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不是通过相互交换而毫无风险地循环,并让自己被转译为任何和一切语言的句子的中心。不只是心电描记所实现的心,科学或技术的对象,哲学和生物—伦理—司法话语的对象。或许不是《圣经》或帕斯卡尔的心,甚至也不是海德格尔更喜欢的这颗不那么确定的心。不,一个“心”的故事被诗意地封装在“用心学习”(apprendre par coeur)的习语中,不论是用我的语言还是用别的语言,用英语(to learn by heart),还是用别的什么语,用阿拉伯语(hafiza a'n zahri kalb):一次留下了多条足迹的艰难跋涉。[7]
合二为一:第二个准则被卷裹在第一个准则里。诗性,让我们说,会是你渴望学习的东西,只是你渴望从他者那里,向他者,得益于他者,通过口授,用心学习的东西;imparare a memoria[用心学习]。一旦被赋予了标记,被赋予了一个事件的降临,[8]诗歌,在那条名为翻译的道路之穿行,依旧和一个同样被强烈梦想的事故一样不太可能的时刻,不已经要求,其承诺的事物总有余留的那个场所为人所欲吗?一种感激的承认走向那个事物并超过了此处的认识:你在知识面前的赐福。
——你刚说到了。那不得不被证明的。回想一下问题:“什么是......?”(ti esti,was ist ...[什么是],istoria[历史],episteme[知识],philosophia[哲学])。“什么是......?”哀悼了诗的消失——另一场灾难。通过弃绝那恰好是其所是的东西,一个问题向散文的诞生发出致敬。
译自Jacques Derrida, Che cos'è la poesia?, trans. Peggy Kamuf, in A Derrida Reader: Between the Blinds, ed. Peggy Kamuf, New Yro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1, pp. 221-237.
文本是德里达应意大利诗歌杂志Poesia之邀,就Che cos'è la poesia?(什么是诗,更字面的意思是,什么东西是诗)的题目所写的短文。注释均为英译注。