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新华社专访:【人物】郭金牛:“纸上还乡”的农民工诗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冲动的钻石    时间: 2014-7-7 23:57
标题: 新华社专访:【人物】郭金牛:“纸上还乡”的农民工诗人
(, 下载次数: 12)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6/30/c_1111389096.htm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记者陈寂 章利新)
【导读】郭金牛,把20多年的打工经验,浓缩成49首诗;把传统诗歌技艺和意象,融入当下的底层经验…… 在这个诗歌看似隐匿的时代,一个农民工的写作让我们重新看到:诗歌不仅在象牙塔,也在民间;诗歌属于过去,更能照亮当下。​​

作者 陈寂 章利新

在生平参加的第一个国际诗歌奖颁奖礼上,47岁的郭金牛被一位荷兰女诗人索要签名。在印有自己诗歌的小册子上,他郑重其事地写下了7个字:“中国农民郭金牛”。​


那是在2013年的北京大学,郭金牛的诗集《纸上还乡》获得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诗集奖,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主席巴斯·科沃特曼为他颁奖。​



(郭金牛(中)与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主席科沃特曼(左)的合照)​


北京和鹿特丹,在郭金牛看来都是遥远的城市,远离他生命中反复经历的几个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罗租村。​


“在深圳,我漂泊了20余年,从事过建筑工、搬运工、工厂普工、仓管等工作,也摆过地摊。”郭金牛说。​


同样的20多年间,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年轻人,像郭金牛一样,从农村涌入城市,一转身把故乡推到千里之外,投身城市的钢筋水泥间。但是,他们当中只有极少数人,像郭金牛一样,把自己的经验化为诗歌,化为纸上的曲折还乡之路。​




少年,某个凌晨,从一楼数到十三楼。
数完就到了楼顶。
他。
飞啊飞。鸟的动作,不可模仿。

少年划出一道直线,那么快
一道闪电
只目击到,前半部份
地球,比龙华镇略大,迎面撞来

速度,领走了少年;
米,领走了小小的白。​
——节选自诗歌《纸上还乡》​




2010年,深圳富士康发生“十三连跳”事件。在富士康打工的郭金牛,被派去安装“防跳网”。年轻工人急速终结的命运,被郭金牛写进《纸上还乡》一诗中,伴着耐人寻味的留白:​


“纸上还乡的好兄弟,除了米,你的未婚妻/很少有人提及你在这栋楼的701/占过一个床位/吃过东莞米粉。”​


这首举重若轻的诗2013年6月参加了第44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同年还参加了捷克国际书展,在海外被翻译成德语、英语、荷兰语和捷克语,引发西方媒体关注。​


2013年底,德国《南德意志报》文化专栏首页以整版方式,刊出介绍郭金牛的文章并推介当代中文诗,文章主题聚焦“‘无声者’的声音”。近日,瑞士苏黎世大学的两位学者来到深圳造访郭金牛,拍摄一个关于他和中国诗歌的电视纪录片。​



(郭金牛接受《南德意志报》记者马凯采访)​


欧洲记者在深圳,惊讶于底层的劳动生活与高雅的诗歌写作间偌大的落差。郭金牛不以为然。他认为,诗歌作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已经进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这和识字不识字,有没有文凭,身在何处,都没有关系”。​


以农民工身份闯入诗歌王国的郭金牛,“诗龄”3年,诗作49首。3年前,他偶然加入一个网络上的诗歌比赛,结识著名诗人杨炼,个人的诗歌“魔匣”打开,然后开始在网络上写诗发诗贴。​


然而,郭金牛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靠特殊的题材和身份、经历赢得关注,不希望“底层”成为自己写作的标签。他更专注于深思自身的处境,触及存在之根,用简单的笔墨写出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抵达生命的普遍维度。​


杨炼认为,郭金牛的诗歌有“真经验”和“真语言”。“真经验来自真人生。诗人活得是否到位,端看是否能剖开生存、说出独特敏悟的东西。他的声音,袅袅飘出当代中国无名者、无声者的茫茫人海,使他们发出了声音。”杨炼在《纸上还乡》的序言里说。​




一个人穿过一个省,一个省,又一个省
一个人上了一列火车,一辆大巴,又上了一辆黑中巴
下一站
祖国,给我办理了一张暂住证。
祖国,接纳了我缴交的暂住费。

车票的尽头
二叔,幺舅,李妹,红兵哥和春枝
眼里
落下许多风沙。
薄命的人呀,走在纸上​
——节选自诗歌《庞大的单数》​



(即将出版的郭金牛诗集《纸上还乡》)​


《庞大的单数》里简洁白描的诗句,体现了郭金牛的写作特点和艺术追求。​


“诗歌首先从个人出发,然后关注一个人、一个村庄、一个街道或者一个工厂,关注的过程中就关注了整个人类。写一条流水线,可能写的是整个工业,或者工业时代。”郭金牛告诉记者,自己的诗歌,有故事,有画面感,以细小之物传递浩大的信息。​


