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大讨论:为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6 19:36
标题: 大讨论:为什么?
本帖最后由 汤胜林 于 2014-10-7 18:57 编辑

................................................................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6 19:45
先将我的悼亡诗贴出

许立志死了
死在了富士康
死于自己对自己的一场谋杀

想想也对
富士康,打工者,机械手,流水线
这里需要的是一心不可二用
你却写诗,影响了工作
你却工作,影响了写诗

而写诗,就是吹气球
就是将车床压扁的灵魂捡起来,洗干净
复原,让它在天空自由的飞
怎堪满世界都是铁钉
只轻轻一扎,你就一声闷响
——噗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6 19:54

转许立志的好友孙玉良诗一首《悼念打工诗人许立志》

我选择在新中国65岁生日的时候
跳下富士康的高楼
用鲜血染红大地
告诉九泉之下的烈士们
告诉冷漠无情的官老爷们
告诉兴高采烈的利益者们
告诉火热的太阳冰冷的月亮
还有象我这样拖了国家后腿的中国人
没有解放

我叫许立志
许是也许的许  或许的许
意思是也许明天是晴天  也许明天是阴天
立志的意思
是我也想活  活得比明天更好
但是 但是 但是
每到白天  我孤零零被社会隔离
每到黑夜  我孤零零被光明隔离
我的亲人  只有逝去的阿婆

在这个世界上
跳下去才是我唯一的希望
转世投胎
做一个有产阶级者
别说我不是一个男子汉
我只不过很善良
将愤怒的屠刀
没有指向别人
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
作者: 刘郎    时间: 2014-10-6 19:57
能理解先生苦心……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6 19:58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曾被誉为打工文学接班人的90后深圳诗人许立志,于2014年10月1日坠楼身亡,警方疑为自杀。生前留下最后一首诗《我弥留之际》写道: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

  昨日,诗人圈内开始转发一则缅怀90后诗人许立志的消息。许立志,1990年生,广东揭阳人。喜爱文学,尤爱诗歌。作品见于《打工诗人》《打工文学》《特区文学》《深圳特区报》《天津诗人》《新世纪诗典》等,生前在深圳打工。

  记者联系到许立志的朋友风果子(笔名)。她称,去世前几天的情况他们都不知道,警方还在调查去世原因。许立志曾经工作于工厂流水线,常把心事写成诗。很快,他身上被贴上了打工诗人的标签。

  许立志最初写的几首诗发表在《打工诗人》上。在《车间,我的青春在此搁浅》里,许立志如此描述当时的生存状态,“流水线旁,万千打工者一字排开/快,再快/站立其中,我听到线长急切的催促”,他感到“既已来到车间/选择的只能是服从”,更感到青春无情的流逝,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在你怀里/被日夜打磨,冲压,抛光……”。对于许立志去世的原因,作家韩庆成在其微博发文悼念并透露,许立志因工作、生存等原因,曾有消极情绪。去世前发表过的一首诗只有两句:本命年真的是一道槛\我怕自己过不去。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6 20:01
刘郎 发表于 2014-10-6 19:57
能理解先生苦心……

希望置顶,并组织参与讨论。我们有责任让社会变得更人性、更自由!
作者: 刘郎    时间: 2014-10-6 20:05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6 20:01
希望置顶,并组织参与讨论。我们有责任让社会变得更人性、更自由!

刘郎没置顶权限……
作者: 魔约    时间: 2014-10-6 20:06
还是安静点,这种讨论,像个笑话,该死的人还是会去死,活着的人将继续活着。自由与人性,外在的社会与内在的心理,这些都是个体偶在必须承受的力。用语言去解剖一个死者,大可不必。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6 20:09
魔约 发表于 2014-10-6 20:06
还是安静点,这种讨论,像个笑话,该死的人还是会去死,活着的人将继续活着。自由与人性,外在的社会与内在 ...

