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评:地域意识与家国情怀的诗意呈现 [打印本页]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6 17:03
标题: 诗评:地域意识与家国情怀的诗意呈现
本帖最后由 鲁橹 于 2014-6-16 22:06 编辑

地域意识与家国情怀的诗意呈现
                        ——詹黎平《箱子里点灯——千岛湖印象诗》诗集读后
文/鲁橹

一直不喜欢美国人梭罗,从他的《瓦尔登湖》里,我窥见他敏感、羸弱、小家子气、还十分的神经质,我最早接触这本书是九十年代的末期,徐迟先生翻译的,几乎是看不下去,那种啰嗦和大段的呓语似的话语,让我觉得一个思想家是多么不可亲近,我更不会意识到一个思想家和诗人心中的桃花源是需要用心灵来构建的,我还完全的不能理解,甚至对那个用阿拉伯数字记录他日常开支的男人有着讥笑。这样,这本书被我束之高阁,直到2012年10月上海译林出版社再次推出徐迟版,装潢和内页已是让我爱不释手,爱屋及乌,我居然重新读《瓦尔登湖》,就像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
我也渐次的理会到:一个精神世界的构建,其实是跟地理区域,也就是身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宁静和淡泊的享受自己搭设的心灵之域,是每个人憧憬和神往的,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由此,我接到詹黎平先生(笔名:达达)寄来的《《箱子里点灯——千岛湖印象诗》一书后,更加认可了诗人这一角色在大自然面前的痴呆和敬畏以及思考,作者如同梭罗一样,对栖身之地的描摹倾注一腔真情,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地域意识与家国情怀构成了诗集的两大要素,它有机的分解和融合了诗人对本土的痴情,也更深层次的担负了作者心中所蕴藏的家国情怀。

夜幕如同一个巨大的暗箱
装进了整个湖以及它身边的城市

我们在箱子里面点灯

闪烁的霓虹灯光使近岸的湖水
怀春少女般波光粼粼
远处的湖和岛
陷入更深更持久的黑暗

一轮躲进云层时隐时现的新月
从高处撕开不留缝隙的夜幕

这暗夜里最大的光明来自内心
我在湖边的眺望能够抵达黑夜多远?
——《夜幕中的千岛湖西园即景》

诗歌写作首先是一个人的思想史,诗句中非指向的意像都是思想的载体,你可以说它是实体,也可以说它是内心虚拟的承载,就像上面这首小诗所呈现的,我们目力所及的是一个大湖的一角,一个沉沦在夜幕里的自然之角,它就像一个人心中突然关闭的暗箱,由于思想的闪耀而点燃了黑暗,新月是一轮光明,它能照耀多久,由此,作者的问号是多么触目惊心:这暗夜里最大的光明来自内心//我在湖边的眺望能够抵达黑夜多远?没有人能回答,没有人想要回答,因为,你就是我,我就是千万个你们,人在自然面前的微不足道,注定我们身怀黑暗,与一面大湖相望而泣。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大凡咏物诗,或见物兴感,或借物自况,或借物寓意,方有题外之味,不拘拘迹相。”作者这么短短的几行,不入窠臼,却得了如许多的赞美,也足可见捉笔人之功力了。
江天高旷,必是蕴藉多姿,生于斯已是万幸,还可足不出户,就可揽大江入怀,就可睹千变万化之湖光水色,怪不得读者诸君其情也陶醉,且来读读这首——

在千岛湖,我看到的世界如童话一样斑斓如诗
蓝的蓝,青的青,红的红,绿的绿,白的白
蓝是天空的蓝,向着大地开放,在收放自如中纯净如洗
青是湖水的青,不是愤青的青,而是我们熟知的青出于蓝的青
红是四月杜鹃花的红,向着人间盛开,直到十一月枫叶染成了血红
绿是湖岛的绿,也是百年树木郁郁葱葱的绿,绿得像翡翠,终年化不开
白是秋白的白,秋季天高云淡白云如羊,春日梨花一地白

