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是警示也是反衬 简读《杀狗的过程》 [打印本页]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5 10:23
标题: 是警示也是反衬 简读《杀狗的过程》
本帖最后由 如花 于 2014-12-17 09:30 编辑

                                                       是警示也是反衬  简读《杀狗的过程》

                                                                             文/如花

      人的表象,兽的心理。兽的外形,人的内在。假如“人“是美好的象征。作者为何要写这样一首诗,把血淋淋的残忍杀戮展示给人们看。不考虑它的真实性,大量事实证明,这是作者想象的过程。

      人为何这样残忍?我认为这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反衬。读这首诗让我想起鲁迅的小说《药》、余华的《活着》和《兄弟》。在《药》中反动派杀害革命者时,愚昧的人们等着杀戮完成,用人血馒头“治病”。看客是没有感情的,麻木的,还带着焦急的心理。看客与反动派都为着自身利益,做谋害人的勾当。正如本诗中屠夫和买肉的人。余华的《活着》和《兄弟》中都有惨烈的镜头。这些文学作品,都能唤起人们对文革的回忆和对人吃人的旧社会的控诉。我查了一下,发现一个共同点,鲁迅和余华,都是先学医,后又都弃医从文。鲁迅生活在旧社会和民国,余华生活在新社会,是我们当代的人。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作家的良知,就是要唤醒人们的麻木,鞭笞这种血淋淋的杀戮!我想雷平阳的《杀狗的过程》也是这样。

     如果延伸一点。屠夫杀狗这是一种杀戮。各类的社会死人事件是另一种血淋淋的杀戮。强征碾压死人,强征后,人们无处申诉,浇汽油自焚,各类投毒,交通事故,哪一样不是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发生的?更气人的是人们还要翻案,为投毒分子减轻罪行(《复旦投毒案二审 黄洋死于爆发性乙肝?》。

     杀戮,无处不在。人们面对杀戮,已无动于衷。遗忘历史,历史就会重演!今年的公祭日就是如此含义。让人们时刻牢记那段历史,勿忘国耻,勿忘小日本对我国人犯下的滔天罪行!

    让动物的忠诚本能反衬人的冷漠,又让人的残忍反衬出人内心的丑恶,人有时候不如一只动物!作者的意图,也在起警示作用。现在的人们,应多一些热血,让悲剧少一些上演。



《杀狗的过程》

  雷平阳

这应该是杀狗的  
惟一方式。今天早上10点25分  
在金鼎山农贸市场3单元  
靠南的最后一个铺面前的空地上  
一条狗依偎在主人的脚边,它抬着头  
望着繁忙的交易区,偶尔,伸出  
长长的舌头,舔一下主人的裤管  
主人也用手抚摸着它的头  
仿佛在为远行的孩子理顺衣领  
可是,这温暖的场景并没有持续多久  
主人将它的头揽进怀里  
一张长长的刀叶就送进了  
它的脖子。它叫着,脖子上  
像系上了一条红领巾,迅速地  
窜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  
主人向它招了招手,它又爬了回来  
继续依偎在主人的脚边,身体  
有些抖。主人又摸了摸它的头  
仿佛为受伤的孩子,清洗疤痕  
但是,这也是一瞬而逝的温情  
主人的刀,再一次戳进了它的脖子  
力道和位置,与前次毫无区别  
它叫着,脖子上像插上了  
一杆红颜色的小旗子,力不从心地  
窜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  
主人向他招了招手,它又爬了回来  
——如此重复了5次,它才死在  
爬向主人的路上。它的血迹  
让它体味到了消亡的魔力  
11点20分,主人开始叫卖  
因为等待,许多围观的人  
还在谈论着它一次比一次减少  
的抖,和它那痉挛的脊背  
说它像一个回家奔丧的游子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4-12-15 10:34
提读,问好姐姐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4-12-15 10:34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5 10:35
筷子 发表于 2014-12-15 10:34
提读,问好姐姐

谢筷子兄弟来读。

请说一下你的看法。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5 10:36
筷子 发表于 2014-12-15 10:34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是的,我认为有这个意思。
作者: 小月亮    时间: 2014-12-15 10:47
雷平阳《杀狗的过程》诗,根本问题是否认了人性的善,强化了人性的恶的一面。这种写法得不到大众的认可,这就是失败。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5 10:49
小月亮 发表于 2014-12-15 10:47
雷平阳《杀狗的过程》诗,根本问题是否认了人性的善,强化了人性的恶的一面。这种写法得不到大众的认可,这 ...

