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试析埙羽《乡村剃头店》,兼谈埙羽诗特色 [打印本页]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21 13:38
标题: 试析埙羽《乡村剃头店》,兼谈埙羽诗特色
《乡村剃头店》
      
虬髯客路过店前
店内空无一人
虬髯客退出店外
浣洗紫衫的一袭水意
是哪年漫上河岸
髭须一丝丝的向出长
又是一年的柳隔岸生烟
空无一人的店内
一张木椅吱呀转动
门外虬髯客髭须更浓
有柄剃刀沿着他面颊滑过
髭须声一丝丝的落
淹没老店的内外门槛

(2012年5月17日)
                           
                                             咀嚼不尽,口齿生香
                               ——试析埙羽《乡村剃头店》,兼谈埙羽诗特色

        埙羽是中国诗歌流派网众多诗人中最让我欣赏的三五个诗人之一。我欣赏他出于以下两点,一是他已经形成属于他自己的一种鲜明的诗体风格,二是他有别于他人的意韵追求与独特的文字处理技巧。
        很多诗人的诗只当你看了他的名字才知道是谁写的,而埙羽的诗,你只要看诗,几乎就可以判断是出自他的笔下。只有极少的人能做到这一点。一个成熟的诗人的标志不是他擅长写什么事、表什么情,或者展示一种表面上的什么姿态——这个很多人都在做、都能做,不足为奇,而是他无论写什么,无论怎么写,都让你知道,这是他写的,而不是别的什么人写的——这是来自他的嘴巴、他的呼吸、他的肺腑、他的大脑、他的笔下,而不是来自其他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修辞上的区别,也不是构思设计方面的不同,而是灵魂意义上的形态之别——与世俗和平庸的分别。
        我与埙羽素不相识,对他的包括生活阅历、心路历程、创作轨迹等等的一切情况均不知晓,而我就喜欢在这样一种背景空白的情况下评诗,因为我评的是诗,无需借助诗之外的任何东西来陪衬、来装饰。
        大概在读了埙羽五六首诗后,他的诗就在我的印象里立体、生动起来,不过那个时候,还不足以上升到让我特别注目的程度。其后随着对他的诗(包括散文诗)的接触不断增多,他的诗所释放出来的独特气息就浓浓烈烈地把我迷醉了。
        由于本人一向疏懒,就没有搜集过去读到的他的诗作,而是随手抓取他刚刚发出来的一首《乡村剃头店》来作个浅析,并尝试以管窥豹。
        诗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虬髯客路过剃头店,店内无人,他出来,感觉髭须更加浓密。之后在一种半是幻觉的情境中,他的髭须被一柄剃刀丝丝剃落,淹没门槛内外。
        就这样一个虚实相兼的小情景。
        可能有人会问,这是什么意思呀?或者说看不懂。其实这样的事情也真的发生了,在他的另一首诗里,而这一首,类似的疑问也一定不会缺席。