哦,千岛湖的色彩,既不像年久失修的老宅,白不像白,灰不像灰
也不像泥工瓦匠的外套,土不像土,黑不像黑
她永远是怀惴武功秘籍,泾渭分明爱憎分明好恶分明的隐士大侠
将一方好山水当成毕生的功课,天晴时做下雨下雪时也做
就像世间的道理:天变,湖也变;天做,人在看;花落月下,水落石出
——《千岛湖的色彩斑斓如诗》

看完这首,我却是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詹黎平先生的那位上古老人张宗子,那也是个即兴之人呀,兴致来了,是管不得月黑风高夜的,大雪锁湖也要扑进去,遂有了千古名篇《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就凭这几句,已让人神魂颠倒,这“上下一白”,一个“白”字就可替万语千言,任何字拿来都是无力,这跟千岛湖的色彩倒也有得一拼,“斑斓如诗”虽不是什么高蹈之词,但它的贴切真还没别的词好换呢。可贵的是作者来了个道理:天变,湖也变;天做,人在看;花落月下,水落石出。这更是借物寓意,题外之味,不言而明。

“成为一个茧人,缩身于乡愁” 云南诗人雷平阳的长诗《春风祷》里有过这么一句,这句话所呈现的角度是立体的,“茧”,是一种自我捆绑,甘愿做一个“茧人”,已经是明确无误的在表达一种地域观,而“缩身于乡愁”,几乎是置自我于精神风暴的核心,有着彻底和完全的奉献和沉沦。有了这样的解读,再看下面这首——

旷野里,只有一叶小舟在千岛湖漂着显得多么孤单
天苍苍野茫茫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但那一叶小舟的孤单其实只是我的孤单,小舟上的捕鱼人
并没有这么认为,他与鱼斗其乐无穷,晚餐也因有鱼而愉悦满足
——《哦,一叶小舟漂着多么孤单》

“一叶小舟的孤单其实只是我的孤单,小舟上的捕鱼人/并没有这么认为,他与鱼斗其乐无穷,晚餐也因有鱼而愉悦满足”这就是“缩身于乡愁”,作者沉沦于斯,走不出一面湖设下的魔咒——纵使孤单寂寞,怎敌得过血浓于水的故国情怀,爱意凄切,才敢直面——

如今的千岛湖,有着许多这样在建中的酒店——
或占据临湖一角,或独据整个港湾
有的干脆就建在近岸的岛上
建筑群一般都因地制宜
但主建筑和餐厅无一例外面向宽阔的湖域:
像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视野开阔傲视群岛,占尽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
令人艳羡称叹

4月2日,从乡下出差回来
路过湖畔在建中的某大酒店
同行的同事指着酒店所在的那块地说:
这里全是浮土,是被填起来的湖
经他一说,尘封的记忆又重新点燃过去的一幕

十多年前,这里一边是通往省城的公路
一边是狭长幽深落差很高的湖湾
有一位穿黑皮衣的妙龄女郎
刚拿到驾照,兴奋地开着男友给她买来的车
到这里时不知是技术太差还是命运使然
她把汽车径直开进了离路基二十多米深的湖湾里
打捞起来已经是一具不再有生命热度的尸体
事故轰动全城,引来数千人围观
面对逝去的鲜活生命
在场的人无不感到惊怵痛心和惋惜
翌日,千岛湖还下了一场罕见的暴雨
似为哀悼这位早逝的妙龄姑娘

现实总是这样,表面风光的后面多有不堪的历史
仅仅十余年,许多往事就被无意识忘却
如今的开车人在这一段总是习惯把车飙得飞快
路况大为改善,两旁都是平地或房子
绝无冲进湖里的危险
但我知道,下次再路过这个在建的酒店时
我肯定会放慢车速
这地方,尽管酒店建得漂亮洋气
却多少让我有些忧伤
——《 4月2日,路过千岛湖畔在建中的某大酒店》