谢谢小月亮来读。

读这首诗让我想起鲁迅的小说《药》、余华的《活着》和《兄弟》。在《药》中反动派杀害革命者时,愚昧的人们等着杀戮完成,用人血馒头“治病”。看客是没有感情的,麻木的,还带着焦急的心理。看客与反动派都为着自身利益,做谋害人的勾当。正如本诗中屠夫和买肉的人。余华的《活着》和《兄弟》中都有惨烈的镜头。这些文学作品,都能唤起人们对文革的回忆和对人吃人的旧社会的控诉。我查了一下,发现一个共同点,鲁迅和余华,都是先学医,后又都弃医从文。鲁迅生活在旧社会和民国,余华生活在新社会,是我们当代的人。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作家的良知,就是要唤醒人们的麻木,鞭笞这种血淋淋的杀戮!我想雷坪阳的《杀狗的过程》也是这样。

作者: 小月亮    时间: 2014-12-15 10:53
如花 发表于 2014-12-15 10:49
谢谢小月亮来读。

读这首诗让我想起鲁迅的小说《药》、余华的《活着》和《兄弟》。在《药》 ...

你的这种联想可能没什么问题,关键是普通民众总是通过字面意思,寻找诗歌的深意,雷平阳的诗会误导许多人对人性的善和恶的认识。凭这一点,我觉得写诗的人必须是严肃的,是要有担当心的。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5 10:58
小月亮 发表于 2014-12-15 10:53
你的这种联想可能没什么问题,关键是普通民众总是通过字面意思,寻找诗歌的深意,雷平阳的诗会误导许多人 ...

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老祖宗们早就有“人之初,性本善”。。。

现在人们仍然不知道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
作者: 明月清风    时间: 2014-12-16 13:50
花你也写了,好,明月学习。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16 16:21
我认为讨论这首诗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不是很重要,因为显然这首诗很思想,没有必要让所有人认同它的,从艺术角度讲,这首诗是否可靠。重要的是艺术性。如果说五次捅杀的表现手法得到认可,是否意味着,诗的娱乐性质或说感性(主观)成份比理性侧重。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16 16:21
小月亮 发表于 2014-12-15 10:47
雷平阳《杀狗的过程》诗,根本问题是否认了人性的善,强化了人性的恶的一面。这种写法得不到大众的认可,这 ...


我认为讨论这首诗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不是很重要,因为显然这首诗很思想,没有必要让所有人认同它的,从艺术角度讲,这首诗是否可靠。重要的是艺术性。如果说五次捅杀的表现手法得到认可,是否意味着,诗的娱乐性质或说感性(主观)成份比理性侧重。
作者: 芝麻.    时间: 2014-12-16 17:28
言间意赅。
作者: 小月亮    时间: 2014-12-16 18:54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16 16:21
我认为讨论这首诗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不是很重要,因为显然这首诗很思想,没有必要让所有人认同它的,从 ...

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你看诗歌的观点应该是这样的:诗歌是个人的,没必要让别人了解和接受。按你这样的逻辑,我可以推理出这样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是著名诗人,最小最小的婴儿,他在用哭泣写诗,他更应该在诗歌写作上指点我们,也可以获得鲁迅文学奖。你觉得这样说荒谬吗?其实,你关于诗歌的言论,也就是那么荒谬。诗歌如果写出来,而且被冠上了“诗歌”这个概念,它就有了社会意义,就不再属于诗人自己了。何况,雷氏在诗坛上的位置,那可是无人替代的,更加要对社会和他人负责。
作者: 采桑    时间: 2014-12-16 21:39
读诗,最为忌讳的,是既定立场,带着片面。
评诗,诗歌文本是第一位,诗歌所折射的或者运用的事件线条,在次位。
雷平阳诗人的这首诗作,乃至他的大部分诗写,诗意多在诗外,在余味和回味。
诚然,这首诗歌,在平常生活逻辑以及爱护小动物方面,似乎稍有背反。但,有一定阅读基础的人,都知道,文学的虚构和提升,是必须的。特别环境、典型事例、特殊人或物的迥异命运,是形成个性、出新、出彩的一个手法。
一番胡说,愿与如花老师商榷。
问好。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17 07:42
小月亮 发表于 2014-12-16 18:54
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你看诗歌的观点应该是这样的:诗歌是个人的,没必要让别人了解和接受。按你这样的逻 ...

你没有理解错我的意思,但你理解错了我的立场。我怀疑的就是该诗的过份感性写作。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08:28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14-12-16 13:50
花你也写了,好,明月学习。

明月好,谢谢来读,我读的不如你细致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08:38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16 16:21
我认为讨论这首诗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不是很重要,因为显然这首诗很思想,没有必要让所有人认同它的,从艺术 ...