        首先我要说,读诗是一个体会的过程,不是像学生时代课堂里要概括什么中心思想,还要把作者创作的意图和动机弄个底朝天。读诗既不是做阅读题,找标准答案,也不是法官断案,要弄明动机,以作为量刑参照。读诗就是体会。要静下心来,在文本的指引下慢慢浸入,并融之以联想、想像,在体会中完成与诗本体的契合。一首诗读完,未必一定要有什么话说,像喝一杯茶,茶喝完了,可能我们无话可说,但我们确实得到了它的滋养,而且这茶,可能就是顶尖的茶叶。
        说实话,我在读完这首诗后,也是无话可说的,但我得到了浸润,知道这是一首上等的好诗。诗是不需要被说出的部分。这对我已经足够。除此,我没有别的功利性的需要。至于它讲了什么故事,抒了什么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些东东还是离我远点吧,我可不想在这样枯燥的课堂里受训练了。何况,如果读诗仅仅是为了当一个受众,总是等着人家来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什么,那我宁肯不读诗。只有想象力贫弱、思维懒惰的人才喜欢总是把自己安置在一个被动的位置。
        但既然我写了这个小文,我总得说点什么。好吧,就勉为其难,我试着像傻瓜一样解解这首诗吧!
        诗中唯一的一个主人公是虬髯客,我们就从他入手。
        这个虬髯客可能是诗人真实所见,也可能是想像出来的。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平时不多见的留着蜷曲大胡子的人?如果是现实中的,我立刻联想到那些男性拾荒者、求乞者,都胡子拉碴的。从胡子我又联想到他的衣着,应该是衣衫褴褛的吧?这样一个人,他来到剃头店,就给了我疑惑。也许他生活有了转机,要“洗心革面”,翻开生活的新篇章吧?当然,也可能,他仍陷在人生的谷底,他来拾掇一下自己,好以更大的勇气、崭新的姿态来迎接即临的风霜刀剑。也可能是因为另外的缘由。之后我又联想到那些从事艺术类的人群,他们中有一些也常留着大胡子,穿着随意,不修边幅,以显其艺术气质与另类。作这样的联想,并没有贬低艺术工作者的意思。这种相似性,是客观存在,非主观捏合。也许他根本就不是前两类人,而只是个一般的村夫或有点追求的小知识分子,来理发修面不过是寻常之事,别无深意。也许……
        正浮想联翩着,我的思绪给截断了。哦,也许我想得不对。题目点明地点是在乡村,这个留着大胡子的人未必就是生活落魄者。“乡村”作为定语,把“剃头店”作了限定。它与我所处身的城市这个场域构成巨大的差异与不对称性。乡村对我已然是个陌生的词。尤其对于当下的乡村。而在过去,我生活在乡村时,我也极少见到像虬髯客这样的人。即便有这样的人,也是面貌模糊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留不下什么特别印像,也不具备什么特别意义的。
        我与这首诗之间所形成的距离感是我无力弥合的。不过这并不影响我来欣赏这首诗。距离产生美,同时也给了我足够的联想空间,不必过分拘泥来看这首诗,从这个角度说,有距离是好事,不是坏事。
        好吧,先不急着给这个“怪”人确定身份,慢慢往下读,从诗中寻找线索。
        下面四句起着重要的“定位”作用,我们来看:

浣洗紫衫的一袭水意
是哪年漫上河岸
髭须一丝丝的向出长
又是一年的柳隔岸生烟

        这四句很古典,诸如“浣洗”“紫衫”“一袭”“水意”“漫”“柳”“烟”等词,把我带入一个深深浓浓的古典情境之中。其实“虬髯客”这个词也是充满古典味的。
        这四句应该是“机关”所在。但要完全弄清它隐含的故事,除了作者本人,其他人都是徒劳的,也没有必要。
        诗不是讲故事,不是谜语,任何单一的透明式的解读与猜测都与诗本质背道而驰。我所感兴趣的是这个虬髯客身上所附载着的“古典性”。他仿佛来自诗意丰沛的古代,唐或宋。他一袭紫衫,髭须漫卷,放步堤岸,柳丝轻拂、水光潋滟……
        这个虬髯客非同寻常人啊!他身上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悠久历史的文化信息!或者说他就是一个这样的符号!
        接下两句,又回到当下场景中:

空无一人的店内
一张木椅吱呀转动

这可以看作实景,也可以看作虚景。
最后四句:

门外虬髯客髭须更浓
有柄剃刀沿着他面颊滑过
髭须声一丝丝的落
淹没老店的内外门槛

        结尾我把它看作是幻景,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就算剃头店内“空无一人”,但虬髯之被剃仍是无可避免的。而“髭须更浓”似乎给我们作了暗示——连他本人也有点迫不及待了。
        这里我还产生了另外的联想,就是对应店内一直空无一人,结尾出现了“老店”这个词。这个“老”似乎也有暗指。也许在这个“老”店里,虬髯客在剃发修面之时,还能保留一些过去的美好的东西。遗憾的是,老店里面空无一人,虽似乎有木椅吱呀转动声,但人却不知去向。而最后一节的须发尽落,竟至淹没门槛内外,此情此景,让虬髯客情何以堪啊!
        从老店无人、虬髯客髭须丝丝落地,以及摇荡于诗篇中的怅惘之情怀,我认为,它写得可能是古典文化之没落,是一曲古典文化没落之哀歌。当然,由于这首诗所具有的弹性空间,它同时可以兼容其它多向能指。笔者就此打住,把思考与联想留给其他诗友吧。
        下面我从这首诗入手,管窥埙羽诗歌特色。
        一、浓浓的古典意韵。在我读过的埙羽诗(包括散文诗)中,无一例外,都充溢着浓浓的古典意韵。
遣词造句方面,这首诗除了个别词,像“剃头店”,是现代用语外,绝大多数都是很讲究的带有古典味的用语,还有一些句式的使用,古典味也是明显的。
        审美倾向方面,古代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味外之味”“境外之境”“虚实交融”“诗中有画”“空”等等的审美规范,它们在埙羽诗中也得到很好的展现。像这首诗,没有就主题作任何解释说明,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相呼应。像上面我提到的几处以实写虚、以虚证实,虚实相融的写法。至于“诗如画”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与物的描蓦都极其细致、生动,如在目前。“味外之味”让你咂摸不尽。“境外之境”催发你的想像和联想。“空”在古代是个特殊的文化概念,无论美学还是宗教,对它都有精微的阐释。写诗、作画要留白,要有空隙,不能满,满则实、则死。仅仅是这个字,在诗中就屡见不鲜。著名如“空山新雨后”之“空”,追求的是一种境界。至于“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万物皆空”则是宗教意义上的说法了。在这首长度仅在13行的短诗中,“空无一人”就前后出现了两次。店之“空”在这里则另有一番意味了。
        在意境营造与内涵设置方面,它让我想起唐朝诗人北岛的那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虬髯客像是那位神龙不见尾的师傅,虽有露脸,且是主角,但基本上也是来有影、去无踪的,没有任何来历的。他突兀而来,却不遇剃头匠,于是一个人陷入古典的冥思之中。而读者,也被带了进去,虽未必得其真旨,却难以自拔,反复咀嚼,进入忘我之境。其内涵巧妙隐于情境之中,既“空”且“满”,既“虚”且“实”,云遮雾罩,隐于云深处。
        在韵律方面,埙羽的一些诗是押韵的,有的是押密集的全韵。这首诗也是押韵的,押“安”韵。只是没有刻意,隔数行才押一韵。中间还辅以“ong”“o”韵,不致使宽松的韵脚失之散落。
        二、悖谬之现代语境。古典与现代,是既有传承又有断裂、冲突的两个词,它们所承载的东西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很多人怀念古典,有些人还声称要回归古典。我也怀念,但我知道,回归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从不说回归,再加上有些人的“回归”,在我看来是对“陈腐”“教条”的回归,于是我对他们便不屑了。当然,古典中的精髓部分,尤其是精神品格方面的追求,肯定是要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这是不必赘言的。
