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活跃着不少90后的诗歌作者。《诗歌周刊》创刊号的头条,推出的就是90后走饭的七首诗作。在我主持的《诗歌月刊》“E网诗选”栏目,也于头条位置推荐过小苏打、易小倩两位90后会员的诗歌作品。
通过阅读本网内外部分90后诗歌,我感觉到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题材来源于身边,来源于容易被80后及更早年代诗人忽略的细微的生活琐事。90后从这些琐事中发现诗意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年代的诗人。如走饭的《水》(载《诗歌周刊》创刊号):
把杯子里的水
喝得干干净净
只留下杯底的那只虫子
我也很厉害呢
一杯水中有一个虫子,不管这个虫子倒水前就在杯底,还是杯中有水时它误撞了进来,都不影响它只是一件非常琐屑的事。走饭没有像我们一样忽略它,而是用我们也许无法理解的举动:喝干水,留下虫子——如果是我们,更可能把水和虫子一同倒掉——来完成了一个特别的、也是极具发现意味的动作。诗意同时产生,那只虫子伏在杯底,它一定在蠕动,在试图抖干身上的水渍。我们这时才发现,它是多么的幸运,而这首诗又是多么的悲悯。
再看易小倩的《跟大海不需要客套什么》(载《诗歌周刊》第5期):
我扔一块石头
倒半瓶啤酒
大海都照单全收
我就懒洋洋地躺在礁石上
吃一袋芒果
海每次伸出舌头
都舔舔我的脚底心
顺便叼走一块芒果皮
诗中写的事同样琐屑,去海边玩过的人可能也都有类似的经历。但在这司空见惯的琐事中,作者于大海宽容的惯常表面发现了旁人难以体味到的顽皮的另一面,这样的诗意也只有90后可以信手拈来,因为这样的诗意其实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返照。
二、语言直白,但思考独到,是90后诗歌的另一个特点。他们受到口语诗的影响比任何一代诗人都要深,但在年龄上最有资格谈后现代的他们,却没有理会“诗到语言为止”以及不求甚至反对意义的“糊涂写作”。我比较喜欢读90后的诗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90后诗歌既很轻松,不需要绞尽脑汁去理解,又不觉浅薄,在直白语言的后面,有着我们看似难以理喻、却又不得不叹服的思考以及理念。如走饭的《妈妈》:
小学时我妈的要求是90分以上
初中时我妈的要求是70分以上
高中时我妈的要求是及格就好
现在我妈的要求是活着
提出这些要求对一些母亲很难
但我妈做到了
我妈真得很棒!
初读这首诗时我感到的是残忍,如“我妈真得很棒!”的语气。再读一遍,我很吃惊我感觉在变化,残忍没有了,代之以母亲的深沉爱怜和女儿的痛苦和坚强——如果你能理解严重抑郁症对作者的折磨的话。一位母亲的节节后退,其实是病情对女儿步步紧逼的结果。这时再看这一句“我妈真得很棒!”,其强颜欢笑式的外在表现,其背后隐藏的思考和观念,就已不难理解。也是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诗歌周刊》创刊号的头条,已非这组诗莫属。
小苏打的《神经病》(载《诗歌月刊》第5期),也较好地诠释了这个特点。
从小到大
我都被人骂成是
神经病
所谓神经病
不过是我不泡妞
光写诗
在冬天穿夏天的衣服
在夏天穿冬天的衣服
我曾试图解释
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但失败
为此我不止一次
想自杀 买了一袋耗子药
但不敢吃
我怕吃了没死
反倒要花一笔昂贵的
医药费
这比死难受
有人质疑90后的口语诗浅薄,也有人认为90后口语诗不能写出深度,这首诗对此作了回答。它至少触及了两个深层面的东西,一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也就是自由,在一个缺少自由的国度,是如何被那些同样缺少自由的人当作“神经病”(精神病)嘲弄的。二是他不敢自杀,不是因为怕死,而是因为怕死不了。为什么怕死不了?因为医药费昂贵。这让我联想到已故诗人窦万儒病重时的募捐,医药费对畸形医保制度下我们这些二等国民意味着什么?诗的最后一句给了答案。
三、源于现实、超越现实的超现实主义的某些色彩,是90后诗歌的又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可能与90后广泛接触网络虚拟世界有关,在当代诗人中,只有90后在学习生涯伊始就有了充分接触网络的客观条件,网络虚拟世界(如各种游戏),与现实世界一起,对他们产生了相同的言传身教的影响。我们看一首走饭的诗:
《表演》
右边太阳穴好疼
我拿筷子捅了一下
筷子的另一头准确地
从我左边的太阳穴出来了
我的表演完了
谢谢大家
超现实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通过幻觉来表现世界,认为这种超现实的幻觉能摆脱一切束缚,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走饭的《表演》,把幻觉演绎得出神入化,其实是她在尝试摆脱疾病所产生的痛苦的束缚,这种尝试的努力以轻松的、轻描淡写的语言表现出来,但我们读后的感受,却是那么沉重,那么痛心。
易小倩的《空水杯》(载《诗歌月刊》第6期),也可以看到这种幻觉的影子。诗的开头写道:
午睡一睁眼,就觉着天黑
我站在阳台上
把一只杯子里的水
慢慢倒空
口里叫着:下雨了 下雨了
如果说走饭的幻觉清晰易见的话,易小倩的幻觉则几乎不着痕迹。这一段,是写作者在幻想或者说在期待一场午后的雨,但她午睡醒来,雨并没有如期而至,她便把杯子里的水慢慢到下来,要在幻觉的指导下,营造一场雨。雨似乎真的下来了,她接着写道:
下雨了
就该举把大黑伞
正正经经去院子里坐着
看天怎样变黑
然后收起伞
像秋后的蚊子,投奔一盏日光灯
幻觉在继续,雨其实并没有下来,而等待雨的作者,却幻想收起雨伞,幻想自己像一只蚊子,要么投奔雨水,要么回到屋中。接下来,童年的关于雨的记忆,既让作者从幻觉中回到现实,又让作者陷入更深的幻觉之中:
我对一切即将结束的事物
感到恐惧
茉莉花枯萎的时候
冷不丁垂下一只发白的手
童年我站在小院里
惊觉秋天的哀悼声渐凉
我以后的时光
就感染了一种末日恐慌
直到最后,雨仍然没有下来,因为雨水倦了,因为雨水不肯从杯中回到天空:
雨水倦了
赖在我的杯子里不肯走
我把空水杯放在阳台
一个人走进房间
在我接触到的90后诗歌中,《空水杯》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它语言优美,意境独特,那一种娴静、那一种忧伤,简直不像是出自90后之手,我想,这应该是作者心智早熟的标志。
四、大胆和突破。虽说这个特点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因素使然,但90后似乎比他的前辈们更大胆,对固有东西的突破也更彻底。我把这个进步也归于网络的普及,90后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仅依靠网络就能获取所有需要的信息并且是真实信息的幸运的一代人,因而他们也是受到谎言影响最小、受到禁锢最少的一代人。报纸、电视等传统传媒对他们来说不再至关重要,而这,曾经是我们惟一的信息来源。因此,我对基于真相诉求和自由精神之上的大胆和突破,对他们的直言不讳,持支持和鼓励的立场。
本期90后诗歌联展的作品,大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如尚子熠《我的生命自白》:
我
尚子熠
一个贫穷的孩子
总是做着一些贫穷的梦
谁也不知道这些梦的贫穷
在权贵资本时代,同学之间炫耀的是官二代、富二代,尚子熠却偏偏炫耀自己是穷二代,应该说他很大胆,他的勇气来自哪里?本网90后诗歌主持人仝晓在网易访谈时有一句名言:“不写诗,我们能拼过富二代吗?”尚子熠也有着类似的表达,他虽然穷,但他“唱着歌”,这是完全不同于金钱和权力的理想的力量,这就是勇气所在:
一个住在城里的
农村的孩子
有着乡村的贫穷
尽管贫穷 依然
做着美梦 过着日子 唱着歌
与尚子熠暴露自己贫穷的大胆相似,易小倩在诗中则暴露了自己童年犯下的“罪恶”。她在《飞起来了,这小虫子》中这样揭发自己:
那么,这只小虫子
是童年被我玩残的那只吗
手断了,脚断了
挺个大肚子不知是圆是方
我凑过去瞧
它忽的飞起来了
该死的吓我一跳
我忘了它还有一对翅膀
在走饭留下的不多的遗作中,也有比较大胆的作品,她的大胆在于,作为一个妙龄女孩,她不羞于暴露自己的孤单,而且,她写《孤单》的方式,也很特别,不同于已有的表现方法:
觉得孤单的时候
可以在床上躺一个小时
然后爬下来去撒尿
回来钻进被窝
跟自己说
好温暖
好温暖
谁帮我暖的被子
另一类大胆,相对于90后的年龄来说,是一种突破,与前辈相比,他们也许过早地承担了作为诗人的责任,这也是90后诗歌走向成熟和深度,并让我由衷欣喜的地方。如下面两首:
对于一套宝典索然无趣
不能肯定 也不能否定
他其实已经是真理?
我不是怀疑论者 只是
不惯于被束缚的妖娆之绳羁绊
犹如我对统治上的缩影
不践踏 也不抹黑
不评价 不反对
也许我陷入了沉沦的低谷呐喊
张开双手声嘶力竭
(鬼啸寒:《游离在现实以外》)
月黑风高
一贫如洗的夜色
那些动词捕捉了一种疼痛
那些名词走出了匿名的人潮
那些形容词也有了一定高度
它们都是邪恶的化身
每一个句子充满诱惑
不知名的地方给一把枷锁
在裁决者的眼里
一把枪无须上膛
夜是如此的晚
就让最后一颗子弹沉睡
你的死亡被刺刀盯上
(雷泽墨龙:《不知名的囚徒》)
还有一种大胆,在90后诗歌中也较多存在。有人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否定,我则认为从人性解放的高度来看,它们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再也不能用60后的眼光来观察90后,因为时间永远不会后退。
春天就要来了
天地间温暖湿润
像翻云覆雨的床榻
像暧昧的男女关系
那女人我们就
风骚吧
勾引吧
像妖艳的花儿一样绽放
男人你们就
风流吧
倜傥吧
春天花开红艳艳
愿君多采撷
(浅予:《春天来了》)
是的,春天来了,在诗歌流派网开辟“90后诗歌巡礼”专栏的时候,春天确实来了。显而易见,这是大自然的春天,也是90后诗歌的春天。
2012/5/27下午草就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5-27 21:38
收藏研读。
作者: 中年人 时间: 2012-5-27 21:45
好评好诗好视角。
学习了。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5-27 22:02
学习妙文。90后的诗值得研讨。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5-27 22:13
嗯,4个特点均比较突出,第四点尤为可贵。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5-27 22:34
支持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5-27 22:56
90后的诗歌确实让人觉得清新,新鲜。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2-5-27 23:02
有道理,让我们多了解90后,多支持90后。他们慢慢会成为中国诗坛的中坚。
作者: 潘建设 时间: 2012-5-27 23:21
支持小倩,支持90后写作。
作者: 潘建设 时间: 2012-5-27 23:29
韩老师费心了~
作者: 仝晓 时间: 2012-5-28 11:58
本帖最后由 潘建设 于 2012-5-28 13:06 编辑
哈哈, 不错。 韩老师我仔细看了,不错。非常感谢,您费心了(鞠躬)。
作者: 小苏打 时间: 2012-5-28 19:39
好文,转发{:soso_e179:}
作者: 严家威 时间: 2012-5-28 21:49
学习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5-28 22:28
很有水平的诗评!收藏。
作者: 吟啸徐行 时间: 2012-5-29 11:08
90后诗歌有它特有的本真,老韩选例精当,分析精准。
作者: 哑者无言 时间: 2012-5-29 12:19
90后开始走上前台了。
作者: 杜国庆 时间: 2012-5-29 14:45
喜欢大家都写出好诗。读这样的评论感觉很好
作者: 大海 时间: 2012-5-30 06:11
韩老师花了不少功夫,顶。
作者: 仝晓 时间: 2012-8-27 10:56
潘建设 发表于 2012-5-27 23:21
支持小倩,支持90后写作。
作者: 仝晓 时间: 2012-8-27 10:57
哑者无言 发表于 2012-5-29 12:19
90后开始走上前台了。
感谢!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2-17 10:49
语言直白,但思考独到
来学习思考{:soso_e176:}
作者: 那年那月 时间: 2013-2-19 09:48
收藏!