问好,谢谢来读。

我认为诗歌是艺术的一种形式,“五次捅杀”在现实里不合理,在诗歌创作中,作者是有其用意的。他在表达什么,就是残忍,人性的残忍,人们对待生命的冷漠,这一点都能读出来,读出来就会思索,人为何这样残忍。这样就足够了。
你说的诗的娱乐性或感性(主观)成分,我觉得在这首诗里不存在娱乐性,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创作。作者的用意在诗里,就是引起人们的思考。

我别的大道理不会说。也不具备诗学理论,全凭自己的感觉。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08:39
芝麻. 发表于 2014-12-16 17:28
言间意赅。

问好芝麻,谢谢来读,你也写写吧
作者: 芝麻.    时间: 2014-12-17 08:53
如花 发表于 2014-12-17 08:39
问好芝麻,谢谢来读,你也写写吧

芝麻不贯于锦上添花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08:53
采桑 发表于 2014-12-16 21:39
读诗,最为忌讳的,是既定立场,带着片面。
评诗,诗歌文本是第一位,诗歌所折射的或者运用的事件线条,在 ...

先问好,谢谢来读。

读诗后的感觉或者立场是由诗歌文本决定的。且每个人的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理解力。

评诗,文本固然重要,但是假如评只停留在文本表面,那就很一般,每个人都能读到。但是作者写出一首诗歌,他有自己的意思,或隐或曲或直。一首被奉为经典的诗歌,经典不单单停留在表面。你可以去挖掘它的社会含义。“诗意多在诗外,在余味和回味。”
“特别环境、典型事例、特殊人或物的迥异命运,是形成个性、出新、出彩的一个手法。"很赞同这个说法。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08:56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17 07:42
你没有理解错我的意思,但你理解错了我的立场。我怀疑的就是该诗的过份感性写作。

“我怀疑的就是该诗的过份感性写作”

就是呈现的过分血腥的杀戮。这只是作者诗歌的个例。这只是一首诗歌的创作吧。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08:57
芝麻. 发表于 2014-12-17 08:53
芝麻不贯于锦上添花

呵呵,凑热闹的,读读猜猜,自我娱乐。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17 09:07
如花 发表于 2014-12-17 08:56
“我怀疑的就是该诗的过份感性写作”

就是呈现的过分血腥的杀戮。这只是作者诗歌的个例。这只是一首诗 ...

是的。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17 09:11
如花 发表于 2014-12-17 08:38
问好,谢谢来读。

我认为诗歌是艺术的一种形式,“五次捅杀”在现实里不合理,在诗歌创作中 ...

五次的捅杀就是误乐成份大于其艺术表现力的!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09:14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17 09:11
五次的捅杀就是误乐成份大于其艺术表现力的!

那你认为过去的凌迟呢? 不存在娱乐吧。

都是表现残忍。
作者: 芝麻.    时间: 2014-12-17 09:18
如花 发表于 2014-12-17 09:14
那你认为过去的凌迟呢? 不存在娱乐吧。

都是表现残忍。


如同古罗马斗牛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17 09:20
如花 发表于 2014-12-17 09:14
那你认为过去的凌迟呢? 不存在娱乐吧。

都是表现残忍。

那是事实,当然有娱乐成份。而这五次不是事实,属戏说,是典型。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09:20
芝麻. 发表于 2014-12-17 09:18
如同古罗马斗牛

参与斗牛的都是奴隶,被俘的人。。


作者: 芝麻.    时间: 2014-12-17 09:21
如花 发表于 2014-12-17 09:20
参与斗牛的都是奴隶,被俘的人。。


生存所迫,如雷平阳刀下哀求主人的狗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09:23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17 09:20
那是事实,当然有娱乐成份。而这五次不是事实,属戏说,是典型。

关于娱乐之说,你已先入为主,你认定了这个说法,很难改变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09:25
芝麻. 发表于 2014-12-17 09:21
生存所迫,如雷平阳刀下哀求主人的狗


这个回复我可以理解为“屠夫”代表一类高高在上的人

“生存所迫,苦苦哀求的狗” 代表很下层的人,那么那周遭看客又代表什么呢?
作者: 芝麻.    时间: 2014-12-17 09:27
如花 发表于 2014-12-17 09:25
这个回复我可以理解为“屠夫”代表一类高高在上的人

“生存所迫,苦苦哀求的狗” 代表很下层的人, ...


