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习惯性淡化的爱与哀愁——读余秀华《我养的狗叫小巫》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4-5-9 08:46
标题: 习惯性淡化的爱与哀愁——读余秀华《我养的狗叫小巫》
习惯性淡化的爱与哀愁——读余秀华诗歌《我养的狗叫小巫》

黄土层

习惯性淡化的爱与哀愁。写下这句话,我觉得我写下的是一句关于苦难的释言。

读余秀华的这首《我养的狗叫小巫》,看出诗人经历了太多的隐忍,竭力淡化了自身太多的苦难,如今利用文字让收紧的心稍稍放松一下,让饱受生活和精神苦楚的女人也吐出了一些苦和一些痛。诗歌像田野上的清风,给底层女子在劳苦的间隙获得瞬间的甜蜜和辽阔。这是余秀华找到的快乐和满足。
这首诗写的题目是狗狗小巫,所以,多处写到“它”“摇着尾巴”,不论主人颠倒的时候,喂养它的时候,还是忍受家暴的时候,小巫都摇着尾巴,表达着自己显明的一种态度。其中也写到“他”,他的形象显然是否面的:他出轨,他嫌弃,他家暴。他的出现给抒情主体造成了莫大的伤害和痛苦,这些伤害与个人命运相联系,而“忍气吞声”因此成了一种习惯。似乎抒情主体因为任命,将肉体麻木下去,不去理会每一次伤害。但她的精神却是清醒的。她用“一声不吭”,用“不怕疼”这些举动来消极抵抗这个不能获得一点点爱意也并不特别仇恨的男人。这是一种怎样复杂的心态呢!诗歌表现沉着,冷峻,刚毅。“我”与“男人”的这种紧张、对抗和无奈,因为“我”的认命构成一个习惯性苦难的帷幕,灰色而凝滞。这是生命处境的深刻书写。内敛而隐忍。

与“他”给“我”带来的一切形成对比的是狗狗小巫带来的一切。前者与后者的关系,像静黑的乱岩与欢快流淌的溪流,像帷幕与青灯,像压抑的仇敌与知心的朋友。当“我”跌倒在田埂上,它来舔血以安慰。当“我”喂食它,它摇着尾巴以感谢。当“我”遭受家暴,它拼命地摇着尾巴像在说“不要!”。全诗所呈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如此紧张和冷漠,而人与狗的关系竟然是如此融洽和知己。上帝给了一个人残疾,却让她学会写诗。一个男人吝啬给与一个女人完整的爱,一只叫小巫的狗狗则给与她很多的欢乐和安慰。通过写人和狗的不同,反照出人性的幽暗和命运的凄惨以及青天白日平安无事之下被遮蔽的困境。

诗歌里也提到“外婆”。外婆隔辈亲。外婆对于一个孩子的童年就是完美的天堂,可以想象一个残疾孩子别说受到别家健康孩子的欺负,有可能连自家的父母未必就那么待见。不是说父母不亲,而是说一个残疾孩子长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负累和不幸,父母往往心疼心酸又无奈叹息。而外婆则是以一个长者的温厚,时刻爱着这个人人不怎么待见的苦命人。诗歌里的“外婆”出现两次:

我跛出院子的时候,它跟着
我们走过菜园,走过田埂,向北,去外婆家
………………………………
我们走到了外婆屋后
才想起,她已经死去多年

去寻找外婆其实是去寻找一个永远的爱的怀抱,是心灵归依的一个符号,是永不陨落的太阳。可以想象这样的寻找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仿佛出于本能。是一种半清醒半迷糊的状态。这次又和往常一样,兴致勃勃而去,去了才意识到“她已经死去多年”,又一次体验了不可告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这就强化和加深了个体的悲哀和忧伤。在诗歌表现上,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在诗歌写法上,场景感和镜头感都很强。“我与小狗”和“我与他”(或他与她)几组镜头,间隔出现,巧妙对接,在一种强烈的抒情和叙事的张力之下,形成蒙太奇效果。处在底层的女人,其实拥有像天底下所有女人一样的情感、欲望,诉求和爱。但在诗人这里几乎都是被刈除的,忽略的,悬置的。习惯性淡化的爱与哀愁在文字的背后,在诗歌的内里,隐隐跳动,我想这是这首短诗给我们带来的审美上的痛楚之感和珍贵之处。泰戈尔在《飞鸟集》里说“我的存在,对我是一个永久的神奇,这就是生活。”(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用这句话与大家共勉,也祝福诗人余秀华,获得诗意而幸福的生活。