作者: 林妹妹 时间: 2013-2-19 18:36
90后的诗和韩老师的评论都很精彩,值得学习!{:soso_e163:}
作者: 曲涧清风 时间: 2013-2-22 19:42
所选的九零后诗作,相比于不少不少七八零的诗作,更加出语自然而诗意自生。
作者: 河西 时间: 2013-2-24 16:29
学习啦 o(∩_∩)o
作者: 木恋 时间: 2013-3-6 19:26
九零后栏目 ,很少有版主来看。望得更多的老师指点!
作者: 未离子 时间: 2013-3-8 04:08
韩老师,真的很好,也会关注我们90后,我也是90后,下次帮我也批批。真期待。。!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3-3-17 12:25
精准,到位,学习问好
作者: 谢旭 时间: 2013-3-22 19:52
学习了。
作者: 思齐 时间: 2013-3-24 18:17
全面而独特,重新认识90后,认识我们这代写诗的青年。感谢此文!
作者: 黑帝 时间: 2013-4-6 18:10
刚看到 一口气读完 好文章 分享!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3-4-6 18:42
欣赏,学习。
作者: 楚灏文 时间: 2013-4-17 17:13
90后的诗,到底如何,的确跟当今生活周遭息息相关,可那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者早期不与当时的生活周遭相关呢?!
可能90后的诗到底写得怎么样,90后自己心里清楚! 可是,优质的诗跟年龄关系不是最大的吧,与心相关,与灵魂的觉悟深度相切!——90后 楚灏文
作者: 西玉 时间: 2013-4-24 16:47
学习品读。
作者: 葛小明 时间: 2013-5-4 16:12
分析很到位,精准,问好老师。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5-11 16:27
这样设置好,不然把90后新发诗作挤扁了
作者: 严家威 时间: 2013-5-14 14:29
学习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5-17 15:38
90后内设这个栏目,最好能按照原来的模式,按照时间先后排列。被推荐到不同刊物的,可以用不同颜色标示——不必按照性别给颜色。建议供参考!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3-5-17 18:09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5-17 15:38
90后内设这个栏目,最好能按照原来的模式,按照时间先后排列。被推荐到不同刊物的,可以用不同颜色标示—— ...
按时间先后可以,但颜色不宜太多,暂时不变吧。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3-5-17 18:29
《跟大海不需要客套什么》此诗我尤欣赏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3-5-17 18:30
九0后春色艳丽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5-17 18:34
韩庆成 发表于 2013-5-17 18:09
按时间先后可以,但颜色不宜太多,暂时不变吧。
是不是可以考虑筹划在流派网搞一次以大学为单位、以90后为年龄段的文学社团(诗歌作品)联展(不定期,根据热度灵活处置),其作品可以在诗歌周刊群发,优秀作品(在周刊展出过的)分别推荐外刊去?
总感觉现在90后栏目都是单兵作战,战力有限,气势不强。
首轮,可以由知名诗人、流派网主持、编辑与高校联系,以后以自发性组织为主。例如,你就可以联系安微大学的,徐老师可以联系他所在学校的,其余也可以分头行动。
作者: 周旋 时间: 2013-5-22 23:00
一个住在城里的
农村的孩子
有着乡村的贫穷
尽管贫穷 依然
做着美梦 过着日子 唱着歌
作者: 周旋 时间: 2013-5-22 23:01
他们最后成为‘我们’
作者: 西玉 时间: 2013-6-21 15:40
收藏研读。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3-6-21 23:59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5-17 18:34
是不是可以考虑筹划在流派网搞一次以大学为单位、以90后为年龄段的文学社团(诗歌作品)联展(不定期, ...