麻木胆小侥幸的机会份子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09:29
芝麻. 发表于 2014-12-17 09:27
麻木胆小侥幸的机会份子

呵呵。那也好

看来为生存所迫的人是很少数的。
作者: 芝麻.    时间: 2014-12-17 09:32
如花 发表于 2014-12-17 09:29
呵呵。那也好

看来为生存所迫的人是很少数的。

你说叉了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17 09:34
如花 发表于 2014-12-17 09:23
关于娱乐之说,你已先入为主,你认定了这个说法,很难改变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handsha ...

请如花老师明白,只是尊重你的评论才在此说我的想法,不是什么先入为主,也不必改变我什么的,说娱乐戏说是给雷先生找台阶,芝麻说强加其实更对。
个中说法与你是无法展开讨论的,我没有上网时间。先到此!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10:11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17 09:34
请如花老师明白,只是尊重你的评论才在此说我的想法,不是什么先入为主,也不必改变我什么的,说娱乐戏说 ...


作者: 采桑    时间: 2014-12-17 10:53
如花 发表于 2014-12-17 08:53
先问好,谢谢来读。

读诗后的感觉或者立场是由诗歌文本决定的。且每个人的读的感觉是不一样 ...

请老师宽容我的冒昧甚至冒犯。我读了你的这个简评,觉得,你的评,游离了诗歌的文学范畴,过多着墨了其他。
看见你和其他老师,都认为雷平阳诗人的这个诗歌,过于感性。其实,你们是误读了。这首诗歌,表象上是一面生活的写实,当然有个人感性存在,而实际上,此诗叙述的内笔,却是很理性的,只是这样的理性区别了自话自说。
再说了,文学写作向来都是个体行为,都是作者比照自己的感性认识提升而有的文字。也就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演变的过程。
作者: 采桑    时间: 2014-12-17 10:58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17 07:42
你没有理解错我的意思,但你理解错了我的立场。我怀疑的就是该诗的过份感性写作。

笑S。过分感性的误读。
我猜想,先生是左脚在诗歌的门槛里,还是右脚在呢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12-17 11:09
让动物的忠诚本能反衬人的冷漠,又让人的残忍反衬出人内心的丑恶,人有时候不如一只动物!作者的意图,也在起警示作用。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12-17 11:11
采桑 发表于 2014-12-17 10:53
请老师宽容我的冒昧甚至冒犯。我读了你的这个简评,觉得,你的评,游离了诗歌的文学范畴,过多着墨了其他 ...

这首诗歌,表象上是一面生活的写实,当然有个人感性存在,而实际上,此诗叙述的内笔,却是很理性的,只是这样的理性区别了自话自说。
再说了,文学写作向来都是个体行为,都是作者比照自己的感性认识提升而有的文字。也就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演变的过程。

来学习。。
作者: 采桑    时间: 2014-12-17 11:12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12-17 11:11
这首诗歌,表象上是一面生活的写实,当然有个人感性存在,而实际上,此诗叙述的内笔,却是很理性的,只是 ...

子青老师中午好。多赐教。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12-17 11:17
采桑 发表于 2014-12-17 11:12
子青老师中午好。多赐教。

你悦读的思路很明晰
很有特点,学习中
作者: 采桑    时间: 2014-12-17 11:20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12-17 11:17
你悦读的思路很明晰
很有特点,学习中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4-12-17 11:29
采桑 发表于 2014-12-17 11:20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14:34
采桑 发表于 2014-12-17 10:53
请老师宽容我的冒昧甚至冒犯。我读了你的这个简评,觉得,你的评,游离了诗歌的文学范畴,过多着墨了其他 ...

"我读了你的这个简评,觉得,你的评,游离了诗歌的文学范畴,过多着墨了其他" 是的游离了,我不懂文学是什么,只写自己的读后感。因此,我写的是简读,浅读,不敢写“评”

“而实际上,此诗叙述的内笔,却是很理性的,” 是的,我没否认他创作的理性。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7 14:34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12-17 11:09
让动物的忠诚本能反衬人的冷漠,又让人的残忍反衬出人内心的丑恶,人有时候不如一只动物!作者的意图,也在 ...

谢谢悠悠来读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17 17:06
采桑 发表于 2014-12-17 10:58
笑S。过分感性的误读。
我猜想,先生是左脚在诗歌的门槛里,还是右脚在呢

你能笑S几回?像这种说他感性成份大是给点台阶下的说法,用五次臆想的捅杀完成演戏吧,明摆着的强加,在这里我没有完全否定他的可能,但目前我认为是有争议的。你对我攻击是无效的,恰恰是你这种自认为入门的人在门外,没看明白我在说什么。
作者: 采桑    时间: 2014-12-17 18:45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17 17:06
你能笑S几回?像这种说他感性成份大是给点台阶下的说法,用五次臆想的捅杀完成演戏吧,明摆着的强加,在 ...