是要解剖这个社会,而不是斯人。能让更多人关注这个社会现象,这个群体,才是目的。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6 20:10
刘郎 发表于 2014-10-6 20:05
刘郎没置顶权限……

哦。那就这样也行。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4-10-6 21:29

作者: 杨默    时间: 2014-10-6 21:39
一直认为诗歌的终级目的是拯救,却没能拯救他的生命。走好!
作者: 王丽颖    时间: 2014-10-6 22:04
首先感谢胜林兄对90后的关怀,兄此举可谓苦心,但我觉得还是让他安息吧,他一定是厌倦了尘世的喧嚣,如果想就此事展开对生死的讨论,不必冠许立志的名字,另开一帖,最好有问有答,类似心理咨询或干预的形式,但真的感觉不能再让他的名字出现!
作者: 陈十三    时间: 2014-10-6 22:07
王丽颖 发表于 2014-10-6 22:04
首先感谢胜林兄对90后的关怀,兄此举可谓苦心,但我觉得还是让他安息吧,他一定是厌倦了尘世的喧嚣,如果想 ...

同意老师的观点,愿逝者安息,一个可以去死的人,肯定是厌倦喧嚣的人。
作者: 王丽颖    时间: 2014-10-6 22:09
陈十三 发表于 2014-10-6 22:07
同意老师的观点,愿逝者安息,一个可以去死的人,肯定是厌倦喧嚣的人。

十三好,刚在看你的帖子~
作者: 柳鹤鸣    时间: 2014-10-6 22:10
每个人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基本都有一个潜意识的内定观点,更多的是对这个社会的“叹息",但是,对于许立志本人来说,24岁,亲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去(有自杀),谈谈知心话的朋友也没几个,病痛也总光顾他的身体,打工生活的窘迫等等一切这些外因对于他的内心都是持续不断的伤痛和打击,也必然导致他将走向这一步。
自杀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许立志肯定知道,但是他又偏偏不得已而选择了这条路。站在许立志的立场上,我们也不得不说,正是这个选择才使得他精神上和身体上在这24年中所承受的所有的压抑都得到了一个释放的”借口“,同时也是这个借口让他放下了生和死的负担,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怕与不怕,一切都只为了”走好“而作准备。
许立志背后的自杀,以及所有自杀的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可争议的元凶,那就是体制,但并不是说这就是唯一的原因,能让人放下生死的原因是什么?对当事人来说,这个原因绝对是超越了生和死的界限的。我们活着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也永远找不到一个答案可以慰藉后来的人。
诗人选择在十月一日这一天离去,或许就是自己定好的,或许也只是一个巧合,而我们也只能用”或许“来解释许立志献给所谓”伟大共和国65周年诞辰“的伟大的礼物。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之前自杀的诗人们,诸如顾城、海子、卧夫以及走饭都有一个通病,都或轻或重的患有抑郁症(包括像崔永元、郭德纲、冯小刚、卓别林、憨豆等等)。有时候,就算你跨过了生死这道坎,过不了心理这个门,终究还是不行的。
而且,自杀往往都是带有突发性的,一心求死的人,你想防也防不了。而那些怕死又装着要死的人,也就脑门一热,那么一闹就过去了,当然,作秀的就免了。
对于自杀,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去评判,或者说是评价,第一,不配,因为我也曾无数次想过自己自杀的方式,甚至之前还跟朋友开玩笑,说让他帮我策划一个自杀的方案,但是,说到底,也只是说说而已。(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过这种经历或者说想法)第二,不能,都说逝者为大,死者已矣,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原因,离开我们的人,都应保留一份最初的尊敬。第三,不想,每一次自杀的背后都是血淋淋的现实,只是别人先你一步,放弃了面对的权利,但是作为一个生者,作为一个自杀者的见证,我们还有继续面对的义务。
汤老师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和共鸣,我个人是支持的。但是,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某党被人骂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脸红过,暖冷屁股,不一定就能渐热的。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6 22:18
许之死有诸多原因,最后还是归于自己心理防线太弱,没有面对苦难生活的勇气。再加上他自己是写诗歌的,难免看人生,社会问题比较敏感,偏执,现实与理想最后是相差太远,被自己逼的自己走投无路。钻进了人生的死胡同,自以为一死了之万事大吉。却不知自己这么一走,是对家庭,父母,亲人们多么的不负责任,我强烈谴责,这种心里脆弱,选择自杀而死的人,不管他是多么年轻或苍老---------
作者: 仕零    时间: 2014-10-6 22:37
不知道立志有没有日记。 如果有,我想日记会告诉人们一些信息、
作者: 柳鹤鸣    时间: 2014-10-6 22:40
凡心 发表于 2014-10-6 22:18
许之死有诸多原因,最后还是归于自己心理防线太弱,没有面对苦难生活的勇气。再加上他自己是写诗歌的,难免 ...

