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朱自清诗歌《煤》赏析及其他 [打印本页]
作者: 子翛 时间: 2014-12-27 15:47
标题: 朱自清诗歌《煤》赏析及其他
朱自清诗歌《煤》赏析及其他
作者:子翛
今天读朱自清,看到他写于1920年1月的这首小诗,勾起我解诗的欲望,心里不禁又痒痒了。可从未解过名家作品,到底还是有些怕,于是决定还是只针对文本,写我所能触及到的东西,解歪了,还望大家海涵。
附: 《煤》 作者:朱自清
你在地下睡着,
好腌臜,黑暗!
看着的人
怎样地憎你,怕你!
他们说:
“谁也不要靠近他呵!……”
一会你在火园中跳舞起来,
黑裸裸的身体里,
一阵阵透出赤和热;
啊!全是赤和热了,
美丽而光明!
他们忘记刚才的事,
都大张着笑口,
唱赞美你的歌。
又颠簸身子,
凑合你跳舞的节。
这首诗以旁观者的“叙述”行文,所谓旁观者清,以“旁观”的视角“叙述”给旁观的读者,让读者更清晰地从文本进入诗歌,这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技巧。
“你在地下睡着,/好腌臜,黑暗!”煤啊,你看你黑不溜秋的,“好腌臜”,你所处的的环境“好黑暗”,你是不知道“光明”世界的人“怎样地憎你,怕你!”,你这腌臜货,“他们说:/‘谁也不要靠近他呵!…’”第一节给人说明了“地下睡着”的煤的样子及所处的环境,“睡着”的煤是遭人唾弃的。
古今写煤者不少,多是咏物言志。明代于谦就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名句,抒发了为苍饱暖不辞辛苦的豪情壮志,更歌颂那些为百姓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士。而朱自清写煤,自然不能就写人们讨厌它这一点了,于是笔锋一转,“黑暗”的世界立刻变得亮堂起来!
“一会你在火园中跳舞起来”燃烧着的煤的火焰明明灭灭地“在火园中跳舞起来”那应该是一支热舞,激动四射的舞!“黑裸裸的身体里,/一阵阵透出赤和热;”“黑裸裸”身体“一阵阵”地燃烧着变红,变成太阳的颜色,光满人间;燃烧着变暖,变成太阳的火热,温暖尘寰!“啊!全是赤和热了,/美丽而光明!”黑暗的世界将被一团明丽的光打破,继而取代!
“他们”也渐渐醒悟,转变了之前的态度,“他们忘记刚才的事,/都大张着笑口,/唱赞美你的歌。”他们抛开了对你所有的成见,歌颂赞美你“又颠簸身子,/凑合你跳舞的节。”与你共舞。
煤,这东西埋在黑暗的地底,经过许久的掩埋和压迫,积累的力量巨大是可想而知的,足以温暖世界!
而底层的劳动人民们之与煤有着共同的特征:皮肤黝黑、腌臜,老土,受压迫,渴望光明。朱自清先生正是用煤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特征,写成了这首诗,也折射出当时的一种社会现像:之前说“不要靠近他(煤【劳动人民】)”的“他们(一些喝过洋墨水,看不起工农的人)”看到煤(劳动人民)有如此大的力量,他们也逐渐摒弃已往的成见,真正地接受煤(劳动人民),放下架子与煤共舞。
整首诗三段清晰明了,表达自然自由,不受任何束缚,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诗”,至于有些人拿这首诗与郭沫若先生《炉中煤》(与本诗写于同年同月)作比较,说《煤》与《炉中煤》都是反应五四精神,所写之物都是煤,而《炉中煤》的影响大于《煤》是因为《煤》“太过自由”,“完全不顾及诗的形式与节奏、审美要求”“和散文差不多”是“口语诗”云云。我却有不一样的看法。我们且来看看《炉中煤》: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作者: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情,
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料到这般模样!
啊,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炉中煤》是名篇,本来我是不应说三道四的,我认为这首诗在当时名声大振是因为它的感情基调更符合当时那个激进的年代,全诗以“我”的所思,所说,所想,所抱负行文,都是“主观诗句”以“自我”?为中心,加上激进的调子,更能激发出读者的主观感受,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而反观《煤》,更像是一个事外人在跟人讲述一个故事,话语就显得平淡许多,所思所议也理性些,在当时社会,这是一首给思考者读的诗,不如《炉中煤》影响大,乃是情理之中。但诗的内涵和语言的张力与思想的高度是《炉中煤》远不能比的!至于某些人“口语诗”的言论,本人是一千个,一万个不同意的!
[groupid=725]博渊阁青年诗社[/groupid]
作者: 原点初心 时间: 2014-12-27 16:01
很好 很专业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4-12-28 16:01
两者有必要对照分析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