修,乡土诗为了和现代城市化诗作友好的竞争,正从理论到创作集结着力量。张凡修的第三本诗集《地气》的出版,无疑扩大了人们关注乡土诗的视野范围。
       从文学未来发展的趋势上观察,乡土诗的崛起是诗歌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我预言:梁小斌的钥匙形象、周瑟瑟的松树下形象、张岩松的过期形象、祝凤鸣的奔马形象、张凡修的泥土现象等个体现象将会在2012年度发出不一样的形色各异般的光彩。不光是中国流派网,可影响至整个诗坛,直至整个文学领域。
       2011年已经过去,我相信2012年新诗写作整体上将有一次质的飞跃,特别是经过代雨映抄袭门事件、乌青白云白事件之后,诗坛各方面参与者每个个体思想已经遭遇如此猛烈的巨大陨石划空而过的境遇,而留在大地上被冲击得支离破碎的瓦罐破碎般散落,飘零,满地淌着污渍闪烁着捉摸不定的亮光之时,这种情形不难想象,但愿2012年(世纪之谬过后)~2013年(世界经济完全复苏)时我的畅想得以梦想成真。

                                                                                                                          2012、05、21 上午10:02~11:57 草就


留此存照完整版。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1 14:03
褰裳涉溱 发表于 2012-5-21 13:57
留此存照完整版。

我到想看看你的完整版,你对我发誓说写了一篇诗评《枫香驿》,在哪呢?真能忽悠,超越赵本山的小品。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4:05
我到想看看你的完整版,你对我发誓说写了一篇诗评《枫香驿》,在哪呢?真能忽悠,超越赵本山的小品。

可见你这个编辑的失职,哈哈。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1 14:05
褰裳涉溱 发表于 2012-5-21 13:42
最精彩的高潮。

“灵魂和肉体一定有一个在路上”:你可能一辈子都理解不了这句话的含义。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4:05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5-21 14:03
我到想看看你的完整版,你对我发誓说写了一篇诗评《枫香驿》,在哪呢?真能忽悠,超越赵本山的小品。

去找吧,笨蛋。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4:07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5-21 14:05
“灵魂和肉体一定有一个在路上”:你可能一辈子都理解不了这句话的含义。

我不和你辩这些无意义的。随你。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4:11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5-21 13:35
兄弟谨记老兄教诲,我想过断句的,但可能会削弱前后语句的连贯性,朱凤鸣、任先清两位诗人的语境确实唯美 ...

还是“朱凤鸣”,呵呵。留此存照。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5-21 14:23
本帖最后由 纪开芹 于 2012-5-21 14:27 编辑

嗯,风之子的评常常能旁征博引,从现象到本质。这样缓缓地叙述,和祝先生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很吻合的。学习。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1 14:26
褰裳涉溱 发表于 2012-5-21 14:11
还是“朱凤鸣”,呵呵。留此存照。


谢谢提醒,我已经修改了,祝先生的诗作才接触,我的认识肤浅,向你学习,问好!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1 14:30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5-21 14:26
谢谢提醒,我已经修改了,祝先生的诗作才接触,我的认识肤浅,向你学习,问好!

不好意思,结束。夏安。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1 14:36
纪开芹 发表于 2012-5-21 14:23
嗯,风之子的评常常能旁征博引,从现象到本质。这样缓缓地叙述,和祝先生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很吻合的。学习 ...

这都是逼上梁山的,写的有些仓促,我最近设计工作很忙,只能写点短的,有时间我将把所有的经典结合起来写篇大的。谢谢开芹来,握!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1 17:07
山城子 发表于 2012-5-21 13:50
褰裳涉溱 留的存照,风之子还是在理顺一些。

谢兄提醒,有时间我会考虑的,以前我写完东西从不回头改的,扔到一边进行下一道工序去了。
作者: 张洁    时间: 2012-5-22 12:00
快刀手,以后别再那么快了,不然姿势不够优美,留下遗憾,现在到处都有摄像头的
作者: 十字阿西    时间: 2012-5-22 12:37
      严格来说,怎样读一首诗都可以,怎样读都不可批评,因为每个人的领悟角度不同。按我个人的感觉,风兄的这篇文字对于原作来说,有点虚华。
    看得出,它对你有很强的触动,你所抒发的读感是真实、激越的,也遵循了你个人感怀,这就够了。
作者: 十字阿西    时间: 2012-5-22 13:07
枫香驿
文/祝凤鸣

朝北的路通往京城
汗淋淋的马在这里更换
少年时我从未见过马
通过我们家乡的驿道
秋天来了红色的叶子落满路面
枫香驿,在以往的幸福年代
稻田里捆扎干草的
农家姑娘
在一阵旋风过后
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
我的乡亲们都是穷人
孩子是穷人家的孩子
驿道一程又一程
没有一个人能走到底啊
夜色里飞驰而去的消息
都是官家的消息
随后是冬天,飘雪了
枫香驿便渐渐沉寂下去
在一片寒冷的白色里
很少听得见马蹄嗒嗒的声音