并非说他心理防线弱,24岁,他所遭遇的所承受的,远远不是我们这些局外人所能体会的。
他所有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离他而去,你让他如何能不脆弱?

http://blog.sina.com.cn/u/1766211094
这是许立志的博客,您在谴责之前,请先看看。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6 22:43
柳鹤鸣 发表于 2014-10-6 22:40
并非说他心理防线弱,24岁,他所遭遇的所承受的,远远不是我们这些局外人所能体会的。
他所有的亲人一个 ...

我不是谴责他,我谴责所有以这样方式走极端的人。
作者: 潘三专    时间: 2014-10-6 22: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6 22:53
柳鹤鸣 发表于 2014-10-6 22:40
并非说他心理防线弱,24岁,他所遭遇的所承受的,远远不是我们这些局外人所能体会的。
他所有的亲人一个 ...

是这样的背景,更磨练人的意志,如果是我,我选择更好的活下去
作者: 清风醉月    时间: 2014-10-6 22:54
我们的社会太缺少爱,太冷漠。
作者: 柳鹤鸣    时间: 2014-10-6 22:55
凡心 发表于 2014-10-6 22:43
我不是谴责他,我谴责所有以这样方式走极端的人。

我们不提倡自杀。但是我们不能反对自杀的人。

从生到死,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路要走。但是,至于应该怎么走,谁也不知道。属于自己的路,走的才安心。尽管,大都是正常死亡的。
作者: 柳鹤鸣    时间: 2014-10-6 22:56
凡心 发表于 2014-10-6 22:53
是这样的背景,更磨练人的意志,如果是我,我选择更好的活下去

是啊,但这只是如果而已。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6 22:56
柳鹤鸣 发表于 2014-10-6 22:55
我们不提倡自杀。但是我们不能反对自杀的人。

从生到死,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路要走。但是,至于应该怎 ...

我谴责所有颓废自杀的人,他们这种选择太自私,太没有良心责任
作者: 陈十三    时间: 2014-10-6 22:58
王丽颖 发表于 2014-10-6 22:09
十三好,刚在看你的帖子~

嗯嗯,,文学的目的就是让人幸福的生活。只愿他现在是幸福的
作者: 呲牙咧嘴    时间: 2014-10-6 22:58
向死而生,因为我混蛋,且,我知道我会死。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6 22:59
爱是彼此的付出,不要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冷漠。有时候,磨练,面对强者,恰恰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作者: 呲牙咧嘴    时间: 2014-10-6 23:00
我的生命只活在我的生命里。然后我才发现我是长在地里的,好像我长在天空。
作者: 柳鹤鸣    时间: 2014-10-6 23:03
凡心 发表于 2014-10-6 22:56
我谴责所有颓废自杀的人,他们这种选择太自私,太没有良心责任


那我们呢?

我们没有选择自杀,没有颓废,难道说我们就不自私?就有良心责任?

也正因为您不是他,我不是他,所以我们还活着,可活着更多的是反思,而不是谴责。

话说多了,请您见谅。
作者: 郭海明    时间: 2014-10-6 23:03
当活着的现实满足不了内心对于活着的期待。死,似乎是唯一选择。
但,没有期待就无所谓失望。更无从绝望。
活下来,有时候并不难。有尊严的活着,似乎真的不易。
不过,生命是一次机会,哪怕是好好欣赏一回落日。
都不虚此行。
生命是一次机会,请大家珍惜!
对于死者,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
解脱是他的事,缅怀是我们的事。
而下一个,对生活这只有一次的机会放弃与否,自有他的主意。

问好汤老!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6 23:04
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我曾经看到2个年轻的农村妇女前后自杀。归咎原因也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她们自杀走了。一死了之百事大吉,却给她们幼小的子女,年老的父母,家庭带来的是多么大的痛苦与不幸-----
作者: 呲牙咧嘴    时间: 2014-10-6 23:09
静生慧,情生惑,惑亦生慧。然后证得般若。般若有果,生生不息。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6 23:09
柳鹤鸣 发表于 2014-10-6 23:03
那我们呢?