这种场面,这个画面,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建设是另一种破坏,不过是打了漂亮的幌子,一个诗人除了把情绪植入诗句,似乎也没有更有力量的的行动。喊醒和呼唤,都是一种奢望的心境。地域成为一个牢笼,成了小部分人的掌中之物,翻手之间,已有几多风云,说来都有着道不得的酸痛。

但诗人,这个世界上最灵性的族群,但凡心灵遭遇封闭,是一定会寻找出口的,光亮来自于微弱,既是一座小小的灯塔,已足可以使人们驶出黑暗,避开暗礁,来到光明的所在——

在千岛湖,灯塔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物
幽深的湖水一入夜就显得深不可测
埋藏于水面下的暗岛又似乎永远包藏着祸心
那些拒绝一览无余的湖湾在暗夜里几乎就是个陷阱
只有灯塔,像守护千岛湖的卫士或哨兵
在无名的岛礁上,含着宁静的苦味
远离城市的喧嚣坚守住孤独
当夜色四合就把自己点亮,以一盏微弱的灯火
给那些夜幕中仍坚持航行的船只提供必要的警示和指引
直至黎明与希望双双来临……
               ——《灯塔》

“黎明与希望双双来临”,抑郁的阴霾会散去,千岛湖是珍藏在人们心里的圣殿,它蕴育着亲爱的人民,它哺育着一个执着爱他的诗人,用手中小小的笔, 描绘心中的这一方胜景。这与梭罗认为“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是极其一致的。
                     ——2014年6月3日于北京废园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6-16 21:50
喜欢去千岛湖,不下五次。。。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6-16 21:51
现实总是这样,表面风光的后面多有不堪的历史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6-16 21:52
“黎明与希望双双来临”,抑郁的阴霾会散去,千岛湖是珍藏在人们心里的圣殿,它蕴育着亲爱的人民,它哺育着一个执着爱他的诗人,用手中小小的笔, 描绘心中的这一方胜景。这与梭罗认为“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是极其一致的。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6-16 21:54
,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
我也渐次的理会到:一个精神世界的构建,其实是跟地理区域,也就是身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宁静和淡泊的享受自己搭设的心灵之域,是每个人憧憬和神往的,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瓦尔登湖》的确要这样的地步才感受到一个孤老头的那种刺骨的美。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6-16 21:56
夜幕如同一个巨大的暗箱
装进了整个湖以及它身边的城市

我们在箱子里面点灯

闪烁的霓虹灯光使近岸的湖水
怀春少女般波光粼粼
远处的湖和岛
陷入更深更持久的黑暗

一轮躲进云层时隐时现的新月
从高处撕开不留缝隙的夜幕

这暗夜里最大的光明来自内心
我在湖边的眺望能够抵达黑夜多远?
——《夜幕中的千岛湖西园即景》

“大凡咏物诗,或见物兴感,或借物自况,或借物寓意,方有题外之味,不拘拘迹相。”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6-16 21:58
虽然更喜欢鲁橹但是,诗歌亦是很给力的。推荐给微博荐读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7 08:23
圣歆 发表于 2014-6-16 21:58
虽然更喜欢鲁橹但是,诗歌亦是很给力的。推荐给微博荐读

诗评写得少,锻炼一下,得圣歆鼓励,很感动。问候你。问候这个早晨。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6-17 11:34
喜欢瓦尔登湖,那是要安静,才能走进的。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6-17 11:34
有作家说,地域是惠泽写作者的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6-17 11:35
喜欢那个暗箱里的点灯者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6-17 11:36
千岛湖没去过,但湖,是去过的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6-17 11:36
问候鲁橹,久不见
谨致夏安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7 12:56
圣歆 发表于 2014-6-16 21:58
虽然更喜欢鲁橹但是,诗歌亦是很给力的。推荐给微博荐读

祝您午安。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7 12:56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6-17 11:34
喜欢瓦尔登湖,那是要安静,才能走进的。

子清。抱歉,好久不来了。问候你。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7 12:57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6-17 11:34
有作家说,地域是惠泽写作者的