“艺术有多种境界,最高的境界就是你有悲悯之心。”郭金牛说。在诗歌中,他也诉说打工生涯的各种凄苦,但他绝不卑贱乞怜,相反有一种痛定后的“淡定”。尤其是,独特的诗思、节奏、意象、炼句……这些诗歌技艺让他举重若轻,把沉重的真实经验点化为轻灵的诗歌文字。​


在郭金牛的文字中,乡愁和漂泊始终占据核心。“我在外地无论睡在哪里都做着漂泊的梦,失业的梦,然后我一回到家,躺到床上,这种梦就没有了。”他将这种奇怪的病症总结为一句话:乡愁是一种病,故乡是一味药,从漂泊的地方回到家乡,就好了。​


郭金牛代表了一个特殊的诗歌写作群体。深圳是中国“打工诗歌”的重镇,据不完全统计,在那里长期坚持“打工诗歌”写作的已达千人,有诗作发表的也有数百人。在富士康的文学社团里,就有数百位年轻员工每天结束流水线上的工作后,陶醉在写作之中。​


打工工友的诗和散文、鼓励与援手,带给郭金牛更多的灵感与温暖。“我当年借了很多人的钱都没有还,陌生的人借你钱是一种温暖。欠账780元,借给我钱的人现在找不到了。”在《一个湖北人的快乐和忧伤》一诗中,这些钱哪里借的、怎么借的,如账单般被记录了下来。​




我且喜且悲。租住霄边。隐姓埋名。​
每当我谈到诗歌​
灯盏就会依次熄灭​
是否碰到谁的痛处?​
而账单​
七百八十元整。​
比旧时,更加清晰。​
我​
从未归还。​
——节选自诗歌《一个湖北人的快乐和忧伤》​




多年间,朝不保夕的生存压力,将郭金牛一次次从湖北省浠水县的乡村往外推。“如果家乡有好一点的工作,我就不会出来了。”流浪途中,他的前女友买给他一本《海子诗集》,最后诗集也丢失在流浪途中。​


“写诗骗子,是我/写几首破诗,在三个省/混。随身/扛着三个外国人:艾略特、荷尔德林、叶赛宁/一个中国人:海子。”除了曾经反复读海子的诗,郭金牛平时碰到什么就读什么,可能是朋友沙发上一本小说,也可能是一本儿童读物。他手头正在看的是一本《世界文明简史》。​


郭金牛希望通过诗歌传递温暖。他的第一首诗《许·五支》是一首情诗,留存了已经失联的前女友的身影,郭金牛觉得这可能是他最好的诗:​


“许,穿我买的白纻裙/读我写的诗/在我经过三个省时/她脉脉地乜斜过千帆/乜斜过白苹洲/乜斜过兰陵渡/眼风细细地/我来不及招手”。​


如今的郭金牛,有一份出租房登记员的工作,和妻子与一对儿女租住在深圳30多平米的房子里。“交完房租,小孩上学,吃饭,钱就用完了。”他的房租一月一付,一个月不发工资,房租就交不上。在工厂上班的老婆说:“他的诗歌和我没有关系,他每个月的工资和我有点关系。”​


郭金牛还是觉得,自己生活的城市在不断的进步中。“收容制度废除、暂住证取消,这些都是制度上的进步。政府逐渐关注到人的生命,社会有了人文关怀,打工的人有机会聚在一起谈文学,这又是一种进步。”他告诉记者。​


郭金牛目前正在创作一个长篇小说,构架已成。“我要在小说上打出市场。”他说,“诗歌是没有市场的,诗歌是灵魂的出路。”​






附郭金牛诗作:​


《在外省干活》​


在外省干活,得把乡音改成​
湖北普通话。​
多数时,别人说,我沉默,只需使出吃奶的力气​


四月七日,我手拎一瓶白酒​
模仿失恋的小李探花,​
在罗湖区打喷嚏、咳嗽、发烧。​
飞沫传染了表哥。他舍不得花钱打针、吃药​
学李白,举头,望一望明月。​


低头,想起汪家坳。​


这是我们的江湖,一间工棚,犹似瘦西篱​
住着七个省。​
七八种方言:石头,剪刀,布。​
七八瓶白酒:38°,43°,54°。​
七八斤乡愁:东倒西歪。每张脸,​
养育蚊子七八只。​


