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黛安小暖的诗歌现场
[打印本页]
作者:
低调的奢华
时间:
2014-4-9 11:13
标题:
黛安小暖的诗歌现场
本帖最后由 低调的奢华 于 2014-4-14 17:38 编辑
黛安小暖的诗总能让我从喧嚣的环境中突然宁静下来,像我们都曾亲临过的故事现场,又像我们正在经历的痛并快乐的生活,还像某一个午后,我们即将拓写的一篇空白。
她的诗轻柔、唯美,有着迷人的气息,像一只只毛茸茸的羔羊,诱使你去亲近,亲吻,疼爱,通过意境的渲染,很容易让读者进入一个个生活片段,或低头,或回忆,或沉思,或遐想,那一页页生活的残片像散落的珍珠被串联,仿佛属于我们自己故事的宫殿瞬间被构建起来,以及由此对生活、对人生而引起的一种审视的思考;而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这群羔羊似乎都少了些什么,或眼睛,或腿,或尾巴,而这恰恰又是我们周遭的生活,直抵心灵。
她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有着属于自己的诗歌框架,像是一种对比留下的疼痛质感,又像是一张白纸有着韵律的音阶,涨跌有序,而又相互叠加,更像一幅山水画慢慢匀开而又留有足够的空白。这种诗歌框架的意识,我想是源于她对人性的理解,对自己、读者的情感有着一个很好的把握,做到了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这也是很多写诗的人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方面。
这些都不是她诗歌最突出的方面,她的诗歌最让我反感和着迷的地方是:我多年建立起来的世界观、人生观瞬间被攻克,而且溃不成军。她愿意从小处着笔,从低处上色,通过举重若轻的描写,建立起一种我从未思考过的询问,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断痕,而这种断痕是我们生活中又无法避免的存在。她让我看见繁华落尽是泥土,那个骑白马走进沙漠的人慢慢会成为更小的尘埃。
丢失
文/黛安小暖
当我们说起爱情
天色已晚
对面的灯火
从窗棂里淌进来
但是
我不在这
屋檐下的雨水
从一只瓦罐
跑到另一只瓦罐
那么
我去了哪
《丢失》采用了摄影中的远焦技术,由远及近,将“黄昏”“灯火”“窗棂”错落分布又相互叠加,一幅傍晚时分的素描画很自然的就被速写出来了,画面感十足,意象立体,在这样的氛围中谈及爱情本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可是/我不在这”,一种落寞与疼痛感就出来了;“雨水”“瓦罐”这一节意象很少,表象也很单纯,实则写了一种流离之感,似乎有了一种“我一无所有地漂流”的岁月匆忙之感;从整首诗来看,第一节的“我不在这”和第二节的“我去了哪”相互衔接,将诗歌的主旨“丢失”凸显出来,正如生活中我们一直在获得却又总是在丢失。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将诗歌与摄影的手法相结合,通过或轻或重对比的手法,将作者内心这些年的颠沛流离失落之感呈现出来,这是一次心灵的质问,一次生命归属感的思考。
落叶
文/黛安小暖
它们的姿态
我是仰慕的。
我亲眼看见
它们沿着一如既往的路面和桥墩
也许还碰到过油灯、面馆
和欢乐时光
是的,霞光如鸟
而它们
昨天就飞走了
大概是我在前
它们在后
或者顺序颠倒一下
总之,青一色的小路
石头掉进水里
很久也没有响声
在这之后
我能说什么
下一次吧。
嗯。
谁来为梧桐的叶子
承担点什么
《落叶》写得空韵诗意,却又有一种生命之轻的疼痛质感。文章开篇以仰慕的姿态轻轻勾勒一幅黄昏时分的城市画面,节制而不张扬,用“路面”“桥墩”“油灯”“面馆”这些事物交织出日常随处可见的生活画面,而“欢乐时光”一词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对这样一种生活是偏爱的,情感真挚而不做作;“是的,霞光如鸟/而它们/昨天就飞走了”写出了落叶飘逝的动态之美,留给读者的却是一种隐隐作痛之感,直抵心灵。第二节“大概是我在前/它们在后/或者顺序颠倒一下/总之,青一色的小路/石头掉进水里/很久也没有响声”,作者做出一种假设,落叶像朋友一样和作者一起在青一色的小路上散步,看石头掉进水里,没有响声,实则也是对主题“生命流逝没有声响”的一种间接烘托,不只是落叶、石头还有第三节人的生命。最后一节“在这之后/我能说什么/下一次吧/嗯”这是生活中对待事物我们经常选取的一种做法:“嗯,下一次吧”;“在这之后/我能说什么”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是在当面对生命流逝的时候,不是不会说,有时候是疼痛得不想说,只想自己安静的度过,用时间来自我疗伤;“谁来为梧桐的叶子/承担点什么”这句话说的轻盈,却分量十足,一句简单的反问将文章点亮,也许作者内心深处一直在反问“谁来为梧桐的叶子,承担点什么”,其实作者深知没有人能为生命的流逝买账,也不可能承担,冷暖自知,轻盈,丰满。这首诗取自生活,贴近生活,作者选取落叶这一常被人忽略的事物,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思考,警醒我们要热爱生命,珍惜生活。
这便是黛安小暖的诗歌现场,抑或我们痛并快乐的生活。
作者:
一休
时间:
2014-6-7 15:28
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