我们没有选择自杀,没有颓废,难道说我们就不自私?就有良心责任?

如果如此固执的选择,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俗话说的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偌大的世界,形形色色。仍要自己自杀,死个人又算什么。只不过是自己愚蠢死的
作者: 呲牙咧嘴    时间: 2014-10-6 23:12
凡心 发表于 2014-10-6 23:09
如果如此固执的选择,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俗话说的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偌大的世界,形形色色。仍要自 ...

哈哈  夏虫语冰啊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6 23:15
呲牙咧嘴 发表于 2014-10-6 23:12
哈哈  夏虫语冰啊

短见,普通人生,不过如此。或许,你是胸怀伟大的人
作者: 呲牙咧嘴    时间: 2014-10-6 23:21
凡心 发表于 2014-10-6 23:04
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我曾经看到2个年轻的农村妇女前后自杀。归咎原因也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她们自杀走了 ...

禅心似月。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6 23:24
呲牙咧嘴 发表于 2014-10-6 23:21
禅心似月。

还夏虫语冰呢?????文绉绉的非今非古
作者: 呲牙咧嘴    时间: 2014-10-6 23:26

作者: 徐倩    时间: 2014-10-6 23:31
本帖最后由 徐倩 于 2014-10-6 23:33 编辑

一个90后什么都没有来得及经历就这么走了,走的唐突,对得起谁,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自私更让人心疼与惋惜。一个90后走上自杀的路,等于千千万万的青年自杀了.追悔莫及的生命,尾随着哀乐结束了。生老病死是自然的佛法,然而面对自杀佛祖无从超度,是没有因果,是没有善终,不该来,不该走。
也许我们都有个活着没有意思的念头,但多数人都为活着而活着,而不为活着去死,真爱生命是孝顺,是仁义,是善良。不要以为有天空就有天堂,真正的天堂就在生活里,找不到天堂的人都会任命怪命,看到的想到的所以都是悲观的。这种悲观是导致自杀的直接原因。这种悲观里人的本身存在彷徨与茫然,没有理想,信念,没有动力,没有快乐,没有智慧,没有思想,没有生活观,没有价值观,是一种贪婪与妥协,逃避与懦弱。
如果一个想死的人说我看透了一切,问问你经历多少磨难与挫折,经历多少人情与事故,你连自己的路都走不完整,你看透什么了?你看到的是不是只有痛苦,你为什么在痛苦中不能领悟,悲痛是可以化为力量的,你以为你死了可以解放可以自由,你信灵魂可以回看这个世界,而你却不愿意活着体会生命。自杀应该是那些奸商,杀人放火,强盗流氓,邪教,黑恶团伙,祸害公民的人,那些无耻的人都不自杀,你就没有想过活着多么有战斗力,生命多么有魅力。
我鄙视那些自杀的人,自杀是让人可悲又可笑的事件。



作者: 柳鹤鸣    时间: 2014-10-6 23:40
徐倩 发表于 2014-10-6 23:31
一个90后什么都没有来得及经历就这么走了,走的唐突,对得起谁,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自私更让人心疼与惋惜。一 ...

因果和生死。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走,谁都没个定数。

鄙视完自杀的人又能怎么样?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5:10
有自杀倾向的文学青年。我建议他们多看这样类型的书籍。

鲁滨孙漂流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忏悔录

苔丝

红与黑

---------------------------
作者: 孤独求不败    时间: 2014-10-7 06:50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不败 于 2014-10-7 06:52 编辑

泥鳅

黑色的泥池中,有黑色泥鳅
关于泥鳅,我按白石的说法
是龙的子孙,你看牠的口唇
最后关于泥鳅,重复黑色和
其实我们应该不易把握的吧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10-7 07:05
徐倩 发表于 2014-10-6 23:31
一个90后什么都没有来得及经历就这么走了,走的唐突,对得起谁,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自私更让人心疼与惋惜。一 ...

真正的天堂就在生活里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10-7 07:31
高智商补不了生活的残缺时,愤世与厌世!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07
徐倩 发表于 2014-10-6 23:31
一个90后什么都没有来得及经历就这么走了,走的唐突,对得起谁,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自私更让人心疼与惋惜。一 ...