是的。这个观点我异常赞同。作者歌颂自己的家乡我也由衷的鼓励。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7 12:58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6-17 11:35
喜欢那个暗箱里的点灯者

由于时间紧,我抽取的诗歌有的好,里面的诗歌实际上是不错的。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7 12:58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6-17 11:36
千岛湖没去过,但湖,是去过的

我去过浙江多次,但每次匆匆。竟也没去过呢。
作者: 海滨    时间: 2014-6-17 17:58
本帖最后由 海滨 于 2014-6-17 17:59 编辑

前年去千岛湖,逗留多日,从不同角度看千岛湖,美不胜收。
今年读完龙应台的《大江大海》,其中一段论及千岛湖的过去与现在,回忆起那时眼中所见之景,忽然觉得历史与现实之间有许多沧桑变化,带给我的感觉异常沉重,真可谓悲欣交集,纷然杂陈。看鲁橹的诗评,有共鸣之处,亦有说不出的复杂心情。空间地域之美,是一种横向的自然与人文之美的呈现;家国情怀之叹,则是一种历史的纵深与反思。若作品中有纵横千岛湖之立体呈现,则可以比肩于梭罗的《瓦尔登湖》,使千岛湖超越地域之美的局限,而跃升为诗歌精神版图的另一种诗意与哲思的复合呈现。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7 18:14
圣歆 发表于 2014-6-16 21:50
喜欢去千岛湖,不下五次。。。

我希望你是浙江人。哈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7 18:15
圣歆 发表于 2014-6-16 21:51
现实总是这样,表面风光的后面多有不堪的历史

诗人就应该写出它们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7 18:15
圣歆 发表于 2014-6-16 21:52
“黎明与希望双双来临”,抑郁的阴霾会散去,千岛湖是珍藏在人们心里的圣殿,它蕴育着亲爱的人民,它哺育着 ...

你认同了么?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7 18:15
圣歆 发表于 2014-6-16 21:54
,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
我也渐次的理 ...

我也渐次的理会了。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7 18:16
圣歆 发表于 2014-6-16 21:56
夜幕如同一个巨大的暗箱
装进了整个湖以及它身边的城市

“大凡咏物诗,或见物兴感,或借物自况,或借物寓意,方有题外之味,不拘拘迹相。”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7 18:17
海滨 发表于 2014-6-17 17:58
前年去千岛湖,逗留多日,从不同角度看千岛湖,美不胜收。
今年读完龙应台的《大江大海》,其中一段论及千 ...

海滨老师留言我看了两遍。深有同感。只是可惜自己学力不够,文章写得不是很到位。还望老师多多指教。问候您。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6-17 20:17
鲁橹 发表于 2014-6-17 18:14
我希望你是浙江人。哈

我是浙江的温州的乐清市人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6-17 20:19
鲁橹 发表于 2014-6-17 08:23
诗评写得少,锻炼一下,得圣歆鼓励,很感动。问候你。问候这个早晨。

你会写就是幸福的。我不会,向你学习!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6-17 20:20
鲁橹 发表于 2014-6-17 12:56
祝您午安。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6-17 20:21
鲁橹 发表于 2014-6-17 18:15
你认同了么?

我当然赞同,我知道千岛湖那种养育之恩,很多淳安县人都在感叹,如果没有千岛湖,这个县不在水下,也不会有现在的繁荣和诗意。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6-17 20:22
鲁橹 发表于 2014-6-17 18:16
“大凡咏物诗,或见物兴感,或借物自况,或借物寓意,方有题外之味,不拘拘迹相。”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4-6-18 08:00
一个精神世界的构建,其实是跟地理区域,也就是身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宁静和淡泊的享受自己搭设的心灵之域,是每个人憧憬和神往的,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6-18 10:36
鲁橹 发表于 2014-6-17 12:56
子清。抱歉,好久不来了。问候你。

