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我们时代的温情 [打印本页]
作者: 力夫 时间: 2012-5-31 12:35
标题: 我们时代的温情
我们时代的温情
——简论祝凤鸣诗歌
一个优秀诗人只在闲谈时,才偶尔使用交际语言表达他的态度和意见,而在他的那些不朽诗篇里,他所呈现的爱和对世界的悲悯,已经使语言这个诱人的外套消失成为背景(这与现成的背景观非常不同)。我在看时装表演时,也看到类似的情景,好模特能够用自己的魔力退到服装之后,成为衣服的心,模特知道他们的任务是让服装重新获得生命,让它们活过来。衣裳在一个好模特身上成长。
一个人用纯净的语言表达真话,他就是一个受人敬重的人;他那么干净地站在你身边,你就无形中清洁起来。祝凤鸣的诗歌清澈高远,如果把它们比作声音的话。他是学地理的,他找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泉水。
说他找到了泉水,不如说他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他把他找到的一切交给了这个时代,我们知道缺什么。
诗人是生成的,他写作只是把自己呈现出来。
他的诗歌最优秀的一部分都是胎养分娩出来的,从1983年到1991年的9年时间中,他的第一批好诗涌现出来。1992年到1994年期间,他创作了另一部分诗歌,这个阶段性的调整过程中,他使用了根艺的刻刀。1995年以后,短暂的“匠人”生涯结束了,诗人再次回到他自己的命运当中,他的诗作在施洗后,返回到自身的光芒之中,再次展示着他生而具有的天才。
他的诗篇是自然生长的,如大地创造的一株榉树、一簇紫竹,跟文化和技术不相涉。
当一个人在自己的血液和经验中长大成人,那么这座学校就是他的往事。一个人所经历的、他祖先所传递的一切,成为这个人的往事之后,就一直活在他的心中。它使一个人完善自己的教养,丰厚、端正、健康地弥漫着。
往事是善的源泉。在《明月夜》里,它还是缓缓涌动的忧愁温情。
“明月夜 妹妹 / 你在遥远的洲地拣棉花 / 你身着布衫 / 穿起秋天的鞋子 / 单薄的身子 如蓝色沼地里 / 啄食的白鹭深深弯下 / 使我想起村姑 / 也就是过去的朝代 / 那些普通人家的女孩……”
我们可能首先被这种对待往事的语调打动,然后,在读到“啄食的白鹭深深弯下”时停下来。这如同两种竹筒乐器奏出的同一音符,我们看见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白衣人,在同一个天空下深深弯下腰,而我们却只能在另一个世界眺望他们。
这种缓慢悠闲的颂歌语调并不来自今日,他让它的中国读者很容易感到《诗经》的抒情品质。这就是古风。
诗人的地域性蕴含着一种成长、一种希望。
像弗罗斯特、福克纳和《四个四重奏》的笔触都倾注于一个独特的世界一样,祝凤鸣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古老的“枫香驿”。他的滋养、传统、秉赋和心性均为那块母性之土所赏赐,他的诗歌在他成长时与他一起长大。
“朝北的路通往京城 / 汗淋淋的马在这里更换 / 少年时我从未见过马 / 通过我们家乡的驿道 / 秋来红叶落满路面 // 枫香驿,在以往的幸福年代 / 稻田里捆扎干草的 / 农家姑娘 / 在一阵旋风过后 / 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 / …… / 驿道一程又一程 / 没有一个人能走到底啊 / 夜色里飞驰而去的消息 / 都是官家的消息 / 随后是冬天,飘雪了 / 枫香驿便渐渐沉寂下去 / 在一片白色里 / 很少听得见马蹄哒哒的声音”
一个乡下人的传统里有山川河流的初衷,祝凤鸣深入他的那片土地,刻苦经营着。因此,在国内诗歌以乡村为题材的诗人中,他是最真诚、质朴的一个,不动摇,所以他的歌声显得珍贵。
“有一次,丘岗夜色正浓,/ 二月还未苏醒,/ 我踏着回家的羊肠小径,在山坡 // 白花花的梨树下,碰见邻村 / 疲惫的赤脚医生,面孔平和。/ ‘刚从李湾回来,那个孩子怕是不行了。’ / 他说,药箱在他右肩闪着枣红的微光。// 路边的灌丛越来越黑,/ 细沙嗖嗖—— / 我们站在风中,谈起宅基,柳树、/ 轮转的风水。// 阴阳和天体在交割,无尽的秘密,/ 使人声变冷,/ ‘……生死由命。’ 这时,蓝光一闪,/ 话语声中,一群流星静静地 / 布满天空;/ ……”
祝凤鸣的诗有神秘、忧伤的心灵景象。他的语调接近人们普遍的心灵,他的诗歌之所以打动人,只因为它出自心灵。
他的诗歌排斥智慧。一个智者的心灵在倾诉时不需要表现智慧,就能赢得共鸣,这比智性诗人高出一筹。智慧的诗只能算作心灵诗的练习曲,智慧只是通往心灵的道路。
说直接一些,祝凤鸣质朴的情怀之所以受人称道,在于他的朴素感情中有着善和美的质地。而这正是他在《所见》里请求的位置。