(字数 1729)


附:《我养的狗叫小巫》

             余秀华

我跛出院子的时候,它跟着
我们走过菜园,走过田埂,向北,去外婆家

我跌倒在田沟里,它摇着尾巴
我伸手过去,它把我手上的血舔干净

他喝醉了酒,他说在北京有一个女人
比我好看。没有活路的时候,他们就去跳舞
他喜欢跳舞的女人
喜欢看她们的屁股摇来摇去
他说,她们会叫床,声音好听。不像我一声不吭
还总是蒙着脸

我一声不吭地吃饭
喊“小巫,小巫”把一些肉块丢给它
它摇着尾巴,快乐地叫着

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
小巫不停地摇着尾巴
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

我们走到了外婆屋后
才想起,她已经死去多年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5-9 10:04
秀华应该来坐头条沙发的。。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5-9 10:04
太入内的析评,比诗歌还感人!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5-9 10:05
全诗所呈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如此紧张和冷漠,而人与狗的关系竟然是如此融洽和知己。上帝给了一个人残疾,却让她学会写诗。一个男人吝啬给与一个女人完整的爱,一只叫小巫的狗狗则给与她很多的欢乐和安慰。通过写人和狗的不同,反照出人性的幽暗和命运的凄惨以及青天白日平安无事之下被遮蔽的困境。

非常精彩!
作者: 小雪人    时间: 2014-5-9 10:08
学习,深入诗歌本质和情感的评论
作者: 毕俊厚    时间: 2014-5-9 13:38
学习,受益。
作者: 浅眉秋水凉    时间: 2014-5-9 15:56
这个点评,把老余的诗歌点亮了。
学习。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5-9 21:14
学习。
推荐给微博荐读
作者: 陈克    时间: 2014-5-10 00:24
其实对这首诗并无多大必要进行过度阐释,此诗形式上,诗语上均无难解之处。我们唯一要记住的是,它撕开了一个残疾女子(甚至是一个更庞大残疾人群)"残酷生活"的冰山一角,它显示或吁求的是,我们需要更强大更务实的人道关怀!
余秀华无疑具有独具的诗歌才华。在关注和珍视她的诗歌才情时,我吁请诗友们多帮扶一下她的现实生活困境。
我这样言说,并非针对黄土层先生,而是借一个地,发表一下自己由衷的看法。
作者: 陈克    时间: 2014-5-10 00:24
其实对这首诗并无多大必要进行过度阐释,此诗形式上,诗语上均无难解之处。我们唯一要记住的是,它撕开了一个残疾女子(甚至是一个更庞大残疾人群)"残酷生活"的冰山一角,它显示或吁求的是,我们需要更强大更务实的人道关怀!
余秀华无疑具有独具的诗歌才华。在关注和珍视她的诗歌才情时,我吁请诗友们多帮扶一下她的现实生活困境。
我这样言说,并非针对黄土层先生,而是借一个地,发表一下自己由衷的看法。
作者: 陈克    时间: 2014-5-10 00:24
其实对这首诗并无多大必要进行过度阐释,此诗形式上,诗语上均无难解之处。我们唯一要记住的是,它撕开了一个残疾女子(甚至是一个更庞大残疾人群)"残酷生活"的冰山一角,它显示或吁求的是,我们需要更强大更务实的人道关怀!
余秀华无疑具有独具的诗歌才华。在关注和珍视她的诗歌才情时,我吁请诗友们多帮扶一下她的现实生活困境。
我这样言说,并非针对黄土层先生,而是借一个地,发表一下自己由衷的看法。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5-10 06:30
@呵呵雷人:一路走,一路想,到了外婆家,没有想的,是死去了。如同人生,一路的走....拜读黄老师的诗评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4-5-10 09:05
本帖最后由 黄土层 于 2014-5-10 09:09 编辑
陈克 发表于 2014-5-10 00:24
其实对这首诗并无多大必要进行过度阐释,此诗形式上,诗语上均无难解之处。我们唯一要记住的是,它撕开了一 ...