自杀或许不妥。但我们得看看最近这一年多许立志的人生轨迹或求职经历,从他的诗与微博,我看得出,他已经失去太多的亲人,社会也没有给他(包括他的诗歌)应有的尊重。从7月2日的诗歌“弥留之际”(这首诗我预测应该完成于7月1日建党节),到10月1日国庆节,可以想见他对党、对国家的失望,是导致他视死如归的主因吧?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11
徐倩 发表于 2014-10-6 23:31
一个90后什么都没有来得及经历就这么走了,走的唐突,对得起谁,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自私更让人心疼与惋惜。一 ...

我实际也赞成你的说法,还有你的良苦用心。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他与其他人(甚至大自然)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时候,我们是为父母活着;中途,我们为爱情活着;下半生,我们为孩子活着。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带给我们的,或许是解脱,但对他人确实是伤害。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12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10-7 07:05
真正的天堂就在生活里

真正的天堂就在生活里——确实如此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8:14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10-7 07:31
高智商补不了生活的残缺时,愤世与厌世!

一个人活在世上,只是为自己而过么?????整天的抱怨生活,社会,难免思想闭塞,自己走极端,这样的人,死只是对他自己解脱,死不可惜。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18
柳鹤鸣 发表于 2014-10-6 22:10
每个人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基本都有一个潜意识的内定观点,更多的是对这个社会的“叹息",但是,对于许立志本 ...

思考得很深入。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针对性、一针见血的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来90后诗歌栏目的诗人比美诗中国联盟的人更有深度和力度,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甚至正确的坚持,这或许就是中国新诗的希望所在。

我觉得90后诗歌栏目很多人探讨诗艺,很少务虚(多为务实),这个栏目应该是所有诗歌论坛要学习的。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8:19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8:11
我实际也赞成你的说法,还有你的良苦用心。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他与其他人(甚至大自然)都有千丝万缕的联 ...

人活着就是一份责任。不管生活是对你如何不公平。只有当病老夺走我们的生命的时刻。我们才无法抗拒。这是自然生存的法者,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缘由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25
凡心 发表于 2014-10-6 22:18
许之死有诸多原因,最后还是归于自己心理防线太弱,没有面对苦难生活的勇气。再加上他自己是写诗歌的,难免 ...

于文人诗人来说,生活的磨难磨砺应该是一笔财富。但处于他的环境、心境,特别是亲情爱情缺失、社会关爱缺失的阴影里,他挣扎过、突围过,始终没有找到出口,却错把“视死如归”当作出口了。还是同情、谅解、祝福他吧。祝福他在天国更快乐!
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29
仕零 发表于 2014-10-6 22:37
不知道立志有没有日记。 如果有,我想日记会告诉人们一些信息、

可以推测,曾经在富士康打工,住在阴暗嘈杂的火柴盒似的小房子里,周围没有知音,7月2日(建党节第二天)写下“我的弥留之际”,国庆节在富士康高坠。应该是对个人的前途、现况极度失望,对党国也极度失望吧?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8:29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8:25
于文人诗人来说,生活的磨难磨砺应该是一笔财富。但处于他的环境、心境,特别是亲情爱情缺失、社会关爱缺 ...

生活里不如意事情常有八九。何苦一下就结自己。这是没有责任的人干的,让人不会多少同情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8:32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8:29
可以推测,曾经在富士康打工,住在阴暗嘈杂的火柴盒似的小房子里,周围没有知音,7月2日(建党节第二天) ...

不要把党拿来当挡箭牌,任何生活,任何国家,任何制度,穷富皆如此,生活皆如此,普通人生皆如此。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32
潘三专 发表于 2014-10-6 22:45
附和丽颖,建议取消此帖,让逝者安息,生者深思。

也许,你觉得拿死人说事,拿我们曾经一起真心交流过的故友说事,不能“让逝者安息”吧?但是,我们讨论他,目的与你的让“生者深思”吻合。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33
郭海明 发表于 2014-10-6 23:03
当活着的现实满足不了内心对于活着的期待。死,似乎是唯一选择。
但,没有期待就无所谓失望。更无从绝望。 ...