在当前时代大环境下,伴随着带有一定暴力色彩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优秀的东西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在人的精神品质层面,呈现出的是一幅几乎超越古人想像力的 “粗俗”“堕落”图景。
        城市不再是以前的城市,乡村也不再是原来的乡村。
       虬髯客这样一个浸润在古典“水意”中的人,突兀地出现在被“现代语境”所裹挟的“剃头老店”前。这是怎样一个让人不堪的充满矛盾、悖谬和荒诞的情景啊!尤其“剃头”这个词,在眼下国情之中,明显是带有强制、惩罚味道的,虽然加一个“老”字,使之略有缓和,但仍抹不去笼罩在虬髯客心头的阴影。
        是他自愿也好,是被迫也罢;是日常性地来剃发也好,是不寻常地来“剃度”也罢,当我们把它与当下时代联系起来时,暗激出的火光刹时就刺伤了我们的眼睛。
        谋篇布局上在古典美学之外,更注重现代技法。开头主人公直切而入,出现在店前,之后大幅跳跃,把进入店内这一环省略,像是电影中的虚镜头,等我们调好焦距,他已经站在店外了。最后的潜意识的冥思或幻觉,更是现代技法的体现。
        在修辞上,诗人的技法也颇现代。虚写的水意,竟然漫上河岸;髭须暗渡到柳烟;髭须声丝丝落……这些组合与转换加强了诗的现代感。
        最让我赞赏的是他诗中所散发出的神秘气息,在这一点上,他上承古典余韵(空灵、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下接现代技法(隐喻、意象、象征、呈现、发散、解构),并将之融于无痕之中,不有浓厚的诗歌造诣,无力为之。
        三、独特的呈现方式。前面我说过,埙羽的诗已形成独特的风格,是一听话音便知道是谁来了的。虽然看不到诗人本人,但他的诗是活的,有生命的,诗人就藏在诗句之中。这与他独特的呈现方式有关。
        之所以说“呈现”,是因为诗人的表达非那种一般意义上的抒情、说理式的公共表达方式,也非那种客观描摹场景式的冷表达,而是站在第三方位置,以旁观的姿态刻写,同时又以潜意识、想像等方式浸入,做到主客体交融、虚实相生的一种呈现。这种呈现有别于不解诗人余怒的那种呈现,也有别于美国意象诗人庞德的那种呈现。在中国,呈现的诗人极少,我说不出太多,倒是狂呼小叫的或以展示客观小场景、日常琐事为能事的末流诗人比比皆是。
        埙羽的这种呈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有些诗中,主体比重会大些,主客体的变化因心而生,给人多样感。
        在形式上,埙羽也有独特的建构。他的诗多是不空行的,一气到底的,包括散文诗。有的诗首尾对齐,像刀切过一样,给人视觉冲击。等等。
        这种呈现,尤其是主题方面的“空置”,看似随意,实则独具匠心。它所达到的直接效果是,让人品咂不尽,余味还生、口齿生香,让人陶醉。
        到此打住吧。埙羽诗的特色不是我这篇小文能够全部容纳的,我只是凭借粗浅印象,以偏概全,以他的部分诗作,尤其是这首《乡村剃头店》为主要参照,做个浅析而已。而这首《乡村剃头店》也未必是埙羽的最优诗作。所疏漏或不当之处还有待诗友们去做更深入、更全面地研究、挖掘吧。我这篇是砖,开个头,好引出后面的玉。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本来我是不喜欢古典味浓的诗的,因为很多诗假以古典或半古典的面相,实则充满陈腐之气息。我曾经在一篇小文提出,要剔除既定修辞模式,当然包括古典那种,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不是古典的时代,而诗人的诗,应该是从现实的土壤中长出的大树。我们是现代人,要写现代诗,古典已经成为历史,再怎么照搬或模仿也是拾人牙秽,是没有创造力的表现,是让古人也看不起的。
        但埙羽的诗是个例外。这让我自己也感到惊奇。这可能与埙羽在他的诗中表现出的不同于流俗的创造力和他的真诚品质有关,由此,我不能不对他及他的诗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了。
2012.5.20日急草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21 13:39
希望这评不要给埙羽诗抹黑哦,有不当处尽管批评,不要客气。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5-21 15:02
如果累,我当感谢,素不相识,收如此大礼。如有见面之期,当大碗酒敬兄弟。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5-21 15:22
有空再来细细欣赏学习。问候二位。
作者: 周旋    时间: 2012-5-21 23:32
埙羽 发表于 2012-5-21 15:02
如果累,我当感谢,素不相识,收如此大礼。如有见面之期,当大碗酒敬兄弟。

