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夫礼者,乱之首——读汤养宗的《一树鸟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2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我在某文里看到一句话:“神不在场,正义不在此,必有诗人在场......”,喜欢并揣摩:它在强调诗人高度的敏锐性和良知性。假如说,诗歌是诗人伤口上开出的花朵,那么《一树鸟鸣》是汤养宗站在更高的裂口——社会的恶性肿瘤上,“以史为镜”,对自我的惊醒、对现实道德沦丧的鞭笞以及由此产生社会危机的警示。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但是假如诗歌没有灵魂的骨架,那么诗歌也就是易凋的花朵。《一树鸟鸣》之所以能经历两年的时光,依旧散发出青春的朝气,是因为诗人采用“移花接木”之术,在触目可及的树上盛开历史的花朵,用貌似简单的场感,带领读者融入诗人的意识或精神世界,来达到醒世的目的。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那么诗歌给我们树立了如何一面镜子?
“它们正在做的事我们做不来/树上有貂蝉,也有杨贵妃与西施/也有吕布与董卓,以及神情黯淡的谁/好像几个朝代终于合在一起做相同的事”。历史总是在惊人的相似中前行,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偶然和必然的因素,根本是因为从古以来相似的人性在推动。其实,本段诗歌假如只是写淫乱祸国的镜子的话,就没有必要选取古代四大美女的三位。这三位美女是历史节点上的重要变端。如貂蝉是吕布与董卓——子与父的关系割裂的变因,也是引发政治矛盾的诱因。老子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历史的循环因经历人性:“道—德—仁—义—礼”的变化而始终,所以在每个阶段都会出现相类的人性事件,所以历史有借鉴的作用。
    夫礼者,乱之首。在现代社会,礼的底限就是道德的底限,在法律。”那些不是花的东西正发出花开的声音/正宽衣解带,把我们的山河扔在一边/也不顾国家正在修改一部刑诉法/许多良民是不屑去细察这些的“。当道德无法自我约束的时候,我们才强调法律。而良民是有道德,不屑去细察这些。
”只有/我这类人会摸一摸身上长不长羽毛,以及
/也装出快乐的样子,仿着发出几声啁啾/在咽喉结处,经受一番细心的变调。“
   在现实的世界里,诗人围绕道德的底限——法律,将人们的态度分三类。第一类是:正宽衣解带者;第二类:良民;第三类:我这类人。
我这类人是有觉醒的,会摸一摸身上长不长羽毛,但是,面对现状也无可奈何的随波逐流。
    在历史的每个痛苦的节点上,都有诗人的呐喊,比如屈原,比如杜莆。我不能说汤养宗也会如此伟大,但是,不可否认,诗人在用自己敏锐的触觉来解剖自己和社会,用诗歌做一面镜子照醒世人,肩负起一个真正有良知诗人的使命。

附:一树鸟鸣
汤养宗
一树鸟鸣,叫得我血脉贲张,再仔细听
有些不是花的东西在树上开花了
这是开春时节,我也有点看不住自己
公鸟与母鸟声音都特别颤,一锅豆粒
正在火候中。它们正在做的事我们做不来
树上有貂蝉,也有杨贵妃与西施
也有吕布与董卓,以及神情黯淡的谁
好像几个朝代终于合在一起做相同的事
那些不是花的东西正发出花开的声音
正宽衣解带,把我们的山河扔在一边
也不顾国家正在修改一部刑诉法
许多良民是不屑去细察这些的,只有
我这类人会摸一摸身上长不长羽毛,以及
也装出快乐的样子,仿着发出几声啁啾
在咽喉结处,经受一番细心的变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3-30 16:22 | 只看该作者
读的好。得到新知。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31 10:29 | 只看该作者
晕,颜色加不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3-31 10:47 | 只看该作者
用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解读当代的诗篇。言之成理。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0:5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圆的 发表于 2014-3-30 16:22
读的好。得到新知。谢

谢谢朋友。好诗共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0:55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3-31 10:29
晕,颜色加不了了。。

谢谢斑竹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0:56 | 只看该作者
毫光 发表于 2014-3-31 10:47
用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解读当代的诗篇。言之成理。欣赏学习。

谢谢朋友。多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4-27 06:56 | 只看该作者
诗人采用“移花接木”之术,在触目可及的树上盛开历史的花朵,用貌似简单的场感,带领读者融入诗人的意识或精神世界,来达到醒世的目的。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4-30 04: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读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4-30 16:23 | 只看该作者
“但是,不可否认,诗人在用自己敏锐的触觉来解剖自己和社会,用诗歌做一面镜子照醒世人,肩负起一个真正有良知诗人的使命。”——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7 05: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