朋友,先把自己的诗歌写好,再来说别人的不好。
如果自己的诗歌写得都一般,还对别人的作品说三道四,难免有嫌疑的哈。

作者: 采桑    时间: 2014-12-17 18:47
如花 发表于 2014-12-17 14:34
"我读了你的这个简评,觉得,你的评,游离了诗歌的文学范畴,过多着墨了其他" 是的游离了,我不懂文学是 ...


作者: 采桑    时间: 2014-12-17 18:53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17 17:06
你能笑S几回?像这种说他感性成份大是给点台阶下的说法,用五次臆想的捅杀完成演戏吧,明摆着的强加,在 ...

如果批评你,就是攻击。
那么,你批雷平阳诗人,是不是攻击呢?
重复地说,挑战名家名篇,是需要实力的,用口水挑战,很虚妄。我这样心直口快的人,理解为,这是不自量力。

作者: 张智文    时间: 2014-12-17 19:46
拜读 问好花花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18 08:07
采桑 发表于 2014-12-17 18:53
如果批评你,就是攻击。
那么,你批雷平阳诗人,是不是攻击呢?
重复地说,挑战名家名篇,是需要实力的 ...

呵呵,请看你的原话,你不是武断说我没入门吗?这不是攻击,是什么批评?批评得针对我的每一句话或文章,而不是一上来就说人家没有入门,你入了门,你来评是吧!不检讨一下自己,这个回话,不又在说我没有实力吗?全是一些攻击言词,有哪句是好好反驳的呢?有没有实力不是看名,得看你自己认知能力有多高。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18 08:11
采桑 发表于 2014-12-17 18:45
朋友,先把自己的诗歌写好,再来说别人的不好。
如果自己的诗歌写得都一般,还对别人的作品说三道四,难 ...

你认为你比我写得好?一边玩去。就你这样回帖的认知水平,能写出不错的诗也是趁个手的可能性大。你说好就是好,你觉得羞我都羞。
作者: 采桑    时间: 2014-12-18 09:13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18 08:11
你认为你比我写得好?一边玩去。就你这样回帖的认知水平,能写出不错的诗也是趁个手的可能性大。你说好就 ...

既然你认为雷平阳的这个诗歌,写得不好。那么,你写个同题,把你的好水平拿出来看看,把你的好诗歌,拿出来看看。
要否定别人,先得让别人肯定你。这样的道理,你应该是知道的吧?
期待你写出比雷平阳更出彩的同题诗歌。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4-12-18 09:35
张智文 发表于 2014-12-17 19:46
拜读 问好花花

问好文文老师,好久不见,很想念呢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18 09:45
采桑 发表于 2014-12-18 09:13
既然你认为雷平阳的这个诗歌,写得不好。那么,你写个同题,把你的好水平拿出来看看,把你的好诗歌,拿出 ...

我有说过不好吗?对一首诗某些方面的偏离性讨论,或说有争议点讨论很正常会用到一些个人习惯性的言说,不一定是统一的语汇。批评这首诗也是在自我批评,你读过我对这首诗的看法就明白,我并不是否定它。再说,同题有写的必要么?雷平阳先生盛名已在,谁同题用你这眼神都会被拿下。当代诗歌不是雷先生的顶峰,他这代表作也只是在有生之年能如此被看重,以后难说。就我个人诗歌认知水准看,雷先生只能算能写好诗的诗人之一,客观说,中国至少有五百诗人不在此之下。比名,在世的中文诗人雷先生在前二十不成问题,比作品得有可比性,综合看不是同题诗才能比。我的作品也不是你想象的不堪。你不认可不代表我就不能评论这首诗吧!我也不发诗在此比较,也不晒什么成果。
作者: 采桑    时间: 2014-12-18 09:52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12-18 09:45
我有说过不好吗?对一首诗某些方面的偏离性讨论,或说有争议点讨论很正常会用到一些个人习惯性的言说,不 ...

既然如此。你尽可按你的喜好。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4-12-18 10:31
采桑 发表于 2014-12-18 09:52
既然如此。你尽可按你的喜好。

对你的敢言我表示敬重,我也看到你有的诗写得不错,也祝贺!
作者: 吴谨    时间: 2014-12-19 21:45
来读,拓得开,发人深思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