鲁橹来
子青就欢喜哈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6-18 10:36
鲁橹 发表于 2014-6-17 12:57
是的。这个观点我异常赞同。作者歌颂自己的家乡我也由衷的鼓励。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6-18 10:37
鲁橹 发表于 2014-6-17 12:58
我去过浙江多次,但每次匆匆。竟也没去过呢。

哈哈,总有机会再去的
要不,下次俺俩约,一起去哈
作者: 沈彩初    时间: 2014-6-18 14:52
抓住了重点,解读的不错,为我们对这诗的进入,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8 16:56
圣歆 发表于 2014-6-17 20:17
我是浙江的温州的乐清市人

那就好。我喜欢浙江人。因为浙江有越剧。真羡慕你们可以近水楼台。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8 16:56
风之子 发表于 2014-6-18 08:00
一个精神世界的构建,其实是跟地理区域,也就是身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宁静和淡泊的享受自己搭设的心灵之域, ...

老师好。学着写,很不成熟,请多指教。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8 16:57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6-18 10:36
鲁橹来
子青就欢喜哈

有你。这个论坛挺温暖。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8 16:57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6-18 10:37
哈哈,总有机会再去的
要不,下次俺俩约,一起去哈

完全同意。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18 16:58
沈彩初 发表于 2014-6-18 14:52
抓住了重点,解读的不错,为我们对这诗的进入,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沈老师好。学着写,很不成熟,请您多指教。
作者: 一笑了之    时间: 2014-6-18 19: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圣歆    时间: 2014-6-18 19:55
鲁橹 发表于 2014-6-18 16:56
那就好。我喜欢浙江人。因为浙江有越剧。真羡慕你们可以近水楼台。

对额~乐清市越剧团浙江有名,后来著名的都搬到杭州了。。。近水楼台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6-18 21:18
鲁橹 发表于 2014-6-18 16:57
完全同意。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6-18 21:19
鲁橹 发表于 2014-6-18 16:57
有你。这个论坛挺温暖。


作者: 天客潇人    时间: 2014-6-18 21:33
瓦尔登湖,写作者应该读的书,问好鲁撸。
作者: 林国鹏    时间: 2014-6-19 16:26

6月18日再次大修改。《拐弯或直走》90后林国鹏长诗【历时半年,终于完成。最新修改版】 ,期待老师移尊前去批评!谢谢
http://www.zgsglp.com/thread-165977-1-1.html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20 12:49
一笑了之 发表于 2014-6-18 19:17
看过来~写的正好;想起了诗人大解的一句话:诗歌是文本为王,别的没用。

中午好。学着写。您多批评。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20 12:49
圣歆 发表于 2014-6-18 19:55
对额~乐清市越剧团浙江有名,后来著名的都搬到杭州了。。。近水楼台

羡慕啊。我看戏。还有跟着到处跑。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20 12:50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6-18 21:19

子青。中午好。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20 12:50
天客潇人 发表于 2014-6-18 21:33
瓦尔登湖,写作者应该读的书,问好鲁撸。

是的。我现在务必赞同了。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20 12:50
林国鹏 发表于 2014-6-19 16:26
6月18日再次大修改。《拐弯或直走》90后林国鹏长诗【历时半年,终于完成。最新修改版】 ,期待老师移尊前 ...

好的。一定去。拜阅。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4-6-22 12:24
一个精神世界的构建,其实是跟地理区域,也就是身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宁静和淡泊的享受自己搭设的心灵之域,是每个人憧憬和神往的,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6-26 22:22
张无为 发表于 2014-6-22 12:24
一个精神世界的构建,其实是跟地理区域,也就是身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宁静和淡泊的享受自己搭设的心灵之域, ...

感谢张老师移驾前来,我是外行,还望老师多多指教。祝您晚安。
作者: 狄芦    时间: 2014-7-4 16:10
学习了!祝好!
作者: 鲁橹    时间: 2014-8-7 08:45
狄芦 发表于 2014-7-4 16:10
学习了!祝好!

此坛我极少来。回复来迟,望您见谅。谨致秋安。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