如果上门与学校联系,有难度。我估计学校不会理睬,或敷衍。胜林兄想想有没有除此以外的方法。栏目确实不够活跃。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6-22 01:12
韩庆成 发表于 2013-6-21 23:59
如果上门与学校联系,有难度。我估计学校不会理睬,或敷衍。胜林兄想想有没有除此以外的方法。栏目确实不 ...
可以实行一个主持就近联系2所高校(文学社)、一个编辑联系1所高校(文学社),现在主要是散兵游勇多,各90后也没有为扩展做努力——大概是害怕影响自己。
二是《周刊》可以开设90后诗歌专栏增大发稿量,提高大家兴趣,并明文规定每期向《月刊》《特区文学》推荐三分之一左右稿件。
三是给予90后栏目编辑(没人都有)向《周刊》荐稿和推荐新人的任务(可以分两组,每期最少推荐5-10首/人),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总体看,现在的90后栏目比原来的“八零后苑”栏目好,如何更好,确实任重道远!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6-22 01:18
另,正在策划一个“90后诗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大讨论,才初步拟订几个“方向”,等成熟后发你。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3-6-22 12:58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6-22 01:12
可以实行一个主持就近联系2所高校(文学社)、一个编辑联系1所高校(文学社),现在主要是散兵游勇多,各 ...
你试一下有没有主持、编辑愿意联系,我觉得会员也可以。周刊可以考虑开90后诗歌栏目,我来征求几位副主编的意见。在开设之前,可以先要求90后栏目编辑尝试荐稿,分两组也可,具体你和开芹商定。向《诗歌月刊》《特区文学》荐稿,90后比重在逐步加大,但不宜明文规定,因为最后发稿权不在我们这里。此外,已向冬季号《天津诗人》推荐8位90后作品。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3-6-22 12:59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6-22 01:18
另,正在策划一个“90后诗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大讨论,才初步拟订几个“方向”,等成熟后发你。
好的
作者: 文古 时间: 2013-6-22 20:42
这说的,好像九零后是一个独立的群体了,其实无所谓特点不特点的,主要在于生活环境。大多九零后不能静下心去学习诗歌,所谓的突破大多是在搞特性,就像今天我在图书馆看到的一本书上说,现代诗歌的创新和突破,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语言换成调侃啊,下半身什么的,没什么意思的。真正突破,是需要内外诗歌都得把握的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3-6-23 07:16
韩庆成 发表于 2013-6-22 12:58
你试一下有没有主持、编辑愿意联系,我觉得会员也可以。周刊可以考虑开90后诗歌栏目,我来征求几位副主编 ...
原打算自己投稿过去,忽才发现错了截稿时间。
作者: 北残 时间: 2013-6-23 20: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3-6-25 09:05
学习{:soso_e157:}
作者: 风果子 时间: 2013-6-25 09:38
来读~
作者: 凤凰 时间: 2013-6-25 10:13
文古 发表于 2013-6-22 20:42
这说的,好像九零后是一个独立的群体了,其实无所谓特点不特点的,主要在于生活环境。大多九零后不能静下心 ...
说的 好,其实没啥90后不后,真正的诗歌要等量观。
作者: 林国鹏 时间: 2013-6-25 11:55
文古 发表于 2013-6-22 20:42
这说的,好像九零后是一个独立的群体了,其实无所谓特点不特点的,主要在于生活环境。大多九零后不能静下心 ...
文古的诗歌,自有其特点!我在好心情读过,那时,我才踏上诗歌的门槛,幼稚得很。文古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性感悟!加油!