“有一次,在梦中 / 我蹲在一个温和的角落 / 秘密地观看 / 一头母牛产下红色地牛犊,/ 并舔干净它,给它哺乳。/ 夜色明净 / 青草芳香 / 在早春草原荒凉的中心 / 红盘的月亮 / 洒下光辉 / 我的眼睛有着 / 焦虑的妇人的柔情 / 我请求他们 / 在梦中,我跪下并请求他们 / 也给我一个位置。”
这里暗含着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敬仰之情。在诗人温柔之心中,万物都渴望被爱,这种月光中的“忧伤”心境,可能因为“更远”的距离造成了柔软之心在长久流浪之后的自我回归——唯有“爱”才是回头的道路。
“更远的地方 / 我看见一只温顺的小猫 / 如一支蓝色火焰 / 在村庄潮湿的瓦上 / 忧伤地滑行”——《瓦》
“大殿一片血红,飞檐前的黑色天幕 / 钉满了雪粒般的星辰 / 微光脉脉里 / 众鸟飞掷、争辩、没有终结…… / 万物依稀。”——《初春,明教寺》
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不好,所以他将告诉你把好与不好的分开。他帮了你一个大忙,你不再糊涂,心也安静了,他帮助你找回了快乐。其实,他虽然不明说,他帮你找到的是心中的那份爱。怀着这样的忧伤和感激,审视自己,看看自身的处境,便自然而然接受了另一首深刻的《自责》。
“生活辽阔的海市蜃楼 / 退缩在电视中,父亲 / 长久怔望雪花沸腾的屏幕,/ 聆听着表弟带来的乡村死讯!/ 他的双眼垒起碎冰,/ 枯硬的双手 / 迅急掠过疼痛的肝部。// 我的诗越写越假,/ 所谓的“高蹈”,所谓的“关怀”,/ 忽略了亲人的恐惧和爱!// 哦,父亲的漆黑脸孔 / 浮现在午夜的空气中,/ 他有着怎样游丝般的哀愁?/ 他是怎样生活的?”
这是一代人的《自责》。这首诗里有我们的心。那些本能的善心,也正作为报应离我们而去。我们空虚,感到心中出现了空缺,但是,我们还不清楚那个空洞是如何造成的,我们转向内心的视线被牵制和转移,作为可能被牺牲的一代人,我们成了“空心人”。
像人们称赞莫扎特的音乐里只有“是”的声音一样,祝凤鸣的诗歌中自始至终没有“否”和怀疑。如果一个人是坚定的,那么他的艺术就是统一的。祝凤鸣自刚开始时就表现出气节和修养上的成熟。就诗风和题材的统一性上看,在当今诗人的作品里难得一见。祝凤鸣自初学阶段便清楚地进入了自己的审美领域,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方法,到1995年之后,更是牢牢抓住它们,使他成为一个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写得老实,不玩花招,不投机取巧。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这样做了,他年幼的时候就有幸成为一个明白人。在他作为一个乡下人进入诗歌作品时,他天赋的想象力使文化诗人羞愧。
“水果摊前 一串串香蕉 / 如碧绿的小鸟 / 临空飞起, 使进城谋生的外乡人 / 想掉头重返 / 遥远而又贫穷的家乡……”
他这样说了之后,我们的头都掉过去了。
祝凤鸣的诗歌写作抛弃了书本和他所受到的“学校教育”,使自己真正回到本源上来。这从他感知的素材,从他那些朴实无华的诗题就能看出,他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对哪些事物的结局寄予厚望。《枫香驿》、《鸟巢》、《流星纪事》、《瓦》、《炭》、《乌桕树》、《耸壁寺》、《苍鹰》、《荒芜》、《白夜》、《音讯》、《偶遇》、《所见》、《自责》、《县城》,从此我们可以猜度一个诗人的精神历程。
谨慎地说,祝凤鸣在这个制造明星的年代,差点被吵闹声埋没了。虽然他得到了很多有眼力的纯洁读者的尊敬和爱戴,但是,就目前对他诗歌的重视程度来看,非常不正常。当噪音散去,读者和初学者的时间耽误了。这是这个时代的错。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5-31 14:30
欢迎新朋友。拜读佳作!{:soso_e163:}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5-31 23:13
对诗作和诗人的双重把握,既精准,又深入。欢迎力夫先生!{:soso_e181:}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6-1 08:16
欢迎新朋友。拜读佳作!{:soso_e181:}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6-1 09:09
文章的最后一节说到点子上了,准确抓住了造成这样的浮躁的噪音的缘由起因:“当噪音散去,读者和初学者的时间耽误了。这是这个时代的错。”,但愿时代不要让这样的错继续蔓延。
作者: 花痴 时间: 2012-6-10 17:39
写得老实,不玩花招,不投机取巧。
这是根本,也值得尊重。
作者: batk8914 时间: 2012-7-4 00: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