   1988.11.29


      这首诗,外形所具备的画面感,风兄你已言及。它的语言,朴实、亲和,你也有所体味。但是它所承载的时代主题你有所忽略,那就是农村与城市、官家与农家的距离!其间散发出浓郁的宿命情结与诗人心头隐约萦绕的悲悯,才是这首诗所具有的文本意义。你这篇文字后面六个自然段对于原诗来说是无效的,都属于张凡修等的宣传语境,引用借鉴无可厚非,但不宜乱了主次,无意中添了足。
    另外,在首段中的“营造的乡间意境”,这是错误的理解。这不是作者营造的,枫香驿是作者的故乡所在,是写实,对那里守着“通往帝京都城”的驿道而世代躬耕的民众的生存写实!后生们也曾想努力跳出农门,但是没几个能走上官家驿道,或者没几个能在这条官道上走得更远;这是个沉重课题,我想,它一定在作者心中难以排遣。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2 13:24
十字阿西 发表于 2012-5-22 12:37
严格来说,怎样读一首诗都可以,怎样读都不可批评,因为每个人的领悟角度不同。按我个人的感觉,风兄 ...

阿西谦虚,我和你一样一直没有动笔就和你说的一样一样的我并没有想好在真正完全吃透一首诗的前提下写作的,这篇是命题作文仓促应战我想达到这个程度也很不错了至少没有交白卷。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2 13:31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2-5-22 13:55 编辑
张洁 发表于 2012-5-22 12:00
快刀手,以后别再那么快了,不然姿势不够优美,留下遗憾,现在到处都有摄像头的


张洁好,情绪的宣泄是及时性的,过后都是烟云,我的每一篇文本即是草稿也是终稿,性格使然吧。可能要到一年后才能意识到其中的拘泥;没有风格就是风格的风格,遗憾对我来说也是遗憾之遗憾,说明我的心智还不成熟。处变不惊还难以达到,但至少大脑还有血供应。谢谢教诲。我会注意的。
作者: 大海    时间: 2012-5-22 13:47
十字阿西 发表于 2012-5-22 13:07
枫香驿
文/祝凤鸣

很厉害的解读,学习了。阿西,我记住了。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2 13:53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2-5-23 13:06 编辑
十字阿西 发表于 2012-5-22 13:07
枫香驿
文/祝凤鸣


阿西思维敏捷,触觉也非常敏锐,张凡修的引入我是为了说明乡土诗的现状,是题外话,可能削弱了诗意的结构,但还有一层“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问题,不光是对乡土诗派而言,也是争对整个诗坛的写作状况的铺白;灵魂与身体,不会永远如胶似漆黏在一起,必然需要一个在路上,不然灵魂将泯没。
   “营造的乡间意境”,我这样描说是准确的,意境不会自然地出现,它是在人的感知后,由流动的连续的意象组合而成的“境”,而营造一词,是对意境一说的专属名词,绘画可以用笔墨表现,雕塑用实体呈现,而诗歌只能以文字表现,从而产生语义间的连接关系,进而显现出已经经过人反观意识后的表现形态,即是说,经过大脑加工后方可有意境的产生。
     谢阿西补充解读,农村与城市的关系没有理解得更深,我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深挖。“没几个能走上官家驿道”说的好,我还认为“没几个人能有机会走在官家驿道上,并最终达到终点”,所以惶惑迷茫,这才是<枫香驿> 所要表达出来的较准确喻意。
作者: 褰裳涉溱    时间: 2012-5-22 14:10
“由流动的连续的意象组合而成的“境”营造一词,”“从而产生语义间的连接关系而显现出的已经经过人的意识后的表现形态”,风兄,是不是动一动?说错了勿怪。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22 14:16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2-5-23 13:08 编辑
褰裳涉溱 发表于 2012-5-22 14:10
“由流动的连续的意象组合而成的“境”营造一词,”“从而产生语义间的连接关系而显现出的已经经过人的意识 ...


“由流动的、连续的意象组合而成的“境”,营造一词的运用,会更加突出地产生出语义间的连接关系,显现出已经经过人的意识认知后的表现形态”;你看我这样断句行不。最近我在读后垮掉一代的作品,看他们是否在垮掉之时而垮掉,叶生在教我找寻新的处治之法。不知你能理解不。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5-22 14:46
十字阿西 发表于 2012-5-22 13:07
枫香驿
文/祝凤鸣

阿西的解读相当深刻。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5-23 09:36
十字阿西 发表于 2012-5-22 13:07
枫香驿
文/祝凤鸣

阿西。城乡的距离——官民的距离。乡民的子孙对天堂的神往。精髓。
作者: 天然水    时间: 2012-5-23 12:32
学习了。拜读了。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5-31 11:09
提读。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6-18 16:35
本网编辑,未参加“同图大赛”的,请于25日前发首诗来。写不写是态度问题,质量好坏是水平问题。{:soso_e144:}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6-18 16:38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6-18 16:35
本网编辑,未参加“同图大赛”的,请于25日前发首诗来。写不写是态度问题,质量好坏是水平问题。{:soso_e14 ...

汤兄,时间还早呢,遵命就是;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6-18 16:40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6-18 16:38
汤兄,时间还早呢,遵命就是;

你支持我,我就支持你。不如,就算了
作者: 花痴    时间: 2012-6-18 16:41
好东西,学习。
作者: 山城子    时间: 2012-6-22 13:08
(, 下载次数: 0)
作者: 鹤影    时间: 2013-5-16 10:29
再读妙文。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