你就是买地很深的宝贝!!!!!!!《我的做古董生意的朋友》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5-21 23:36
本帖最后由 杨立 于 2012-5-21 23:39 编辑

埙羽作品的高质量毋庸置疑。但我认为,所谓“固定的风格”既是优点,亦是缺点。
作者: 河西    时间: 2012-5-22 00:23
新人,来学习的。嘿嘿~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22 12:09
纪开芹 发表于 2012-5-21 15:22
有空再来细细欣赏学习。问候二位。

欢迎澜水诗友多批评。没事先准备的,也没跟埙羽沟通过,急草的。也没有深入研究。只是兴之所致的一种品评。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22 12:11
周旋 发表于 2012-5-21 23:32
你就是买地很深的宝贝!!!!!!!《我的做古董生意的朋友》

女诗人前半句我没看懂哦,呵呵,“买地”什么意思?有不当多批评啊。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22 12:14
杨立 发表于 2012-5-21 23:36
埙羽作品的高质量毋庸置疑。但我认为,所谓“固定的风格”既是优点,亦是缺点。

久不见了,先问个好。。“固定风格”是一把双刃剑,这个我赞同。但这似乎是诗人的必经之途。形成之后还要有变化,稳中求变,变中有稳。如果一直形不成相对稳定的风格,那就不好了。你认为呢?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22 12:16
河西 发表于 2012-5-22 00:23
新人,来学习的。嘿嘿~

不客气,多多批评。批评使人进步啊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5-22 14:34
我来高亮!这是我读过又一篇评论羽大哥文字的好文。理性中也有感性。全面周到,客观。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22 17:59
纪开芹 发表于 2012-5-22 14:34
我来高亮!这是我读过又一篇评论羽大哥文字的好文。理性中也有感性。全面周到,客观。

感谢澜水诗友。有空多交流。
作者: 周旋    时间: 2012-5-23 00:22
如果累 发表于 2012-5-22 12:11
女诗人前半句我没看懂哦,呵呵,“买地”什么意思?有不当多批评啊。

哈哈哈,笔误!

埋起来的宝贝。出土文物撒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23 12:00
周旋 发表于 2012-5-23 00:22
哈哈哈,笔误!

埋起来的宝贝。出土文物撒

你真幽默啊,问好。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5-28 06:38
联想式解读,很细致。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5-28 07:17
藏了,研读。
作者: 王丽颖    时间: 2012-5-28 12:06
这么好的评论实乃少见,如果不是对某件东西(比如诗歌)一见钟情的话,不会触动作者的灵感或写作的冲动,此篇洋洋洒洒,可见写作时的思路和激情如滔滔之江水,一发而难收!学习了!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28 13:31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5-28 06:38
联想式解读,很细致。

感谢无为主持,久不见,问好。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28 13:32
王法 发表于 2012-5-28 07:17
藏了,研读。

感谢王编来读,多批评。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28 13:34
王丽颖 发表于 2012-5-28 12:06
这么好的评论实乃少见,如果不是对某件东西(比如诗歌)一见钟情的话,不会触动作者的灵感或写作的冲动,此篇洋洋 ...

感谢丽颖诗友来读,这个评是偶发性的,急草出来的,没计划的。呵呵,问好。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5-28 13:38
如果累 发表于 2012-5-28 13:32
感谢王编来读,多批评。

兄弟客气。真得好好研习。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6-4 02:10
如果累 发表于 2012-5-21 13:39
希望这评不要给埙羽诗抹黑哦,有不当处尽管批评,不要客气。

真没想到,一首小诗,被如果累折解的如此细致……
洋洋洒洒的,接近万言,辛苦!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6-4 12:28
埙羽 发表于 2012-6-4 02:10
真没想到,一首小诗,被如果累折解的如此细致……
洋洋洒洒的,接近万言,辛苦!

埙主持不要客气了,呵呵,“辛苦”是个过去式了。当时确实很紧张,因为我正在网上赶写一部长篇小说,工作节奏也是要人命似的密不透风,我是利用周五中午午休和周日半个下午时间急赶出来的。本来打算作个修改,太累了,提不起神看它了。到现在为止,我只写过两篇完整的评,一篇是评乐冰的《南海,祖宗海》,一篇就是这篇,当然这篇我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脑细胞。说得客观点,这是灵感来临之作。之前我从没有想到要写它,当时也没想写,有一刻突然就有了要写的冲动,我还是在犹豫,我怕写到一半进行不下去,白忙了。但这个冲动一直让我放不下,我就下决心把它写出来了。写得特别顺利,一气呵成,几乎没有卡壳的地方。等抽空我把它发到别的网站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它。只要你记着欠我一顿酒就行了,这才是最实惠的,呵呵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6-8 11:59
祥予空间 发表于 2012-6-8 08:49
这个还不错,好帖子,大家谈谈

感谢诗友来读,问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