确实,解脱是他的事,缅怀是我们的事。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36
凡心 发表于 2014-10-7 08:32
不要把党拿来当挡箭牌,任何生活,任何国家,任何制度,穷富皆如此,生活皆如此,普通人生皆如此。

确实,任何生活,任何国家,任何制度,都会有人轻生。而轻生的人,往往更多属于有文化、有思想的人。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8:38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8:36
确实,任何生活,任何国家,任何制度,都会有人轻生。而轻生的人,往往更多属于有文化、有思想的人。

也不是,没有文化的同样如此。是他们自造孽。让活着的亲人背着十字架来替他们受罪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38
凡心 发表于 2014-10-7 08:29
生活里不如意事情常有八九。何苦一下就结自己。这是没有责任的人干的,让人不会多少同情

有些人能承受苦难,有些人相对脆弱的多。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41
凡心 发表于 2014-10-7 08:19
人活着就是一份责任。不管生活是对你如何不公平。只有当病老夺走我们的生命的时刻。我们才无法抗拒。这是 ...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大心脏,都有足够的抗压能力。这涉及到前期的教育问题、后期的社会导向问题呀!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44
凡心 发表于 2014-10-7 08:38
也不是,没有文化的同样如此。是他们自造孽。让活着的亲人背着十字架来替他们受罪

你是说没有文化的人?他们应该有宗教信仰,应该属于相信来世、相信鬼神的吧?这也算有文化哟。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8:45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8:44
你是说没有文化的人?他们应该有宗教信仰,应该属于相信来世、相信鬼神的吧?这也算有文化哟。

没有。你看我前面的跟帖,他们只是一时候心血来潮,糊涂而死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8:46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8:41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大心脏,都有足够的抗压能力。这涉及到前期的教育问题、后期的社会导向问题呀!

这就是磨练问题。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47
凡心 发表于 2014-10-7 08:45
没有。你看我前面的跟帖,他们只是一时候心血来潮,糊涂而死

杀人(也包括自杀)往往发生在不理智的时候。但是许不属于这种情况。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8:48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8:44
你是说没有文化的人?他们应该有宗教信仰,应该属于相信来世、相信鬼神的吧?这也算有文化哟。

我亲自看到2个自杀者,把她们送到医院的途中,她们知道了自己无救,眼泪扑簌簌的流,后悔不及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8:50
凡心 发表于 2014-10-7 08:46
这就是磨练问题。

人的多样性,决定了思考问题、决定行动的多样性。所以,很多人在想什么,会怎么做,我们根本无法预测,更无法提前“干预”,这才有悲剧发生。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8:52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8:47
杀人(也包括自杀)往往发生在不理智的时候。但是许不属于这种情况。


理智者,不会把自己推上绝路。别说他不是。只是他预先安排好了的结局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9:00
凡心 发表于 2014-10-7 08:52
理智者,不会把自己推上绝路。别说他不是。只是他预先安排好了的结局

如果有人从他的诗、他的言谈关注到这一点,结局是可以逆转的。毕竟,从之前(4月之前我和他都在90后诗歌栏目)的言谈可以看出,他很爱诗歌。人生只要有爱,有牵挂,就会活着。想一想,从7月初,到10月初,他应该是在一种煎熬、无助与郁郁寡欢中度过的,这应该是多么的艰难!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9:02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9:00
如果有人从他的诗、他的言谈关注到这一点,结局是可以逆转的。毕竟,从之前(4月之前我和他都在90后诗歌 ...

这也是他性格缺陷的问题,严重自闭,没有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作者: 杨景文    时间: 2014-10-7 09:03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9:00
如果有人从他的诗、他的言谈关注到这一点,结局是可以逆转的。毕竟,从之前(4月之前我和他都在90后诗歌 ...

只可惜当时看到的人都没有把那种想法当真,没想到他真的会走极端。如果有人劝解,说不定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9:06
杨景文 发表于 2014-10-7 09:03
只可惜当时看到的人都没有把那种想法当真,没想到他真的会走极端。如果有人劝解,说不定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

来流派网交流的90后,有不少人喜欢写什么“死亡之诗”,都以为只是一种情绪的舒缓、发泄,谁知道许立志是一个较真的人。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9:12
歌德写维特,维特自杀了

最后,歌德却活了八十多岁的高龄。

他借维特的口气奉劝过效仿者

千万别步他后尘!!!!!!!!!!
作者: 杨景文    时间: 2014-10-7 09:12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9:06
来流派网交流的90后,有不少人喜欢写什么“死亡之诗”,都以为只是一种情绪的舒缓、发泄,谁知道许立志是 ...