作者: 柴释之 时间: 2013-6-25 21:58
{:soso_e160:}
作者: 叶佐远 时间: 2013-7-7 00:07
好好研读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3-7-7 11:49
再学习
作者: 卓拉 时间: 2013-7-23 16:17
90后的诗歌确实如此,简单又可爱,像水一样纯净,却品出甜味。此文甚好!
作者: 文宇 时间: 2013-9-25 14:50
偶竟然和师哥师姐们不一样!!有一种撞到墙的感觉,,,,好吧,就当面壁!
作者: 李庆贺 时间: 2013-11-8 08:00
很有学习价值的文字,学习,问候
作者: 晓丑 时间: 2013-11-8 16:39
嘿嘿
作者: 新韵使者 时间: 2014-3-15 11:34
90后的朋友们,知道什么是诗吗?
何 谓 “诗”(一)
重阳JM
何谓“诗”?“诗”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
华语诗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诗,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诗,它是由中华民族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演变过程而形成的特殊的概念化称谓,即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诗文化的象征,它只能在中华民族这一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文化传统中生存与发展。当然,它可以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变化与完善。但它决不可能成为抛弃传统的断线风筝,也决不可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古化石。这就是中华新韵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
“中国新诗”是什么?“新”应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当指从“旧”脱胎而出的新生物。那么,真正的“中国新诗”当指中国传统诗创新发展、脱胎而出的新体诗。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产生了“有韵白话诗”和“古体新诗”,那就是真正的“中国新诗”。那就是“新韵”的生发。
中国引进了“西诗”,冲破了陈旧传统的束缚,让中国诗歌天地开朗了。“西诗”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是中国现实社会环境营造成的。被禁固的中国人民的心灵,开放了。特别是青年诗人们,张开了自由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于是乎,“西诗”象“西服”、“西医”一样,迅速占领了整个中国诗歌“市场”,在中国的大地上营造了一个空前的“西诗”大潮。然而,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西诗”没有象“西服”、“西医”那样给人们一个明确的称谓,而是强占了“新诗”这个名子,从而形成了一个谬误的混乱的概念:认为“新诗”就是中国诗。以致模糊了人们的眼睛,扭曲了人们的思维,毒害了人们的心灵。而且还被编入大、中、小各种学校的文学教科书,继续在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罪恶地构筑了一个迷宫怪圈,弥天大网,笼罩着整个中国诗坛。“新诗”这个时髦而混乱的名子,在全国千万种报刊、杂章、编著中漫天飞舞,已被诗大家们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而真正的“中国新诗”却被再次推向绝灭的边缘……。这不能不引起有良知的中华民族子民们的警惕和觉醒!从量变到质变啊!既然“新诗”这个名字已经变质,已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新诗,已成了“西诗”的代名词,况且那些西诗大家们死咬住“新诗”这个名子不放,那就由它去吧!由它去作个可怜的短命鬼吧!真正的中国新诗已经有了自己的更新更准确的名子:“新韵”。这个名子是任何外国诗所不能占用的,也是占用不了的。因为,“韵”是中华民族诗文化所特有独具的象征。这不能不让人意识到普及新韵是何等的迫切和重要!
我们为“新诗”正名,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诗人的责任!
2000.11
新韵诗歌群址:
http://www.zgsglp.com/forum-594-1.html
重阳新韵论坛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3567994
菊岭耕夫博客址:
http://blog.sina.com.cn/dadongbeizja
作者: 李庆贺 时间: 2014-4-11 01:07
品读,学习——问候
作者: 刘昌平 时间: 2014-6-12 20:34
谈得中肯 评得贴切 分享了
作者: 陈放平 时间: 2014-6-12 21:11
此文精彩!
作者: 蚂蚱 时间: 2016-3-31 15:30
感谢老师对90后的关注,嗯,看了老师的总结以后,突然发现自己好像被90后也快要抛弃了的样子,好可怜
作者: 林远先 时间: 2016-3-31 16:24
看了韩庆成老师的对我们90后诗歌的点评,觉得很有远见,受益匪浅!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