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上海:举办狄金森诗歌中译研讨会
[打印本页]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5-1-18 12:20
标题:
上海:举办狄金森诗歌中译研讨会
上海:举办狄金森诗歌中译研讨会
日前,由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和美国艾米莉·狄金森国际学会联合发起的“狄金森在中国——翻译的可能性与跨文化视野”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国内外近60位学者在会上交流了狄金森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围绕狄金森的中文翻译,探讨了中英诗歌相遇中的诗学、美学、文化阐释等问题以及在跨文化语境中阅读、阐释和重写狄金森的前景。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汉良在开幕式上谈到,跨越语言界限的文学接受总是充满诱惑而又险象环生的。研讨会采取了专题演讲、大会发言、小组对话和诗歌朗诵会四种形式。国际狄金森学会主席Martha Nell Smith说,狄金森的诗歌存在3种流通或阅读方式,即手稿、印刷和数字化,但无论载体为何,读者们都是在广义的翻译中阅读狄金森,他回顾了狄金森档案的数字化进程,认为狄金森的诗歌意蕴经受了各种载体和流通方式的变迁而永存。《狄金森学刊》主编Criatanne Miller强调狄金森诗歌对韵律和节奏的重视和运用,她结合德语和法语译者的处理方式,探讨了翻译狄金森的可能性和困难,也为中译者提供了灵感。国内狄金森诗歌最早译介者江枫回顾了中国狄金森翻译33年的历史,讲述了第一个狄金森中译本背后的故事,认为“翻译者首先应该是研究者”,并强调诗歌翻译在忠实原则的基础上先形似后神似的重要性。
在“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主题发言中,王柏华介绍了百年来狄金森在中国的接受和翻译情况,并以道家美学为例阐述了狄金森进入东方所引发的跨文化释读的可能性,她指出,用东方美学解读和翻译狄金森充满诱惑,但需要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
在“狄金森与美国内战”主题下,美国学者Eliza Richards介绍了当下狄金森战争诗研究的两种不同思路。Stephanie Farrar则聚焦于狄金森战争诗中的男性角色和行为,并进一步深究狄金森诗歌中战争的意义和战争文本的边界。在“种族研究的跨文化视角”主题中,台湾地区学者许立欣总结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狄金森之间的影响关系,进一步揭示了狄金森如何通过诗性想象拓展其创作视野。
李丽波借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狄金森的诗歌,认为狄金森的诗歌既是她的内心独白,也是她与自我的对话,是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对话,也是生前世界与死后世界的对话。江宁康和范小红分析了狄金森诗歌中的平衡美学,揭示了其诗作中生死合一的辩证思维,并适当引入白居易的“中隐”概念。王立言聚焦于狄金森诗歌中的通感现象,认为通感是她丰富想象力和联觉机制的共同产物。在“身份认同:自我与跨文化研究”主题中,罗恋恋分析了狄金森诗歌中所呈现的内在自我冲突,以及她如何通过诗歌实现其自我定位和身份认同。加拿大学者Cynthia Mackenzie提出,狄金森将自己对亚洲及其他异域文化的印象,以意象和象征的方式融入诗作中,而这种蕴有跨越和隐喻之意的转化也是一种“翻译”。
复旦文学翻译中心和狄金森国际学会发起了狄金森合作翻译项目,邀请国内外优秀诗人、学者和诗歌翻译家合作,共同精选和翻译狄金森诗作。目前,已有49位学者加入到合作翻译项目中,中方译者有诗人杨炼、王家新、周瓒、冷霜、周琰、杨铁军,及江枫、董恒秀、刘守兰、罗良功、杨金才、陈义海等学者,而北美合作者主要由资深狄金森学者组成。罗良功在发言中提出,诗歌翻译需要重构三重文本:语言、声音、视觉,他结合翻译狄金森的尝试展示了三重文本之间的关系,例如他建议采用加粗字体来重构狄金森诗作中频繁出现的首字母大写的词语的视觉效果。
合作翻译项目的参与者杨炼和美国诗人José Alvergue在闭幕式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在题为《大海的第三岸:出发与抵达》的演讲中,杨炼从视觉重建、音乐重建、时间重建和空间重建4个维度探讨狄金森诗歌翻译中的实验性,并重述从狄金森诗歌出发,凭借翻译抵达中文之岸的完整过程。José在发言中认为,当诗歌中由作为集体的“我们”所支撑的共同价值衰落后,“我”作为价值生发点引发了多重可能性,而狄金森及其诗歌在由“我们”向“我”、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中提供了启示。对“我们”价值的质疑和“我”的言说,揭示了当代诗人对于语言的诗性思考。
作者:张珊 来源:文艺报
作者:
牧野
时间:
2015-1-31 10:14
José在发言中认为,当诗歌中由作为集体的“我们”所支撑的共同价值衰落后,“我”作为价值生发点引发了多重可能性,而狄金森及其诗歌在由
“我们”
向
“我”
、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中提供了启示。对“我们”价值的质疑和“我”的言说,揭示了当代诗人对于语言的诗性思考。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5-1-31 12:01
牧野 发表于 2015-1-31 10:14
José在发言中认为,当诗歌中由作为集体的“我们”所支撑的共同价值衰落后,“我”作为价值生发点引发了多 ...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