别人是发泄出去了,而他是在积累……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9:13
杨景文 发表于 2014-10-7 09:12
别人是发泄出去了,而他是在积累……

你这话应该是说到了关键点上了。我想。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9:15
凡心 发表于 2014-10-7 09:12
歌德写维特,维特自杀了

最后,歌德却活了八十多岁的高龄。

也许,他是让维特的自杀代替了自己吧?
作者: 杨景文    时间: 2014-10-7 09:17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9:13
你这话应该是说到了关键点上了。我想。

心理疏导对于一个长期压抑的人太重要了。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9:17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9:15
也许,他是让维特的自杀代替了自己吧?

人家让维特痛不欲生。自己却活的津津有味,享尽了荣华富贵。这就是歌德,高人的地方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9:18
王丽颖 发表于 2014-10-6 22:04
首先感谢胜林兄对90后的关怀,兄此举可谓苦心,但我觉得还是让他安息吧,他一定是厌倦了尘世的喧嚣,如果想 ...

请不要急着删除,我想把各位诗友的观点、发言整理成一篇启示录之类的长文。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9:20
凡心 发表于 2014-10-7 09:17
人家让维特痛不欲生。自己却活的津津有味,享尽了荣华富贵。这就是歌德,高人的地方

巫师也是如此,他们会让一件物品、或者一只动物代替真人去赴死。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9:21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9:18
请不要急着删除,我想把各位诗友的观点、发言整理成一篇启示录之类的长文。


这样讨论,不是对死者的不重,而是有警世的意义。就像歌德说的。

千万别步维特后尘!!!!!!!!!!!!!!!!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9:22
杨景文 发表于 2014-10-7 09:17
心理疏导对于一个长期压抑的人太重要了。

确实。但是我分析,许心理压抑的成分低些,对前途、对社会绝望的成分高些。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9:23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9:20
巫师也是如此,他们会让一件物品、或者一只动物代替真人去赴死。

维特当初就是歌德的原型,你扯上巫师干什么,另类的话题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9:25
凡心 发表于 2014-10-7 09:21
这样讨论,不是对死者的不重,而是有警世的意义。就像歌德说的。

千万别步维特后尘!!!!!!!! ...

我们的讨论,唤不回许立志的生命与灵魂,但是他能让活着的人知道什么是生命,什么是责任。总之一句话,是说给活人听的——死人也听不见呀。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9:27
凡心 发表于 2014-10-7 09:23
维特当初就是歌德的原型,你扯上巫师干什么,另类的话题

巫师与歌德的表现方式有共通之处,我只是打个比方说明问题。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9:28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9:25
我们的讨论,唤不回许立志的生命与灵魂,但是他能让活着的人知道什么是生命,什么是责任。总之一句话,是 ...

所以。我们的讨论,要有警世的意义,不囿于他一个人。而是让更多的人,别步他的后尘,不值得!!!!!!!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10-7 09:30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9:27
巫师与歌德的表现方式有共通之处,我只是打个比方说明问题。


巫师是替人解蛊,歌德是自己亲历,最后借维特之死,把自己解脱了出来。这就是歌德高人一等的地方
作者: 杨景文    时间: 2014-10-7 09:35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9:22
确实。但是我分析,许心理压抑的成分低些,对前途、对社会绝望的成分高些。

感觉孤独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作者: 王丽颖    时间: 2014-10-7 09:39
本帖最后由 王丽颖 于 2014-10-7 09:40 编辑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9:18
请不要急着删除,我想把各位诗友的观点、发言整理成一篇启示录之类的长文。


胜林兄一直是我非常尊敬的人,也是90后的老领导,如果你想以这种形式收集材料,那我是没办法的,我只有心痛!这两天90后就教给您吧,我用这两天给他颂经祈祷!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9:50
王丽颖 发表于 2014-10-7 09:39
胜林兄一直是我非常尊敬的人,也是90后的老领导,如果你想以这种形式收集材料,那我是没办法的,我只有 ...