过度阐释对于任何一首诗都没必要,但精准的阐释和解读还是必要的。尤其对于王秀华女士这样的群体,评论只是一种关注和理解方式。对他们予以关注和关怀,就是为她们诉求且获得尊严而点赞!“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就是生命的尊严!"我们走到了外婆屋后/才想起,她已经死去多年"这就是文字或诗歌的力量。另外,同意陈先生的建议。其实,对其精神生活的关注和现实困境的关怀并不矛盾,某种意义上讲,简直就是同一。
谢谢陈克先生的交流!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4-5-10 09:11
圣歆 发表于 2014-5-10 06:30
@呵呵雷人:一路走,一路想,到了外婆家,没有想的,是死去了。如同人生,一路的走....拜读黄老师的诗评

呵呵,问好圣歆 和雷人!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4-5-10 09:13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5-9 10:04
太入内的析评,比诗歌还感人!

子青过誉了,解读永远在文本之下。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5-10 09:32
黄土层 发表于 2014-5-10 09:13
子青过誉了,解读永远在文本之下。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5-10 09:37
本帖最后由 子青悠然 于 2014-5-10 09:39 编辑
陈克 发表于 2014-5-10 00:24
其实对这首诗并无多大必要进行过度阐释,此诗形式上,诗语上均无难解之处。我们唯一要记住的是,它撕开了一 ...


一个诗人最为关注的是自己的文字被别人关注、理解并且有不同的交流。
任何有想法的人都会清晰自己的需要和出口。。

赞成陈老师建议。同时,我认定,精神关注比同务实关怀,不管哪一个个体或群体,我们都需要
作者: 陈克    时间: 2014-5-10 10:21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5-10 09:37
一个诗人最为关注的是自己的文字被别人关注、理解并且有不同的交流。
任何有想法的人都会清晰自己的需 ...

子青所说, 我认同。只是我作为余秀华的某种同类(又是过来人), 我可能特别能感知她“残忍”的生活。在那种“残忍”面前, 诗歌其实是无力的。故我吁请大家给予秀华一些现实性的帮助。
作者: 陈克    时间: 2014-5-10 10:23
黄土层 发表于 2014-5-10 09:05
过度阐释对于任何一首诗都没必要,但精准的阐释和解读还是必要的。尤其对于王秀华女士这样的群体,评论 ...

谢谢黄土层先生!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5-10 12:08
陈克 发表于 2014-5-10 10:21
子青所说, 我认同。只是我作为余秀华的某种同类(又是过来人), 我可能特别能感知她“残忍”的生活。在那种 ...

我能够理解陈老师的苦心:)

或者私下里和秀华本人联系比较好
作者: 陈克    时间: 2014-5-10 12:48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5-10 12:08
我能够理解陈老师的苦心:)

或者私下里和秀华本人联系比较好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5-11 09:48
找外婆这一主诉不要忽略了另一种普遍意识,就是死,寻死。这是想死而不能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境,是何境地啊,写出了个体命运的极大无助。狗与他的交错推进,体现人性之恶,狗性在这里既有善,也有反观自己奴性的根源性质。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5-12 15:08

作者: 余秀华    时间: 2014-5-12 20:03
谢谢大家,如此诚心对我,秀华一直被关心和帮助,有许多网友给过钱,给过物。但是我现在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大家的心意我领了,但是现在没有走投无路,甚至生活还好,所以实际帮助暂时不要。而且别人的帮助都是一时的,根本的要靠我自己。谢谢你们,我非常感动
作者: 燕子飞    时间: 2014-5-20 17:03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5-11 09:48
找外婆这一主诉不要忽略了另一种普遍意识,就是死,寻死。这是想死而不能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境,是何境 ...

赞同!
作者: 燕子飞    时间: 2014-5-20 17:04
好好学习,认真听讲。问好!黄老师。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5-20 18:31
燕子飞 发表于 2014-5-20 17:03
赞同!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4-5-27 15:05
提读
作者: 吴谨    时间: 2014-5-30 08:17
学习精彩诗评!
作者: 辽宁吴东升    时间: 2015-3-7 16:58
小巫的烘托处理的非常好,让此诗更感人,学习你的评论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