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胜林 发表于 2012-6-16 10:45 思考、思维很独特。鼓励创新!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6-16 11:04 感觉诗意单薄了,可以再增加一些“点”。18日之前汇总,来得及!
水木 发表于 2012-6-16 11:20 从屈原与土地之间的距离入手,也是一种深掘,有意义。屈原出身贵族,不与上流合乌,也还有局限不能与民同乐 ...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2-6-16 11:22 视角很好
山城子 发表于 2012-6-16 11:38 我们何不比一比与泥土的距离
纪开芹 发表于 2012-6-16 11:38 这首不错!含蓄蕴藉!
121 发表于 2012-6-16 11:48 谢谢山城子老师赏读。
山城子 发表于 2012-6-16 11:56 121_我去过那个网站。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2-6-16 11:57 行走的姿势 倾斜的视线压缩了我的存在
121 发表于 2012-6-16 11:57 山城子老师在那儿给我留个话吧。
121 发表于 2012-6-16 11:43 谢谢水木。刚刚找了你的那首,有一点点浅见,鱼死后才露白。你那个“鱼肚白”不会是这个意思吧
水木 发表于 2012-6-16 13:34 鱼肚白有固定含义,百度一下。
乐冰 发表于 2012-6-16 13:34 我哈哈大笑。一幅画千万个视角。诗人比画家厉害。
121 发表于 2012-6-16 14:16 水木好。去百度了一下,鱼肚白确有固定含义。而你用鱼肚白在那里很不错,加重了彷徨的力度。
念旗 发表于 2012-6-16 16:40 场景描写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6-16 21:27 中间一节内容可以,引用太多,可以换成自己的类似内容的个性化语言进行叙述。 可是,我为什么有可是—— ...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6-16 21:36 明天后天再改改!
坠雪无声 发表于 2012-6-16 21:50 我们何不比一比与泥土的距离
否定 发表于 2012-6-17 08:00 修改后增加了第二节,缓解了节奏,比较切合图意。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6-17 08:51 我们何不比一比与泥土的距离 ——喜欢。
121 发表于 2012-6-17 08:43 谢谢坠雪无声编辑赏读。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6-19 09:14 温馨提示:今后发稿时请在正文处要标好题目、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