90后其它诗歌,我基本不看哟!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09:56
王丽颖 发表于 2014-10-7 09:39
胜林兄一直是我非常尊敬的人,也是90后的老领导,如果你想以这种形式收集材料,那我是没办法的,我只有 ...

现在又不想写什么“启示录”了。麻烦你把它移动到站务交流栏目吧!
作者: 柳鹤鸣    时间: 2014-10-7 11:39
凡心 发表于 2014-10-6 23:09
如果如此固执的选择,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俗话说的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偌大的世界,形形色色。仍要自 ...

激动了
作者: 柳鹤鸣    时间: 2014-10-7 11:53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0-7 08:18
思考得很深入。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针对性、一针见血的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来90后诗歌栏目的诗人 ...

写诗有时候是很自然的事情,大家交流心得也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进步。但是不得不说,理论往往束缚了很多人的思想,绑架了太多的诗歌。以至于理论性的东西往往站在现实问题之上。


作者: 林国鹏    时间: 2014-10-7 11:55
立志生存的环境不易。选择在富士康结束生命,或许为了一些赔偿金,让家人过得好点。这可能也是一种原因。
作者: 旗木宛如    时间: 2014-10-7 11:57
本帖最后由 旗木宛如 于 2014-10-7 12:01 编辑

也不能只看外界的因素,说到底还是自己太过脆弱了。其实比起老一辈经历的过粮食关等磨难,我们这一辈人的生活实在是太幸福了!

作者: 有烟无火    时间: 2014-10-7 12:21
    2014年10月1日,正当国人在欢庆节日、快乐节日的这一天。被誉为“打工诗人”的许立志坠楼身亡。他最后留下的诗写道“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时年24岁。     由此想起:于1989年3月26日卧轨自杀的海子(25岁)和于2014年5月9日在柔山饿死的诗人卧夫(年龄不详)。  《诗人的死亡之吻》         ——以此诗纪念年轻的诗人许立志  文/烟火  海子与铁轨亲吻 卧夫与柔山亲吻 更加年轻的许立志 盼望着把亲吻,留给苍天留给浮云  一道生命的抛物线 从高空一闪而下,大地的包容 再也承载不住 再也扶不起 一个又一个诗人的跌倒 他们的诗 他们的生命 是为大地而来也为大地而去  不需要哭泣。他们不是弱者 也不可能是弱者 他们把勇气留给了诗歌 把活下去的不悔 留给了昂昂然的百态人生 留给了 我们仍旧浑浊的每一个未定的命运  一位诗人死了 又一位诗人死了 我们没必要去猜他们的死因 也没必要再用华丽的花边,去裱糊他们的遗像 更不需要用酒 去为他们死后的道路壮行  不需要惋惜、沉痛、哀伤 他们来时很好,去了也会很好 他们死前的诗沉甸甸 死后 就可以完全放松 如同一道流星,划过天际的空 轻而无尘  2014.10.6
作者: 长河落日    时间: 2014-10-7 14:46
病态的社会,病态的人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16:21
长河落日 发表于 2014-10-7 14:46
病态的社会,病态的人

也许吧!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4-10-7 16:24
有烟无火 发表于 2014-10-7 12:21
2014年10月1日,正当国人在欢庆节日、快乐节日的这一天。被誉为“打工诗人”的许立志坠楼身亡。他最后 ...

海子与铁轨亲吻
卧夫与柔山亲吻
更加年轻的许立志
盼望着把亲吻,留给苍天留给浮云  
一道生命的抛物线
从高空一闪而下,大地的包容
再也承载不住
再也扶不起
一个又一个诗人的跌倒
他们的诗 他们的生命
是为大地而来也为大地而去  
不需要哭泣。他们不是弱者
也不可能是弱者
他们把勇气留给了诗歌
把活下去的不悔
留给了昂昂然的百态人生
留给了
我们仍旧浑浊的每一个未定的命运  
一位诗人死了
又一位诗人死了
我们没必要去猜他们的死因
也没必要再用华丽的花边,去裱糊他们的遗像
更不需要用酒 去为他们死后的道路壮行  
不需要惋惜、沉痛、哀伤
他们来时很好,去了也会很好
他们死前的诗沉甸甸
死后
就可以完全放松 如同一道流星,划过天际的空
轻而无尘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