岁未,大寒。表哥​
淋着广东省的雨​
将伤风扩大到深南东路、解放路与宝安南路。​
地王大厦码到了69层,383米高。​






《重金属》​


一​


我。抽出一把刀,砍断河水​
她不说痛。​
她没落下伤疤​


以至于我产生了恨意​


家乡的河水实在太柔软了,以至于每碰到一粒砂子​
便绕道走开​
河水实在是太干净了​
镜子养育的鱼虾,十八年还是那么瘦小​


而。叛徒已经长大​




二​


祖父埋在南坡​
父亲埋在南坡​


年青的叛徒,一抬腿,就把南坡推到千里之外。​


草木,枯荣。母亲走得很快​
我跑得太慢,追至南坡,不见她的人影。​


埋伏在心脏中的特务,白天消失,晚上出现​


这个叛徒,割断脐带,头也不回​
这个叛徒,布满枪伤,竟然没有走露一丝风声。​




三​


叛徒,大约逃到了南方,村里有人谈论​
生死​


他,身患多种隐疾,据我所知​
他,两次骨折,三更埋锅,五更谋反​
他,偶尔,血,不在血管里奔跑​
他,一九九八年四月七日,生病,发烧。梦呓中​


有个姓张的女孩​
用一辆自行车驮着,沿东环二路,冲至横沥医院​


多年后,叛徒孤身夜行,潜往他市,至马尾街102号​
张,带着她的女儿​
小小的告密者呀​


叛徒的声名,和偷看你的事,不和谁分享。​






《秋雨。疯人院。芭蕾及隐秘》​


秋雨。康宁精神病院。这鬼天气。我不说出​
你腋下轻微的狐臭,类似藏于宫中少数的几只狐狸。​
这是本日第三次。​
多巴氨。​


一只狐狸,修炼一千年,准备做一名美人​
谈一场恋爱。另一名美人,模仿一只孤单的天鹅,展臂,转身,舞步细密​
界于飞和不飞​
没有雨和不雨。衣和不衣。​


来。让我捡起一件逃向雨中的小衣裳。​
女子的小衣裳​
羞或不羞,躲或不躲。​


来,让我默读一遍一只天鹅的病历。​
一发暗器在暗中走动。是什么掩护了它的行踪?​
只是一小会儿。洁白羽毛​
满地。一面玻璃​
破碎。​


一条小红河隐在白析的皮肤下, 如果被破玻璃划破,会怎么样?​
会怎么样?​
只有我一个人认出。​
她。破破的小红河。天鹅。白白颈项。​
相互争艳。​


一只白天鹅,每一粒白色的衣扣,都端庄得​
与美持平。​
几乎让其它任何一种鸟的羽毛,羞愧。​
今夜,我要说出的​
不是美。​






《虚构中的许、丝绸、白瓷》​


许、丝绸、白瓷​
三种幸福之中​
我摸黑数着寸寸青丝​
一直数到七夕​


七月七日,雨。​
一阵大雨跑到我眼里哭泣​
另一阵大雨​
跑到了南山​


南山区,我用诗歌描你的柳叶眉。​
用桃花作胭脂​
用月色调水粉​
用一阵湖北籍的目光​
缓缓地将一件丝绸吹退​
那时,伊人半放​


许、丝绸、白瓷​
三重美丽之中​
没有一丝消息吹动姓许的丝绸​
没有一面丝绸盖住姓郭的疼痛​
没有一条道路,​
不把鞋子磨穿。​


突然​
一条道路,生下了一条小路​
小路柳暗,花明​
一个男人,​
由悲转喜​
哎呀,我三十六岁了​


分享与关注|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给朋友们吧。关注我们,只需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小字“我报道”。​

作者: 乐冰    时间: 2014-7-8 08:17
的确不错,值得学习。
作者: 冲动的钻石    时间: 2014-7-8 10:37
乐冰 发表于 2014-7-8 08:17
的确不错,值得学习。

乐冰老师,在这个上娱乐至死的时代,诗歌与其它文学艺术的确值得新华社“显摆”一下。呵呵
作者: 乐冰    时间: 2014-7-8 10:39
冲动的钻石 发表于 2014-7-8 10:37
乐冰老师,在这个上娱乐至死的时代,诗歌与其它文学艺术的确值得新华社“显摆”一下。呵呵

你的诗真诚、质朴,的确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作者: 冲动的钻石    时间: 2014-7-8 10:45
乐冰 发表于 2014-7-8 10:39
你的诗真诚、质朴,的确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乐冰老师的诗质地精密,大气,气定神闲,
敬重之。
作者: 李明利    时间: 2014-7-8 14:04
值得学习,问好!
作者: 林国鹏    时间: 2014-7-8 23:00
写小说好啊!
作者: 齐河果果    时间: 2014-7-10 15:44
加油,农民与诗歌更近。
作者: 张远浩    时间: 2014-12-15 09:44
坚持就更有精彩!!!
作者: 乐冰    时间: 2014-12-15 11:45
在工厂上班的老婆说:“他的诗歌和我没有关系,他每个月的工资和我有点关系。”​

作者: 冲动的钻石    时间: 2014-12-20 16:37
乐冰 发表于 2014-12-15 11:45
在工厂上班的老婆说:“他的诗歌和我没有关系,他每个月的工资和我有点关系。”​

谢谢!祝好!
作者: 白夜    时间: 2015-4-29 15:43
祝贺郭老师!
作者: 冲动的钻石    时间: 2015-5-1 19:27
白夜 发表于 2015-4-29 15:43
祝贺郭老师!

谢谢支持!五一快乐!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